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2018-07-21 03:06马旷源
荷城文艺 2018年2期
关键词:晚照腊梅谓之

马旷源

几乎在同一时期,购入了两套同一品味的书。一套是浙江人民出版社2016年出版的“艺文丛刊”,收书22种。已选感兴趣者作笔记。一套是黄山书社2016年出版的这套“古典新读:中国古代的生活格调”,收书25种。两者有重复,可见动机是一样的。选择逸兴者,笔记如下:

《园冶》,(明)计成著。

阮大铖序:“兹土有园,园有冶。剪蓬蒿瓯脱,资营拳勺,读书鼓琴其中。胜日,鸠杖板舆,仙仙于止。”亦有闲趣。然无行,死于仙霞山。

自序:“斯十亩为宅,余五亩,可效司马温公‘独乐制。”筑片山斗室,“予胸中所蕴奇,亦觉发抒略尽。”园冶,治园。布局亭台楼阁,草木花卉。

兴造,“三分匠,七分主人(意)”。“巧而得体”。“巧于因借,精在体宜。”

园说:“凡结园林,无分村郭,地偏为胜。开林择剪蓬蒿,景到随机。在涧共修兰芷,径缘三益。业拟千秋,围墙隐约于萝间,架屋蜿蜒于木末。山楼凭远,纵目皆然。竹坞寻幽,醉心即是。轩楹高爽,窗户虚邻。纳千顷之汪洋,收四时之烂漫。梧荫匝地,槐荫当庭。插柳沿堤,栽梅绕屋。结茅竹里,浚一派之長源;障锦山屏,列千寻之耸翠。虽由人作,宛自天开。”造此屋、园须大富,徒然向往。

再叙如诗画:“萧寺可以卜邻,梵音到耳;远峰偏宜借景,秀色堪餐。紫气青霞,鹤声送来枕上;白苹红蓼,鸥盟同结矶边。看山上个蓝舆,问水拖条枥杖(天趣!)。斜飞堞雉,横跨长虹……凉亭浮白,冰调竹树风生;暖阁偎红,雪煮炉铛涛沸。渴吻消尽,烦顿开除。夜雨芭蕉,似杂鲛人之泣泪;晓风杨柳,若翻蛮女之纤腰。移竹当窗,分梨为院。溶溶月色,瑟瑟风声。静扰一榻琴书,动涵半轮秋水;清气觉来几席,凡尘顿远襟怀。窗牗无拘,随宜合用;栏杆信画,因境而成。”大是妙文。当代陈从周先生庶几近之。园林家亦诗人。大园林家,乃大诗人。

相地:“园基不拘方向,地势自由高低。涉门成趣,得景随形;或傍山林,欲通河沼。探奇近郭,远来往之通衢;选胜落村,藉参差之深树。村庄眺野,城市便家。”

山林地:“园地惟山林最胜,有高有凹,有曲有深,有峻而悬,有平而坦。自成天然之趣,不烦人事之工。”

村庄地:“古之乐田园者,居于畎亩之中。今耽丘壑者,选村庄之胜。团团篱落,处处桑麻,凿水为濠,挑堤种柳,门楼知稼,廊庑连芸。”我正竭力实现之。

郊野地:“郊野择地,依乎平冈曲坞。叠陇乔林,水浚通源,桥横跨水。去城不数里,而往来可以任意。”

书房基:“立于园林者,不拘内外。择偏僻处,随便通园,令游人莫知有此。”偏僻处有鬼出没,《聊斋》多记之。

台,“台者,持也。言筑土坚高,能自胜持也。”

亭,“亭者,停也。亦人所停集也。”

榭,“藉也。籍景而成者也。或水边,或花畔,制亦随态。”

轩,“类车。取轩轩欲举之意。宜置高敞,以助胜。”

“伟石迎人,别有一壶天地;修篁弄影,疑来隔水笙篁。佳境宜收,俗尘安到。切记雕镂门空,应当磨琢窗垣。处处邻虚,方方侧景。”

“欲知堆土之奥妙,还拟理石之精微。石非草木,采后复生;人重利名,近无图远。”

借景:“林阴初出莺歌,山曲忽闻樵唱。幽人即韵于松寮,逸士弹琴于篁里。苎衣不耐凉新,池荷香绾;梧叶忽惊秋落,虫草鸣幽。风鸦几树夕阳,寒雁数声残月。”我有鸣虫,夜夜高歌。

计成一生落拓,靠此园冶手艺养家。此书为儿子作,意在传艺。

点注者仅识断句,标点几乎全错。已重新点过。

《林泉高致》,(宋)郭熙著。

非谈林泉,论画。

“可行、可望、可游、可居”之地,才能入画。“身即山川即取之”。三远:“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高远之色清明,深远之色重晦,平远之色有明有晦。高远之势突兀,深远之意重叠,平远之意冲融而缥缈。其人物之在三远也:高远者明了,深远者细碎,平远者冲澹。明了者不短,细碎者不长,冲澹者不大。”

提倡以“林泉之心”体察万物,品味生命之真。

“君子之所以爱夫山水者,其旨安在?邱园养素,所常处也;泉石啸傲,所常乐也;渔樵隐逸,所常适也;猿鹤飞鸣,所常亲也。尘嚣缰锁,此人情所常厌也。”

“山水,大物也。人之看者,须远而观之,方见得一障山川之形势气象。”

“凡一景之画,不以大小多少,必须注精以一之,不精则神不专。必神与俱成之,神不与俱成,则精不明。必严重以肃之,不严则思不深。必恪勤以固之,不恪则景不完。故积惰气而强之者,其迹软懦而不决。”为文亦如此。

