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说“我的”是因为自私?

2018-07-20 04:24粒粒
莫愁·家教与成才 2018年7期
关键词:占有欲滑梯小宝

粒粒

小宝开始学说话之后,频率出现最高的词是“妈妈”,其次是“我的”,然后才是“爸爸”。

在他眼里,他的是“我的”,别人的是“我的”,大家的也是“我的”,连天上的星星都是“我的”。

有时候大女儿坐在我腿上。小宝不管正在玩什么,一旦瞥见,立即以火箭一般的速度冲过来,使出吃奶的劲儿推姐姐,大喊:“我的,我的。”推了半天,姐姐纹丝不动,并警告他:“这也是我的妈妈。”小宝不乐意了,使出绝招,大嘴一张,哭起来:“我的,我——的——”

每每如此,我又想笑又感动,就会把他们一起抱在腿上,说:“妈妈是姐姐的,也是弟弟的。” 他停止了哭叫,拼命钻进我的怀里,这样的“抢妈大戏”反复上演过多次。

当然,除了认为妈妈是“我的”以外,他觉得一切东西都是他的。

姐姐放学回家,看到她的书包,他立即说“我的”;姐姐拿出书包里的家庭作业,小宝又马上抢说“我的”;早上送姐姐上学,看到校车缓缓停下,小宝指着校车说“我的”;有一次路过姐姐的学校,小宝大喊“我的”。

他还有更大的“野心”。在公园里玩,沙坑上有一架滑滑梯,当时只有大女儿和小宝两人在玩。过了一会儿,又跑来一个小女孩,小女孩一步一步踏上滑滑梯的梯子,正在扒沙子的小宝抬头一看,不得了,大声喊:“我的,我的!”这哪是你的,这是公园的,是大家的。还好,这样和他说了,他不会哭闹,只是又念叨了两声“我的”,继续自顾自地低头去玩沙子了。这样的“野蛮占有”此后又发生了几回。

最有趣的一回,我们在阳台上坐着,天上轰隆隆一架飞机飞过,蓝天上划出一道漂亮的白色航线。小宝抬头,小手指着,喊:“飞机,飞机!”然后又说:“我的,我的!”哈哈,要真是你的,咱家就有私人飞机了!

说实话,一开始我是有些担心,孩子老是“我的我的”,不爱分享,会不会是自私的表现?直到小宝近三周岁,这种情况自然而然好转,我才知道之前的担心是多余的。

其实,这个阶段的孩子并没有“自我”和“他人”的区分。比如,把宝宝放在镜子面前,他会对镜子里的“他”感到好奇,但并不知道那个人就是自己。

从一岁左右,孩子逐渐说话、走路,他与这个世界的关联越来越多,他的行为逐渐受到约束,也需要慢慢学习“我和世界的关系”。这个过程,孩子会蛮不讲理,调皮捣蛋,不仅占有欲强,而且会出现一段让大人头疼不已的“可怕的两岁”阶段,占有欲很强,控制欲超人。有时候,因为这样的占有,孩子会被贴上“自私”的标签。其实,三周岁以前的孩子出现这种现象,是他成长之中的必经阶段,说他自私,实属尚早。

大人们不必担心孩子会变得自私,也不要严厉指责孩子的行为,更不能强迫孩子分享。而应尽量温和地告诉他事实真相:你的玩具是你的,别人的玩具是别人的;媽妈不是你一个人的妈妈;滑梯是公园的,大家都可以玩……

大部分孩子并不会因为这样的“残酷事实”而生气,相反,他们听后可能很快注意力转移,又去玩其他东西了;有的孩子可能会出现哭闹的现象,但大人不能因为孩子哭闹而屈服,也不要因为孩子哭闹而生气。最好静静地抱着孩子,让他哭一会儿,哭后,事实还是事实。

随着孩子“社会阅历”深了,他会慢慢明白其中的道理,也会懂得区分我的、你的和大家的。父母的爱一直在那里,他不会担心失去,占有欲和控制欲也会减弱,分享也自然而然发生。

编辑 乔可可 15251889157@163.com

请不要这么夸女儿

“你真漂亮!”相信很多女孩都听过这样的赞美。这看似无意的赞美,从长远来说,会对女孩造成负面影响。

肤浅的赞美会给她们一种强烈暗示:外表才是最重要的品质,行动力、内心力量、独立等品质都是不重要的,肤浅的赞美还会限制女孩的行动力。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的研究,4岁开始,在学校里,女孩被要求改正错误的次数平均比男孩少8次。也就是说,相对于男孩,女孩往往因良好的行为习惯得到更多称赞。结果是,女孩渐渐形成了一种思想——她们认为自己不需要改变,而这恰恰限制了她们。当女孩形成了固定的思维模式,认为天生的能力是成功的关键,而非努力,那么一旦碰到困难,就不会竭尽所能;她们更可能会轻言放弃而不是坚持到底,因为她们认为所做的努力是于事无补的。

我们可以谈论她们正在做的或感兴趣的事,而不是与她们谈论外表;我们可以夸她们有耐心、善于聆听,而不是简单说她们是个好姑娘;我们应该告诉她们要大胆表达自我、坚持做自己,而不是一味教导她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从现在开始,在语言上做些微妙转变,让女孩们为以后的成功做更多的准备。

编辑 乔可可 15251889157@163.com

猜你喜欢
占有欲滑梯小宝
自己之歌(节选)
Cool Invention炫酷发明
捉迷藏
最后一名
星座宝贝
鱼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