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中部地区渔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2018-07-19 03:12邱名毅骆大鹏刘庆明刘晓军王祖峰
中国水产 2018年7期
关键词:琼中市县海南省

文/邱名毅 骆大鹏 刘庆明 刘晓军 王祖峰

海南省自然环境条件优越,水产资源丰富,发展水产养殖业条件得天独厚。渔业在海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举足轻重。随着建设步伐的加快,海南省沿海水产养殖空间越来越小。本文作者对海南省中部地区的渔业现状进行了调研并总结其渔业特点,对海南省中部地区发展特色渔业拓展养殖空间,实现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相关参考和建议。

海南省自然环境条件优越,水产资源丰富,拥有200万平方公里的辽阔海域,是全国人大授权由省政府管辖其海域的唯一省份,发展水产养殖业条件得天独厚。立足于“海洋大省”的独特省情,海南省渔业进入了迅速发展的快车道,沿海渔民构建起“黄金海岸带”,开发性渔业和名特优新品种养殖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结构和品种结构不断优化,水产品市场运行态势良好,优质名牌水产品享誉祖国大江南北,销向日、韩、欧美和东南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16年海南全省渔业总产量214.6万吨,渔业经济总产值495亿元,其中水产养殖总产量71.6万吨,淡水养殖产量43.6万吨,水产品出口值位居全省第一,输欧水产品全国第一,罗非鱼及其制品出口量全国第一,渔业在海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举足轻重。随着海南国际旅游岛、生态岛建设步伐的加快,海南省沿海水产养殖用地将大大减少,沿海水产养殖空间越来越小。因此,亟需发展中部地区特色高效渔业,拓展养殖空间,实现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促进海南省美好新海南建设。

一、海南中部地区的渔业发展调研与现状

2016年~2017年,笔者深入定安、屯昌、琼中、白沙、保亭、五指山等海南省中部六个市县开展调查,广泛了解中部市县渔业主管部门、企业、养殖户的意见建议,通过集中交流座谈、培训的方式,了解中部地区渔业发展现状,探索新的养殖实施模式,力图通过扶持关键环节,打造全新高效的产业链条。

海南省中部地区包括五指山、定安、屯昌、琼中、保亭、白沙六个市县。2016年,渔业总面积6925.94公顷,总产量60261吨,总产值54760.70万元,其中淡水捕捞产值共3769.76万元,淡水养殖产值49950.65万元,水产苗种产值1040.29万元,中部六个市县,按照渔业产量排名依次为白沙县、屯昌县、定安县、琼中县、保亭县、五指山市,产量分别为16892吨、13359吨、11951吨、11506吨、4460吨、2093吨,详见(表1)。

海南省中部地区6个市县年均降雨量2200毫米以上,年均气温26℃左右,淡水资源丰富,水质好,气候长年如夏,适宜养殖的山塘、水库面积近16万亩,适宜养殖的稻田30多万亩,发展水产养殖条件得天独厚,但是,低洼地、稻田养殖没有利用起来,大部分稻田、池塘养殖一年一造(一季),资源闲置浪费。多年来受资金、技术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许多稻田、山塘水域未得到充分开发利用,已开发利用的山塘以罗非鱼养殖为主,套养四大家鱼,且80%以上池塘为粗放型养殖,极少部分精养,部分养殖户养殖罗氏沼虾、鳗鲡、澳洲银鲈、龟鳖等,养殖水域以点状式分布,渔业发展速度慢,技术水平低,经济效益不好,详见(表2)。

表1 2016年海南省中部市县渔业生产统计表

表2 2016年海南省中部市县养殖汇总表

表3 2016年海南省中部市县渔业主管部门人员情况表

目前,海南省中部市县渔业行政部门管理存在较大差异。白沙县、屯昌县、定安县和琼中县有独立的渔业行政部门;五指山市渔业与农业职能合并,组建五指山市农业局;保亭县渔业与畜牧职能合并,组建保亭县畜牧与渔业局。由于渔业经济欠发达,地方政府对渔业发展不够重视,所以渔业行政人员不多,每个县渔业行政人员2人~11人,详见(表3)。

