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会计目标定位思考

2018-07-13 01:59刘嘉伟
时代金融 2018年36期
关键词:经济体制会计信息决策

刘嘉伟

(兰州财经大学,甘肃 兰州 730020)

一、会计目标的定义

会计目标在现代会计理论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自1976年,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颁布《概念结构研究项目的范围与涵义》以来,会计目标作为会计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的地位从未被撼动过。我们用发展的眼光来看会计目标,其具体目标却在随着历史长河的流淌中正在悄然发生变化。在近200年的发展过程中不断演变出了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

二、会计目标的两种主流观点

(一)受托责任观

受托责任观是在十九世纪五十年代以后逐渐产生并发展的。随着公司制企业的出现,公司的所有权和实际经营权发生了实质性地分离。由于双方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所有者对经营者报告的信息要求也就更强调真实性和可靠性。也就是说,在所有权与经营权两权分离的时期,经营者只需要将其履行的责任忠实的报告给所有者,并且所有者对其履行责任的信息能独立验证真实可靠,那么,在受托责任观下,经营者就是完成了对受托责任的履行。

(二)决策有用观

决策有用观起源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资本市场日益繁荣,投资者渐渐将投资重心转移到了资本市场中的股票交易。这种现象的发生是因为在资本市场的发展下,公司制企业进化成为更加壮大的股份制企业,而且股份制企业在新的社会生产中发展更是如鱼得水,无需过多的为资金筹集而忧愁,股份制企业可以在社会上广泛的吸收分散资金以使企业规模更加巨大。在这样的新形势下,公司的所有者便更加分散,无法对如此巨大的公司进行明显的约束管理,就变成了各为阵营的市场上独立投资者。投资者也就不在关注企业受托责任人的履行责任的情况,更加关注自己的投资在股票市场中的升值还是贬值。如此可以看出,投资者更多地放眼于全部的市场而非某家公司,对于公司提供的关于经营活动的信息也是更加注重信息的相关性和可用性。投资者必然要求企业提供的报告信息要具有未来性,以使其尽最大限度在充满未知的经济环境中避开陷阱,作出正确决策。

(三)受托责任观与决策有用观的关系

受托责任观与决策有用观都是会计目标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产生的会计理论观点。两种观点虽然在时间上有先后,但在连接理论研究与现实实践方面,二者的作用发挥得相得益彰,相辅相成。从本质上看,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都是将为财务信息需求者提供所需的关于企业经营活动的信息作为宗旨。所以,在企业提供信息广度的对象方面,受托责任观是包含于决策有用观的。在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方面则大不同,受托责任观强调信息的真实可靠,决策有用观倾向于接受到的信息要有利于未来决策,确保信息相关有用。

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在不同的经济时期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于二者的优劣,要针对具体的社会背景和经济环境进行考量。相应的,在我国的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对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的取舍要着眼于我国的具体经济环境,最终才能发掘出真正适合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会计目标。

三、我国会计目标定位的影响因素

依据我国现阶段的的具体国情,从宏观角度上看,我国国家经济体制和资本市场发展程度是重要影响因素;从微观角度看,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分布程度具有决定性影响。

(一)国家经济体制

会计作为经济工作中的重要一环,不仅在在微观环境影响着国家经济,而且也被宏观的国家经济体制主导着。由此可看出,我国的主要实体经济及资产是集中于国有企业的,而国家企业的直接所有者为国家,政府便成为国有企业进行会计信息报告的主要对象。在我国,企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国家的干预,政府施行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国家调控市场的主要表现形式。所以,在公有制的经济体制下,在自主性不够强的市场中,政府则表现出的对会计信息的需求也是最为明显的。

(二)资本市场

资本市场的发达程度是进行会计目标定位的不可或缺的因素。中国的资本市场,虽然取得了众多成就,但仍处于不够成熟的发展阶段,资本市场相对于政府的调控力度仍然微小。市场中企业社会责任价值观出现严重扭曲,职业经理人道德缺失。没有了道德和法律的底线,高管侵占企业资产,发布虚假财务报告信息的恶劣事件是有发生。因此,在中国的现实市场环境中,企业主要所有者更倾向于企业提供真实可靠的财务信息。

(三)会计信息使用者

大股东作为企业的主要拥有者,其关心的最重要的方面当然是自己在企业中的资本投入是否升值,为自己获得了多高的身价,同时评价职业经理人是否完成了应履行的责任以决定受托责任人的去留。因此,大股东为了维护自己在企业中的相关利益,必然要求会计信息质量的可靠真实。

债权人主要是指企业从外部进行资本借入的金融机构。债权人最关注的是企业的偿债能力,几乎对企业的实际经营不关注。因为作为债权人,除了收回本金外,唯一的收益便是借债利息,利息与企业的经营状况好坏无关。债权人对于企业提供信息的真实准确要求很高,以决定是否借出资金。否则,债权人将极大可能面临坏账风险。

政府机构是宏观经济中对会计信息需求程度很高的一类。纳税是政府要求企业提供真实可靠会计信息的形式。为了维持政府自身的正常运转,政府需要在可靠准确的企业会计信息基础上进行征税,防止漏缴,少缴税款。政府要对市场总体总体调控,如果没有可靠的各行业企业信息,最终施行的政策也无益于市场发展。

普通投资者是除企业大股东以外的无法对企业产生重大影响的社会大众。普通投资者更倾向于面对证券市场中的股票交易,时刻关注投资的升值情况,较少干涉企业的经营发展,这也就决定了普通投资者更加强调企业报告出的会计信息要有用且对未来投资决策有帮助。市场中的弱势群体,要想完全获得有用相关的,能够帮助决策的信息还是比较困难的。

四、我国会计目标的定位

通过上述多方面分析,在现阶段的中国,不论是经济体制还是资本市场的发达程度以及会计信息的各需求方,大多数的环境因素都是指向将会计目标定位于“受托责任观”,以利于反映受托责任,受托方如实地向委托方报告受托责任履行过程及结果。

在未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资本市场不断趋于稳定向上发展,占据国民经济主导地位,普通投资者的群体壮大及专业投资素质的提高,决策有用观必然将成为主流观点。我相信,虽然前路漫漫,仍需上下而求索。

猜你喜欢
经济体制会计信息决策
为可持续决策提供依据
决策为什么失误了
探讨企业会计信息披露问题
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探讨
事业单位如何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思考
关于抗美援朝出兵决策的几点认识
湘赣边秋收起义的决策经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