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哈密木卡姆在学校艺术教育中的传承方式与特点

2018-07-14 13:24吕小平
黄河之声 2018年9期
关键词:木卡姆哈密布拉

吕小平

(新疆艺术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49)

一、调查说明

2016年9月21-27日,本院木卡姆传习班到哈密木卡姆传承中心,一是为了与当地的民间传承人进行现场学习,感受民间艺术与课堂艺术的不同。二是本院木卡姆传习班将校园所学的《十二木卡姆》——<且比亚特木卡姆>在哈密进行展演,并将在哈密所学的《哈密木卡姆》——<萨哈尔里克木卡姆>加入他们即将回校举办的木卡姆传习班音乐会,其中,木卡姆传习班在此期间所学的萨哈尔里克木卡姆是由15首歌曲组成,其中3首为历史性歌曲,3首为爱情歌曲,9首为生活歌曲,共含424诗歌。并且笔者鉴赏了此次应届木卡姆传习班汇报的音乐会,学生在演唱和掌握木卡姆的技术水平上是相当不错的,这也是我校优良的师资队伍和重视木卡姆在高校传承的作用下才取得的优秀成绩。

二、调查概况

(一)《哈密木卡姆》

哈密木卡姆是哈密维吾尔人将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一体化的产物,因而这其中也深刻的凝聚着他们的审美理想、审美观念与审美情趣。哈密木卡姆中有民间歌谣、叙事长诗及爱情歌曲。哈密木卡姆是研究历史、文化的最可贵的材料。也是哈密维吾尔人最熟悉最喜爱的文艺形式,是最普及的娱乐工具,哈密木卡姆的演唱能使一个特定的空间充满欢乐、快乐的气氛,能使民众在繁重的工作之后得到健康的娱乐和休息,得到精神上的娱乐和满足。

(二)哈密木卡姆传承中心

自治区文化厅通过国家立项,计划在全疆修建8个中型木卡姆传承中心,哈密就列于其中,这样为新疆维吾尔木卡姆的保护和传承迈出了有力的一步。

哈密木卡姆传承中心于2007年8月中旬开始建设,建筑面积4875平方米,占地面积1600平方米,主体四层。哈密木卡姆传承中心设计方案由新疆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该中心建筑外形设计主要突出了“天圆地方”的中国传统思想理念,并且建筑顶部有一个硕大的维吾尔族手鼓覆盖,其下还夸张放大了哈密木卡姆演奏当中最经典、最有特色的演奏乐器哈密艾捷克、哈密热瓦普支撑。

哈密木卡姆传承中心具备木卡姆艺术教学、展演、培训、研究等功能和设施,它的成功建设不仅是哈密地区一处综合功能较强、能集中反映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水平的文化中心。因而,经过校领导的批准和精心安排,我校带了38名本科生来这里进行与民间艺人面对面的交流和学习。

三、依布拉音·牙合甫教唱本院木卡姆传习班的传承方式

(一)依布拉音·牙合甫——自治区级达斯坦传承人依布拉音·牙合甫,男,新疆维吾尔族,先天性失明,所以我们在和他交流传唱过程中都会尽量减少打开木卡姆展演艺厅里面的灯,以减少外界光线对传承人的刺激。依布拉音·牙合甫从小就向艾买提·司马义、乌买尔卡热等民间老艺人请教,经过不断地摸索、练习,17岁时,便能熟练演奏哈密艾捷克、弹拨尔、哈密热瓦普、达普等多种民间乐器。还掌握了10多个民间达斯坦。1991年,在哈密市花园乡政府的支持下,他组织了一个乡村乐队。德国、英国、法国、日本、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的音乐专家都收藏他所演唱的哈密十二木卡姆选段。

(图二 依布拉音教唱现场)

(二)新疆艺术学院木卡姆传习班

1996年,新疆艺术学院招收了第一批以木卡姆演唱为专业方向的普通本科传习班,并且填补了新疆艺术学院木卡姆教学课程设置的一个空白,我校的木卡姆教育传承开始有了新气象!除了新疆艺术学院以外,喀什艺术学校、阿克苏艺术学校也设立了“木卡姆传习班”,还制定编写了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维吾尔木卡姆教材。

(三)传承方式

1.口头传承

口头传承把他们与过去的时代连接起来,的确,叙事被称为Libogwo,即“老故事”,而且保证未来的生命不朽。而哈密木卡姆是一种古老的艺术,又是一种崭新的艺术。“古老”是因为她是汉代的摩诃兜勒和唐代的伊州乐发展而来;“崭新”是因为她作为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于2005年11月25日被列入第三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迈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哈密木卡姆是哈密维吾尔族集体智慧的结晶,口头传承正是哈密木卡姆的存在形式。

通过哈密承人教唱本院木卡姆演唱班教唱的调查发现,民间的口头传承是此次交流互动的一种重要的传承方式,尽管本院带队老师给学生打印出了教唱的歌词,但是对于初次接触《哈密木卡姆》的学生而言仍然适合民间的口头传承。

