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县级党校教育工作的基本思路探讨

2018-07-18 11:18李湘德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22期
关键词:科研信息化教学

【摘要】区县级党校的教育工作(包括科研)是党的事业重要组成部分,在区域的党员干部教育和建设发展中发挥主渠道作用。时代在发展,改革进入深水区,区县级党校依然面临意识形态斗争形势严峻、教育需求多元、科研步履维艰、信息化发展滞后的困境,基于此现状,提出坚持党性原则、改革创新教学科研结构、加快信息化发展等系列理念与措施,旨在提升区县级党校教育科研水平,全面推进区县级党校教育工作迈上新台阶。

【关键词】教学 科研 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D261.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2-0003-02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百年之计,莫如树人。”[1]党的千秋大计,在于树人,在于教育,党校教育是党的千秋大计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环节,是培训党员干部的主渠道。截止2016年统计,从中央到县四级共有党校近3000所,其中,区县级党校近2500所,拥有近10万教职工[2],构成党校教育的主体力量。本文针对区县级党校的教育作用发挥、教育模式构建、教育手段更新做一分析。

一、区县级党校教育工作在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本文认为区县级党校的教育工作在市场化的今天主要面临如下一些困惑与挑战。

1.意识形态斗争形势依然严峻

国际形势貌似平静,实质“树欲静而风不止”,[3]人才对外交流数量与文化交流规模逐年增加,各种思想纷至沓来,耦合交织,意识形态斗争态势仍然严峻。而区县级党校一般认为国际形势与基础理论分析内容属于省、市、中央党校研究内容,与己无关,认为基层街道社区,没有典型的路线与意识形态斗争,往往忽视基层各种错误意识形态在各种工作中的表现,忽视在各种基层党员干部言论中反映这一事实,而这一事实,恰恰是意识形态“物质力量化”[4]的具体体现。“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5]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严防死守,防微杜渐,方能成就党的伟业。

2.区县级党校教育需求多元化

随着干部学历层次逐步提升,区管党员干部文化水平逐步提高并呈现年轻化趋势,而基层社区党员干部学历结构偏低,年龄结构偏大,因而分类教育难度增加;同时教育对象工作阅历、背景也在潜移默化,经济建设发展的教育需求与党性教育的时间、内容、比例很难保持平衡,党性教育融入经济建设、进脑、进心要有一个过程,因而对培训需求也呈现多元化倾向。最为极端的个别情况是,“有人说:没当过领导的给领导干部讲领导艺术,没出过国的在给经常出国的人讲国外经验,没经历过复杂环境考验的在帮助每天同各类矛盾打交道的人出主意解难题。”[6]这个极端个例与前述问题,挑战的是党校的师资,因而对党校教师教学的水平、轮岗的广度、调研的深度、学历的高度需求都普遍提高,迫使复合型师资的培养提上日程。

3.区县级党校科研处于两难境地

由于时代变化与实践发展,加强理论总结与理论创新的难度也在逐年增加,而区县级党校稀缺基础理论的研究内容积累与高学历人才(一难),致使部分研究呈现简单、庸俗化倾向,表现为研究工作内容与职能部门功能雷同或区分不明显,有“抢饭碗”之嫌,研究内容也不能真正发挥理论教学人员的专长。而事实上,理性的思考与抽象,思想、心灵领域的研究与熏陶才是知识分子的“专利”,也永远是教师传道授业的核心内容,过度关注形而下的工作教育内容,片面强调党校的特殊性,错误理解“针对性”,庸俗导向“立竿见影”,就不能拔高形成普遍性共识,就会降低科研人员的研究深度,不能发挥思想工作者的实质作用,從而导致区县级科研成果水平整体降低(两难)。而科研支撑教学,科研的特色无疑也决定了教学的效果,形成连锁反映,导致教学庸俗化。

二、区县级党校教育发展对策和建议

1.坚持党性原则,利用优势,激发动力

区县级党校首先要坚持的原则是党性。“坚持党性原则,就是要坚持一切教学活动、一切科研活动、一切办学活动都坚持党性原则、遵循党的政治路线,坚持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意志为意志、以党的使命为使命,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持在党爱党、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归根到一句话,就是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自觉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6]在这一点上,区县级党校认识要清醒,行动要自觉,坚持三尺讲台无杂音,坚决传播正能量,不能有任何含糊。

区县级党校的优势在于党校姓党,这个党是执政党,因此,党校具有其他教学机构不可比拟的政治优势;其次,《党校工作条例》赋予各级党校以神圣职责,是其他部门不可替代的,具有显著的职能优势;第三,党校是红色学府,具有知识集约、学科集群、人才集聚的智力优势;第四,区县党校全方位培养干部,领域广,工作覆盖机关各部门、各开发园区、各街道及社区,具有能量增值优势和职能拓展的网络优势。这些现实优势,是区县党校生存和发展的先天禀赋,无疑要倍加珍惜。时代在发展,现有优势亟待创新,必须要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危机感。[7]在利用优势的同时,也要与时俱进,开拓进取。

