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场舞纳入普通高校体育校本课程的可行性研究

2018-07-16 05:47张秀娟
运动 2018年2期
关键词:校本广场运动

张秀娟

(北京中医药大学体育部,北京 100029)

1 全国普通高校体育校本课程的现状

自2002年教育部颁发《全国普通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指导纲要》以来,全国各高校相继都实施了“三自主”俱乐部体育教学模式,即“学生自主选择课程内容,自主选择任课教师,自主选择上课时间”。时至今日已有15个年头了,全国各高校根据自身情况,经过不断的探索、研究、改革和完善,各高校虽然都取得了显著成绩和长足的发展,但也暴露了一些突出问题,如一些学校专业教师的配备不能满足学生选报课程的需要;一些学校场地、器材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有些学校因专业教师短缺,不能满足学生自主选报课程的问题等。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的处理和解决,学生喜欢体育运动,但不喜欢上体育课这一久治不愈的顽症将得不到根治,体育课的教学质量将无法保证。再加上部分高校体育教材粗制滥造,领导不太重视,体育教师福利待遇得不到保障,工作积极性不高,教学方法简单缺乏创新意识,导致很多学生上课积极性不高、课堂气氛沉闷,出勤不出力者有之,得过且过者有之,无故见习者司空见惯,不愿意参加课堂练习者逐年增多,严重背离体育课程的初衷。

2 广场舞纳入普通高等院校体育校本课程的必要性

近年来,我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有所改善,但继续下降的总趋势并没有得到根本扭转。学生体质健康状况30年的持续下降就像“温水煮青蛙”,身在其中,似乎已经麻木了。但隐藏在其背后的巨大危机却日益逼近。最近,各地征兵工作接近尾声,新华媒体称:今年应征青年体检不合格率高达56.9%。9月21日福建泉州某高校大二学生军训(该校去年军训因故推迟到今年)第1天,还是阴天,教官考虑到军训第1天,安排训练强度小一点,给学生一个适应过程,让学生站军姿,不到10min就有人晕倒,短短3h的军姿站立,晕倒50人,是大一新生1天晕倒的人数。2017年学生体质健康评价与运动干预高峰论坛在华东师范大学举行,会议发布了由华东师大“青少年健康评价与运动干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与日本相关机构合作撰写的《中日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比较研究结果公报》(以下简称《公报》)。《公报》显示,2014年和2016年,中国儿童青少年体格指标在大部分年龄段显著高于日本;但体能指标的比较中,日本儿童青少年在心肺耐力、柔韧性和灵敏协调性方面均显著高于中国。且数据显示,我国儿童青少年的超重肥胖发生率较之日本更高。体能指标的全面不足,反映了我国学校体育还存在重智育、轻体育的现象。青少年体质的持续下降是普遍现象,不是某个省市区的个案,且触目惊心,到了骇人听闻的地步,不仅危及学生个体,更严重的是,危及国家经济建设和人才培养的质量。青少年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学生缺乏锻炼。学生缺乏锻炼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主要体现在学校校长和学生家长对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虽然早已引起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各项政策、法规、文件如雨后春笋般的下发,但真正去落实的寥寥无几,多数是在走形式,应付检查,“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普遍存在。正因为如此,造成学校体育课程设置不受学生喜爱,缺乏魅力,没有吸引力,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锻炼兴趣。广场舞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它不仅具有健身、健心功能,而且还能集健美、健脑于一体,形式比较新颖别致,深受学生关注和喜爱。因此,将广场舞纳入高校体育校本课程势在必行。

