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水产养殖病害预测预报

2018-07-19 03:12审批签发张锋审核李清分析员王立新
中国水产 2018年7期
关键词:虫病全池草鱼

审批签发:张锋 审核:李清 分析员:王立新

7月份,将迎来小暑和大暑两个节气。此时,天气炎热,水温大幅度升高,各养殖品种也进入快速生长期。随着投饲量加大,残饵和排泄物增多,易导致养殖水体中有机质及氨氮、亚硝酸盐等有毒有害物质超标,造成水质恶化,水体中病原菌增加,养殖水生动物病害频发。7月份各地需重点关注以下疾病。

◎病情预测

1.“老三病”:俗称“老三病”的细菌性肠炎病、烂鳃病、赤皮病仍是这一时期各地淡水养殖鱼类的常见病,随着水温的不断升高,“老三病”也进入了流行高峰期,且易多病并发,防治难度较大,需要重点防控。

2.细菌性败血症:作为暴发性流行病具有危害重、流行广、周期长、死亡率高等特点,主要危害鲫、鲂、鲢、鳙和鲤等淡水养殖鱼类,各淡水鱼主要养殖地区需重点防控。

3.草鱼出血病:是影响我国淡水养殖生产最重要的鱼病之一,主要危害草鱼鱼种和1足龄青鱼,发病水温20℃~30℃,25℃~28℃最易发病。各草鱼、青鱼主养区需重点防控。

4.锦鲤疱疹病毒病:是由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发病快、感染率和死亡率高的传染性疾病。该病毒仅感染鲤和锦鲤,不论鱼苗、幼鱼、还是成鱼,都会感染,死亡率高达80%~100%。水温25℃左右易暴发。

5.白斑综合征:水温在18℃~30℃时易暴发,主要危害对象为南美白对虾、中国对虾、日本对虾等,沿海对虾主养区需重点防控;另外湖北、江苏、安徽、江西等地的克氏原螯虾(小龙虾)主养区也需要重点防控。

6.锚头鳋病:对淡水鱼类各龄鱼都可危害,尤以种鱼危害最大,水温12℃~33℃期间繁殖、暴发,全国各地均可流行,其中以广东、广西和福建最为严重。

7.车轮虫病:是由大量、多种车轮虫寄生于鱼体的皮肤或鳃部引起的疾病,引发该病的病原大约有十几种,主要是显著车轮虫、粗棘杜氏车轮虫等,是我国养鱼生产中比较流行和危害较大的一种寄生虫病,全国各地的养鱼区均有发生,连续阴雨天气尤其容易引起暴发。

另外,7月份淡水养殖鱼类还需注意防控鲤浮肿病、罗非鱼链球菌病、鮰类肠败血症等的危害,海水养殖鱼类注意防控刺激隐核虫病等的危害,虾类养殖需注意防控弧菌病、桃拉综合征等的危害,蟹类养殖注意防控蜕壳不遂症等的危害,鳖类养殖注意防控鳖穿孔病和鳖溃烂病等的危害。

◎防控措施

7月份是全年气温、水温较高时期,也是雷雨多发季节,极易出现暴雨、强对流等极端天气。沿海地区进入台风高发阶段,要注意加强养殖生产管理。

1.做好水质调控工作 水温升高,水生动物代谢旺盛,要及时清理残饵粪便;保持较高水位,以防水温过高;定期换水、消毒,及时增氧,保证水质清新;合理调节池塘水色,保持优质水体。

2.做好台风、暴雨等突发性天气的应急准备工作 及早加固养殖设施,台风暴雨期间要谨防水体缺氧,做好减少水生动物应激反应的准备工作。

3.强化投饲管理 保证饲料新鲜,在确定好日投饵量后,根据天气、水温、水质、鱼类吃食等情况合理安排投喂量,尽量减少残饵产生,鱼病治疗期间适当控制投饵量。

4.相关水生动物疾病防控方法请登录“www.adds.org.cn(全国水生动物疾病远程辅助诊断服务网的‘常见疾病栏目’)”查询。

宁 夏

宁夏回族自治区水产技术推广站

审批签发:李斌

审核:白维东 分析员:杨锐

7月份是全年气温和水温较高的月份,养殖水生动物进入生长旺盛期,同时也是病原生物的防治高峰期。随饵料投喂量的增加,残饵和养殖鱼类代谢物剧增,高温伴随着大雨或雷雨等强对流天气,引起养殖水域环境变化较快,易导致养殖鱼类病害和缺氧浮头、泛塘的发生。现将2018年7月份宁夏水产养殖病情预测预报如下:

