浅议版画创作
——对版画学习与创作的几点思考

2018-07-13 01:19山东工艺美术学院250300
大众文艺 2018年19期
关键词:木刻图式版画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250300)

新兴木刻以来,版画创作方兴未艾,历经几个阶段的发展,从社会责任的担当,为人生而艺术的创作指导,对时代变革和社会生活的积极参与,到现当代语境下自我情感的表述与感悟,个体绘画语言的转换与探索,版画的面貌与内容都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与拓展。在这样的背景下,版画创作以什么样的形态出现,在创作中形而下的技法表述和形而上的现实映照与内心感悟怎样结合,在学院版画的影响下,版画又以何种面貌呈现,这些都是趋待创作实践中予以解决的。此文笔者浅谈版画创作中的感知与体会,心得与观点,实践与探索。

一、学

万事学为首。学习制版技法是版画创作的基础,是了解版画历史、认识版画形态、掌握版画语言的基础手段,笔者对木刻版画的学习是从2001年开始的,当时就读西安美术学院版画系,算是版画入手的开始。这一阶段的学习(本科),以技术性的介入为主导,以掌握各版种的制作技法为目的,进行制版与印刷的练习。在这一阶段的学习中,通过观摩教师的演示,自我的课程练习,基本掌握了各版种的技法,并且能够根据自己的想法或关注点,创作出绘画作品,基本达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但是现在回头看,在这一阶段的学习大都有些囫囵吞枣,缺乏对版画认识层面上的理解与思考,只局限于老师所授技法的掌握,如公式般的套用,老师教一即用一,约定俗成,不知道在实践中拓展绘画语言与绘画形式,拿刀具的应用来说,以三角刀为例,只知道以线性的表述为主,这样就造成了画面语言的简单和重复;在画面的构成图式上也是简单平叙型,缺乏形式上的创新,司空见惯的构图形式让画面缺乏了新奇感,在表现手法上以客观的物象自然描摹为主要绘画风格。在接下来的木版画训练中,笔者发现在一块木板上刷墨涂黑,然后把脑海中最初的想法,用铅笔进行简单的草稿描绘,随即拿刀刻制,边刻边想黑白对比即时显现,随即组织画面形态,以此类推直至作品完成。这样以来,最终的作品形态可能与最初的创作设想(画面结构,画面形象刻画与组织,黑白关系的处理)存在一定的差异,或者迥然有别于最初的构想,但对于当时的情况来讲,这种创作方法还是有帮助的,这种帮助就是打破草稿的局限,让画面变得未知与多元,自由而随性,不好的方面就是由于没有细致的草稿,在刻制的过程下刀犹豫、不果断,画面关系不经推敲,难于修改等。

模仿是学习阶段一个无法跨越的问题(笔者所说的模仿是指对名家作品形式的模仿,不是艺术起源中艺术对现实生活的模仿),解读名家作品,分析画面图式,继而模仿其画面样式与画面语言,照猫画虎是学生阶段最便捷的一种学习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先把画面做出来,然后再谈其他。(几乎在每位名家的背后,都有一群追随的群体,从画面图式到语言组织,都模仿的十分相似,这与艺术的独特性来讲似乎是背道而驰,对自我语言的生发和创新都是一种抑制,但对于踏入本专业学习的基础阶段来讲,又是一种画面充满大家之气面似成熟的捷径,或者说是一种通向展厅的成功之道。)模仿具有相对的局限性,它忠于被模仿对象的本身与外在形式,忽略了自身的感觉与审美

价值,忽视了对自我语言的探索和形式上的个性标新,不探究个人的形式风貌,与个性语言的生发,与创新背道而驰。在本科阶段的版画创作中,笔者亦不能摆脱模仿的痕迹,这种模仿不但是对画面关系、形式的模仿,有时在题材上也借鉴与追随,反映了学生时代自我感悟生活、观察社会、认识事物、独立思辨能力的欠缺与局限。模仿是借鉴的一种手段,但不是必然的结果,在创作前期模仿借鉴别人的作品形式是一种方式,但这种方式随着创作过程的深入与个人能力的积淀,最终会摆脱模仿痕迹。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民对审美的追求在于发现美和创造美,技法的实验性是艺术语言创新性产生的重要手段,我们在具备娴熟的技法水平的同时,还必须在创作范式上进行颠覆性的艺术实验.简言之就是对画面新面貌、新技法的追求。在这个过程,老师会强调在平时的练习要自由放松的去实验、去拓展,或者说是丢掉熟知开辟未知,

