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联酋用“中国红”迎习主席

2018-07-20 04:10黄培昭曲翔宇丁玎青木王臻
环球时报 2018-07-20
关键词:阿联酋中东主席

●本报赴阿联酋特派记者 黄培昭 曲翔宇●本报驻美国、德国、俄罗斯特约记者 丁玎 青木 王臻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当地时间19日傍晚乘专机抵达阿布扎比,开始对阿联酋进行国事访问。“中国与中东从未如此亲近!”“北京为何要对中东发起这场魅力攻势?”阿联酋和阿拉伯国家的媒体对此很兴奋。正如习近平主席在阿联酋媒体发表的署名文章所说:“这是我今年首次出访的第一站,也是我再次当选中国国家主席后访问的第一个阿拉伯国家。”此后,习近平主席还将对塞内加尔、卢旺达、南非进行国事访问,出席在南非约翰内斯堡举行的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次会晤,过境毛里求斯并进行友好访问。这一连串的大国外交让人称羡:德国媒体形容这是“静悄悄的大国外交,超级专业”,美国学者认为,中国正在非洲各国“传播外交恋情”,而中东媒体和民众形容说,中东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中转站”,“就是要热烈拥抱中国”。

地标建筑全“披”五星红旗

“欢迎中国国家主席,迪拜标志性建筑‘装扮起来!”阿拉伯卫星电视台以此为题报道说,周三晚上迪拜的帆船酒店就“披”上了“中国国旗的颜色”,并在整个建筑上用灯光打出显示“阿联酋—中国周”中文字样的红色“横幅”。此外,造型像画框一样的迪拜门、828米高的地标性建筑哈利法塔入夜后也“披”上五星红旗,格外醒目。入夜,阿布扎比国家石油公司大楼、内政部大楼等主要建筑上,也都有幕墙灯光打出的五星红旗图案。连日来,在阿联酋阿布扎比—迪拜高速公路上,欢迎中国主席来访的标语格外醒目。据《环球时报》记者观察,在国家主席习近平对阿联酋进行国事访问期间,阿联酋当地的电信运营商也在手机上打出了“欢迎中国国家主席”的字样。

18日,在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购物中心的报纸售卖区,《环球时报》记者看到有身穿传统长袍的阿联酋青年在阅读习近平主席在《联邦报》上发表的署名文章——《携手前行,共创未来》。文章中特别提到几个细节:“中国人民不会忘记2008年中国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阿联酋政府捐款5000万美元所体现出的患难真情”“中阿合作建设中的迪拜700兆瓦光热发电项目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光热发电站;作为丝路基金在中东的首单投资,哈斯彦清洁煤电站建成后也将是中东首个清洁燃煤电站”。19日,《环球时报》赴阿联酋特派记者探访了被习主席“点名”的光热发电站工程。

《联邦报》执行总编辑易卜拉欣说:“此前我们曾刊登过其他国家领导人的文章,但只是摘发部分内容,这是我们报纸第一次全文刊登外国领导人的文章,这是我们报纸的殊荣。该文是中国发展对阿联酋合作的政策宣示。”该报网站上有很多网民在文章后跟帖说“中国是令人充满向往的地方”“虽然不懂中文,但我热爱中国文化”。

阿联酋《海湾新闻报》报道称,“这是庆祝两国间战略伙伴关系、建立富有成效合作和光明前景的新阶段的历史性访问”,目前阿约有20万中国公民和4000家经贸企业。包括闻名遐迩的人工棕榈岛在内的迪拜许多建设工程,都有中国人参与。阿布扎比酋长国王储称赞“中国是一个国际商业巨人,拥有在稳定全球经济和实现和平及安全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的全球政治影响力”。

“就是要热烈拥抱中国!”

1971年宣告成立的阿联酋是个年轻的国家,但与中国的交往却非同一般。“阿联酋是同中国合作程度最深、领域最广、成果最实的中东国家。”这是中国驻阿联酋大使倪坚对中阿交往的评价。中国前驻阿联酋大使华黎明则认为,阿联酋是中东地区最稳定、经济发展速度最快、融入全球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中国领导人这次访问对推动海湾地区“一带一路”建设、促进中东和平稳定具有重要意义。阿布扎比酋长国西部发展委员会负责人穆罕默德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中国国家主席时隔近30年后访问阿联酋,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阿联酋《国民报》刊文回顾阿联酋“国父”扎耶德总统1990年的中国之行,并评论说“中国主席访阿联酋预示新黎明的到来”,“毫无疑问,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蕴含巨大机遇”。该报还以“中国与中东关系前所未有的更加紧密”为题刊文称,中东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中转站”,而中国是中东最大贸易伙伴,中国消耗的一半原油都是从海湾国家进口而来,但中国对该地区的兴趣绝不仅限于能源,而是扩大到基础设施投资等领域。在阿联酋,从建筑工地到各种文化活动再到民众喜爱的“龙城”,中国因素很容易找到,还有不少青少年正在学习中文。