◎病情预测

1.鲤鱼易感染疱疹病毒病;草鱼易感染病毒性出血病。重点关注区域为贺兰县、青铜峡市、灵武市及中卫市各养殖场。

2.鲤鱼、草鱼鱼种:易患细菌性烂鳃病、细菌性肠炎病、细菌性败血症。重点关注区域宁夏全区各养殖场。

3.鲢鱼、鳙鱼鱼种:易感染车轮虫病、指环虫病及锚头鳋。请宁夏全区各苗种大户重点关注。

4.鲢鱼、鳙鱼成鱼:易患细菌性打印病。重点关注区域为大水面生态养殖区。

5.阅海湖、沙湖养殖区域、星海湖继续注意防范小三毛金藻病害夏季暴发。

◎防控措施

1.预防措施

(1)加强水质管理。池塘养殖要保持水体透明度,透明度小于30cm时,应及时换水,每次换水10%~20%,换水后使用二氧化氯消毒剂;经常监测养殖水体pH、溶解氧、氨氮和亚硝酸盐,发现异常及时调控,每20天消毒水体一次,推荐使用微生物制剂调节水质;高温季节水体耗氧量增大,要加强巡塘,应适当延长增氧时间,预防浮头,保证养殖水体含有充足的溶解氧。

(2)科学投喂,严格执行“四消、四定”原则,投喂新鲜、营养全面的高质量饲料,定期消毒投料台。避免高温季节鱼类过量摄食,投饵量宜控制在摄食八成饱。

(3)加强日常管理,关注天气变化。早晚巡塘,观察水质和养殖对象的活动与摄食情况,对离群独游、游泳失衡、摄食异常、体色发黑或出现死鱼等情况,提早诊治、采取防治措施,防止病害扩散,降低损失。

(4)发现池塘或湖泊中野杂鱼类开始溜边,水质清瘦变黄时,应及时采样检测小三毛金藻。出现阳性结果,应及时使用硫酸铵等有机肥,控制养殖水体总氨含量稳定在0.5ppm~1.5ppm,有效改善水质,增殖有益藻类抑制小三毛金藻,达到预防、治疗小三毛金藻中毒症的目的。

2.常见鱼病的治疗

(1)细菌性烂鳃病可用浓戊二醛,按产品说明足量全池泼洒2次,效果较好。

(2)细菌性肠炎病可在执业兽医师指导下使用盐酸多西环素治疗,每千克鱼体每日2次、拌饵投喂量(100g:10g)0.2g,连用5天~7天;也可用恩诺沙星治疗,每千克鱼体每日2次、拌饵投喂量(100g:10g)0.3g,连用3天~5天。

(3)治疗细菌性败血症,全池泼洒二氧化氯,浓度为0.05ppm,连用3天;也可用恩诺沙星治疗,每千克鱼体每日2次、拌饵投喂量(100g:10g)0.3g,连用3天~5天。

(4)治疗鲢鱼、鳙鱼打印病可使用含碘消毒剂或二氧化氯,按产品说明足量全池泼洒,连续使用2次。

广 西

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技术推广站

审批签发:龙光华

审核:胡大胜

分析员:黎姗梅

2018年7月,高温和雨季天气来临,水温等养殖条件变化频繁,养殖动物应激源增加,导致抗病能力下降,容易引发病害危害。

◎病情预测

1.养殖对虾:易发白斑综合征、偷死病等,有局部暴发流行的趋势,重点关注桂南沿海对虾养殖区域。

2.淡水养殖鱼类:细菌性败血症、肠炎病、烂鳃病、赤皮病、草鱼出血病、链球菌病和指环虫病、孢子虫病、三代虫病、车轮虫病等将严重危害养殖鱼类,细菌性败血症、肠炎病、烂鳃病、赤皮病等将在局部范围暴发流行,重点关注桂南、桂西、桂中、桂东、桂北淡水养殖区域。

