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普惠金融支农惠农的难点和对策
——以靖西市为例

2018-07-13 01:59黄丽璐
时代金融 2018年36期
关键词:农惠农靖西普惠

黄丽璐

(中国人民银行靖西市支行,广西 百色 533800)

当前,数字技术和普惠金融理念的深度融合已成为金融创新领域的焦点和热点,借助数字化手段的普惠金融,具有服务覆盖广泛化、客户群体大众化、风险管理数据化、交易成本低廉化四大优点,使其成为解决普惠金融现实难题的重要手段。但在数字化技术推动下的普惠金融,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尤其在支农惠农的层面上。本文将通过对靖西市农村经济发展中数字普惠金融支农惠农的现状及难点的研究,进一步探讨数字普惠金融如何打通支农惠农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提出一些可行性对策。

一、靖西市传统普惠金融支农惠农发展瓶颈

(一)金融机构体系建设较完备,但乡镇基层网点较落后

截至目前,靖西市建立了较为丰富的金融机构体系,除了较为完备的八家传统金融机构,新型金融服务机构也在近些年陆续进驻,即包括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机构类型,也包括国海证券、保险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等多样化金融服务机构。但由于撤并等历史原因,当前仅有农商行和邮储行在乡镇地区设有基层营业网点,其中,邮储行仅在两个乡镇设有网点,且网点多设施落后,(自助化设备使用率低)自助查询机、存取款一体机、网银体验机、自动取款机使用率低,网点功能较为单一,仅提供基础的金融服务,涉及的金融创新业务少。体系建设地域的差异化导致当前信贷投向重点及金融服务对象仍主要集中于城镇地区、大企业及富农等,普惠金融的服务对象(即城镇低收入群体、农户、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的信贷需求远远得不到满足。

(二)金融服务支农惠农方式多样化但推进困难

近年来靖西市金融机构在提升支农效果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如加大产品创新推广品种较为丰富的支农产品;以财政部门出资提供担保基金的方式,持续推进农民工创业担保贷款业务;借助边境优势创新推出边民贷等惠农业务;建立靖西农行三农事业部推进支农服务等,据统计,截止2018年6月末,共创新或推广支农产品7大类共17种,品种较为丰富;同时以财政部门出资提供担保基金的方式,持续推进农民工创业担保贷款业务,截止2018年二季度末,该类贷款余额3623万元;以及柳州银行借助边境优势创新推出边民贷等惠农业务。但由于政策性农业保险未能有效落实、农民工创业意识淡薄、财政贴息贷款金额少等原因导致推进缓慢乃至停滞。

(三)电子支付业务在城镇地区和乡村地区分布的差距

近几年,我市大力推进数字支付业务快速发展。据统计,2017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共有数字支付客户数328873户,同比增长27.07%;共处理数字支付业务5599714笔,同比增长15.73%。网上支付、手机支付等电子支付业务逐渐兴起,但仍主要广泛应用于城镇地区,乡镇地区电子支付市场却相对滞后,支付结算手段陈旧、非现金支付比重较低等制约了资金的有效配置,乡镇地区电子支付市场亟待开发,数字支付业务还须进一步“下沉”。

(四)信用体系建设取得一定成果但信用环境还须改善

当前人民银行积极推进农村地区信用体系建设,加强农村地区的信用意识培育,探索信息共享机制,加强信用乡镇和信用村创建和运用。截止2018年7月末,靖西市创建了5个信用乡镇、62个信用村,评定65943户农户建立信用档案,完成63373农户信用户的创建,占全市137576户农户人口的46.06%。尽管近些年农村信用体系的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农村地区信用环境建设涉及的诸多环节还须进一步改善,各种潜在的问题和矛盾仍很突出。

二、推广数字普惠金融支农惠农的难点

(一)农村地区数字普惠金融技术基础薄弱

虽然近几年,国家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特别是现代化支付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但移动支付、互联网支付等数字金融技术仍主要集中于城镇地区应用比较广泛。而普惠金融服务对象多处于经济落后的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偏低且费用昂贵,高科技产品、信息、技术、资源获得比较困难,该地区依托互联网和移动通讯获得数字普惠金融服务受到制约,进而拉低网上银行等数字支付创新产品的普及率。

(二)农村地区数字支付方式运用意识薄弱

如前所述,数字金融技术在城镇地区与农村地区应用的差异化形成的数字鸿沟,在地处欠发达山区尤为凸显,农村地区居民教育程度普遍较低,金融消费者教育更是相对缺乏,老百姓观念较保守,多持“现金为王”的传统思想,对数字支付方式的认识存在局限性和习惯性偏差,因而多采取观望态度,影响了数字普惠金融服务的接受程度,从而进一步阻碍了数字普惠金融在我市广大农村地区偏远地区的拓展应用。

(三)数字征信体系欠缺形成的“信息孤岛”

目前央行征信系统打印出的征信报告中承载的信息量有限,仅包含信贷信息,并未涵盖金融交易、社交、行为信息等其他有价值的信用信息,法院、电信运营商、信贷机构、电商平台等部门或者机构的相关个人信息使用缺乏深度合作,从而不能基于海量数据降低来自消费者欺诈等方面的损失,数字普惠金融风险控制有待提高,一定程度上也抑制了金融机构发展数字普惠金融服务的积极性。

三、有效解决数字普惠金融支农惠农难点的可行性建议

(一)建设良好的农村地区数字普惠金融技术基础金融生态环境

推进数字普惠金融技术基础的进一步“下沉”,加大农村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大力推广普及互联网技术及数字金融技术,加强第三方支付体系建设,实现银行卡支付、智能终端支付等新兴支付渠道发展,以减少对银行网点及自助设备等传统支付载体的依存度,缩短农村支付时空距离。

(二)增强数字普惠金融的教育和宣传,借助数字媒介进行金融扫盲

加大新型媒介如多媒体、手机、互联网等科技工具在农村的渗透力度,培养普惠金融服务对象数字化的生活习惯,使农村地区的居民以电视等媒体方式、通过手机短信和通过互联网方式获取现代金融知识、主动搜寻数字普惠金融服务使用现代金融工具。

(三)以基层央行为主导,继续深化信用工程建设,提高信用主体覆盖面,营造良好的宏观基础环境

一是加强涉农信贷产品宣传,提高农民的信用意识;二是加大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力度。关注农村市场信息不对称问题,加大信息共享系统建设推广力度,降低风险防控隐患,提高支农效果。

(四)完善央行征信系统,推动行业数据共享,整合各类征信数据

例如身份证数据、黄页数据、央行征信数据、欺诈数据、财务数据、电商/运营商数据、申请与还款数据等,在大数据的积累下完善并优化风控模型,降低数字金融服务成本的同时提升风险定价能力,最终实现可负担、可持续的数字普惠金融服务。

(五)目前央行推行的金融综合服务站在支付功能的基础上,已经叠加了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类等功能,但还需对农村的金融消费权益实行精准保护才能真正起作用

对于农村村民,重点是防范非法金融欺诈等可能带来的权益侵害,因而必须对农村金融消费权益保护进行细化,同时加大对服务站的工作人员的培训和指导,切实使农村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了解金融知识、维护自身权益。

猜你喜欢
农惠农靖西普惠
墨韵书香
墨韵书香
探索节能家电碳普惠机制 激发市民低碳生活新动力
财政部、农业农村部发布2021年重点强农惠农政策(中)
财政部、农业农村部发布2021年重点强农惠农政策(下)
2021年国家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措施来了
2018 年四大方面加大强农惠农支持力度——聚焦“人、地、钱”服务乡村振兴
广西靖西麻鸭获“地理标志”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