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 转化 回归
——高考地理综合题审、答题的路径分析

2018-07-20 00:47山东
教学考试(高考地理) 2018年1期
关键词:苔原阴坡阳坡

山东

刘树材

从近年高考地理综合题的命题看,命题人选材、设题都受其专业背景——大学地理科学的专业语境、社会背景——成人环境、求新求变——创新及反押题等需求所影响,使得试题选材专业化,与中学地理知识相游离;情景成人化,与中学阶段相异;设问宏观、分值高,利于区分但与日常小分值练习相异。这种现象,一方面造成了审题的难度,使考生产生畏惧心理,不能正确的调动所学知识进行思考,成为考生解题作答的一大障碍;另一方面不能结合高中地理主干知识作答,背离答案要点。故往往高考一结束,诸多师生就发出三年地理白教、白学的感慨。

针对这种客观现象,本文提出在备考复习、研读高考真题时,采用“透析—转化—回归”这一答题的思维路径,并结合高考真题进行阐释,力图破解这一难题。

一、路径释义

透过专业的、新颖的设问迷雾,发现命题设置的隐藏信息、隐藏目标,知己知彼,是解答问题的起点。将那些的晦涩、拗口的设问,转化为日常常见的设问,搬离影响作答的拦路虎,回归并调动、运用所学地理主干知识进行作答,是本路径的基本意义。

“透析”——透解命题人的考查意图,探析试题考查的能力目标。不管怎样的语境、设问,命题人命题的根本目的还是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故要结合试题的材料、设问,透解命题人的考查意图,具体是以什么知识为依托、要考查何种能力。如近年高考自然地理常以“地气水土生、花鸟虫鱼熊”等为载体,考查区域自然特征的判读、描述,区域自然条件的分析、探究等;而人文地理常以产业转移、新型城市化、新农业等案例为载体,考查对区位条件的分析、区域可持续发展措施的提出等能力。

“转化”——将专业的设问、社会化的设问,转化为日常训练的常规设问。通过三年时间的学习,尤其是高三复习后,就文综地理试题来看,感觉难度大的原因往往是其设问与日常训练区别较大,考生感觉无从下手。这就要在透析、明了命题人意图的基础上,化被动(命题人的设问)为主动(常见的、熟练的问法)。

“回归”——回归到所学地理的主干知识,不管怎样新颖的设问,高考试题最终考查的还是高中地理的主干知识。故要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原理、规律,从“大处着眼”,基于主干知识、全面构建,从“小处入手”,因地具体分析,全面、准确作答。

二、路径运用

最近两年的全国新课标卷Ⅰ第37题,最有代表性、趋向性,以下进行深入分析。

【典例1】(2017年全国新课标卷Ⅰ)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山地垂直带内部的分异规律,日益为地理学研究所重视。在山地苔原带,植物多样性存在随海拔升高呈单峰变化的规律:在山地苔原带下部,少数植物种类通过种间竞争获得优势,植物多样性较低;随着海拔升高,环境压力变大,种间竞争减弱,植物多样性升高;在更高海拔区域,适宜生存的植物种类减少。地理科考队调查某山峰的苔原带(海拔2 000~2 600米)时发现,该苔原带部分地区存在干扰,导致优势植物数量减少,植物多样性异常;阴、阳坡降水量与坡度差别不大,但植物多样性差异显著(下图)。

(1)确定该苔原带遭受干扰的坡向和部位,以及干扰强度的垂直分布特征。

(2)判断在未遭受干扰时,阴坡与阳坡苔原带植物多样性的差异,并说明判断依据。

(3)分析与阴坡相比,苔原带阳坡地表温度和湿度的特点及产生原因。

(4)说明从2 300米至2 600米,阴、阳坡植物多样性差异逐渐缩小的原因。

【试题点评】该题以某山地苔原带为载体,围绕苔原带植物多样性的变化,考查对区域地理环境特征的剖析能力。试题设问专业,难度较大。第(1)、(2)题,需准确领会单峰变化的含义,植物多样性与环境的关系并具备较强的图表判读能力,设问语言专业,难度较大。第(3)题,对于湿度的分析,不仅要分析蒸发的强弱,还要分析时间的长短,思维广、深。第(4)题,设问间接(以植物多样性推及自然环境),需要转化,且需要想象山地高海拔地区不同坡向间的差异及联系,难度较大。