3.海水养殖鱼类:易发溃疡综合征、肠炎病等,有局部暴发流行趋势,重点关注桂南沿海海水网箱养鱼区域。

4.养殖龟鳖:易发腮腺炎、溃疡病、肠炎病和红底板病等,重点关注桂南、桂西、桂中、桂东、桂北龟鳖养殖区域。

◎防治措施

1.预防措施

(1)养殖对虾

①放养经实验室检测病毒阴性、体质健壮的虾苗。

②每7天~10天定期监测水质,氨氮和亚硝酸盐偏高,用硫代硫酸钠或腐植酸钠改水;适当补充碳源和镁、锌,稳定藻相;暴雨前后各用生石灰消毒养殖池塘周围和水体1次,保持良好的水质。

③每隔15天拌饲料投喂酵母培养物或酵母细胞壁或黄芪多糖3天~5天,每天一次。

(2)养殖鱼类

①适时加水和开机增氧,水质状况不佳可适当换注新水,或用硫代硫酸钠或腐植酸钠改水,保持良好的养殖水体环境。

②每隔15天拌饲料投喂酵母培养物或酵母细胞壁或黄芪多糖和青蒿末3天~5天,每天一次,提高养殖动物的抗病能力。

③加强疾病监测,每天巡查一次以上,发现异常及时分析病因,并采集病样送实验室检测,根据实验室诊断结果及建议采取措施。

(3)养殖龟鳖

①做好水质调控工作,每隔5天拌饲料投喂乳酸菌和酵母菌1次,减少氨氮排出,保持良好的养殖水体环境。

②每隔15天拌饲料投喂酵母培养物或酵母细胞壁或黄芪多糖3天~5天,每天一次,提高养殖动物的抗病能力,预防疾病发生和流行。

③引进苗种先在养殖场所外隔离养殖20天以上,监测无疾病后再放养入养殖池。

④每天巡查一次以上,发现异常及时分析病因,并采集病样送实验室检测,根据实验室诊断结果及建议采取措施。

2.治疗措施

(1)对虾偷死病等

发生拟似病情,先用硫代硫酸钠或腐植酸钠改水,次日全池泼洒连翘解毒散,每天一次,连续3天;同时拌饲料内服敏感国标渔药(如氟苯尼考等)或六味黄龙散加芪参散,每天一次,连喂5天~7天。

(2)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

发现病情,先停料2天,同时用硫代硫酸钠改水,次日用国标消毒剂(如聚维酮碘溶液)消毒养殖水体,每天一次,连续三天;同时在药敏试验基础上选国标抗菌药(如氟苯尼考粉)或虎黄合剂及加芪参散拌饲料投喂,每天一次,连喂5天~7天;大水面养殖,每亩1米水深用300g烟丝浸泡24小时后连渣带水均匀泼洒,隔3天~5天再泼一次。

(3)细菌性肠炎病、烂鳃病、赤皮病

发现病情,先停料2天,用硫代硫酸钠改水,改水后用聚维酮碘溶液溶液泼洒,每天一次,连泼2天~3天;同时在药敏试验基础上选国标抗菌药或板蓝根末或大黄五倍子散加芪参散拌饲料投喂,每天一次,连喂7天。

(4)溃疡综合症

发现病情,先停料2天,水质较差的用硫代硫酸钠改水,改水后依次用五倍子末和聚维酮碘溶液泼洒,每天一次,连泼2天~3天;同时在药敏试验基础上选国标抗菌药或大黄五倍子散加芪参散拌饲料投喂,每天一次,连喂7天。

(5)龟鳖腮腺炎等

发现病情,先停料2天,池塘养殖的用硫代硫酸钠改水,改水后用国标消毒剂(如聚维酮碘溶液)或大黄末消毒养殖水体,每天一次,连续三天;小池养殖的适时换水,保持良好的水质;同时拌饲料内服敏感国标药物加芪参散拌饲料投喂,每天一次,连喂7天~10天。一个疗程后,每隔15天拌饲料内服芪参散,每天一次,连喂5天。

(6)链球菌病

发现病情,先停料2天~3天。第1天用硫代硫酸钠或腐植酸钠改水,第2天~4天用二氧化氯或聚维酮碘溶液消毒水体,每天一次;第4天开始,在药敏试验基础上选国标抗菌药(如强力霉素)和三黄粉及芪参散拌饲料投喂,每天一次,连喂5天~7天。

