甬优4949再生稻全程机械化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2018-07-19 01:33熊渠刘丹王记安
湖北农业科学 2018年9期
关键词:种植表现再生稻栽培技术

熊渠 刘丹 王记安

摘要:甬优4949再生稻(Oryza sativa L.)是宁波市种子有限公司和武汉佳禾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选育的三系籼粳杂交中稻品种,该品种茎秆健壮,穗大粒多,结实率高,抗逆性强,产量高,米质优,整精米率高,再生力较强,适宜作再生稻栽培。介绍了该品种在孝感市孝南区作再生稻全程机械化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关键词:甬优4949;再生稻(Oryza sativa L.);种植表现;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511.048;S3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8)09-0016-04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8.09.004

Performance and High-yielding Cultivation Techniques of Yongyou 4949 Planted as Ratooning Rice with Whole-process Mechanization

XIONG Qu1,LIU Dan1,WANG Ji-an1,CHENG Jian-ping2,LI Yong-jun1,WANG Lan1

(1.Xiaog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Xiaogan 432000,Hubei,China;

2.Institute of Food Crop Research,Hubei Academy of Agriculture Sciences,Wuhan 430064,China)

Abstract: Yongyou 4949 is breeding of three-line indica japonica hybrid rice(Oryza sativa L.) varieties, from Ningbo Seed Co.,Ltd. and Wuhan Jiahe Biotechnology Co.,Ltd.. The variety is of robust stem, big spike and more grain number,seed setting rate is high, the resistance is strong, high yield,good rice quality, the high polished rice rate, strong generativity, is suitable for ratooning rice cultivation. Introduces peformance and high-yielding cultivation techniques of the varieties planted as ratooning rice with whole-process mechanization in Xiaonan district of Xiaogan city.

Key words: Yongyou 4949;ratooning rice(Oryza sativa L.);plant performance;cultivation techniques

隨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消费者对不同类型水稻(Oryza sativa L.)的需求越来越多元化。发展粳稻生产,提高粳稻总产量和粳米品质,对于确保中国人民粮食安全和满足消费者对粳稻米的需求显得十分重要[1]。湖北省孝感市是南方籼粳稻种植混作区,孝感市政府近年来也高度重视粳稻生产。《孝感市农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明确提出,“建设以孝南、孝昌、云梦为主的粳稻产业园2.67万hm2”[2]。为促进粳稻的高质高效发展,开展机械化种植条件下的粳稻再生稻技术模式的研究和示范应用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已有研究和示范表明,农民实行全程机械化种植再生稻,比种植一季中稻或双季稻效益都高。种植再生稻比种一季中稻纯收入可增加4 500元以上/hm2,比种植双季稻综合效益高9 000元以上/hm2[3]。籼稻再生稻头季机收会导致减产,据调查统计,江汉平原头季机收比人工收割减产8%~30%。为便于收割机行走,稻田需要在头季收割前10~15 d排水,而此时高温天气加速了再生芽的死亡,收割机碾压稻桩,也影响再生芽的萌发生长[4]。粳稻再生稻与籼稻再生稻相比,其在机械化种植条件下主季和再生季的产量表现、对再生芽萌发的影响等报道较少。本试验介绍了籼粳杂交稻甬优4949在孝感市孝南区作再生稻全程机械化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旨在探明籼粳杂交稻甬优4949机械化种植条件下的再生特征和产量表现,以期为粳稻再生稻的大面积推广提供技术支持。

1 试验点基本情况

试验于2016、2017年在湖北省孝南区毛陈镇省级示范农场康优家庭农场(E 113°58′21.35″, N 30°51′22.79″)和2017年在孝南区肖港镇官湖生态农业有限公司(E 113°56′38.76″,N 31°07′5.81″)进行,以下简称毛陈镇和肖港镇。供试品种为宁波市种子有限公司和武汉佳禾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选育的三系籼粳杂交中稻品种甬优4949[5]。毛陈镇和肖港镇的对照品种分别为珍珠糯和Y两优9918。

毛陈镇2016和2017年试验田块面积分别为0.67和13.33 hm2,土壤类型为水稻土-潴育水稻土-黄棕壤性第四纪黏土泥田,质地中壤,肥力中等;肖港镇2017年试验田块面积为8 hm2,土壤类型为近代河流冲积形成的潮沙泥田,质地中壤,肥力中等。两试验田前作为冬闲,试验季均采用全程机械化再生稻种植模式。