动力决定一个人的行为目的,同样也影响一个单位的工作活力和开拓能力。激发动力并非一句口号,而是一项涉及到体制与机制、主观与客观、物质与精神、心理与生理及其相互作用的系统工程。时代发展需要动力,单位发展也需要动力。在快速调整、加速发展、改革进入深水区的大背景下,区县党校工作要激发动力就必须更新引擎,创新体制,一改跪受笔录、惯性依赖和动力减缓的状态,要承前启后,推陈出新,远近求“石”,攻己之“玉”,[8]整合资源,合成强力,努力创造一个激发热情,激励干劲,激活潜能,激扬士气的基层党校教育动力系统。其中有些条件需要积极争取逐步改善,有些体制方面的问题要在可能的情况下加以完善,有些机制方面的顽疾则需要尝试努力突破,需要有“壮士断腕的勇气”。[9]

2.充分发挥区县级党校教学特色——直观现实

区县级党校,由于人才缺乏,研究能力有限,理论水平很难与省市级党校相提并论,因而,大力投入师资建设的精力和代价都是必要的,基于同样原因,教学方面应该侧重直观现实,通俗易懂。

具体阐释为,切实做好培训的需求调查和评估,进而充分认识和把握基层干部教育规律,逐步实行按需办班,分类施教。在基层党员培训中,一定要吃透教材,给学员画出导读解读的直观图示,着重知识点,浓缩讲授时间,增加案例分量,探索场景式、模拟化教学,活化知识,激发兴趣,尽可能启发思维,改善效果。要围绕让培训对象容易接受新概念、新理念、掌握新理论为主题,设置专题,细化课题,并且要把讲授——观摩——讨论——作业——讲评融为一体。总而言之,就是要通过提高办学成效,真正把党校办成干部知识的“更新仪”、能力的“强化器”、文化的“加油站”、解放思想的“星光大道”、创新思维的“梦工厂”、修身养性的“快乐老家”。[10]

直观现实的另一做法是现场教学,经过实践,效果斐然。

3.争创区县级党校科研资政新优势——调研结合

作为区县级党校,要立足扬长避短和扬长补短来争创新优势。所谓的长,就是基层党校处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以及党的理论建设前沿阵地,“春江水暖鸭先知”[11],相对于上级党校,区县级党校占有与实践者距离半径短、感知跨度小、调查成本低等优势;所谓短,就是区县级党校高层次人才少,学科力量薄弱,科研成果水平层次低。基于这种状况,区县级党校就要扬长避短,发挥比较优势,勤于调查,勤于思考,勤于研究,在选题上尽可能抓准特色,在材料上尽可能选择富有地区特点的鲜活案例,在课题分析上尽可能进行多学科集体攻关,从思路与路径、模式与范式、操作与实践等现实方面进行多维剖析,在科研成果的价值选择上以解读型、对策型为主要导向[12]。但要避免与职能部门抢饭碗现象。

同时,区县级党校也要整合社会有生力量,积极争取与上级党校、高等院校、社科机构联合,通过项目合作、应标子课题等形式,弥补学术理论研究之短,发挥调查案例研究之长,从而综合提高科研能力。

其次要充分发挥区县智库功能,深入挖掘目前所具有的专业人才、载体、学科等方面的潜力,以服务区县级机关部门、园区、街道发展为主,优化资源配置,在资政职能和领导智库上有所作为。

參考文献:

[1]管仲(春秋).《管子·权修》.

[2]习近平.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R].2005.12.11.

[3]《孔子家语·卷二.致思八》.另一出处为《韩诗外传.卷九》.

[4]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9.(导言原文: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

[5]李斯.《谏逐客书》.

[6]习近平.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R].2005.12.11.

[7]王瑞林.江宁区党校发展的基本思考[R].2012.2.8.

[8]王瑞林.江宁区党校发展的基本思考[R].2012.2.9.

[9]习近平: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将反腐进行到底,时政新闻新京报[J]2014-01-15.

[10]王瑞林.江宁区党校发展的基本思考[R].2012.2.10.

[11]宋·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

[12]王瑞林.江宁区党校发展的基本思考[R].2012.2.11.

作者简介:

李湘德(1970-),男,江苏连云港人,南大哲学博士,南京市委党校江宁分校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党建。

猜你喜欢
科研信息化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大学教学与科研关系的再辨识
教育行动研究可促进中小学教师科研发展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信息化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