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过程中德育渗透的措施

2018-07-14 04:12
运动 2018年4期
关键词:榜样体育课规则

邵 辉

(鄞州实验小学,浙江 宁波 315190)

1 身先士卒,树立榜样

案例:上课铃声响后,教师由于处理手头上的一些事物,上课姗姗来迟。这时,学生A低声说道:“老师也迟到了,还穿着皮鞋。”虽然只是轻声的几句抱怨,但也折射出学生对“教师可以违反规则,却要我们遵守”的这种不公平现象的不满。

分析:开学初,教师总是会定下种种规则:上课不许迟到、要穿运动服、不许穿皮鞋……但在实际上课过程中,教师却经常因为种种原因上课迟到,或者因为思想不重视,自己穿了皮鞋。学生遵守了规则,自己却违反了。这样一来,学生的课堂常规慢慢松懈,规则感慢慢淡化。

总结:散播一种榜样,建立一种态度。对学生而言,教师是一种向上的力量,是一面镜子,是一面旗帜。所以,如果想要让学生在思想上重视规则,单单依靠灌输和说教式没有用,教师自己必须要身体力行,养成良好的习惯,注重日常课堂上自己的形象和言行,树立良好的榜样。

2 规则先行,提前约束

案例: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搬垫子接力比赛。赛前,教师要求学生在比快的同时也要把垫子叠整齐。比赛开始后,第1组学生非常迅速地完成了比赛,但是,垫子却东倒西歪。当教师宣布第2组获胜时,他们就很不服气。最后,教师重申了一下比赛规则,因为他们没把垫子放整齐,所以失去了这个宝贵的第一。最后,第1组也只能接受这个现实。在第2轮比赛时,第1组吸取了前1次的教训,垫子放得既快又好,最终,获得了比赛的胜利。

分析:学生在比赛后的各种不服气都是由于觉得不公平产生的。所以,在进行比赛前,教师要结合比赛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比赛规则,并提醒学生在比赛中要遵守规则。在公平的前提下做好学生的裁判,在宣布成绩时做到有理可依,让学生心服口服。

总结: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体育课也是如此,在有别于其他学科的开放式课堂上,如果没有规则体育课将无法顺风顺水地开展下去。而且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规则的社会, 且小学阶段又是孩子们性格形成的关键期,在这一时刻让孩子们养成规则意识非常重要。在比赛中结合课堂常规,如接力结束排好队的才算比赛结束;比赛过程中加油声最热烈的给予加分等等。

3 付诸实践,自我体验

案例:在进行400m测试时,学生A由于体形较胖,出发一段时间后就坚持不住,开始走,最后成绩没有达到及格标准。考试后,笔者询问了他的身体状况,发现他并没有拼尽全力,身体一难受就开始放弃了。笔者教育他:耐久跑就是考验自己的意志品质。只要做到坚持,不放弃,肯定是能合格的。A同学欣然地点点头。过几天第2次测试时,他始终在坚持,最后冲过终点时他摊到在地上,虽然累,但是脸上还是挂着满意的笑容。同学们也因为他坚持不懈的品质,为他献出了掌声。

分析:教师经常会在文化课堂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学生听过之后,由于没有亲身体验,印象不够深刻。而体育课刚巧给学生搭建了一个实践的平台。学生在耐久跑中可以体验如何做到坚持,不放弃。在球场上可以体验如何做到团结协作等,让学生在运动中体验各种精神的重要性。

总结:运动项目一般都具有艰苦、疲劳、激烈、紧张、对抗性强的特点,人们在参加体育锻炼时,总是伴随着强烈的情感体验和明显的意志努力。因此,体育运动本身可以培养勇敢顽强、吃苦耐劳、坚持不懈、团结友爱等优秀品质,培养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使人保持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尤其是在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到独生子女时代,急需培养青少年团结合作、坚忍不拔、吃苦耐劳等多方面的品质,而体育在其中可以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作为课堂的主导者,体育教师要关注课堂,及时给学生以引导,可能教师的一句激励和加油会成为孩子成长道理上的一块基石。

