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仅是为了长江

2018-07-13 04:47本刊编辑部
财经界·上旬刊 2018年7期
关键词:动能经济带长江

本刊编辑部

长江,中国的母亲河,而整个长江流域,覆盖11个省市,约占1/5国土面积,聚集的人口和创造的地区生产总值都占40%以上,长江经济带对于中国发展的意义不言而喻。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长江,三天两省四地,宜昌、武汉、岳阳、荆州,他描绘的不仅仅是一幅长江流域的发展蓝图,更显示出新时代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方法论。

两年前,在重庆召开的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的声音言犹在耳:“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让在中国经济版图中举足轻重的长江经济带从漂亮的GDP数字、增长速度和规模、大干快上的项目中抬起头来,从更广阔的全局领域、全国视野和更长远的时间维度来思考问题,来理解五大发展理念;经过两年的实践,当发展的目标和衡量的标准已经调整到与新时代同频共振的幅度上,五大关系的提出,又为实际操作描绘出了路线图。

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对长江经济带而言,对于修复长江生态环境这个整体的目标,不能够仅仅从某一个地区、某一个流域进行规划,因为6300公里的长江是一个整体,必须坚持整体推进,增强各项措施的关联性和耦合性,防止畸重畸轻、单兵突进、顾此失彼。习近平总书记举例说:位于嘉陵江上中游分界点的一些城市反映,尽管他们坚持生态优先、加紧防治,但仍饱受防不胜防的输入型污染之痛,城区及沿江城镇几十万人口饮用水安全频频受到威胁。对于其他地区、其他工作也是如此,当下各项工作相互联系,过去的相对单一的目标被当前复杂的多重目标取代,因此更需要“谋全局”、“主动地”整体推进,而不仅仅是就问题解决问题,就任务完成任务。

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对于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绝对不是要把保护和发展对立起来。首先,这是侧重当前和策略方法,也是对于长江经济带过去牺牲环境开发的矫正;同时,又必须明白无论对于哪里的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不是矛盾对立的关系,而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生态环境保护的成败归根到底取决于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方式;在这样的基础上,更需要不断根据自身的特点寻找环境转化成金山银山的路径,不光是将绿水青山当做金山银山,更要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这不仅仅是对于长江经济带这样相对比较发达的地区,对于整个国家都是如此。

总体谋划和久久为功的关系。实际上就是认清形势,做好判断,长江经济带的发展转型以其规模之大和历时之久,将会是一个系统工程。一要做好顶层设计;二要既然有了规划就执行到底,一张蓝图干到底。目前,中国改革进入了深水区,很多地方很多问题的解决不再是简单的单向性问题,而是互相紧密相连,牵一发而动全身。同时,由于事情复杂难度大,则很有可能在短期内见不到明显的效果和政绩,所谓“功成不必在我,工程必定有我”,这就需要做好顶层设计的同时,有定力,一件一件地坚持做下去,才能取得效果。

破除旧动能和培育新动能的关系。腾笼换鸟,新旧动能的转化,是长江经济带和很多经济较发达地区面临的必然选择。道理大家虽然都明白,但操作起来由于长期积累的传统落后产能体量很大,且和當地经济结合非常深入,因此经济的惯性巨大,难以取得效果。对于存量巨大的旧产能,要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绣花缝针的细心来处理,要有步骤,分节奏;而对于未来的新动能则要仔细选择,既要代表未来的方向,又不能够脱离本地实际好高骛远。像以化工著称的湖北宜昌,一方面淘汰落后产能,“关、转、搬”了沿江134家化工企业;另一方面结合自身实际,利用旧动能腾退出的新空间培育精细化工产能,引导化工产业向高端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效益。

自身发展和协同发展的关系。由于历史原因,无论是长江经济带还是其它地区,更多的是从本体的发展进行规划,这无可厚非,但在各自发展过程中一定要从整体出发,把自身发展放到协同发展的大局之中,在整个长江经济带乃至整个国家的大格局下找到自己的定位,才能够有更好地发展。否则,就会出现无序低效竞争、产业同构的情况,而这样的情况不仅仅在长江经济带,在珠三角、西部、中部、东北,我们都看到了不同情况的呈现。

其实这五组关系简单地说就是部分与整体、破与立、当下与长远、加与减的辩证关系,尽管长江经济带占据了中国40%以上的人口和GDP,但看长江,更是看中国,把脉长江经济带发展的辩证关系,也是把脉新时代中国经济的逻辑。因此长江,这条中国的母亲河,这条承载了中国经济命脉的河流,流淌的更是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思维和潮流。

猜你喜欢
动能经济带长江
新动能,源自创新力
一条江的嬗变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之路
长江之头
陕西呼应长江经济带
为构建开放创新新高地增添动能
长江之歌(外二首)
长江图(外二首)
长江经济带与汉江生态经济带如何协调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