(7)指环虫病和三代虫病

全池均匀泼洒甲苯咪唑溶液或雷丸槟榔散,隔5天~6天再用1次;同时,拌饲料投喂苦参末或驱虫散,每天一次,每次连喂5天~7天。

湖北省

湖北省水生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审批签发:温周瑞

审核:杜健鹰 分析员:卢伶俐

湖北省7月份天气炎热,既是鱼类的快速生长期,也是养殖病害的高发阶段。鱼类的摄食量增大,养殖水体中粪便、残饵的数量增多,由于水温较高,水质极易恶化,容易暴发鱼病。

◎病情预测

1.草鱼、鲢、鳙、鲫、鳊等常规鱼类易发生烂鳃病、肠炎病和细菌性败血症,草鱼易得草鱼出血病,主要关注区域为湖北全省水产养殖区。

2.草鱼、鲢、鲫易发生车轮虫和指环虫病,主要关注区域为湖北全省水产养殖区。

3.黄鳝易得出血、肠炎病,主要关注区域为湖北省内仙桃、公安、洪湖等主养区。

4.小龙虾易得白斑综合征,重点关注湖北省内小龙虾及稻虾养殖区。

5.中华鳖易得腮腺炎、疖疮病,主要关注区域为湖北省内京山、公安等主养区。

◎防治措施

1.预防措施

(1)加强巡塘,密切注意鱼的动态。

(2)注意调节水质,适时换水或加注新水。

(3)每个月用生石灰全池泼洒一次。

(4)投料严格做好“四定”。

(5)适时开增氧机增氧,改善水质。

(6)小龙虾已到上市季节,积极开展捕捞,捕大留小,稀疏小龙虾的养殖密度。

2.防治方法

(1)对草鱼等常规鱼类的细菌性烂鳃病、肠炎病、赤皮病、细菌性败血症,治疗外用:二氧化氯0.3mg/L全池泼洒,每日一次,连用3次;内服:氟苯尼考或甲砜霉素,一次量,每千克体重15mg~20mg,拌饲投喂,1天1次,连用3天~5天。草鱼出血病治疗:大黄200g、黄芩200g、黄柏200g、板蓝根200g、食盐170g,粉碎后和适量饲料拌匀制成水中稳定性好的颗粒饲料,1天1次,连用7天~10天;也可采用注射疫苗进行预防。

(2)草鱼等常规鱼类车轮虫病防治措施: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5:2)0.7mg/L全池泼洒。草鱼等常规鱼类指环虫病的治疗:用90%晶体敌百虫0.2mg/L~0.5mg/L全池遍洒,效果较好。

(3)黄鳝出血病治疗方法:氟苯尼考,一次量,每千克体重鱼拌饲15mg~20mg投喂,1天1次,连用3天~5天。黄鳝肠炎病治疗:甲砜霉素粉,每千克饲料7g拌饲投喂,流行季节1天1次,连用3天。

(4)小龙虾白斑综合征的治疗方法:聚维酮碘或四烷基季铵盐络合碘0.3mg/L~3.5mg/L全池泼洒;二氧化氯0.2mg/L~0.5mg/L全池泼洒,每半月预防一次。症状严重时:用0.2%维生素C+1%的大蒜+2%双黄连,加水溶解后用喷雾器喷在饲料上投喂;如发现有虾发病,应及时将病虾隔离,控制病情进一步扩散。

(5)中华鳖腮腺炎病预防方法是:隔离发病中华鳖,或将病鳖挑出后深埋。治疗可用10%聚维酮碘溶液0.3mg/L全池泼洒,1天1次,连用3天。中华鳖疖疮病的治疗:复方新诺明,一次量每千克体重200mg,拌饲投喂,1天1次,连用5天~7天,同时用0.4mg/L二氧化氯全池泼洒,2天~3天1次,连用2次。

