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商业银行大数据时代的SWOT分析及测量

2018-07-13 01:59赵芮萱
时代金融 2018年36期
关键词:商业银行客户分析

赵芮萱

(南开大学商学院,天津 300000)

一、前言

早在2012年时,大数据就已经成为当时最新颖的一个关键词,而各国专家学者也纷纷对“大数据”展开了深入的研究与分析,英国作家利用《大数据时代》来向读者揭示了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所以,在这样的信息时代,数据已经成为企业发展必不可少的一项资产,而互联网金融的出现也预示着我国商业银行将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

二、大数据时代概述

最早提出“大数据时代”的是全球知名咨询公司麦肯锡,他认为:“当前的数据已经涉及到每一个行业与工作岗位,并且也成为了最重要的生产因素”,而人们对于大量数据的使用与挖掘,其也预示着新时代的带来。但是,当前人们对于“大数据”一词还是没有得出准确的定义,但从商业银行来看,交易数据、客户数据等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基础资产,而随着业务的发展,这些数据将会转变成为更全面、更完善的信息结构,同时也会让信息处理面临更大的挑战。

三、商业银行下大数据的特征

(一)数据的多样性

通过分析可以发现,商业银行大数据中所包含的数据类型是非常多的,即包含有非系统化数据与系统化数据两种,其整体的表现形式也非常的多样化,如音频、图像等[1]。随着一些新型媒体的出现,它们对于数据处理的要求开始变得越来越高,但如果只靠当前的数据管理体系是很难满足现状的,所以需要有更强大的数据库才能实现分类管理。

(二)数据的多源性

在商业银行的信息体系中,其数据来源是非常丰富的,并且整个范围也非常广泛,而主要的目的则是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但这就需要相关人员把手机银行、自助终端等联系到一起,从而实现线下与线上的结合,保证数据的真实性与完整性。但是,因为数据收集的过程非常复杂,并且需要花费的时间也很长,所以常常受到表达不清楚、意图不明确等问题,无形之中也影响了数据处理的效果。要想为客户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那么就需要收集更多的数据来减少其中的差异性。

(三)数据的实时性与动态性

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的各种数据属于不断变化的状态,并且整个变化的速度也是非常的迅速,其频率更是让人惊讶。为了保证数据的真实性与稳定性,相关人员就需要对其进行数据处理,需要注意的是,数据处理自身对于实时性的要求是非常高的,特别是在当前的互联网时代,因此急需花费最少的时间来获取到最有价值的信息。

四、商业银行大数据时代的SWOT分析

(一)商业银行大数据营销的优势(S)——Strength

1.拥有广泛的客户群体。商业银行经过不断的努力与发展,即已经掌握有大量的客户信息与数据,而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这些信息就成为了商业银行最重要的无形资产。为了提升商业银行的营销质量,其可以利用云计算、数据分析等技术来对客户信息展开分类与研究,这样可以实现更精准的二次跟踪营销服务。

2.拥有专业的营销服务团队。如今各大商业银行都建立有以客户经理、理财经理、柜面营销人员等为主的专业营销服务团队,这些优势是互联网金融企业在短时间内不能超越的。其次,商业银行的营销团队还具备与客户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来提供更细微的服务[2]。当然,营销团队也能更准确的分析出客户所在意的风险程度,从而做到更好的控制与量化,为客户提供更全面、更专业的金融服务。

(二)商业银行大数据营销的劣势(W)——Weakness

1.缺乏与客户信息之间的关联。尽管商业银行自身拥有非常庞大的客户群体,但对于客户信息的掌握与关联却不是很理想,这也是不能进行个性化推荐分析的主要因素。其次,大部分商业银行虽然掌握有客户的丰富信息,但跨地区、跨终端等营销能力还是有待加强,即很难为客户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从而导致营销效率不高。

2.营销渠道过于单一。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的营销模式还是按照传统的电子渠道与网点柜台为主,即处于新时代背景下,其并不能很好的把握住互联网自身的发展优势,从而导致商业银行营销渠道类型不多。其次,商业银行营销渠道非常的单一,因此和快速发展的互联网金融企业相比,整个营销的状态就会变得非常不理想。

(三)商业银行大数据营销的机会(O)——Opportunity

1.占据优势,把握机会。在当前的大数据背景下,大部分商业银行的大数据分析队伍都还没有建立完成,相关的客户营销平台也都还处于起步阶段。所以,商业银行要想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其就必须要把握住这个机会,即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来建立一个客户营销体系,可以在原有的金融产品上进行创新,借助互联网自身的优势来抢占金融市场。

2.创新营销模式节约成本。具体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展开:第一,商业银行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来入手,然后针对不同的客户的需求与群体来制定出不同的金融产品,这样不仅减少了人力与成本的投入,而且还能让营销活动变得更有针对性。第二,企业可以利用大数据的优势来对营销模式进行改革,目的是为了制定出更规范、更合理的,能够满足客户实际需求的营销策略。

