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园网贷”现象的调查与思考

2018-07-18 12:56朱峰季建国
关键词:校园网贷建议现状

朱峰 季建国

摘 要:近年来,以大学生为主要对象的校园网贷在高校迅速发展。通过对部分高校的调查,并对学生消费状况详细分析,笔者发现校园网贷中存在诸多问题,包括风险控制能力不足、虚假误导性宣传、高利贷嫌疑、误导学生非理性消费及缺乏相应的行业监管等乱象,亟待整頓规范,文章从维护校园稳定、维护学生合法利益角度,提出了规范校园网贷行为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校园网贷;现状;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8)06-0084-03

近几年,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迅速,形成了多种信贷模式,其中以大学生为主要目标的校园网贷在全国各高校迅速发展。据融360大数据研究院所发布的调查信息显示,当前针对大学生的分期购物平台中2013 年以前成立的占比为13%,而2014年成立的占比为67%,有了爆发式的发展,而2015 年则占比为20%[1]。

这些校园网贷平台以“1分钟申请、10分钟审核、30分钟到账”“无抵押、无担保、快速审核、最高10万”等营销口号迎合了部分大学生的购物欲望及提前消费的理念,受到这些大学生的青睐与追捧。据相关部门调查显示,2017年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达到795万,在校大学生超过3700万人,可见校园网贷的潜力巨大。

校园网贷一方面申请程序简捷、无须抵押担保、审核周期较短,可以帮助学生解决最基本的学习、生活方面的困难以及少数学生创业的需要。但是另外一方面,一些校园网贷平台为了销售业绩及牟利需要,故意虚假宣传、无视风险随意放贷,误导学生奢侈消费、过度消费、盲目消费,导致无法还贷,网贷公司恶意追讨,甚至发生人身伤害的案件,社会影响极其恶劣。

因此,研究校园网贷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整改措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对部分高校校园网贷情况作了调查分析,提出相应的建议,呼吁相关部门进一步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大力度,整治并规范校园网贷行为。

一、校园网贷基本情况

(一)概况

当下,大学生校园网贷平台以以下几类为主:一是专门面向大学生提供分期购物平台,如趣分期、分期乐等,有的还提供小额贷款服务;二是电商平台,如蚂蚁花呗、蚂蚁借呗、京东白条等;三是P2P网贷平台,为大学生提供助学、创业贷款服务,如天天赢、易通贷等[2]。

这些平台受到大学生的普遍青睐,原因在于:1.门槛比较低,只要是在校大学生就可以贷款,这对于大学生来说几乎就是“零门槛”。2.宣传力度大,一是在大学生点击率较高的网站进行广告推广,二是雇用人员在各高校发放小广告,这些小广告遍布各高校的食堂、教室以及宿舍,甚至厕所的墙壁上都可以看到“零首付”、“零利息”“10分钟到账”的校园网贷海报。3.一些网贷平台在高校设置学生代理,平台往往会选择一些在校的学生会干部或者社团管理人员为代理,这些学生人脉广且比较容易赢得学生的信任,往往能够获取更多的业务,以赚取业务提成。目前校园网贷呈迅猛发展之势。

(二)调查数据

就目前我们掌握的校园网贷平台相关数据及信息,我们针对南通理工学院环境设计、汽车服务工程、车辆工程、电子商务、财务管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专业的200名学生作了调查,情况如下。

1.月生活费用情况。据调查,月生活费在1000~1500元的学生占比最重,比例为56%;500~1000元的占比为24%,月生活费在2000元以上的人数很少,仅占2%(见表1)。可见家庭给予学生的生活费并不多,这些学生构成潜在的校园网贷群体。

2.校园网贷使用情况。在我们调查的200名学生

中,有22人使用过校园网贷,占总人数的11%(见表2)。从数据上来看,我们的这个占比并不高,与腾讯公司发布的《2015年中国大学生分期网贷研究报告》中提出的多数一年内真正使用过网络分期贷款的学生比例相差10%[3]。但是绝大多数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对校园网贷都有所了解,表明校园网贷的宣传力度还是很大的。

3.贷款用途。在22名使用过校园网贷的学生中,有12人贷款用于购买手机、笔记本电脑、ipad、单反相机等数码产品,占54.5%,4人用于购买服饰、化妆品等,占18.2%,还有少数学生用于餐饮娱乐、旅游等方面(见表3)。

4.贷款数额。这22名学生中贷款额度分布在

2001~5000元的居多,仅2人额度5000~10,000元之间,贷款超过10,000的没有(见表4)。可见学生贷款的金额还是比较小的。

5.还款方式。68.2%的学生依靠父母每月给予的生活费偿还校园网贷,也有一些学生依靠课余兼职、打工、实习等收入还款,还有一些其他还贷的方式包括奖学金、向同学借款等,南通理工学院暂时没有出现在其他借贷平台借款还旧贷的现象(见表5)。