4 教师引导,思想重视

案例:在一堂公开课中,以学生A为首的部分学生特别调皮,不时地讲空话并且在课堂中影响其他学生,不配合上课教师,一度使气氛显得很尴尬。课后笔者了解了情况,由于是借班上课,该教师经验不足,没有与同学们进行课前交流。之后,笔者教育这些学生:他们代表的是整个班级的形象,不要为了自己一时的快乐而影响了集体的荣誉。最后,他们也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在第2次公开课中,上课态度有了很大的改观,课后整个班级的课堂状态受到上课教师的好评。

分析:小学生玩性比较大,思考问题不全面,有时他们觉得好玩就破坏了班级纪律。所以,在重要活动前,教师对学生要做好引导,让他们在思想上引起重视。如果在课前,教师就告诉学生:今天有很多人来听课,你们代表的是整个班级的形象。学生一听集体荣誉感就上来了,课堂纪律肯定比不提醒学生要好很多。

总结:孩子是集体中的一员,集体的荣誉对学生而言非常重要。通过实行小组捆绑式管理和评价来刺激孩子的行动力,约束孩子的行为是十分有必要的。促进孩子们的自主管理,自主合作学习,增强学生之间的协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它将生生紧密地结合起来,不仅能实现学生互助的有效性,还能发挥激励作用,最大限度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5 发现优点,鼓励赏识

案例:学生A性格比较内向,并且体育成绩也一般,所以,笔者对他的印象也不是很深刻。在一次篮球课后,其他同学都准备回教室,唯独学生A跑向了角落,把遗落在角落里的一只篮球捡了回来。顿时,该同学爱护公物的形象在笔者心中高大了起来。笔者马上把全班再次集合,表扬了A同学爱护公物的品质,并且宣布这学期A同学课堂分为A,希望其他同学向他学习。由于受到A同学的影响,之后的体育课,爱护公物的同学明显比之前多了许多。

分析: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师在发现学生优点后,要及时鼓励表扬。在肯定被表扬同学品质的同时,也使他成为了身边同学学习的榜样。教师再做适当的引导,对整个班级将会是一次很好的德育教育。

总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除了教师外,在体育课中每一位学生都愿意成为别人学习的榜样。对表现好的学生进行即时评价,激励好的学生做得更好,动员其他学生向他学习,产生学习兴趣。比如,在教队列中的立正姿势时,发现有同学昂首挺胸,站得很直,教师就可以即时夸奖:“大家看,他多像威武的解放军!我们跟他比一比,看谁比他还棒!”受表扬的学生听了站得更好,其他学生也纷纷效仿。这既表扬了这位学生,又给其他学生树立了一个榜样,使大家有一个学习和超越的目标。

6 行为过激,批评纠正

案例:2个班级进行篮球对抗赛,A班实力强劲,在大比分领先时,B班学生心态失衡,犯规动作比较大。看到这个情形,笔者马上对比赛进行了制止,对B班队员进行了批评,并叮嘱他们要冷静,队友间要信任,多传球。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尊重爱护对手。比赛重新开始后,气氛缓和了很多,虽然B班还是没有赢得比赛,但是比之前多得了很多分。

分析:小学生有集体荣誉感,并且好胜心强,动作容易出格,所以当学生出现很重大的错误时,要及时制止并教育,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学习比赛态度。这样,既让学生懂得遵守规则,又能做到为他人着想的品质。

总结: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要求身体力行的课程,学生需要直接从事大量身体练习才能实现,所以课堂上肢体碰撞难以避免,这些互动作用往往会引发冲突。比如,篮球教学比赛时肢体动作过大、跑步游戏时不小心把同学绊倒,学生常常因为一时情绪难以控制,造成言语肢体上的冲突。除了平常要严抓课堂常规,靠行为规范约束孩子外,教师在上课时也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及时发现,果断处理。鼓励孩子勇于认错,善于改错。处理过程中尊重学生人格,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猜你喜欢
榜样体育课规则
可有可无体育课?不!必须有!
撑竿跳规则的制定
体育课上的“意外”
体育课
奥斯卡的规则变了!
让规则不规则
TPP反腐败规则对我国的启示
老师,我喜欢你,这是爱吗
榜样
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