3.为精准营销创造了条件。在当前的大数据背景下,商业银行最大的营销特点便是精准营销,即利用此为基础来实现银行与客户双方的共赢[3]。随着大数据的出现,大部分客户都开始把自己的个人信息传输到互联网上,无形之中也给商业银行带来了便利,即可以更准确的分析客户的具体需求,也就是说,利用客户的消费记录来进行分析,从而挖掘出更有价值的信息。

(四)商业银行大数据营销的威胁(T)——Threat

1.互联网金融的迅速发展。随着各类互联网金融、商业银行电子商务平台的不断发展与创新,电子银行已经成为未来商业银行转型的一大方向。但是,当前大部分互联网企业也开始从逐渐向金融领域进军,O2O新型营销模式的出现也给商业银行带来了非常严重的影响,甚至影响了商业银行自身的优势与地位,同时也在不断的进入商业银行的市场。其次,由于很多商业银行都没有建立完善的客户信息数据库,因此对于信息数据的了解非常的片面,特别是那些小微企业,无形之中也影响了商业银行的发展。

2.第三方支付的摄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腾讯、阿里巴巴等一些互联网企业也纷纷加入到了金融领域中,而第三方支付在电子支付的领域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是,不管是贷款融资平台还是第三方支付,其对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都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当前,大部分客户都会选择直接向融资平台进行贷款,无形之中也影响了客户与商业银行之间的联系,导致银行的业务状态不理想。有统计数据显示,现阶段的商业银行正面临着净利润下降、不良贷款上升等压力。

五、大数据时代下商业银行4PS营销策略

(一)产品策略

通过对传统营销模式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传统的营销模式在推出产品时,其常常需要涉及到非常多的环节和步骤,所需要花费的时间也很长,但所推出的产品并不能反映出客户的真正需要。在大数据时代下,商业银行首先需要对客户的前期消费数据进行分析,然后把客户的消费意愿融入到产品设计中,即利用客户的需求来当作标准,制定出有针对性的营销产品。这样不仅能够调动起客户的购买欲望,而且还能满足客户对产品的需求。

(二)价格策略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利率的开放,其也让商业银行有了更多的自主决定权,而在宏观经济条件下,商业银行可以根据银行的定位与客户的消费层次来提供不同的价格营销策略,这样可以让营销活动变得更有针对性[4]。其次,利用大数据来对客户进行划分,然后制定一份差异化营销服务方案统一的营销服务方案,然后对客户的风险偏好进行分析,目的是为了利用价格策略来挖掘出潜在客户,从而培养客户的忠诚度与信任度。

(三)渠道策略

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如果有客户在论坛上咨询房贷或相关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时,大部分银行由于不能及时了解到该客户的需求与个人信息,从而导致不能及时、准确的为客户提供一个满意的答案。但大数据的运用就能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即改变商业银行传统的营销模式,具体如下:第一,银行可以创建一支专门的营销团队,这样不但能更专业的向客户进行产品推荐,而且还能针对客户的需求点来展开营销活动。第二,可以利用商业银行自身的资源优势来建立一个客户交流圈,目的是为了与客户之间建立起一个沟通的渠道。第三,商业银行可以与各大电子商务平台进行合作,即收集并分析客户的消费数据,然后进行金融产品的推送。

(四)促销策略

在当前的大数据背景下,商业银行需要在了解客户习惯的基础上进行更深入的分析,也只有这样才能提供更精准、针对性更强的营销活动。通过对比可以发现,在传统的促销活动中,大部分客户都处于被动的接受信息,但在大数据时代下,一旦客户有问题或是需求,其只需要@银行,后台的服务人员就会第一时间与该客户进行沟通交流,即提供一对一的咨询服务[5]。其次,商业银行也可以把近期的产品与客户的行为串联到一起,这样可以很好的分析出客户的风险程度与购买能力,然后利用大数据推算出客户下次的购买需求,从而提升商业银行自身的效益。

六、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互联网金融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大数据的到来也让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商业银行的营销模式也从传统的柜面开始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在当前的大数据背景下,商业银行可以从产品、价格、客户、沟通、成本等方面来展开分析,这样不但能丰富商业银行营销策略的内涵,而且还能赋予营销理念新的时代特色,从而让商业银行的发展变得更广阔。技术的创新一定会让产业发生变化,而以大数据为核心的网络技术创新也已经改变了传统的营销模式,即可以通过不同的渠道来对客户的行为展开分析,从而更精准的了解到客户的需求,从而给予客户更好的体验。

猜你喜欢
商业银行客户分析
隐蔽失效适航要求符合性验证分析
电力系统不平衡分析
为什么你总是被客户拒绝?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如何有效跟进客户?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