2016和2017年各试验点水稻播种、移栽、头季和再生季收获日期见表1。均采用机械插秧,大田用种量为30 kg/hm2, 栽插行株距为12.0 cm×30.0 cm,平均每穴插2~3株谷苗。

两试验点均于当年4月20-22日大田整田施底肥,底肥施复混肥(26-10-15)375 kg/hm2。栽插行距为12.0 cm×30.0 cm,丛插2~3粒谷;栽插密度为27.8万蔸/hm2。插秧后8~10 d,每公顷追施水稻专用复混肥(18-10-12)150 kg、尿素75 kg,混合除草剂农收900 g作分蘖肥;晒田复水后,于水稻幼穗分化期每公顷追施复混肥(20-12-14)75 kg;8月7日每公顷追施尿素225 g作再生季促芽肥;收割后2~3 d,每公顷追施复混肥(15-7-8)300 kg作再生季提苗肥。

2 气候条件

2016年5月中下旬阴雨多于晴天,日照少不利于幼穗分化,5月中下旬至6月中旬以晴为主,6月24日至7月15日以阴雨为主,孝感市遭遇四轮强降雨,累计降雨量达781.2 mm以上,降水强度大、范围广、危害重,北部山区农作物受雨打沙压冲毁严重,南部低湖区农作物大面积受渍被淹对头季稻灌浆和成熟产生较大影响。7月22日至8月1日,8月11日至8月20日出现了二段持续高温天气。7月22日至8月1日11 d平均气温日均32.34 ℃,最高气温日均36.77 ℃,最低气温日均28.3 ℃;8月11日至8月20日平均气温日均32.48 ℃,最高气温日均37.9 ℃,最低气温日均28.97 ℃;高温时间跨度长,高温发生情况均已超过2010年,对再生稻的再生芽的萌发和生长产生一定影响。9月下旬后气温下降,阴雨较多,不利于再生稻的灌浆,成熟期和收割期推迟。

2017年7月中旬至8月上旬高温干旱,对再生芽的萌发和生长产生较大影响;8月12日至13日小到中雨对头季稻机械收割造成不利影响。8月中旬以后晴雨天气交替,最高气温多在30 ℃以上,光照较充足,没有极端的高温和低温天气及强风、强降雨等天气影响,较有利于再生稻的生长。9月中下旬和10月阴雨天气偏多,不利于再生稻抽穗扬花灌浆,不利于再生稻高产。11月以晴为主,有利于机械收割再生稻。

3 甬优4949再生稻全程机械化种植的农艺特性

3.1 生育期

甬优4949再生稻全程机械化种植2016年主季、再生季生育期分别为143和101 d,全生育期244 d。2017年两试验点主季、再生季生育期平均为144.5和99.5 d,全生育期244 d。两年主季生育期平均比孝昌县2013和2015年、汉川市2014年和安陆市2015年作中稻试验试种的生育期长13~16 d,可能与品种的感温性和感光性有关。研究表明,选用粳稻在湖北省地区做再生稻种植,其头季稻生育期不能超过147 d,头季和再生季总生育期不超过223 d[6]。可见,甬优4949再生稻全程机械化种植,其主季生育期较为适宜,再生季由于后期灌浆速度较慢,导致再生季和全生育期略为偏长。

3.2 农艺和经济性状

甬优4949再生稻机械化种植条件下头季稻植株出生长整齐,株型紧凑,株高115 cm左右;叶色绿,茎秆健壮,抗倒伏能力强。由表2可以看出,甬优4949头季分蘖能力中等、成穗率较高,两试验点有效穗为230.8万/hm2;穗型较大,两试验点平均每穗总粒数为185.1粒;两试验点平均结实率为92.54%;两试验点千粒重平均为24.95 g。再生季有效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分别为252.0万/hm2、120.0粒、91.50%和23.45 g。

3.3 头季和再生季實收产量

对两试验点头季和再生季进行了机械收割,单打单收并去除杂质,采用水分仪测定毛谷水分含量,折算为含水量为14%计算稻谷产量。同时,对两试验点当地再生稻的对照品种采用相同方式进行实收产量测定,以比较甬优4949与当地对照品种头季和再生季之间的产量差异,结果见表3。