这种民间传承以“口传心授”为主,注重原生态的演唱方式,经新疆艺术学院校方与哈密传承中心的提前互动,特邀的依布拉音·牙合甫连续多日在传承中心进行现场教学,一句一句教学生传唱,民间艺人依布拉音·牙合甫通过口头传授,一方面把作品授予学习者,同时又把演奏作品的技术、技巧进行传授。这种“口传心授”的方式更容易使木卡姆演唱班的学生产生学习哈密木卡姆的兴趣,在“口传心授”中获得了真传,感受到了音乐的精髓,更加容易领悟音乐的真谛。

2.文本传承

笔者观察到,在艺人教传期间,带队的老师为学生提供了打印好的《萨哈尔里克木卡姆》纸质版唱词,木卡姆传习班的学生既可以现场体会民间口传心授的传承,又可以参照谱子,并将前者作为主导,后者为辅助,充分发挥口头传承和文本传承,使两者实现优势互补,提高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积极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哈密木卡姆的兴趣,这样就有力于将本土化的音乐元素得到更好的传承。

3.社会传承

2017年9月21日-27日,为期一周的时间,是新疆艺术学院首次将音乐系最具特色的“木卡姆传习班”带出去学习,让学生亲身体验田野中的木卡姆,深刻的去感受学校传承和民间传承的差别以及两者之间各自的优势和不足。2月26日下午,在教研室副主任吐尔洪江·司拉吉丁老师的安排下,在哈密木卡姆传承中心汇演后,也接受了采访,目的就是来录制宣传新疆艺术学院“木卡姆传习班”即将展演本次在哈密交流学习的成果。木卡姆传习班学生还担任着将自己在校园所学的《十二木卡姆》技术水平在此展演,因此校领导特别重视,这是我校木卡姆“走出去”最重要的一步,是具有探索性、和前进性的步伐,意义非凡!为今后我校木卡姆“走出去”增添了光辉的一笔。

四、调查发现

通过6天的调查我们发现,民间艺人在给学生传授《哈密木卡姆》时,依布拉音·牙合甫的唱词与学生提前从教材中打印的唱词不一致,问题表现为:艺人今天和昨天教的唱词有异同,上午和下午的传授也有区别,甚至上一遍和下一遍也会出现稍微的差异。就在依布拉音·牙合甫每天按时上午、下午对学生耐心传授哈密木卡姆时,学生突然间因歌词的随即变化而不敢激情昂扬的歌唱,经过观察,笔者发现导致此现象的原因是:艺人演唱的木卡姆具有即兴性、灵活性,而传习班在之前学校的学习则是具有固定文本,固定模式的教学。因而民间和学院派在交流和传承上有这样的情况是不可避免的,也是一种正常现象。艺人传授的《哈密木卡姆》其特点为:

1.口头性

“口传心授”是演唱是直接与听众发生接触,歌词常常会在对话和互动中发生改变。举一个很恰当的例子,比如1919年,王宫举行一次大麦日克,夏马合苏提王特邀了几位有名的木卡姆艺人,在此节日中就被艺人演唱的故事人物所感动,并说“能够使他们年轻就好了。”艺人得知后当场就改变了歌词,并且流传至今。

2.变动性

哈密木卡姆每次表演都是一次新的创作,歌唱者不受完全固定的文本模式限制,民间艺人的每次实践活动,都是创造性的即兴表演,不同的人、不同的风格、不同的环境、甚至不同的时间都会促使新文本的产生,因此没有完全一样的表演和文本。民间创作是依靠记忆保存的,而记忆往往不能做到像文字那样固定保持原状。

学院和民间艺人的传授方式还是不同的,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和接触,木卡姆传习班的学生也适应了艺人的传授方式,慢慢理解了这个过程,艺人手中的热瓦普又一次高亢的弹奏出醉人的音乐,紧接着学生阿不力孜拍起手中已经迫不及待的手鼓,木卡姆传承中心持续回荡着学生积极兴奋的歌舞声,站在旁边的游客都小心翼翼的观看着,生怕破坏这美妙的画面。

五、田野小结

通过此次的田野调查,笔者对如何保护和传承民间传统音乐文化有了一个新的认识,从起初书本上印刷出四四方方的“传承”字样,到这次亲身接触自治区级的传承人,再到哈密木卡姆传承中心,再到我校的木卡姆传习班,这无疑不体现着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多年来一直采取各项措施大力弘扬和保护这一珍贵的传统艺术,在保护和传承哈密木卡姆艺术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很多成绩。

从这次的田野采风考察中,笔者最深的感触就是对于非遗的传承,我国政府人员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教育工作者也积极采取了有效措施、民间艺人也担任起了本民族文化的传承责任。当然,这一切也需要我们从事理论研究的人员去持续研究、收集和整理所获得的资料,并且要秉持兢兢业业的精神为民间艺术奉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猜你喜欢
木卡姆哈密布拉
战斗机、导弹头和布拉嗝
京新高速全线通车哈密实现县县通高速目标
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
浅谈木卡姆艺术与民间艺人
——以新疆莎车县为例
吉米问答秀
安安琪琪的故事16不拉肚就靠“布拉杜”
关于对哈密维吾尔族刺绣的研究
从乐律学特征谈维吾尔木卡姆的文化属性
吾铁库尔先生和维吾尔木卡姆研究
开心皇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