江西省

江西省水产技术推广站

审批签发:易建平

审核:欧阳敏 分析员:刘文珍

七月是小暑到大暑季节,盛夏高温,天气炎热,水温随着气温逐渐升高,进入鱼类生长旺季,同时又是病害滋生蔓延的时期,大多数的水产养殖品种进入了适宜水温的上限,是养殖管理的重点和难点期。水温大幅度升高,养殖投饲量加大,残饵和排泄物增多,易导致养殖水体水质恶化,水体中病原菌增多,加之强对流降雨等突变天气,引起养殖水域环境变化,环境因子的剧烈变化成为各种疾病发生的诱因,是水生动物疾病爆发、流行的第一个高峰期。因此确保养殖品种健康生长,安全度过盛夏季节,从而达到稳产高产之目的,广大养殖户养殖生产中务必要时刻留意水环境的变化及养殖动物的活动状态,做好养殖环境调控及疾病预防工作。现根据江西省历年发病特点及气候条件,7月份疾病预测如下:

◎病情预测

1.淡水鱼类细菌性败血症:危害鲫鱼、团头鲂、鲢、鳙、草鱼、青鱼等,鱼种、成鱼都可感染;江西全省范围流行。

2.小瓜虫病:危害各种淡水鱼类,各年龄的鱼类都能寄生,但主要危及鱼种。

3.指环虫病:主要危害鲢、鳙及草鱼,寄生各年龄的鱼类。

4.车轮虫病:危害各种淡水鱼类,特别是苗种生产易暴发车轮虫病,鱼体受伤,身体衰弱时车轮虫往往大量寄生,要重点防治,江西全省范围流行。

5.黏孢子虫病:主要危害鲫鱼、鲤鱼、鲢、鳙等,鱼种、成鱼都可感染;江西全省范围流行。

6.草鱼“老三病”:鱼种、成鱼都可感染;江西全省范围流行。

◎防治措施

1.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防重于治”的防病原则,遵循“定时、定位、定质、定量”的四定投饵原则,科学合理投喂饵料,保障充足优质的饵料来源,可在饲料中适当添加维生素C、中草药、免疫增强剂等,增强鱼体抗病免疫力。

2.加强水质调节。定期加注新水、用水质改良剂调节水质;定期使用底质改良剂,是预防各类细菌性疾病的最好办法。要经常加注新水,保持水位在1.5m以上。建议每隔15天施用一次光合细菌或EM菌等有益微生物制剂改良水质和底质,使水质保持“肥、活、嫩、爽”,以利鱼类良好生长。

3.密切关注天气变化。高温季节水体耗氧量增大,水质易变,特别是天气闷热、雷阵雨来临时气压较低,要加强巡塘,注意观察鱼类的摄食、水质变化、水生动物的活动情况,合理使用增氧机,及时采取相应措施预防可能造成的鱼类缺氧浮头。

4.细菌性疾病防治。草鱼“老三病”要内外兼治,拌饵内服敏感度高的抗菌药物、维生素等,同时外用二氧化氯、二溴海因或生石灰等对水体消毒。

5.寄生虫病防治。常用的杀虫剂有敌百虫、硫酸铜等,如用敌百虫溶液全池泼洒,使池水达0.1mg/L~0.2mg/L,可杀指环虫、鱼鲺、中华鳋及锚头鳋的幼虫;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5:2),使池水达1.2mg/L~1.5mg/L,可预治车轮虫病、中华鳋和锚头鳋病等。

内蒙古

内蒙古自治区水产技术推广站

审批签发:苏东涛

审核:李志明 分析员:乌兰托亚7月份,将迎来小暑和大暑两个节气,气温会陆续创出新高,水产养殖生产需注意防范高温天气的不利影响,随着气温越来越高,水温也相应升高,各类病原生物开始活跃并且繁殖,投饵量和排泄物的大量增加,水质容易恶化,因而7月份密切关注鱼类的烂鳃病。

◎病情预测

烂鳃病: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鱼病,传播快,病程长,一经发病便难控制其蔓延。危害品种主要有草鱼、鲤鱼。

◎防治措施

1.防控措施

7月份是水产养殖动物大量摄食且快速生长阶段,同时又是水产养殖动物流行病易暴发的阶段。可以从改善和优化养殖水环境、添加改善饲料品质的添加剂(如微生态制剂、中草药等)、增强鱼体自身抵抗力、切断病原传播途径和科学的养殖方式等方面进行综合防治。如果发现,要及时确诊,及时采取措施。