二、校园网贷存在的问题及不良后果

(一)校园网贷存在的问题

1.风险控制能力不足。目前,校园网贷平台数量众多,但质量参差不齐,不少平台都存在风险控制能力不足的现象。一是贷款门槛比较低,大多数校园网贷平台采取网络申请及授信的方式,申请人只需提供身份证、学生证、学信网截图及父母联系方式就可以申请贷款,甚至出现过冒名贷款的现象,只有个别网贷平台要求提供电话详单、视频验证;二是校园网贷多属于信用贷款,无须提供相关担保、抵押,这也为坏账、死账的出现埋下隐患;三是校园网贷还未纳入中国人民银行个人征信系统,从而出现有学生在多个平台重复贷款的现象。

2.虚假误导性宣传偏多。不少校园网贷平台都以

“零首付”“零利息”为口号展开宣传攻势。网贷平台虽然号称没有利息,但是每月都要收取高额的手续费,以高额的手续费代替利息;他们宣称“零首付”,却要收取20%的咨询费或担保金,形成一种“变相首付”。同时,网贷平台不如实告知借款学生应承担的违约责任,导致借款学生逾期后要偿还高额利息。

3.存在高利贷嫌疑且乱收费。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民间个人借贷利率超过年利率24%,认定为高利贷,超过部分的利息无效。虽然不少校园网贷平台都号称“无利息”,但是学生需要支付“平台服务费”“管理费”“手续费”等变相利息,大部分校园网贷平台都存在高利贷的嫌疑。比如前不久,南昌某学生与一校园网贷平台签订借款协议,贷款3000元,分12个月等额本息还款。每个月除了需要归还250元的本金以外,还需要缴纳90元的手续费。一年的手续费一共1080元,那么相当于3000元借款一年的利率就高达36%,已属于高利贷的范畴,远高于国家规定的民间借贷利率不能高于24%的规定。

除了存在高利贷嫌疑外,不少网贷平台还存在乱收费的现象。欠款之前,网贷平台会收取手续费、服务费、中介费等相关费用;若逾期还款则需要缴纳高额滞纳金,而滞纳金的利率非常高,甚至时间一长,滞纳金的金额会远超本金,从而导致学生无力偿还、家庭不堪重负。

4.误导学生非理性消费。绝大多数学生的经济收入来源于父母给予的生活费,而生活费的多少取决于各家庭收入情况,不同的家庭收入情况又会有不同的消费观以及消费水平,所以当不同消费观以及消费水平在学生中体现的时候,校园网贷的出现更容易激发起学生消费欲望,甚至是非理性消费行为。一是容易形成攀比消费,校园网贷有可能误导学生奢侈消费、盲目攀比,增加家庭负担。二是容易使学生沉溺于游戏、赌博等不正当行为,当有些大学生沾染上网瘾、赌瘾之后,由于有了校园网贷的资金支持,可能导致更加严重的后果,比如2016年的郑德兴案件。三是部分借贷学生的法律意识薄弱,对违约产生的后果缺乏足够的认识,甚至有些学生在借款前就没有打算还款的意思,殊不知一旦违约,就会有难以承担高额利息,以致步入歧途,对个人声誉及家庭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5.缺少行业监管。目前,互联网金融还没有明确的监管规则,一些没领到金融牌照的公司也从事起金融业务,这些公司没有受严格的金融监管,主要依靠行业自律。2016年8月,银监会发布《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网络借贷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规范管理。但是由于网络金融的迅猛发展,其模式不断推陈出新,导致行业监管严重滞后[4]。如:校园网贷的客户大学生虽然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但其属于无固定收入群体,他们的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父母,那么在他们申请校园网贷时,是否需要父母的签字确认;有些校园网贷平台将违约大学生的个人信息公布在网站上,这是否构成侵权,这些问题都急需出台针对校园网贷的法律法规。

(二)校园网贷导致的不良后果

2015年,杭州一大学生,谎称自己家里开船厂,在新加坡有酒店,并且平时出手非常大方,是同学眼中标准的富二代。该学生在取得同学们的信任之后,以做生意缺少启动资金为由,让同学帮助其在网贷平台贷款20多万元。他拿到贷款后,拿去赌球,结果血本无归。

2016年3月,河南一大学生郑某冒用28名同学的信息到校园网贷平台借款,参与赌球,最终本金加利息高达60多万,其父亲把一辈子攒下的7万元用于还贷依然远远不够,最终郑某在青岛选择自杀。

