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灵动的文物,体验行走的课堂

2018-07-14 08:20吕亦舒
神州·上旬刊 2018年7期
关键词:博物馆建设课堂

吕亦舒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博物馆教育的功能与地位日益重要,本文旨在探索博物馆学研基地建设的必要性,同时对博物馆学研基地建设提出几点建议,以期让学生在博物馆研学过程中能够真正做到感知灵动的文物,体验行走的课堂。

关键词:课堂;博物馆;学研基地;建设

收藏、研究、教育是现代博物馆所共有的三项基本功能。许多国家早已把博物馆看作是学校教育的第二课堂,成人理想的终身教育场所。现在我国有各类博物馆2000多座,其中历史馆、革命纪念馆占绝大多数。这些馆每年都要举办形式多样的历史文物展、革命文物展。如何有效地利用丰富的博物馆资源,使之与学校教育和历史教学有效地结合起来,把博物馆打造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研基地,是值得我们探索的一条教育渠道。

一、博物馆学研基地建设的必要性

(一)学校教育的局限性

学校教育偏重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学生在校所学的知识多为系统的理论知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基本上局限在教材范围之内,偏重理性认识,缺乏感性色彩,对抽象的历史发展进程没有具体的体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渴望了解更多相关专业知识的欲望得不到满足,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学习积极性大大减退。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将博物馆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让学生通过直接观看历史文物的陈列,能够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锻炼他们的思辨能力。

(二)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

文物是人类历史发展的见证,历史虽然与现实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历史毕竟是过去了的“现在”,学生不能对历史现象进行直接观察,这给教师教学和学生理解都带来了困难。如何将过去的历史重现在学生面前,唤起他们对远逝时代的感受,加强他们的理解,是教育给我们提出的一个难题,而博物馆内陈列的历史文物就是很好的实物教材。透过这些文物可以了解历史发展的真实片段,探寻到文物背后所蕴藏的历史价值。所谓“以物见史、透物见人”,就是文物体现历史价值的最好说明,因此去博物馆参观,对学生了解历史发展的进程是非常必要的。

(三)博物馆建设的丰富性

目前我国博物馆事业发展很快,除了国家级的大型博物馆外,各省市也都建立起了一些中小型博物馆。这些博物馆为学生能够近距离接触到那些年代久远、带着先民生活气息的、具有时代特征的历史文物提供了重要场所。国家级博物馆是从中国历史整体发展的角度出发,注重中国通史内容的展览,按照时间顺序来展览反映时代特征的历史文物;各省市的博物馆则注重地方性,偏重于展览地方色彩或民族色彩较浓的文物,这些对于学生来说,都是非常宝贵的一笔财富。

二、博物馆学研基地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以鲜明的主题来深化展览内涵

博物馆藏品有着深刻的自然和历史文化内涵,它反映出的是不同地质年代、不同历史时期的自然和历史文化遗存。博物馆的作用是通过对静态的“物”所掩饰下的自然遗存、人类历史文化传统及其价值观念的发掘,让深埋在地下的文物活起来。文物是陈列展览的“灵魂”,只有放到历史的链条上,放到文化体系中,其审美价值才能更加完美地凸显出来。例如一件东汉时期的玉器,其工艺与清代玉器的精雕细琢不可同日而语,但如果置身于东汉特定的社会背景下,其文化内涵、艺术价值、美学意蕴便会彰显无遗。所以,从历史的视角出发、从地域特点、展览特点和观众需求点等方面去确定展览主题,打造诸如自成体系的文化展、值得玩味的文明展等等内涵深邃的展览,就会大大提升观众思考、联想和探究的兴趣,从而深化博物馆学研基地的内涵。

(二)以多元艺术丰富博物馆设计

展览要统筹兼顾,即整体应讲究协调一致,局部氛围需自成一体,层次过渡要流畅自然,空间转换需合理有序,内容与形式要和谐统一。也就是说,从展厅周边环境到序厅、陈列厅及每一个陈列空间的连接中都要体现出一种整体和谐、节奏有序的美;从陈列设备、文物藏品及为其营造的陈列氛围,都要体现出自然、文化、艺术美;加之高科技手段的适当应用,让文物闪现出科学、技术及人类智慧之光。具体而言,展品布局合理、展具造型大方,展览方能具有艺术魅力;注重综合运用造型、绘画、雕塑等多种艺术手段,按照形式美的原理和法则,处理好对比、统一、比例相尺度,再现衔接、过渡、层次、节奏等关系,才能突出展品的特色;此外,和谐运用色彩、巧妙利用灯光,把握音响效果,创造出美的意境,更能衬托出展品的珍贵;通过上述手段及影视、多媒体、音乐等现代科技手段的适当渲染,既体现出传统文化的韵味与地域文化的特色,又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对观众的各个感官进行综合刺激,增强展品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使观众在“悦耳悦目”的展览环境中,由感官的美感升华为心理上“悦心悦意”。

(三)在寓教于乐中体验行走的课堂

展示教育是博物馆的灵魂。二十世纪90年代,国际上出现了所谓的“新博物馆学”。这是博物馆教育理念、教育模式的创新和改变。一些学者认为:博物馆应该是一个有组织的保管和利用、定期向观众展出,以教育和审美为目的的非赢利性机构。可见,如何调动一切手段在教育上发挥其效益,已逐渐成为当今博物馆的重要功能之一。如果说展品是博物馆的心脏,那么,博物馆教育与其传播功能的大小,又有赖于博物馆与观众的良性互动的多少和其接受知识的愉悦性程度。要实现两者间的良性互动就必须首先能够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诱导观众去参观、领悟和体验,把博物馆教育融人到娱乐之中,让观众在娱乐中得到美的享受,从而达到审美教育的目的。如组织学生到博物馆参观,举办审美教育方面的专题讲座,结合展览举办针对学生的美术作品征集或有奖征文活动、知识问答等等。

因此,博物馆研学基地旨在让学生在行走中走近自然、体验历史文化、品味艺术之美,把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单向传递变为双向的交流和互动,使观众在娱乐之中逐渐培养起热爱祖国、热爱科学、热爱艺术、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審美意识,从中受到教育和启迪。而要真正做到以上几点,博物馆研学基地建设还有一条很长的路要走。

参考文献:

[1].宋伯胤著.博物馆人丛语.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2]马娟娟.智能城市[J].2016,09:146.

猜你喜欢
博物馆建设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博物馆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露天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