2.治疗方法

(1)鱼虾舒乐浸泡霉菌灵全池泼洒。

(2)全池泼洒四黄应激金水连用两天。

(3)全池泼洒科力威。

3.注意事项

(1)鱼患有急性烂鳃最好不要去大量换水加水,避免给鱼造成应激引起大批死鱼。

(2)鱼池死鱼一定要及时打捞,死鱼不要到处乱扔,一定要挖坑深埋。

(3)鱼患有急性烂鳃要及时停料,不要使用杀虫药和强刺激的药物。

(4)发现鱼暗浮头,不要盲目洒增氧粉和颗粒,以免造成局部pH值过高刺激死鱼。

(5)附近有此病发生,最好按治疗量外泼2天~3天,能有效把死鱼风险降到最低。

(6)鱼患病治愈后,最好使用微生态来调节水质。

四川省

四川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审批签发:邓红兵

审核:王艳 分析员:肖曼

七月份,四川省气温将持续上升,平均水温在22℃~32℃,暴雨、强对流等天气增多,水产养殖动物生长加快,投饵量增大,养殖池塘水质、底质容易变差,伴随氨氮、亚硝酸盐大量增加,水生动物疾病进入高发期。各养殖单位应加强饲养管理,防止缺氧泛塘,同时做好疾病防控和加强对洪水等自然灾害的防范工作。

◎病情预测

1.草鱼:烂鳃病、肠炎病、赤皮病、打印病、草鱼出血病、中华鳋、锚头鳋、车轮虫、指环虫等疾病。

2.鲢鳙鱼:细菌性败血症、打印病、中华鳋、锚头鳋等疾病。

3.鲫鱼、鲤鱼:细菌性败血症、白皮病、锚头鳋、指环虫、孢子虫、锦鲤疱疹病毒病等疾病。

4.鮰鱼、鲶鱼:肠炎病、腐皮病、指环虫病、斑点叉尾鮰柱形病、鮰类肠败血症。

以上疾病,四川全省各养殖区、苗种繁育场、点均需予以高度关注。

◎防治措施

1.预防措施

(1)加强日常管理 注意观察鱼类的摄食和水质情况,保持合理的养殖密度,减少应激。定期使用生石灰等泼洒养殖水体,杀灭有害细菌,定期用微生态制剂调节水质。投喂新鲜、营养全面、优质的饲料,视天气、水温等情况,科学设定投喂量和投喂方法。

(2)加强病害防控工作 定期在饲料中添加益生菌或免疫增强剂等,增强鱼体的抗病力。采取挂袋、投喂药饵等方法预防疾病。坚持巡塘,发现鱼类出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并做好生产过程中的苗种、投入品、用药等记录。

2.防治方法

(1)草鱼出血病

疫苗预防。或每千克体重,大黄200g、黄芩200g、黄柏200g、板蓝根200g和食盐170g,粉碎,拌饲投喂,每天2次,连用7天~10天。

(2)细菌性败血症

外用:漂白粉1g或漂白粉精(有效氯60%~65%)每立方米水体0.3g~0.5g,全池泼洒。或使用大黄,每立方米水体2.5g~3.7g,先将大黄用20倍重量的0.3%氨水浸泡提效后,再连水带渣全池泼洒,15天1次。

内服:氟苯尼考或甲砜霉素,每千克体重15mg~20mg拌饲投喂,每天1次,连用3天~5天。

(3)烂鳃病

外用:8%溴氯海因,每立方米水体0.2g~0.3g,全池泼洒,15天1次。

内服:氟苯尼考或甲砜霉素,每千克体重5mg~15mg,拌饲投喂,每天1次,连用3天~5天。

(4)肠炎病

外用:8%溴氯海因,每立方米水体0.2g~0.3g,全池泼洒,15天1次。

内服:每千克饲料配以穿心莲40g、大青叶30g、黄芩5g、桑白皮10g和白矾5g,打成粉后,拌饲投喂;或恩诺沙星,每千克体重10mg~30mg,拌饲投喂,每天2次,连用3天~5天。