题号“透析”———明确意图“转化”———转为常见“回归”———回归主干(1)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①“单峰”变化的含义②植物多样性与海拔及干扰的关系指出该苔原带阳坡、阴坡哪坡遭受到干扰,受干扰处的海拔范围,判断干扰强度与海拔的关系(2)图文转绘描述能力:①补画:图中未干扰状态下曲线②描述:补画曲线与实际曲线比较特点的描述(见题后附图)比较分析未遭受干扰时该山地苔原带阳坡、阴坡植物多样性的差异常见图表的判读与绘制:①坐标图的判读:坐标图横轴、纵轴的意义,统计曲线变化规律的判读及不同曲线数值的比较分析②剖面图的绘制:剖面图中起点、转折点、顶点的确定及绘制(3)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图示显示阳坡植物多样性低于阴坡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水热及其组合对植被的影响比较分析该山地苔原带阳坡、阴坡地表温度与湿度的差异自然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影响(地形对水热条件的影响):①山地地形(坡向)与气温②山地地形(坡向)与水分(4)信息运用能力:植物多样性与海拔的关系地理推理能力:山地高海拔地区自然环境特征的变化规律比较分析从海拔2 300米至2 600米,阳坡、阴坡自然环境越来越相似的原因山地垂直地域分异:山地不同海拔不同坡向水热组合的变化规律———海拔越低(高),联系越小(大),差异越大(小)

【特别提醒】做辅助线是数学几何解题的常用手段,辅助线使本来隐晦的图示变得简易明朗。在很多地理的局部图,统计图中做辅助线也是一种高效的解题手段。通过补全局部图,添画隐藏的统计曲线,往往能使问题简单化。

【参考答案】 (1)遭受干扰的坡向和部位:阳坡,苔原带的下部(中下部,2 000~2 300米左右)。干扰强度分布特征: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越低,干扰越强烈)。(2)(未遭受干扰时)阴坡较阳坡植物多样性丰富。依据:(按单峰变化规律)阳坡苔原带植物多样性最高值应在中部(2 300米左右),低于阴坡最高值。(3)特点:阳坡地表温度高、湿度低(水分条件差)。原因:阳坡太阳辐射强,地表温度高,蒸发强度大;阳坡融雪早,蒸发历时长。(4)随着海拔升高,阴、阳坡面积减小,坡面差异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减弱;阴、阳坡相互影响(水分、热量交换作用)增强。

附图(补画未干扰时的植物多样性统计曲线)

【典例2】(2016年全国新课标卷Ⅰ)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科考队于8月考察堪察加半岛。考察中发现,堪察加半岛北部发育苔原,南部生长森林;东西向气候区域差异显著;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但冬眠、杂食性且善捕鱼的熊的数量较多;大量来自海洋的鲑鱼溯河流而上,成为熊的重要食物。下图示意堪察加半岛的地形。

(1)说明堪察加半岛地形对气候区域差异的影响。

(2)分析堪察加半岛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的原因。

(3)某科考队员欲近距离拍摄熊,推测他在甲地选择拍摄点的理由。

【试题点评】该题以堪察加半岛为载体,以半岛独特的地理环境为切入点,考查对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的分析能力。设问独特,难度较大。第(1)题,设问紧凑、表述较为专业,不易抓住作答的切入点、关键点,易失分。第(2)题,设问的切入点非常独特,似是生物问题,与地理关联小。第(3)题,设问语境成人化、生活化,熊的拍摄问题,粗看与所学地理知识联系不大,入手较难。

【策略运用】

题号“透析”———明了意图“转化”———转为常见“回归”———回归主干(1)①考查依据等高线数值、形状判读该岛地形特征②考查在地形的影响下,该岛气候的差异表现指出堪察加半岛的地形特征,并分析该特征影响下,该岛气候差异的表现调动地形对气候影响的主干知识:山地走向(坡向)对降水的影响;山地海拔(高差)对气候垂直差异的影响(2)考查依据图示等高线、经纬度、岛屿形状等信息,判读该半岛(不利于生物生存的)自然地理特征分析堪察加半岛不利于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生存的自然地理条件调动经纬网图、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及环境要素间相互影响等主干知识并结合图示信息:纬度高—气候—植被(食物);地形—高差—空间(生存)等(3)考查依据图示信息、判读甲地适宜熊生存的自然条件及利于拍摄的条件等推测甲地利于熊生存的自然条件及利于对熊近距离拍摄的自然条件调动自然地理特征的要素等主干知识并结合图示信息:水源—河流(熊出没的地方);地形—山地、植被—森林(易于隐蔽);气候—降水少、晴朗利拍摄

猜你喜欢
苔原阴坡阳坡
北方干旱阳坡山地造林技术研究
山坡羊
In Russia's far north,legends and lives are frozen in time
高中地理教材中苔原的补充解读和复习策略探究
不同坡向 坡位对祁连圆柏生长的影响
有关林线高低问题
再论青藏高原苔原:地球第三极地理极性之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