体现创造力的表现。例:画面黑白色调的多种转换,把黑白处理的手法从固有色、光影等关系的角度转化到主观的色调处理,一个物体的几种刻法。技法语言的锤炼是版画作品的支撑点,没有此点观念与思考、哲学与思辨就皮之不存找不到输出的支撑,艺术表现也让人觉得平乏无奇,缺乏视觉的感召与可读。反之这个过程的实验性就是艺术语言的偶发性,是解放自我束缚、打破套路、发现新生的过程,也是形成个人风貌、锤炼自我语言,完善自我艺术表达的过程,亦是从量变到质变,从物化的作品形态到精神维度的追求与抒发,是技艺与审美、人文与情操的结合与碰撞。

时空转换,现在回想当初对版画专业的学习,感觉还存在太多的不足与纰漏,当然在学院受时间的制约,只是一个间断性的学习,大多数时间都要离开这个汇集名家、氛围浓厚、硬件完善的平台,进行自我的研修与探索,关键性在于一如既往的把版画刻下去。

二、刻

刻是一个动词, 刀是一个名词,两种结合互为作用,形成木刻最本质的语言体现。所谓创作底木刻者,不模仿,不复刻,作者捏刀向木,直刻下去。这放刀直干,便是创作底版画首先所必须,和绘画的不同,就在以刀代笔,以木代纸或布。

版画独特的魅力在于它个性的艺术语言。它的创作材质、技法技术都很独特,和其他艺术种类有相当大的不同,它的创作也和艺术家对于材质的认识息息相关。(代大权语)刻者必须善用其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木刻而言对版画刀具的熟练掌握,认识每种刀具的性能和刀痕语言显得尤为重要,三角刀、圆刀、斜刀、平刀掌握正确的持刀方法和运刀原理,在实践中探索不同的刀法组织和刀痕语言,才是保障木刻版画完成的基础,作品才能产生好的效果和艺术感染力。

刀本来是会说话的,不但会说,握在不同的人手中,会有不同的说法。刀性的语言呈现在刻的过程显得非常的重要,此外下刀时犹豫与果断在版画中也是截然不同的艺术表现,看代大权教授的版画作品《我在心里原谅了你》,平刀向木、刀随木走、破形找意、果断干裂,刀韵木味爽朗有之,形成着典型的艺术风格。赵延年先生的《鲁迅像》,平刀凌厉酣畅的语言,尽形得势,虚实相间,黑白相映,刚柔并济,以强劲粗拙之美体现出鲜明的人物特征和语言特性。

优秀的木刻作品无一不体现出刀刻的力度、用刀的技巧与节奏的把控,都是作者通过轻重缓急的用刀技巧来体现,刻、挑、刮、切、摇、凿这是用刀的基本手势,点、线、面、黑、白、灰都是通过刀性的语言来控制的,在刻制的过程要做到胆大心细、要敢于下刀、一气呵成、干净利索,切记犹豫不决。反之如下:走刀谨小慎微,形软线弱,毫无力道,刀木之韵荡然无存,审美格调,直入谷底。在刻制中要掌握不同刀具的应用和语感丰富性、特殊性是非常有必要的。如三角刀的尖锐笔挺,圆刀的圆浑厚重、斜刀边线的虚实感等,拿笔者的习惯来说,刚开始练习木刻时喜欢三角刀,因为三角刀刻出来的画面细腻、工整,且容易上手,它本身也能产生点、线、面等不同的语言变化,但现在作画笔者很少用三角刀了,因为经过实践和类比,发现细腻的刀风所产生的语言缺乏力量感,现在笔者更喜欢方口刀的果断与大气,即使是线的刻制我也用圆刀和方口刀来取代三角刀的纤细,这样的画面黑白对比和刀痕体现才更加明确,刀韵的古朴和力道更能体现木刻的特征,画面的呈现也更能体现自我的语感和审美情操。

“木刻之美是刀木之美,力量之美”木刻的刻制过程就是创造美的过程,在刻制的过程一定要加一体会,感受刀法的无穷变化与乐趣,感受情绪变化对刀法语言影响。

三、思

绘画是技术的应用更是情感的承载,一幅作品可以无题,也可以没有具象的形态,但我们仍会窥探画面背后的故事,这就是作者的内心世界。通过作品我们可以看到他当时所处的环境与现实世界,他独特的视角解读与观察社会的能力,以及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在基于现实基础上的幻想性与创造性。这就要求我们对生活必需敏感与思考,五味杂陈的生活才是触及艺术表现源泉。生活是本,认识世界,感知生活,判断真伪,是艺术的第一课堂,直面生活就是握住了艺术的秘匙,如果缺乏对生活的感知与体验,就谈不上对艺术的真诚与表现,所以,没有对生活的体验感知,就谈不上艺术的升华与提炼。