甬优4949在两试验点头季产量分别为9.66和9.07 t/hm2;再生季产量分别为6.56和5.36 t/hm2;全年产量分别为16.22和14.33 t/hm2。两试验点甬优4949头季、再生季和全年产量的平均值分别比当地对照品种高50.2%、65.6%和55.8%,可以大幅度提高水稻产量。

3.4 稻米加工品质

目前,生产上制约再生稻全程机械化种植模式增产增效的关键因子之一是再生季稻谷加工品质,特别是整精米率较低,影响再生稻的商品率。通过本试验对示范点甬优4949加工品质的观察,无论头季还是再生季商品米率都能达到70%。再生稻砻谷去壳,通过精加工抛光,再生稻米的整精米率达到57.9%,高于多数籼稻再生稻米的整精米率[7,8]。

3.5 经济效益分析

毛陈镇康优家庭农场的甬优4949每公顷产值51 286.0元,珍珠糯为27 697.0元,前者比后者增加23 589.0元;甬优4949每公顷效益比珍珠糯增加21 024.05元。肖港镇官湖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种植的甬优4949每公顷产值51 756.5元,Y两优9918为22 456.6元,前者比后者增加29 299.9元,每公顷效益增加25 550.1元(表4)。可见,甬优4949全程机械化种植模式除表现出明显的正常效应以外,增收效果也十分突出。

4 栽培技术要点

4.1 头季稻管理

4.1.1 适时早播 孝感市推广甬优4949再生稻全程机械化种植时,头季播种期可提早到3月10日至15日。播期早,再生稻收割期可以避过低温,减少低温腹白。谢华安[9]通过调整播种期到3月上旬,能延长生育期,从而大幅度提高干物质生产量和再生稻的产量,其高产的气候特征是大幅度增加头季和再生季的积温、日照时数和太阳辐射量。

播种时采用田间自动播种机,在轨道上进行铺土、播种、覆土、运输作业。在3月18-25日,可采用尼龙小弓棚湿润育秧,秧龄控制在25 d左右。同时做好秧苗病虫害预防。

4.1.2 适当密植,插足基本苗 根据孝感市地理气候特点结合甬优4949品种特点,该品种分蘖能力中等,为保证头季和再生稻两季高产,机械插秧控制密度为23.8~27.8穴/m2,确保每穴2~3粒谷秧。4月5日清明后可出棚炼苗,根据气温情况适时移栽。如果气温低不宜过早插秧,秧龄可延迟至35 d左右,防止移栽后发生僵苗。

4.1.3 合理施肥 甬优4949根系多而强,施肥以重施基肥,早追分蘖肥,适量追穗肥为原则。N∶P2O5∶K2O比例为1.0∶0.4∶0.9,最好施用再生稻专用肥。对中等肥力的稻田,纯氮用量195~240 kg/hm2,其基肥∶分蘖期追肥∶穗肥=5.0∶2.5∶2.5;磷肥全部用作基肥;钾肥作基肥∶穗肥=5∶5。插秧7 d左右进行追肥结合除草,幼穗分化后不施除草剂。冬季休闲田可种植油菜青苗作绿肥。

4.1.4 加强水分管理,科学晒田 头季稻以薄水浅插,田间水层1~2 cm,分蘖期稻田水层2~3 cm。当茎蘖数达210~225株/m2时(每蔸分蘖达到10个,快封行时)晒田,晒田原则是田面有小裂、现白根、脚踩不陷,有利稻根下扎。对于低湖田排水不良的状况,建议采用水田开沟机开出围沟和厢沟,以利于晒田和成熟期田板干硬,以减少头季收割时的收割机碾压造成的稻桩损失。幼穗分化期至齐穗期稻田水层2~3 cm。开花后以干湿交替灌水,收割前10 d断水。

4.1.5 加强病虫防治,护秆保芽 甬优4949中感稻瘟病,叶瘟要在发病初期连防2~3次,穗瘟要着重在抽穗期进行保护,特别是在孕穗期(破口期)和齐穗期是防治适期。注意防治稻曲病,头季在抽穗前6 d和始穗时,用30%爱苗450 mL加水900 kg/hm2喷雾各1次。同时,还要注意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和纹枯病等病虫害的防治。

