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小学数学教学贴近学生生活

2018-07-22 16:12姚芳,马春玲
青年时代 2018年10期
关键词:步入生活课堂

姚芳,马春玲

摘 要: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高于生活。数学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现实世界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调用、摄取已有的生活原型,激活、提升自己的生活经验,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因此,数学教學必须以现实生活为依托,让富有生活气息的知识走进数学课堂,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教师应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在数学与生活之间架起桥梁。

关键词:贴近;生活;步入;课堂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这说明数学教学过程就是学生体验数学生活的过程。要让学生联系生活体验数学的来源、数学的探索与实践、数学的应用等各个环节。使学生通过行为、认知和情感的参与,获得对数学事实与经验的理性认知和情感态度。通过把课堂中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又切实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到数学的价值。

在新课程的数学教学中,我努力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引导学生更好的体验数学生活。

一、让课堂生活化,激发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在教学中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只是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因此,我们的教学应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情境,使学生乐此不疲地致力于学习内容。因此,把学生生活体验融进课堂,使之成为学生学习的有效资源。

例如,在教完“米、厘米”之后,让学生用米尺量出教室课桌椅的高度,量出同桌同学的身高等;在教学“2的乘法口诀”时,让学生摸拟放筷子的真实情境,并说一说自己家里有几个人吃饭,需要准备多少根筷子?

作为数学教师一定要做一名有心人,要引导学生发掘身边的数学,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信手拈来,数学无时无刻不在身边,进而激发起强烈的探索兴趣。

二、联系生活实际,促进自主探索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数学教学要联系生活中的问题,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让数学更多地联系实际,贴近生活,达到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

例如:在教学“元、角、分的认识”时,考虑到生活中已很少用到分币,教学时可以先创设问题情境:“1元钱可以买什么?”让学生认识“元”,知道1元=10角,再认识“角”,最后认识“分”。选择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的价格,以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课堂上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开展兑换人民币游戏,模拟商场购物等开放性活动,使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钱币,了解进率关系,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运用生活经验,解决数学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动中的应用价值。”这就是要求我们教师积极构建生活教学的教学体系,把课本知识与社会生活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主动地观察、思考、分析,揭示规律,再用于指导生活实践,体验研究的价值,感受数学的魅力所在。

又如:在教学“时、分、秒”时,因为时间单位不像长度、重量单位那样容易用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它比较抽象。因此,设计一些与生活密切相关,又是学生喜欢的活动,有数脉搏、跳绳、拍皮球、晃扶拉圈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学生能亲身感受到、体验到1分钟、1秒钟的长短,使抽象的时间概念变成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

四、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的成功与否不能单纯的以学生考试成绩、解答数学题的正确率来衡量,重点应放在学生能否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否通过数学教学促进了学生自身的发展来衡量。数学具有丰富的内涵,它具体表现在灵活运用之中,特别是小学数学,它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有着其特殊的运用价值。能活学还不够,还应在此基础上学会活用,使数学知识真正为我们的学习、生活服务。新教材更能体现这一点。

总之,让学生了解数学的用处,明确“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他们深刻地感受和理解:数学不是空中楼阁,只有服务于生活才体现出无与伦比的学科价值,这才能激发起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数学教育改革走向成功。

猜你喜欢
步入生活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实体书店步入复兴期?
家纺展步入“战国时代”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步入自然的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