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精准扶贫研究综述

2018-07-13 01:59
时代金融 2018年36期
关键词:农村信用精准金融

李 锋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云南 昆明 650106)

现有的金融精准扶贫的文献主要集中在内涵与重要意义、与普惠金融的相关性、与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相关性、扶贫绩效评价体系、存在的困境与挑战、困境的成因分析、策略及实施路径选择等七个方面。

一、金融精准扶贫的内涵与重要意义研究

么晓颖、王剑(2016)从经济学的角度对金融精准扶贫的内涵进行研究,认为金融精准扶贫就是实现金融资金的优化配置,或者换一种角度说,要尽量减少金融资金的“不精准”配置或称为“错配”。祝树民(2015)认为金融精准扶贫的重要意义在于它是实施脱贫攻坚工程的需要,而政策性银行则具有定向特惠、放大政府信用的优势、有利于当前经济稳增长、同时也是国际上解决贫困问题的重要手段。姜再勇(2016)认为金融精准扶贫对于改革和创新扶贫工作体制,以及对扶贫开发方式的转变,对政府、市场和社会协同推进精准扶贫的格局,对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金融精准扶贫与普惠金融的相关性研究

尤圣光(2016)认为二者的联系在于普惠金融的广覆盖性与精准扶贫的目标高度一致、普惠金融的可持续性巩固了扶贫成效、普惠金融的杠杆性能确保扶贫效用。王君(2017)认为二者的区别在于着力点、主导力量、完成时间要求三方面的不同,而二者的联系则在于服务对象、发展要求、产品和服务创新要求三方面的高度一致。

三、金融精准扶贫与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相关性研究

林欣欣、庄怀虎(2018)通过对福建莆田农村商业银行开展金融精准扶贫的研究,认为金融精准扶贫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关系主要体现在:农村信用体系的构建有利于缓解金融机构与贫困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有利于金融扶贫长效机制的建立、有利于建立差异化的扶贫信贷业务、有利于降低精准扶贫贷款交易成本。向光俊、景慧(2018)通过对甘肃省瓜州县的精准扶贫研究,认为完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建议包括:以精准扶贫工程的实施为载体来强化贫困人口信用基础建设、多部门联动形成合力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体系建设与奖惩挂钩从而提高违约成本等三方面。

四、金融机构精准扶贫绩效评价体系研究

李伟、冯泉(2018)以山东省140个贫困区县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前沿分析,利用调研数据实证研究扶贫小额信贷效率和产业扶贫贷款效率,并得出产业扶贫贷款带动贫困户的效率高于扶贫小额信贷效率的结论。孟志华、李晓冬(2018)通过选取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关键绩效指标)和 AHP(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方式来构建金融机构精准扶贫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其中KPI方法则通过财务业绩表现、业务执行表现、外部表现三个方面来进行评价。颜明杰、彭迪云(2018)通过构建资金、信贷、服务、政策四个维度25个评价指标体系,对江西省1500多名农村贫困户的评价数据运用模糊评价法进行实证分析,得出江西农村金融精准扶贫工作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效的结论。

五、金融精准扶贫存在的困境与挑战研究

徐玉鹏(2015)通过对甘肃省古浪县的金融精准扶贫研究,认为存在着扶贫对象精准界定难、农村贫困户金融知识匮乏、银政农联系不够紧密、农村金融体系结构单一、惠农金融服务产品创新不足、担保体系和风险补偿机制还有待完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滞后、风险管控难度较大等问题。鄢红兵(2015)认为当前的金融精准扶贫面临着四个增加和四个不足的困难,其中,四个增加包括贫困地区自然条件恶劣导致金融精准扶贫风险增加、基础设施薄弱导致金融精准扶贫成本增加、产业结构的单一性导致金融精准扶贫难度增加、生态环境差导致贫困户信用评级难度增加。四个不足包括认识的不一致性导致精准扶贫力度推进不足、金融精准扶贫的方法和手段不足、金融配套政策不够导致金融机构精准扶贫动力不足、贫困农户对精准扶贫的认识不够导致其生产性贷款资金的需求不足。张国春、孙秀梅(2016)认为金融精准扶贫工作面临的问题包括:农村产业化的发展缺乏规模效应、贫困地区信贷担保机制相对欠缺、扶贫贴息贷款存在期限额度错配、“嫌贫爱富”思想影响贫困户贷款的可得性、政府部门和金融机构的有效对接与沟通还不够紧密。曾毅(2018)通过对湖南省怀化市麻阳县的金融产业扶贫研究,发现金融精准扶贫存在农村信用评价体系还不够健全、激励和奖惩制度还不够完善、风险担保的资金数额相对较小、农业风险补偿机制还不够健全、贴息贷款程序较为繁琐、贫困农户创业与贷款意愿不高。王静(2018)通过对山西省娄烦县金融精准扶贫进行研究,发现该县当前面临的难点在于:精准度不足与目标人群偏移过多、特色产业的缺乏导致对金融资源的吸引力不够、成本因素制约着扶贫工作的开展、受制于较多的风险因素、缺乏金融产品的创新。赵卫红、梅李军(2018)认为金融精准扶贫面临的挑战主要体现在:东西部帮扶的对接点较少、扶贫业务模式和扶贫信贷产品亟待创新、产业扶贫的着力点进一步弱化、长期稳定的低成本扶贫资金来源较为缺乏、有效履职和防控风险的矛盾凸显。