“‘路是一个常用的字眼,古老的丝绸之路和现代的合作之路把两国紧紧相连。”一些中东国家媒体还谈到“中国文化丝路通向阿联酋”,并统计说,在过去8年,中阿两国各领域、高级别互访多达120次。据统计,现在每周约有150架次客运航班往返于中阿两国多个城市。去年赴阿旅游的中国公民突破100万人次,过境者更是达到350万人次。阿联酋中小企业联合会主席萨吉瓦尼从1999年开始,每隔一两年就会去广州参加广交会,谈到今年1月两国实现普通护照互免签证,他十分感慨:“这看似只是一小步,实则是推动两国人文、经贸交流的一大步。中国商人将阿联酋视为进入中东乃至世界市场的跳板,阿联酋商人将制造业品类齐全的中国视为百宝箱,免签政策的放开让彼此之间的商务往来大幅增加。”两国民间的交流不仅在商贸领域,还有石油人才的培训和合作。中国石油大学每年派20名研究生赴阿布扎比石油学院攻读研究生课程。同时,阿联酋国家石油公司计划每年选派20名员工赴中国学习汉语及文化。

宋体汉字“拥抱中国!”还出现在阿联酋阿拉伯文主流媒体《宣言报》上。《环球时报》记者所住饭店的值班经理知道这几个汉字的意思后说:“这几个字用得太好了,阿联酋要‘向东看,要加强与中国的关系,所以要热烈拥抱中国。”让沙迦大学常务副校长贝塔亚伯感到自豪的是,阿联酋是第一个同中国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海湾国家。

超级专业的“魅力攻势”

“北京为何要对中东发起这场魅力攻势?”在卡塔尔半岛电视台邀请的学者中,巴塞罗那纳瓦拉大学IESE商学院教授鲁本·孟迪加给出的答案是:这是中国确保未来能源安全的长期计划的一部分;为‘一带一路打造便利平台;此外,就是为应对甚嚣尘上的孤立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而广交朋友。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近日以“中国或扮演阿联酋与伊朗关系中间人角色”为题报道此次出访,并援引俄科学院远东研究所专家帕霍莫娃的话说,中阿双方会谈的主要议题将是推动有关中国与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自贸区的谈判进程。

“中国领导人此次非洲之行将前往塞内加尔、卢旺达、南非和毛里求斯——几乎遍及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的所有角落。”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19日报道称,中国在非洲这些地区的经济影响力和战略雄心都在逐年上涨。美国媒体的评论显得五味杂陈,一方面承认非洲大陆是中国“最紧密的经济和外交盟友”“为中国提供在其他地方无法获得的原材料,还在联合国中扮演支持中国的政治阵营”,另一方面又想炒作“中国紧紧抓住对非洲大陆的控制。”

鉴于中国大约10年前就已超越美国,成为非洲最大贸易伙伴,且领导人多次出访非洲,美国圣安德鲁斯大学非洲问题专家伊恩·泰勒说:“总是想当然的美国已失去对非洲大陆的影响力,美国人看非洲的视角正远远落后于时代。而中国对所有国家都一视同仁。”还有报道在提到西非的塞内加尔时说,“中国在大西洋建造港口的兴趣可能正在增加”。

德国《明镜》周刊19日刊文称,中国国家主席此次出访中东和非洲体现出中国“超级专业的大国外交政策”,这一切都在非常安静地发生着。文章说,美国总统前不久的欧洲之行没有体现出什么“外交性”。德国《青年世界报》还提到,这次出访的亮点还有下周在约翰内斯堡举行的金砖国家峰会。▲

猜你喜欢
阿联酋中东主席
河南省青年联合会第十二届委员会主席、副主席、常务委员会委员名单
阿联酋对中国游客开放落地签
巨型太阳能飞机在阿联酋上空飞行
中东政治景观——阿伦德
叙危机诱发“中东大混战”
恼人的电话
拉登攻击奥巴马中东行
阿联酋宣布 退出海湾货币联盟
聂中东艺术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