“真山水之云气,四时不同:春融冶,夏蓊郁,秋疏薄,冬黯淡。真山水之烟岚,四时不同:春山澹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拟人化。“如笑”、“如滴”、“如睡”,比喻最好。“山形步步移”,亦“月照我”之意境。

“专于坡陀失之粗,专于幽闲失之碎,专于人物失之俗,专于楼观失之冗,专于石则骨露,专于土则肉多。笔迹不混成谓之疏,疏则无真意;墨色不滋润谓之枯,枯则无生意。水不潺湲则谓之死水,云不自在则谓之冻云,山无明晦则谓之无日影,山无隐见则谓之无烟霞。山日到处明,日不到处晦。明晦不分,故曰无日影。”反视,抉其病。

“山,大物也。其形欲耸拔,欲偃蹇,欲轩豁,欲箕踞,欲磅礴,欲浑厚,欲雄豪,欲精神,欲严重,欲顾盼,欲朝揖,欲上有盖,欲下有乘,欲前有据,欲后有倚,欲下瞰而若临观,欲下游而若指麾。此山之大体也。”诗人可学。

“水,活物也。其形欲深静,欲柔滑,欲汪洋,欲回环,欲肥腻,欲喷薄,欲激射,欲多泉,欲远流,欲瀑布插天,欲溅扑入地,欲渔钓怡怡,欲草木欣欣,欲挟烟云而秀媚,欲照溪谷而光辉。此水之活体也。”沈从文、孙犁最好的作品,均写水。得一“活”字。

“山以水为血脉,以草木为毛发,以烟云为神彩。故山得水而活,得草木而华,得烟云而秀媚。水以山为面,以亭榭为眉目,以渔钓为精神。故水得山而媚,得亭榭而明快,得渔钓而旷落。此山水之布置也。”

“山得水而活,水得山而媚。石者,天地之骨也。骨贵坚深而不浅露。水者,天地之血也。血贵周流而不停滞。山无烟云,如春无花草。山无云则不秀,无水则不媚,无道路则不活,无林木则不生,无深远则浅,无平远则近,无高远则下。”

庄子说画:“解衣磅礴。”“人须养得胸中宽快,意思悦活。如所谓:易直子谅,油然之心生。则人之笑啼情状,物之尖斜偃側,自然布列于心中,不觉见之于笔下。”胸宽意悦,可写美文、快文。

“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

“水色:春绿,夏碧,秋青,冬黑。天色:春晃,夏苍,秋净,冬黯。”秋天最佳。

“晚有:春山晚照、雨过晚照、雪残晚照、疏林晚照、平川返照、远水晚照、暮山烟霭、僧归溪寺、客到酒家。”

《梅兰竹菊谱》,(宋)范成大等著。

“梅,天下尤物。学圃之士,必先种梅。”我不甚喜,故不种。受妹夫鼓噪,种一棵腊梅。腊梅不结子,有香气,无酸味。

姜夔到范宅赏梅,成佳词两首。有句:“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苔枝缀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化作此花幽独。”范大喜,赠其家伎小红。姜携小红归,赋诗记艳:“自作新词韵最娇,小红低唱我吹箫。曲终过尽松陵路,回首烟波十四桥。”留下千古佳话。

江梅,一名直脚梅。野生。“凡山间水滨,荒寒清绝之趣,皆此也。”云南山间甚多。先秦时,已种培梅树。不为赏花,取果,与盐同为佐食主料。江梅早开报春。王十朋诗:“园林尽摇落,冰雪独相宜。预报春消息,花中第一枝。”

早梅,冬至前开。有句:“横枝对菊开。”“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此意多出北方。云南四季如春,四季花开,冬梅未显金贵。

古梅,“其枝樛曲万状,苍藓鳞皴,封满花身。又有苔须垂于枝间,或长数寸。风至,绿丝飘飘可玩。”在古意,不在品种。成都有卧梅,长十余丈。谓之梅龙。清江有大梅树,宽达数间屋,周围可罗坐数十人。谓之盘园。五大古梅:楚梅,在湖北沙市,已植2500年。晋梅,距今1600年。冬末、春初两次开花,人称二度梅。浙江天台山梅,距今1300年。唐梅两株,一在浙江超山,一在昆明黑龙潭。

重叶梅,开时如小白莲,结实多双。

绿萼梅,纯绿,枝梗亦青。一名绿梅。诗颂:“梅格已孤离,绿萼更幽绝。”

百叶缃梅,一名黄香梅,也名千叶香梅。花叶至二十余瓣,心色微黄,不结实。

红梅,繁密如杏,香亦类杏。杏与梅同属蔷薇科。

腊梅,非梅。色似蜜脾,故名。檀香梅最佳,最先开。色深黄,如紫檀,花密香秾。腊梅香极清芳,超过梅香。属腊梅科腊梅属落叶灌木。因与梅花花期相近,故名。四类:素心腊梅、磐口腊梅、小花腊梅、狗爪腊梅。李商隐诗:“知访寒梅过野塘。”

“梅以韵胜,以格高,故以横斜疏瘦与老枝怪奇者为贵。”种腊梅时,一时不察,送货者竟将老枝锯去。大煞风景!

猜你喜欢
晚照腊梅谓之
晚照
咏团城山磁湖
腊梅
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谓之知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nsl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the “Tao” and “Implement” in Translation
花间晚照
腊梅
腊梅
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
涟漪照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