六、金融精准扶贫困境的成因分析

李伶俐、周灿、王定祥(2018)通过对重庆市金融精准扶贫的实地调研,研究和分析金融精准扶贫困境的成因在于:扶贫产业培育滞后、现代农业资产产权界定缺失、金融扶贫的风险分担机制不健全、金融精准扶贫的政策法规不配套。

七、金融精准扶贫的策略及实施路径选择研究

(一)基于供给侧视角的研究

李喜梅(2018)从供给侧的角度分析了陕西金融精准扶贫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金融扶贫模式与信贷产品的创新、建立各部门多方合作机制的策略。

(二)基于普惠金融视角的研究

梁惠枝、骆伦良、蓝梓豪(2017)通过对广西贫困地区的研究得出普惠金融支持精准扶贫的六条路径分别为金融机构路径、信贷产品路径、降低成本路径、农业保险路径、央行支农路径、金融服务路径。孟凡训(2016)认为,要加强国家财政金融合作的顶层设计、建立扶贫信贷风险分担和激励机制;发挥地方政府主导作用、完善扶贫服务机制;改进信贷管理,合理配置信贷资源,推进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

(三)基于金融扶贫机制创新视角的研究

潘永昕(2018)认为创新“金融+财政”扶贫合作机制、构建金融扶贫精准模式、坚持多措并举防控风险、贯彻因地制宜的开发式扶贫等四大路径是创新金融扶贫机制的主要方略。李卓(2018)认为贫困地区创新特色金融扶贫模式包括以农业龙头企业订单为助力、以担保公司和合作社为核心的融资模式。

(四)基于金融排斥视角的研究

何晓夏(2018)通过对民族自治地方金融排斥的研究,从金融体系的供给方、需求方、行政力量等三个角度提出金融排斥“金融精准扶贫”的治理模式。

(五)基于农村信用社视角的研究

宋锐(2015)认为,贵州农村信用社通过金融精准扶贫与农村信用工程、普惠金融、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三结合”为农户获得贷款开辟绿色通道、为农户提供金融服务便利、为贫困地区农户实现脱贫致富。李榛(2018)对贵州省6家农村信用社进行实地调研和分析,提出完善金融精准扶贫的建议为转变政府职能、增强资金供给、提升扶贫信贷资金的风险保障能力、建立信息共享机制、提高金融精准扶贫的工作能力、加强扶贫金融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

(六)基于农业银行与开发性金融视角的研究

农银大学武汉培训学院课题组(2017)认为,农业银行开展金融扶贫的路径主要通过差异化信贷、政府增信模式、特色产业与旅游资源带动模式、“互联网+”来推进金融扶贫。宋宸刚(2018)认为,开发性金融通过创新投融资模式破解扶贫资金困境的路径一方面可采取省负总责的融资模式支持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另一方面,可通过创新管理平台、统贷平台、担保平台、公示平台和信用(行业)协会“四台一会”融资模式支持扶贫产业项目发展。

(七)基于互联网金融与助农取款点视角的研究

闫世达、钟成春(2016)通过对当前传统金融支持精准扶贫存在问题的分析,得出互联网金融支持精准扶贫的政策建议包括:建立和完善相应的机制来保障“互联网+”金融精准扶贫的实施、推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来提升农村贫困群体得到互联网小额信用贷款的支持、完善两平台即“三农”融资担保平台与农村产权流转平台为互联网金融支持精准扶贫提供有效担保、构建和完善农村金融统计分析制度更好实现定向金融政策的有效传导、健全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加大力度支持农业保险。朱慧,李敬斌(2017)认为,山东省荷泽市中心支行通过开展助农取款点分别叠加移动支付、农村电商、扶贫服务站、人民币服务、金融消费维权、普惠金融宣传,从而分别实现支付更便捷、“三农”升级转型、精准脱贫攻坚、农村金融服务的多样化、农民权益的维护。

(八)基于保险视角的研究

吴传清、郑开元(2018)认为,保险精准扶贫的路径包括:为缓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融资压力而采取农业产业保险扶贫模式、建立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等六个方面的健康保险扶贫模式、国家助学贷款保证保险等形式的教育保险扶贫模式、对无业可扶和无力脱贫的贫困群体采取社保兜底扶贫模式。

(九)基于中西部地区视角的研究

鄢红兵(2015)认为,金融精准扶贫的对策可通过创新扶贫开发机制、建立农村扶贫金融组织体系、高标准选定金融支持项目、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实施智力式扶贫、推进贫困地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等六个方面来实现。华茜媛、王学金、朱筱宁、惠彬彬(2018)通过对安徽省滁州市进行实地调研,提出对该市农村金融精准扶贫的微观路径为:提高农户对银行业、保险业和担保业(以下简称“银保担”)项目的有效需求、加大“银保担”产品的创新力度、创新“互联网金融+农村”扶贫开发模式、创新财政补贴方式。王小艳、丁丽琼(2018)认为湖南金融助推精准扶贫的政策建议为:对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和信用环境加以改善、对金融资源与产业的发展进行有机的结合、深化机制并与金融扶贫开发形成合力、对金融精准扶贫产品和服务进行创新与发展。孙涌(2015)认为推进贵州省遵义市金融精准扶贫的政策建议为:建立和完善金融扶贫开发激励与约束机制、加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有效衔接、解决好农户融资担保难的问题、积极开展金融机构培训与农村金融基础知识的宣传。

猜你喜欢
农村信用精准金融
山西省加快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平泉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精准的打铁
精准扶贫二首
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及其改制方向浅析
P2P金融解读
农村信用合作组织对三农金融市场资源的配置效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