4.1.6 头季稻收割 头季稻机收前10 d断水,保持田面干硬。最好在90%谷粒黄熟时抢晴天收割,尽量减少对稻桩的碾压。

4.2 再生季管理

4.2.1 适时适量施用促芽肥,早施提苗肥 适时适量施用促芽肥,可促进头季后期再生芽的发育和头季收割后再生苗的快速萌发。早出的再生苗,叶片面积大,光合速率高,叶功能期长,营养物质积累多,使有效穗、穗实粒数、结实率比晚出苗的高,因此产量也高[10]。

甬优4949促芽肥施用时间掌握在头季稻齐穗后15~20 d,每公顷追施尿素120 kg+氯化钾90 kg。如果采用华中农业大学最近研发的再生稻专用肥套餐,促芽肥追施时间可提早到头季稻的齐穗期,每公顷施肥量为300 kg。

提苗肥在头季稻收割后3 d内施用,每公顷可追施尿素105~150 kg,或再生稻专用套餐-提苗肥。

4.2.2 适期收割,留中高桩 甬优4949再生稻头季从开花到成熟大于40 d,为了充分挖掘品种产量潜力,宜90%谷粒黄熟时抢晴天收割,确保高产。收割时留桩高度可根据收割时间适当调整,在8月7日以前收获的留桩高度可适当降低,平均高度为35 cm左右;8月7日至8月15日收获留桩高度为40 cm左右;8月15日以后收获的宜留高桩,以缩短再生季的生长期,确保再生稻优质稳产。

4.2.3 水分管理 再生季水分管理以湿润管理为主。尤其是头季收割后注意采用干濕交替,防治秸秆腐烂形成的还原性物质影响再生芽的萌发。

4.2.4 再生季收获 再生季成熟期参差不齐,如果气温偏暖、后期没有后茬需腾地,可以待大部分再生穗达到90%谷粒黄熟时再抢晴天收割。

5 小结

孝感地区为湖北省粳稻生产优势区,发展全程机械化种植模式下的粳稻再生稻与水稻绿色高质高效农业政策导向相符,是确保水稻生产增产增收的重要技术支撑。试验结果表明,甬优4949再生稻全程机械化种植时生育期适宜,综合抗性较优,丰产性良好,再生稻整精米率比籼稻再生稻明显提高,农民增收幅度大,适宜在孝感地区大面积示范推广。

参考文献:

[1] 陈温福,潘文博,徐正进.我国粳稻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6,37(6):801-805.

[2] 王文丰,马琼瑶,王记安,等.用五大发展理念打造孝感粳稻产业转借[J].湖北农业科学,2016(S1):135-138.

[3] 刘长华,皮少成,陈鹏宇.湖北省积极探索再生稻生产机械化[J].农机科技推广,2015(4):14,16.

[4] 刘德生,张宇飞.再生稻理论和技术研究进展和展望[J].中国种业,2017(6):14-16.

[5] 熊 渠,王文丰,李爱武,等.籼粳杂交稻新组合甬优4949在湖北孝感种植表现及栽培技术[J].杂交水稻,2016,31(5):41-43.

[6] 陈小花.粳稻和籼稻品种的再生特性比较试验[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3.

[7] 郑苹立,李清华,林玲娜.头季稻与再生稻的米质分析[J].福建稻麦科技,2011,29(3):44-46.

[8] 徐富贤,熊 洪,张 林,杂交中稻留桩高度对再生稻米质的影响及其与头稻米质的关系[J].中国稻米,2014,20(1):86-87,89.

[9] 谢华安.超级稻作再生稻高产栽培特性的研究[J].杂交水稻,2010(S1):17-26.

[10] 韦凤舞,杨 日,柳有广,等.头季稻收割前施促芽肥对再生稻出苗及产量的影响试验[J].广西农业科学,2010,41(11):1173-1175.

猜你喜欢
种植表现再生稻栽培技术
“稻+再生稻+马铃薯”种植模式适用栽培技术
再生稻促芽追肥机研制
粮食 超级稻再生稻平均亩产创世界纪录
超级稻早稻中早39在桃源县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深两优0858水稻在玉林市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番茄大棚栽培技术探析
早春大棚番茄高产栽培技术
石榴短枝红在驻马店引种表现及丰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