(5)斑点叉尾鮰柱形病

脱氧土霉素每千克体重20mg~30mg或氟苯尼考每千克体重10mg~20mg,连用5天~7天。

(6)中华鳋病

彻底清塘,杀灭虫卵及幼体;鱼种下塘前药浴,发病后使用药物全池泼洒。发病池可用硫酸铜与硫酸亚铁合剂(5:2)0.7mg/L全池遍洒。

新 疆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审批签发:钱龙

审核:钱龙 分析员:艾涛

据新疆气象网站资料显示:2018年6月,南北疆大部地区平均气温偏低,降水量偏多。预计7月全疆大部地区气温略偏低,但养殖水温仍与往年持平,平均水温在30℃左右。7月是鱼类生长旺季,投饲量大,水温高,水质易恶化。根据往年的病害测报数据,7月正值鱼病高发时期,此期以细菌性疾病为主,同时伴有一定量的寄生虫病发生,应加强管理和水质监测,控制好投喂量,采取有效措施调节好水质,做好鱼病预防工作。

◎病情预测

1.草鱼:易发赤皮病、肠炎病、烂鳃病、淡水鱼类细菌性败血症等,重点关注一师、二师、四师、八师。

2.鲤鱼:易发烂鳃病等,重点关注一师、二师、四师、六师、八师。

3.鲫鱼:易发淡水鱼类细菌性败血症等,重点关注六师、八师、十师。

4.鲢鳙:易发烂鳃病、淡水鱼类细菌性败血症等,重点关注四师、六师、八师。

◎防治措施

1.预防措施

(1)加强饲养管理,适度增加换水量和频率,利用微生物制剂调节水质,保持养殖池水质条件良好。

(2)定期进行水体消毒,全池遍洒生石灰1次~2次(化成石灰乳后泼洒),用量为15mg/L~20mg/L,或用二氧化氯消毒,用法用量依说明书。

2.治疗措施

(1)烂鳃病:建议用二氧化氯全池遍洒(用量见使用说明),病情严重者隔天再用一次。同时,每千克鱼体重拌饵投喂诺氟沙星、盐酸小檗碱预混剂(100g:诺氟沙星9g+盐酸小檗碱2g)15mg~20mg,每日1次,连用3天。

(2)淡水鱼类细菌性败血症:该病目前以预防为主,最好是鱼种在下塘前,注射或浸泡嗜水气单胞菌疫苗,按照产品说明书使用。如果发病,建议用二氧化氯全池遍洒(用量见使用说明),隔天再用一次。同时,采用纯中药粉剂“三黄粉”(即大黄、黄柏、黄芩分别为50%、30%、20%),按1%的量(严重者可加量至1.5%)混入饲料中投喂,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连续投喂5天~7天为1个疗程,症状消失后再坚持投喂1天~2天药饵。投饵和泼洒消毒剂不能同时进行,要先投饵后泼药。

(3)肠炎病:硫酸新霉素、氟苯尼考、诺氟沙星、中草药败毒散、三黄粉、大蒜素都可治疗肠炎病,建议使用时选择其中1种~2种拌料投喂,按照说明书的剂量添加,连续投喂5天~7天。同时,用二氧化氯全池遍洒(用量见使用说明),隔天再用一次。

(4)赤皮病:建议采取以下两种方式中的一种进行治疗。

使用中草药进行治疗,可选用双黄苦参散、山青五黄散、根莲解毒散、加减消黄散和青连白贯散等中草药治疗,用法用量按使用说明书进行。

使用磺胺类药物进行治疗,每千克鱼体重每日拌饵投喂磺胺间甲氧嘧啶钠粉(以磺胺间甲氧嘧啶钠计,规格为10%)80mg~160mg(首次用量加倍),连用4天~6天;或其他国家规定的水产养殖用抗菌药物,如复方磺胺嘧啶钠粉、复方磺胺甲噁唑粉和烟酸诺氟沙星预混剂,但必须对症、对因使用。

猜你喜欢
虫病全池草鱼
见证!草鱼再次崛起
南美白对虾养殖孢子虫病频发,实战派专家的五点预防建议
草鱼出血病的研究进展及免疫防治
草鱼价格上涨,饲料、苗种、养殖、流通接下来会如何变化?草鱼要雄起了吗?
健康养殖问答(25)
屋檐下的小草鱼
保护地无公害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的研究
犬猫巴贝斯虫病的诊治
一例羊脑包虫病的防治报告
中草药在鱼病防治中的施用方法与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