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会计核算的探讨
——基于生态林业理论角度

2018-07-13 01:59
时代金融 2018年36期
关键词: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公益林

李 岩

(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总场,河北 承德 068450)

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使人们环保意识逐渐增强,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为此财政部加大了对林业生态环境的改善力度,使森林覆盖面积不断扩大,以此来改善林业的生态环境。但是,在实际会计核算中,一些地区管理理念与经营没有得到有效改善,并把林木利用作为核算的核心。由此可以看出,林业以生态理论为基础的会计核算对林业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

一、生态林业理论的林业会计核算重要作用

(一)完善会计核算,健全会计核算机制

林业在原有会计核算工作中,把林业经济收益进行了重点核算,并且在对树木的种植在选择种类时也将经济收益作为重点,因此林业在进行会计核算过程中,只对林木收益实施了统计核算,极大的忽略了林木生长中生态效益[1]。为此,以生态林业理论为基础,进行会计核算机制的建立对生态林业发展尤为重要,并且还能改善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使会计核算机制更加健全。

(二)生态价值信息更丰富且生态林业地位不断提高

林业从经济效益角度来看,具有一定的直观性,由于林业生态环境是无形资产,在进行会计核算过程中对其生态价值的核算标准有较大的差异性,因此林业在进行会计核算过程中,无法有效平衡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导致立业管理者更重视经济效益,这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生态效益的环境的积极影响。此外,将林业会计核算与生态林业理论进行有效的融合,能够对林业生态效益进行有效的核算,使生态价值信息更丰富,并且生态林业地位不断提高。

二、林业会计核算机制分析

(一)会计计量体系内容有待完善

传统林业会计计量体系中,成本只作为经济成本来核算,没有对环境质量与环境资源进行核算,导致林业社会与个体成本出现一定差异,主要是因林业生态资源在利用时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并且具有一定的公共性,因此个人收益较低且高于社会成本,很难得到相应回报。

(二)林业货币与社会效益难以保持一致

传统林业会计计量体系中,收益只是一种能够在市场流通的货币收益,而林业生产中的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没有完全的反映出来[2]。此外,林业会计核算机制在运行的过程中,需要将生态效益纳入其中,这在一定程度上很难对环境与林业资源进行准确衡量。

三、生态林业理论下的林业会计核算研究

由对传统林业会计核算机制的分析,可以有效的看出以生态林业理论为中心,进行林业会计核算机制的构建,对生态的发展有较大意义,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一)以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核心的研究

在对林业的认知过程中需要通过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以及经济效益方面针对性的进行会计核算,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生态效益方面。从林业生态效益角度来看,通过目前数据信息与历史数据信息进行有效对比,对比结果主要表现在水源的有效涵养与气候的有效改善。其中,水源涵养主要是有效存储水资源,并进行水质的净化,林业树木能够避免水土流失,以免侵蚀地表的径流。气候的改善能够避免恶劣天气的影响2,社会效益方面。对林业社会效益的有效评价,能够通过数据信息完成[3]。

(二)会计核算目标是林业生态

在林业发展中,需要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以及社会效益在发展中进行全面的协调,但是在此期间应将生态保护作为会计核算的核心工作,在核算工作的基础上保证林业生态平衡,并在一定程度上使其具有净化空气、水质的功能,只有这样才能提升林业生态效益。此外,若林业在发展中出现了资源枯竭,就不能达到预期的生态效益,由此可见将林业生态成本体现在林业会计核算中,对林业生态发展较为重要。

(三)将林业资产核算作为重要基础

林业资源在进行会计核算工作时,全面把握实际情况,并根据不同的特点不同核算方式的合理选择,其中公益林能够为社会提供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在管理过程中消耗的资源应纳入到林业会计核算中,保持收治平衡,并进行预决算制度的构建[4]。商品林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产生不同效益,应当作为收益项目,并通过提供理论数据进行政府补贴,同时管理模式应选择为自负盈亏与自主经营模式。

四、从生态林业理论角度,完善林业会计核算体系的几个建议

(一)完善林业会计核算内容

从生态效益角度来看,林业会计核算过程中需要增加核算内容,其中有环境成本核算、森林资源资产核算、环境成本、净利润以及环境收益等内容。

(二)以林业生态为首要的林业会计核算目标

林业生态效益在较大程度上高于经济效益,这就表明了林业会计核算从生态角度考虑的重要性,并且林业的发展必须要将经济、生态以及社会效益进行有效的统一,这就需要将生态保护作为会计核算的目标,主要是因健康的林业能够提供优质的空气、水质以及保护水土流失等功能,以此使各种效益得到有效保障。

(三)商品林与公益林的会计核算

商品林与公益林具有自身的不同特点,这就需要在会计核算过程中采取不同的核算方法,其中商品林主要是为社会提供各种形式的材质商品,并通过市场价值得以体现[5]。此外,商品林在进行采伐过程中依然具有一定的社会与生态价值,并通过“生态利用”原则,木材供给的基础上保证生态平衡,以免生态失衡给人们造成不必要的环境灾难。商品林在会计核算时,不但需要对成本与收益进行计量,还需要核算资源消耗价值,与此同时对资源社会功能与生态功能价值进行合理计量,其中生态环境成本主要是体现于环境的破坏方面。公益林主要是以公益为主,非盈利性的社会公益活动,产品属性具有社会公共商品的属性,同时产品通过无形的生态、社会功能服务于社会。所以公益林与商品林最大的差异在于,公益林无法通过市场交换来体现其价值,必须要根据政府进行价值的实现。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中,林业会计核算起到了关键性作用,能够把林业生态环境作为重点来进行核算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会计核算机制,使生态林业满足自身发展需求,同时可有效对生态问题进行调节,以进行会计核算机制的构建。此外,由于传统林业会计核算机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融合林业生态理论,并制定新的林业会计核算机制,在最大程度上使林业生态理论发挥自身价值,为我国林业生态环境得到更好的发展,使我国经济效益得到较快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公益林
乌兰牧骑社会效益研究
ArcGis在辽宁省国家公益林调整中的应用
龙泉七成公益林实现信息化管理
好刊社会效益高
生态公益林可持续经营的探讨
城市园林绿化的生态效益
灰色关联投影理论在水土保持生态效益评估中的应用
论股票价格准确性的社会效益
浅析建筑节能的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