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普惠金融发展现状及路径研究

2018-07-13 01:59
时代金融 2018年36期
关键词:普惠金融服务小微

刘 静

(安徽国际商务职业学院财会金融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1)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2005年联合国在国际小额信贷年首次提出“构建普惠金融体系”2013年党的十八大首次正式提出“发展普惠金融”。2016年国务院提出力争完善我国普惠金融体系构建。现阶段,国内外有关普惠金融理论方面研究较为丰富,具体包括:

(一)国外研究现状评述

1.定义内涵:普惠金融的含义来源于对金融排斥的研究逐渐兴起。联合国在2005年国际小额信贷年中正式提出了普惠金融体系的概念,认为普惠金融的目标是在健全的政策、法律和监管框架下,每一个发展中国家都应有一整套的金融机构体系,共同为所有层面的人口提供合适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从理念上而言,普惠就是有效、全方位为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提供服务的金融体系。Sarma和Pais(2008)将普惠金融定义为保证在经济体中的所有成员可以有效使用正规金融服务的过程。Rangarajan(2008)和Khan(2011)均将普惠金融定义为确保弱势群体如低收入者、贫困人群等以可以承受的成本享受金融服务和及时合理信贷服务的过程。

2.度量方式:Honohan(2005)和 Rangarajan(2008)等众多学者认为对于普惠金融可以从供给方和需求方两个维度度量。在需求方维度方面,主要通过金融服务的渗透性和使用效率等属性来衡量普惠金融。在供给方维度方面,衡量指标包括成本、便利程度等属性。

3.影响因素:国外关于普惠金融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从正面和负面两方面对供给方、需求方和监督方三方面进行。

4.普惠金融的经济效果:Hanning和Jansen(2010)认为将低收入群体纳入金融体系有助于增加存款准备金的稳定性。Khan(2011)分析了普惠金融损害金融稳定性的理由。Lusardi和Mitchell(2011)和Van Rooij等(2012)认为发展普惠金融会使客户、政府和金融机构三方同时获益。

(二)国内研究现状评述

1.有关普惠金融发展相关理论研究。焦瑾璞(2010)阐述普惠金融体系产生和发展,并分析了构建普惠金融体系重要意义。

2.有关普惠金融国内外发展现状及启示研究:许英杰、石颖(2014)指出当前我国广大农村、贫苦地区普惠金融程度依然很低,创新能力仍显不足,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亟待提高。梁骞、朱博文(2014)以普惠金融起源—小额信贷为视角,详细整理了国外普惠金融框架下有关小额信贷研究,最终对小额信贷如何作用于普惠金融体系建设给出了相应启示。姜丽明(2014)等分析了墨西哥、秘鲁、俄罗斯等典型国家在推进普惠金融方面做法与经验,并最终明确提出了我国应借鉴国外普惠金融发展经验。

3.有关互联网金融与普惠金融发展研究:连耀山(2015)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金融实践为例分析了互联网环境下我国普惠金融发展情况,并为商业银行如何借助互联网创新发展普惠金融提出相关政策建议。林宏山(2014),刘英(2015)等通过分析互联网金融特征,普惠金融广泛性与可获得性特点,详细阐述了互联网金融作为我国构建普惠金融体系最佳选择原因。蔡洋萍(2014)认为实现普惠金融问题在于低收入群体与金融机构交易成本过高,而互联网金融正可以有效解决普惠金融发展交易成本高难题。

二、安徽省普惠金融的发展现状

(一)金融服务覆盖面积逐步扩大

安徽农村合作金融服务触角已实现“全覆盖”,网点延伸到乡村、社区,贴近到农户、小微企业,拥有5700多万客户,覆盖全省80%以上户籍人口。截至2016年1季度末,全省小微企业贷款余额8497.98亿元,同比增长16.61%,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1.64个百分点;小微企业户数619568户,同比增加96590户;申贷获得率95.21%,同比上升0.98个百分点。涉农贷款余额8738.62亿元,较年初增加334.14亿元。

(二)量身定做的金融产品带来丰富的体验

针对发展过程中,广大农户和小微企业贷款难问题,安徽省各级农村金融机构把服务触角延伸到乡村、社区,先后推出了“农家乐”、“商家乐”等系列信贷产品,同时,积极推进抵押担保方式创新,推广微贷技术和小额信用信贷等无抵押产品,完善“公司+农户”、“信用共同体”等贷款模式;广泛建立了农贷、个贷、微贷等金融服务中心。另有不少产品搭上“互联网+”,运用借贷平台的资源改善人们的用户体验。