借贷宝裸照泄露事件,更是将校园网贷推上风口浪尖。这些女大学生为了满足自己的購物欲望,奢侈消费,从而选择校园网贷。贷款之前,网贷平台的工作人员要求他们拍摄裸照、裸视频作为担保。如果这些女大学生未能如期还款,这些借款人员就威胁将她们的裸照、裸视频发给其父母、同学和朋友或者学校贴吧,甚至有一些平台还将这些裸照、裸视频打包在QQ群、微信圈中公开出售。例如,2017年4月,厦门一女大学生,深陷校园网贷,涉及至少5个校园网贷平台,欠款达57万多。因逾期未能及时还款,借款人将她的裸照发给其母亲,并威胁再不还款就要寄花圈和欠条给她的父母、教师,最终该女生在压力之下选择在宾馆烧炭自杀。

南通理工学院也发生过2名毕业生通过熟人介绍向20多名在校大学生借身份证、学生证在网贷平台借款后失踪的事件,影响十分恶劣。

三、加强校园网贷规范化的建议

(一)提高校园网贷平台风险控制能力

1.将互联网金融纳入中国人民银行个人征信系统。征信体系是金融发展的基础,如果将互联网金融纳入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体系,可以极大促进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同时,也可以避免部分学生在各个平台重复借贷的现象;增加贷款人的失信成本,提高还款意愿,也可以避免一些校园网贷平台采取非正常手段对借款人进行催贷。

2.提高申请借贷的门槛。虽然大学生在法律上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但是其没有足够的经济来源且法律知识相对欠缺,对风险的控制能力不足,各个校园网贷平台应当提高其申请借贷的门槛,如学校提供相应诚信证明、家长担保签字等配套措施。

3.完善审核制度。各校园网贷平台应当完善审核制度,加强对学生借贷信息的审核,严格执行,防止冒名借贷的事件的发生。

4.明确收费标准、适当降低利息。在网络借款之前,明确告知贷款人收费标准及逾期后应当承担的责任,有助于减少大学生到期无法偿还贷款的风险,同时适当降低利息也有利于降低不良贷款的比例。

(二)加强行业监督

2016年8月,银监会联合工业与信息化部、公安部、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对网络贷款行业进行摸底,但是其规范的内容较少,不能适应规范校园网贷的需要,相关部门应当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之上制定出更为有效的规章制度。校园网贷的监管涉及多个部门,这就需要各部门明确职责,通力合作。相关部门应该对各网贷平台进行摸排调查,针对调查中发现的资质不够、涉嫌诈骗、暴利逼贷的问题企业进行关停、责令其整改。再则,要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完善行业规则,督促各成员单位进行自我约束和提高。

(三)加强对大学生价值观、消费观的正面引导

1.首先,通过思政课让学生崇尚勤俭节约、拥有吃苦耐劳的传统美德,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消费观。其次,通过思政课及讲座等多种形式普及法律知识,也可以与当地的法院合作,让法院走进校园,学生旁听案件的审理,这有助于学生树立法治意识。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应当重视个人隐私的保护,不将身份证、学生证等重要证件随便借给他人。在签订校园网贷合同之前,仔细阅读相关条款,了解自己所要承担的责任及违约的后果。如果借贷人员暴利逼贷,甚至强行扣押借款人,这就构成非法拘禁罪。一些借贷人员在网络上传播女大学生的裸照、裸体视频的行为严重侵害公民的人格权和隐私权,若公开出售,则涉嫌传播淫秽物品罪。遇到这些情况,受害人应当及时报警,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2.利用讲座、论坛等形式开展金融知识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金融观。大学生社团要拒绝校园网贷平台的各种赞助;家长应该关注子女在校生活情况,常与辅导员沟通,避免出现攀比等非理性消费行为。

四、结语

多年前,银行曾经把大学生作为信用卡的发展对象,大力发展校园信用卡业务,但是有些大学生过度消费、信用缺失等原因导致无力偿还其债务。在此背景下,2009年银监会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信用卡业务的通知》,银行逐步退出学生信用卡市场。

校园网贷作为一个新生事物,我们虽然应当要辩证地看待,但是面对当前校园网贷的乱像,笔者认为校园网贷平台应该像多年前银行退出学生信用卡市场那样暂时退出学生市场,在相关监管细则出台及完善后,再考虑是否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肖岳.失控的校园贷[J].法人,2016,(5).

[2]孙振淋.大学生“校园网贷”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以中国药科大学学生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16,(30).

[3]包艳龙.“校园网贷”发展情况调查与分析[J].征信,2016,(8).

[4]陈小林,杜若华.刘永锋.我国互联网金融征信体系建设路径思考[J].征信,2015,(1).

猜你喜欢
校园网贷建议现状
接受建议,同时也坚持自己
好建议是用脚走出来的
校园网贷风险及其防控对策探析
唏嘘着悲情的担当:60万“校园网贷”一条命
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