二、中部地区渔业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养殖水域零星分布,生产条件差

与沿海市县相比,海南省中部地区养殖水面积显然微不足道,仅占全省12.5%(全省养殖总面积55480公顷)。水面资源的不足严重影响了山区渔业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也注定了山区渔业发展要走量的扩张之路寸步难行,而必须走特色养殖和精品名牌之路。目前,中部六个市县现有6925公顷的养殖水域,但大多数水域比较分散,呈零星分布。且大多数鱼塘存在小、浅、漏,遇洪水塘埂易倒塌等问题,鱼种放养数量也因此受限。连片鱼塘排灌不配套,而依地势差任其自流。因缺乏排灌设施,多数地方缺乏“三通(即路、电、水)”设施,高产稳产难以保证。因为池塘条件差,所以形成“靠天养鱼”,遇到风调雨顺,产量较好;反之,产量锐减就改塘种稻。

(二)经营分散,品种过于单一

养殖观念落后,导致了渔业生产停滞不前。几十年来还是单家独户小农经营的模式,如同一盘散沙难以形成合力,难以实现规模化生产经营,显然与当前现代渔业发展的要求格格不入。

目前在山区养殖,80%以上养殖户以罗非鱼养殖为主,套养四大家鱼,部分养殖户养殖龟、鳖、泥鳅、鳗鱼、巴沙鱼等;而近年来,罗非鱼养殖户亏本运行,收购价低于成本价,养殖户养殖积极性受到严重打击,但大部分罗非鱼养殖户由于缺乏经验和资金,不愿开展其他养殖品种的尝试。

(三)缺乏自主品牌

当前,品牌作用越来越重要,中部地区水质优良,但由于产量低,无公害产品认证数量少,尚未形成自己的品牌,再加上加工高端产品少,增值较低,在水产品销售过程中影响力小,缺乏竞争力。

(四)渔业主管部门人员短缺

中部地区各县渔业主管部门的主要职能有水产技术推广、渔业技术指导、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渔业增殖放流、渔政管理等,然而大部分市县业务经费短缺,有的甚至人头费都得不到保障,仪器设备简陋,有的甚至根本就没有,直接导致了渔业服务落后。对履行水生动物防疫检疫、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水产病害防治等诸多技术性要求高的公益性行动只能力不从心。

三、推进中部地区渔业经济科学发展建议

海南省中部地区山清水秀,生态良好,居海南省生态核心区,且水质无污染,气候温和冬暖夏凉,冬不怕冷,夏不怕暑,病害少,养殖淡水鱼类四季均可,与国内及省内其他市县相比都具有较大的自然优势,而且中部地区距离沿海有一定的距离,所以,受台风影响较小,渔业生产稳定,可以常年正常生产。

然而,中部地区水产养殖业发展远远落后于海南沿海养殖区域,山区区域资源优势未能得到充分发挥与利用,尤其是具有山区养殖优势的特色经济品种,高效渔业发展滞后。为此,如何充分利用中部山区的资源优势,发展具有山区特色的渔业产业,是渔业主管部门和技术推广部门面临的新课题。

琼中县稻鱼共生养殖示范

琼中县稻鱼共生收获

(一)发展生态低碳养殖

利用中部地区的生态优势,贯彻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主线,选择在养殖业水平高、基础条件好的地区,因地制宜。在集中连片养殖区进行示范,以传统养鱼塘、常规罗非鱼池塘改造建设为主,鼓励养殖基础扎实、勇于创新的科技型渔业企业、家庭渔场、渔业专业合作社发展生态低碳养殖,如鱼菜共生、稻渔共生等。

目前,琼中县已经开展了“稻-渔”综合种养探索性试验,并推广了2000余亩。通过“稻-渔”综合种养,每亩鱼类收成1300元~1500元,稻谷增产三成以上,相比传统种植模式,优势明显。现在,琼中加大了对“稻-渔”综合种养扶持力度,为农户免费硬化田埂,第一年支持免费鱼苗;对建档立卡贫困户支持3年免费鱼苗、饲料扶持。政府补贴加大,稻鱼共生在琼中渐成规模。

(二)突出山区特色,发展特色养殖

中部地区,丘陵多,很难大规模建设池塘,通过小池塘养殖一些高价值品种,经济效益可大幅度提升;或者通过改进低产、低效益的养殖模式,积极发展精品养殖、设施型的集约式养殖。这样,既可以丰富海南省“菜篮子”,又可以提高池塘经济效益,促进农民较大幅度的增收。加强政策支持特色水产养殖发展的力度,重点扶持乡镇特色水产养殖示范户,通过设备、科技的扶持,应用现代渔业手段,建设高标准现代化特色水产养殖示范基地。