3 广场舞的健身功能和作用

广场舞运动是一项集体活动,在活动过程中,通过相互交流学习心得,推广学习经验,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亲和力、自信心和团结互助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广场舞运动具有较高的健身价值,经常从事广场舞练习,身体各器官、系统都得到活动、发展和改善,从而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延缓衰老、改善身体形态、提高人体活动能力等良好的健身作用。广场舞运动是典型的有氧运动,学生跳45min的广场舞相当于中等以上的体育运动量,类似于1次慢跑5 000m的运动量。有学者通过测试参与者跳舞时间后发现,参与者一般在跳完2支舞后,心律就能达到120次/min以上,而且跳完1h,心律也不会超过145次/min,证实广场舞具有良好的有氧锻炼效果。同时,由于大学生学习的压力较大,面临着就业、择业的困扰,难免会产生一些心理问题,这种压抑的情绪长期积攒在内心深处,势必会导致情绪低落,影响学生对学习和生活的正确态度。而将广场舞纳入学校体育校本课程,选择、播放优美动听的舞曲,能提高学生的兴奋性,改善学生的协调性,愉悦学生身心、陶冶学生情操,有助于学生慢慢释放心中的郁闷和不快,忘记忧愁与烦恼,进而消除疲劳,达到最佳心态,有助于减少抑郁症的发病率,使学生身心更健康。经常从事广场舞运动能够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广场舞运动过程中,要求中枢神经系统对广场舞动作路线、方向等瞬息万变的情况做出迅速的判断、分析和反应,通过多次训练,有助于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灵活性。广场舞运动能改善大学生的血液循环,从而改善大脑血糖和氧气的供应。众所周知,成年人的大脑虽然只占体重的2%,但它却要求全身14%的血液来滋养,耗氧量也占全身耗氧量的18%,这对保持大脑良好的机能状态非常重要。另外,适当的参与广场舞运动对学生紧张的学习活动来说,是一种积极有效的休息手段,因为当参与活动时大脑的运动中枢处于运动状态,由于兴奋的扩散、兴奋和抑制相互诱导的规律,能使原来学习活动效应的中枢更快、更深地转入抑制状态而得到更有效的休息,能更好地恢复学习活动所需要的良好的机能状态。所以说,广场舞运动能有效地改善大学生大脑的机能状态,提高其学习和工作效率。

4 广场舞纳入高等院校体育校本课程的可行性

4.1 迎合高等院校学生生理心理特征

现今普通高等院校的部分学生,由于多种原因造成这些学生未能进入985或211等重点本科院校,情绪低落,上进心不强。他们多数都有求知的欲望,但往往因为学习成绩不够理想,文化基础薄弱、自律意识不强,而失去学习动力和主动性,但他们大多都有自己的特长和爱好,如喜欢体育运动;部分学生来自于农村,因经济条件等稍差而产生自卑、不善交际,有的任性、桀骜不驯,有的因心情压抑、缺乏自信、目标迷惘而导致孤独、自闭;他们大多都有远大的理想,但缺乏毅力和克服、战胜困难的勇气;他们渴望得到理解和尊重,但不知道如何去理解和尊重别人;他们大多都比较聪明,但有时聪明反被聪明误,有钢没有用在刀刃上;他们好奇心较强,喜欢追求刺激,求新、求异;他们大多具有较强的个性和表现欲,喜欢张扬,希望得到同学们的赞扬和认可。而广场舞以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形式,独特的风格,时尚的气息,集健身、娱乐于一体的特性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广场舞纳入校本课程比较适合这些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有助于学生的优势发挥,有助于改进、改良其先天的不足,像一副良药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4.2 为体育教学课程改革提供导向

目前,广场舞风靡全国大中小城市,无论是广场、公园、河畔、路边,还是楼前、屋后,只要有空地,都能见到舞者身影。这种宏大的场面、磅礴的气势、浓郁的氛围,感染和吸引着一个又一个舞者进入舞场。尤其“最炫民族风”“荷塘月色”等热门舞曲的出台,不仅备受中老年人青睐,而且大学生更容易接受,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会不自觉热恋其中。真可谓环境造就人、环境改变人、环境拯救人、环境引导人。广场舞纳入高等院校体育校本课程体现现代教育理念。通过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来实现高等院校体育课程目标。广场舞具有群众性、多样性、实用性和开放性,突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参与性,符合高校课程目标,能够满足学生个性的发挥,同时还能缓解学校场地器材短缺与教学急需的矛盾。总之,广场舞的盛行为学校体育课程改革提供了机遇和导向。

4.3 广场舞纳入体育校本课程是丰富校园文化,彰显办学特色的需要

对广场舞进行体育校本课程开发,可以在夯实体育教学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资源,更好地调动广大学生锻炼的热情,更积极地投入到体育锻炼中。有利于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渲染校园文化氛围、彰显办学特色。总之,广场舞不仅能跳出美丽、跳出健康、跳出自信、跳出和谐、跳出快乐,而且还可以健身美体、怡情益智;拜师结友、切磋交流;展示才艺、完善自我。且易教、易学、不受场地、器材的限制,具有其他体育运动项目无法比拟的优势。

猜你喜欢
校本广场运动
布鲁塞尔大广场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广场
不正经运动范
圣诞暖心逛店之屯门市广场篇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