在笔者的作品中,大多是一种自我情怀的阐述,或者说观景睹物偶发的一种想法(这种想法带有多元性)亦或是现实生活形态的记录,但却很少关注和表现太大的主题,因为太大的主题如果不正在发生,艺术家很难去体会和把握,这也是超越自我的经验和阅历的,而笔者只试图用生动或有趣图像来诠释当下生活或自我的心境。

夜空星下,天台独思,心绪波澜,寂寥中是所处生活矛盾的映现,车水马龙的街市,熙熙攘攘挤肩过往的人群,嘈杂入耳的叫卖,都市林立的高楼,低矮无序的城中村,等等,人都在其中演绎者每一个角色,发生的行为成为自觉与不自觉生活形态,而自我又身在何处?与此又发生的何种关联,是自我在彷徨犹豫中时光流逝,而青春也只能回望。夜空下,当所有的一切趋于平静,三两处的灯光掩映了建筑的黑暗,一切止于宁静,此时仰望星光,对话的窗口也就照亮......此时的我被光束所照耀,或者说期盼照耀,而话语的诉说却超越了自我,回归了社会,面向了大众。

美术作品的独特性是笔者比较推崇的,也是努力追寻的。以人为例,各有特征,画为人所作,故也不能千篇一貌,试想画家知识结构不同,生长环境不同,与人处事的方式不同,观察与表现的视角不同,他怎么能出现相同风貌的作品图式呢。在图式的表达上,是一种绘画积累与经验的体现,也是画家艺术修养的一个展示。我们看一副作品时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作品的图式构成,如文艺复兴时期的《最后的晚餐》,以传统的人物排列样式把12门徒对称分列两侧,耶稣居中,形成了一个穿插变化又相互统一的整体。而伦勃朗《杜普教授的解剖课》把人物集中于画面的一角,打破了平均排列的样式,把人物关系设定在一个情节之中,作为一个整体来处理。在现在的版画图式中,受题材和画面内容的变化,构成形式更加的自由与多变,如叙述性的排列组合与构成性的重组,都是一种表述方式,可怎样探索出自己的画面样式,形成自己的表述语言,自由而不牵强,生动而富有趣味,带有引人入胜的可读性,是需要思考和不断实践的。

图式之外,人像形态的处理与刻画,也是自我表达的语境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例如笔者比较喜欢人物的再读性与表现性,那在表现一个人物的时候就尽量克服他的自然性塑造,把人物的动态、形态,都进行一定的自我夸张与表现,概括与归纳,使其带有更强烈的自我意识和表现,简言之,人物在画面中的表现与刻画更强调的是作者画欲的流露和独特的表现,这一点麦绥莱勒作品中人物的处理与形态刻画给了我较好的参考与启示。

总之,艺术的表现是思想光芒的使然,版画是表现思想的手段,其任何的形式与表现都是服务于思想的光芒和人性的光辉,其形式结构,表现语言的创新都是人性轨迹的展露。从比利时的麦绥莱勒到德国珂勒慧支再到中国的李桦等,其作品都展示出一种跨越国界的人性绽放,这种以图像性表述为主体的绘画,以世界共有的文化语境,去呼喊、去追逐,去鞭挞,现实社会种种现象,以此表述自我至高的灵魂与追求,而观者的理解与可读,感受与冲击,震撼与觉醒、美育与修养都通过强力的线条、黑白的对比、人物的表现、画面自我的艺术表现来完成。版画作为视觉艺术,在追求艺术表达的同时离不开学、刻、思,三者相辅相成,为建立自我的绘画语言提供较好的参考与启示。版画的问题与思考,我们只能在时代的发展中寻找答案,现在我们所能把控的正确方式——制版、刻画。

猜你喜欢
木刻图式版画
版画作品选登
思维图式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桃花坞木刻年画中的动物一一逼鼠蚕猫
透过“图式”读懂儿童
桌上盆景(外一幅)
逐风骑行——擦色刻版画
李富贵木刻作品
以木为纸 以刀为笔
拓印版画是这样做出来的
图式思维在现代室内装饰设计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