(三)商业银行对普惠金融的探索

徽商银行自2014年开始实施普惠金融发展战略,截至2015年末,徽商银行已在全省62个县、40余个乡镇、100余个行政村设立了普惠金融网点,服务农村客户5万余名,拉动乡镇农村就业500余人,向小微企业投放各类贷款资金127亿元,减免三农各类手续费3000余万元,以实际行动践行了金融便民、金融惠民、金融利民的普惠金融精神。

三、国内普惠金融发展的实践和启示

(一)深圳普惠金融的剖析

伴随着全球经济的迅猛发展,深圳金融总量在今年跻身全球25强。作为中国的一个经济中心城市,深圳在发展普惠金融方面做了积极的探索。一方面政府出台一系列金融服务,深圳的小微企业贷款银行设立了专门的考核机构和指标。政府深化金融改革,提出发展产业金融、科技金融、民生金融。另一方面,政府引导简政放权,对民营企业进入金融业给予大力的支持。

(二)温州普惠金融的实现

温州金融综合改革有五个改革试点项目已经逐步在全国复制推广,即民间融资管理条例实施和民间借贷的阳光化规范化,民间资本管理公司的私募债、小贷公司的定向债和幸福股份的试点,农村资金互助会和农村保险互助会的试点,社区银行体系和农村普惠金融的试点,以及金融风险化解和不良资产处置的机制。

(三)普惠金融应接地气

有“海南尤努斯”之称的海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理事长吴伟雄认为,普惠金融的“普”,就是把贷款审批权交给农民。“惠”,就是把贷款利率定价权交给农民。怎么实现普惠金融?把贷款人的工资发放权交给本人,把小额贷款的管理权交给电脑和网络。普惠金融的做法不能按照传统银行的套路做,要交给市场,市场有什么需求,就应该怎么做。

四、安徽普惠金融的发展路径和建议

(一)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

要增强金融服务产品创新,增加上市银行对普惠金融的产品供给。要针对普惠金融的主要组成部分—小微客户的金融需求,在客户准入、融资方式、授权授信、业务流程、担保形式等关键环节进行再造,比如近期银监会将要试点推出的投贷联动模式,就是一种比较典型的普惠金融产品模式。

(二)运用金融科技提升普惠金融的覆盖面

普惠金融不仅仅是融资借贷服务,它的范围更广,所有为小微客户、贫困地区的个人和家庭提供的有关存取款、贷款、转账、汇款、电子支付、理财、保险等等都可以归纳为普惠金融的范围。商业银行应利用如今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手段,与金融服务相结合,加强金融知识的普及和应用,扩大基层网点的覆盖服务面,推广普及手机银行、电话银行、网上银行、基层pos机等自助机具,提高金融服务安全性,为更广泛的人群提供基础金融服务的便利。

(三)加快发展非银行金融机构和和农村民间组织

大力发展非银行金融机构如保险、基金等,可以促进整个金融格局的精进,各金融机构在最适合自己的领域大展拳脚,对资源有效配置起到积极影响。农村民间组织以顺应农村实情的姿态将农民拉进经济建设的资金池中,提高农民的主人翁意识和参与度。

(四)完善普惠金融基础制度和基础设施建设

建立针对小微金融的担保体系,针对农村居民的征信体系,提高农村地区的交通便利性和网络覆盖强度,建设土地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技术专利权等权益的确权、登记、流转等制度。

(五)探索金融机构参与普惠金融的可持续性问题

在普惠金融下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一个世界性难题。普惠金融具有较强的政策性、社会责任履行的性质,然后如果盈利与成本和风险不匹配,财务上不可持续,最终也可能只是昙花一现。要解决这个问题,除了银行层面要创新金融服务模式—如投贷联动,以股权投资收益弥补信贷面临的高风险—以外,还需要政府完善普惠金融的“顶层设计”,比如,比如税收优惠、完善小微担保体系、建立农村征信体系、建立普惠金融基础制度等等。

(六)充分发挥保险公司对普惠金融的作用

要发展普惠金融,就要充分发挥保险公司的作用。一方面可以将保险公司的大量资本金合理运用起来,开发普惠的适合小额个人及小微企业无抵押消费贷款,并为他们提供小额信贷保险;另一方面通过政府的扶持和引导,充分发挥我省法人单位安徽国元农业保险的作用,为农户提供特色的农业保险,让普惠金融真正进入农村。

猜你喜欢
普惠金融服务小微
“三农”和普惠金融服务再上新台阶
让金融服务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探索节能家电碳普惠机制 激发市民低碳生活新动力
协力推进金融服务乡村振兴
前海自贸区:金融服务实体
小微企业借款人
小微企业经营者思想动态调查
解决小微金融机构的风控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