在海南省海洋与渔业厅的扶持下,经过省水产技术推广部门多年的探索,发现菲律宾鳗鲡、大刺鳅、澳洲银鲈、光倒刺鲃、土鲮、长吻鮠、攀鲈、翘嘴红鲌、泥鳅、黄鳝、罗氏沼虾、澳洲小龙虾、中华花龟、中华鳖等14个名优品种较适宜在海南省中部山区养殖。其中,罗氏沼虾、澳洲小龙虾、澳洲银鲈等几个品种已经实现苗种规模化繁育和大规模人工养殖,大刺鳅、光倒刺鲃已经突破人工繁育瓶颈。通过对海南省中部地区养殖组织实施模式的探索创新研究,开展特色品种养殖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提高中部地区农民的养殖技术水平,推动山区高效渔业的发展,促进渔业增产增效,加快中部地区农民脱贫致富。同时,对构建海南省区域特色渔业产业带,做大做强渔业经济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三)发展循环水养殖

池塘工业化循环水养殖是近几年来渔业创新发展的一种新模式,它以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通过对传统养殖池塘的改造,科学布局养鱼与养水的空间与功能,综合运用新型养殖设施与工业化技术,从而实现高效生态养殖。因地制宜发展。在集中连片养殖区进行示范,以传统养鱼塘、常规虾池塘改造建设为主;系统建设要以新型材料、组合式结构为主;养鱼功能区集约养殖品种以地方特色、成熟品种为主;养水功能区以生态环境构建与调控为主。同时可结合稻渔(水生蔬菜)综合种养、休闲渔业等规划建设池塘工业化生态养殖系统,打造具有本地区特色的发展模式。

(四)发展乡村休闲渔业

海南省已经出台《海南省美丽乡村建设五年行动计划(2017~2019)》,到2019年底建成1000余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同时建成一批乡村旅游特色民宿示范村和美丽乡村休闲旅游度假景区。

海南中部地区依托生态资源优势,与美丽乡村建设一起发展乡村休闲渔业,提升渔业附加值。改善基础设施,配套旅游观光设备,优化渔业生态坏境,创建一批集垂钓、观赏、餐饮、游乐、度假等为一体的休闲渔业基地,以渔业生产活动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完善各项服务功能,建设具有海南黎族苗族风俗的示范基地,促进休闲渔业与民族文化共同发展。同时,将休闲渔业与相关旅游服务业相结合,向多元化经营方向发展,丰富旅游产品,促进传统观光型旅游业的转型升级。

(五)实施品牌战略

品牌战略是中部地区水产养殖业下一步发展的重点。通过创造品牌,提高养殖效益,提高市场竞争力。要加强对企业、农民的引导。改变陈旧的观念,创新市场营销策略,使水产业创名牌的新观念逐步深入人心。有关部门还应制定科学的品牌发展战略规划,明确相应的战略指导思想、目标、重点、原则及具体对策,突出重点,稳步推进,把品牌水产品这块蛋糕做大做好。

最美乡村——琼中什寒

(六)加大渔业技术培训力度,提升养殖生产者技术水平

围绕“提高渔业管理者的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提高广大渔民和养殖户的文化素质和生产技能,促进全省渔业持续健康发展,促进渔业增产和增加渔民收入”的目标,针对海南省中部地区渔业主管部门的业务人员、养殖企业技术人员和个体户等,开展水产生态养殖、水产特色养殖、休闲渔业、设施渔业等方面相应技术培训,切实提升养殖生产者技术水平。

猜你喜欢
琼中市县海南省
我校获2022年海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2022年4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省五指山市考察时发表的重要讲话”等三则
海南省北门江中下游流域面积高程积分的应用
琼中绿橙品牌认知提升策略研究
年度赶考
——省审计厅召开市县审计机关主要负责同志述职报告工作会议
大考之年第七届中国市县医院论坛特辑
多个省的市县机构改革开始实施
海南琼中查扣假劣绿橙370斤
“琼中绿橙”+“奔格内”——品牌战略为农民增收致富增添新动力
海南省房地产投资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