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国债适度规模影响因素及对策

2018-07-13 01:59苏翠飞
时代金融 2018年36期
关键词:储蓄存款国债期限

苏翠飞

(中国人民银行冷水江市支行,湖南 娄底 417500)

一、国债发行现状

(一)国债持有人结构不合理

我国面对居民发行的国债,主要认购主体是中高收入居民,购买国债的资金一般为居民储蓄存款。与西方发达国家的成熟国债市

场中的国债持有人结构比较,我国国债持有人结构存在较大偏差。前者,国债的主要投资者有基金管理机构、银行、保险机构、社保基金管理机构等,个人持有国债份额较小。而在我国现有的国债持有人结构中,企业与个人所占比例较高,是国债的主要持有者。

(二)国债品种、利率期限单一、难以满足居民投资需要

现阶段,我国在住房、医疗、教育、养老等领域社会保障体系依然不健全,居民抗风险能力较低,家庭理财更注重投资的安全性,金融投资以银行储蓄存款为主,投资国债量仍然较小,国债购买潜在需求较大。我国国债期限集中在三年、五年期中期国债,缺乏短期和长期国债品种。单纯的期限结构不能满足投资者的差异化需求,投资者的投资积极性难以调动,缩减了国债投资群体。此外,我国国债面向个人发行,其利率参照银行存款利率,且高于同期银行存款利率,融资成本较高,另外,单一的国债品种不利于丰富银行间债券市场,不利于延长国债平均偿还期限、缓解债务偿还的高峰压力。

二、影响国债适度规模的因素

(一)财政政策选择

国内外发行国债的主要动因之一是弥补财政赤字,当一个国家采取紧缩性的财政政策时,财政赤字数额相对小,国债规模也会有所减小;当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时,社会总需求增大,拉动发行更大规模的国债来适应经济发展需要,因而,国家对财政政策的选择会不同程度上影响国债适度规模。

(二)政府的偿债能力

国债承载着偿还到期债务本息的使命,我国每年发行一部分新债来偿还旧债,因而政府的偿债能力强弱会影响国债适度规模。GDP是衡量一个国家国民经济状况的综合指标,通常,GDP越大,政府的偿还债务能力越强,国债的发行规模越大。

(三)国债的认购能力

国债的认购能力在国债的发行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缺乏足够的认购能力支撑,难以达到预期国债发行规模。而国债认购主体的认购能力,主要体现在居民手中的余钱上,通常指储蓄存款和手持现金,居民存款余额越高,潜在购买力越强,进而增大国债的发行规模。

(四)国债管理水平

政府的国债管理水平影响着国债的适度规模,假设政府能高效管理债务,如有效降低国债发行费用,顺应市场需求发行品种丰富、利率结构合理的国债等,同时对筹集到的资金科学管理,高效使用,那么,此时较小的国债发行规模也能充分发挥其经济、社会效益。

三、相关建议

(一)优化国债市场结构

近年来,我国居民储蓄存款规模节节攀升,居民投资理财意识较弱,一方面应引导居民将储蓄存款向国债转化。另一方面,拓宽市场现有投资渠道并完善投资环境,由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推出多类型、全服务的金融产品,另外金融监管当局要尽快完善金融市场管理体制,使投资者的利益得到应有的保障,为投资者提供更多安全投资机会。

(二)着力培育机构投资者

金融市场日新月异,国债市场中各种国债创新频发,国债发行种类、发行渠道日趋多样化,国债投资的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个人投资者由于自身知识储备、信息获取等方面的局限,客观上形成了限制,而机构投资者其投资基金由专家管理,投资风险相对较小,且交易规模较大,大宗交易大幅降低了交易成本。

(三)实现均衡的期限构成

一方面增加短期国债的发行。因短期国债能满足政府短期流动资金需要,且其偿还期限短,对未来年度的财政负担和国债余额影响较小,利于将国债负担率控制在合理范畴。因而可以适度增发期限为3个月、半年度、一年期、二年期短期国债,扩大短期国债比重。另一方面,适度增加长期国债的发行,合理安排偿债进度。目前我国市场利率正处于历史较低水平,发行期限在20年以上的长期、固定利率的国债,可以降低债券发行成本,也可以满足长期投资者的投资需求,此外,筹集的长期资金可以更多的用于经济建设之中,而不单是偿还旧债,打造良性循环,缓解、避免偿债高峰。

(四)完善国债品种结构

由于风险偏好的不同,不同的投资者会选择不同的国债产品。为给投资者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刺激投资来扩大内需,需要增加更多国债品种。目前,凭证式国债依靠承销机构网点多,客户方便购买,而备受青睐。记账式国债属于电子化的产品,无实物票证,市场份额仍较低,但该产品发行效率更高、发行成本低、便于交割,因其流动性强,应进一步推广发行,同时扩大国债上市流通数量,促进国债二级市场的发展。

猜你喜欢
储蓄存款国债期限
货币供应
婚姻期限
货币供应
我们的约定没有期限
劳动合同期限有几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