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农村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的支持

2018-07-18 17:52张滢滢
智富时代 2018年5期
关键词:保险信贷金融服务

张滢滢

【摘 要】党的十九大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国家战略提到党和政府工作的重要日程上,并对具体的振兴乡村的目标和步骤做出了明确的规划。实现乡村振兴,需要各方面发力。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尤其是农村普惠金融是乡村振兴战略极为重要、极为关键的支持要素。乡村振兴,离不开农村普惠金融的支持。

【关键词】农村普惠金融;乡村振兴;金融服务;信贷;保险

一、前言

普惠金融是指让全体社会成员都能平等地享受到金融服务,其中也包括农村贫困人群。虽然普惠金融的概念自2005年“小额信贷年”提出以来已经在很多国家得到践行,但它在中国农村地区的发展依然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特点。本文通过对普惠金融在农村的进展情况以及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从而对农村普惠金融应如何支持乡村振兴提出一些可行性措施,使金融真的能够助力乡村振兴,服务三农,推动农业农村的现代化进程。

二、我国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大体现状

我国农村金融机构数量不断增多,其中以农村信用社,传统银行为主导,出现了一些创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如小额贷款公司、农村商业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和组织,它们完善了农村金融机构体系,提高了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的覆盖率、丰富了农村的金融服务种类,而且也在促进银行业竞争等方面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三、农村普惠金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现有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尚不能有效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

首先,现代化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要求产业化、规模化,这些特点决定了金融服务的规模不仅包括“短期、小额、分散”的周转式需求,也包括“长期、大额、集中”的规模化需求。其次,现代农业的服务方式已从传统的农业生产扩大到销售和运输等各个环节,不仅在融资上有需求,而且扩展到证券、保险、期货等各大金融领域。最后,现代农业的发展更加依赖信息和网络的通达度,要求更为信息化、网络化的金融服务,要求互联网、新闻媒体等电子信息平台,向现代农业经营主体提供更加快捷、庞大的信息服务。从目前来看,现有的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还不能满足新形势下农业发展的需求。

(二)农村金融存在缺口,供给和需求不匹配

由于农村地区在资金、技术、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匮乏,逐利性的金融資源很难向农村地区配置,农村金融存在相当大的发展空间。中国社会科学院2016年发布了一份《“三农”互联网金融蓝皮书》,它显示,自2014年起,我国“三农”金融缺口超过3万亿元。据统计,大部分农民还不能获得正规机构的贷款,对农民来说,贷款仍是一种稀缺资源。

(三)农业保险覆盖面和保障水平仍有待提高

农业保险的保障水平目前主要由各地政府根据当地的财政能力确定,普遍坚持“低保费、低保障、广覆盖”的原则,主要承保物化成本,保障水平低。到2013年底,三大口粮作物保险保障率约占物化成本的75%,但仅占全部生产成本的约33%,农户特别是新型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和团体的需求难以得到满足。而且,目前保险机构主要依靠自身力量,通过再保险和大灾风险准备金转移和分散农业保险中的大灾风险,缺少国家层面的资金、政策和制度支撑。

四、农村普惠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可行性措施

(一)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进一步精化农村普惠金融产品

1、农村金融不同于工商金融、城市金融, 产品不宜简单“移植”, 要更多嫁接乡土气。当前, 金融机构提供的涉农金融产品主要以城市居民的需求为基准, 难以进入和适应农村市场。因此, 金融机构必须深入研究“三农”新主体新要素新业态金融需求, 立足“四化”方向不断创新丰富服务模式、产品体系, 真正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2、互联网科技的发展, 为金融服务延伸覆盖面, 提升服务精准度创造了条件。金融机构要与时俱进, 将金融和科技充分融合, 把金融科技渗透到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方方面面、延展到乡村的角角落落。

(二)堵住金融缺口,有效解决农民融资难问题

1.引入金融供应链模式

在农村供应链金融模式中,贷款提供者在发放贷款之时就可以获得农户的信用信息,并确保农民能够获得固定的农产品销售收入;在贷款使用过程中,贷款流向监控技术在最大程度上减少了贷款挪用的问题,对农户的培训以及担保和保险合约降低了贷款使用过程的风险。这种共赢的合作方式使得农民既无需为生产养殖资金担忧,又无需承担可能遇到的风险;在贷款偿付阶段,农民一获得收入,就要偿还贷款,极大地降低了农户的违约风险。贷款提供方通过供应链金融完成了农业贷款的发放,既收集了信用信息,又控制了风险,而农民在此过程中既获得了贷款支持,也不用担心风险问题,很好地克服了农民农企因为风险大而导致的融资难问题。

2.采取“两权”抵押增信

两权抵押指农户可以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和农村住房财产权作为抵押物申请贷款,通过采取“两权”抵押增信、可以提高农户单笔贷款额度、降低利率,逐步解决涉农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一批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以通过“两权”抵押贷款扩大生产规模,并通过吸纳农民就业和股份分红等形式带动农民增收。截至2017年10月初,全国232个试点地区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余额已经达到295亿元,试点以来累计发放贷款448亿元;全国59个试点地区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余额达196亿元,试点以来累计发放贷款261亿元。

(三)扩大农业保险的覆盖面,提高农业保险保障水平

政府可以采取资金支持,税收减免等措施鼓励商业保险机构向农民承保,使农业保险向山区偏远地区倾斜,特别是一些农业容易遭受自然灾害,且一旦受灾损失巨大的地区,政府可以考虑与商业保险公司共同承保或者寻求再保险的方式,最大化分散风险,使农户的损失降到最低,保证农民的基本收入。推动建立存款保险制度,为金融机构提供最后的屏障。针对农村金融风险, 金融机构应综合施策, 以妥善化解风险为目标, 以担保机制完善为主要手段, 实现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可持续发展。

1.政府建立增信机制

政府部门将各类专项资金和扶贫资金集中起来,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由政府主导、金融参与,共同组建诸如产业扶贫贷款风险补偿金、精准扶贫贷款风险补偿金等,为金融机构在扶助现代农业企业发展、贫困户脱贫增收等方面融资服务提供增信支持。同时,通过税费补贴等措施,落实“三农”贷款相关税收扶持政策, 解决金融投入成本与收益不对称的问题。

2.银行健全风控机制

在金融机构现有风控体系基础上,加强与农村各部门的信息互联共享,加快运用基于“互联网+”的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把握“三农”领域风险特征,总结风险演变规律,构建基于大数据的风险分析模型和监控评价标准,打造风险控制智能化自动化管理平台,在有效满足“三农”不同层次金融需求的同时,实现风险控制、发展可持续。

五、结语

通过以上论述,我们大致了解了我国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乡村振兴离不开普惠金融的支持,普惠金融的推进也需要乡村振兴战略的辅助。乡村振兴是全方面的振兴,在农村普惠金融的帮助下,我们定会更高质量地完成这个目标。经过不断的探索实践,金融定会助力乡村振兴,不断为其注入活水。

【参考文献】

[1]李晓璐,农村普惠金融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5年06期

[2]中国人民银行农村金融服务研究小组,中国农村金融服务的现状和发展方向[OL],财经网,2015-07-17

[3]赵晔,发展农村普惠金融促进乡村振兴[N],中国县域经济报,2018年2月5日,第003版

[4]李志珍,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战略探析[N],金融时报2018年3月26日第010版

猜你喜欢
保险信贷金融服务
“三农”和普惠金融服务再上新台阶
让金融服务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协力推进金融服务乡村振兴
聚焦Z世代信贷成瘾
前海自贸区:金融服务实体
绿色信贷对雾霾治理的作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