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毛乌素沙地樟子松引种造林综合分析

2018-07-23 05:30赵晓彬朱建军郜超李军保付广军刘冬林柴红烨董强陕西省治沙研究所陕西榆林719000
防护林科技 2018年7期
关键词:毛乌素佳县樟子松

赵晓彬,朱建军,郜超,李军保,付广军,刘冬林,柴红烨,董强(陕西省治沙研究所,陕西 榆林 719000)

樟子松[1](Pinussylvestrisvar.mongolicaLitv.)是欧洲赤松分布至远东的一个地理变种[2-4],天然分布于我国大兴安岭和呼伦贝尔沙地草原,原苏联、蒙古也有分布(46°30′—53°59′ N,118°00′—130°08′ E),垂直分布于海拔600~2 000 m[5-10]。1964年,陕西省治沙研究所在榆林红石峡沙地引种樟子松治沙造林获得成功,经过几十年的引种栽培已成为陕北毛乌素沙地防风固沙效果最好的常绿乔木树种,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有效地治理了土地沙化,对于保持水土流失、减轻沙尘暴灾害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已得到大面积的推广应用。因此,对陕北毛乌素沙地现有樟子松人工林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研究,总结引种造林治沙经验,探索和解决存在的问题,对陕北毛乌素沙地樟子松人工林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自然地理概况

陕北毛乌素沙地位于陕西省最北部,毛乌素沙地东南缘,以风沙地貌为主,属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11],年降雨量多介于250~400 mm,常集中在7—9月,暴雨多,强度大,7—8月多冰雹,小如豆粒,大似拳头。年蒸发量由东到西逐渐增大,平均为2 388.7 mm[12],一般为降雨量5倍。年均气温8 ℃左右,温差在30 ℃以上。全年日照时数一般在2 700 h以上,无霜期150~180 d。秋、冬、春三季多为西北风,夏季多为东南风,风力多为4~8级,最大11级,起沙风(≥5 ms-1)平均每年出现220~592次,风沙日60~90 d。

2 造林现状

2.1 造林面积及分布情况

陕北毛乌素沙地樟子松治沙造林总面积达7.5万hm2,主要分布在榆阳、横山、神木、靖边、定边、府谷和佳县等县区的沙地。横山县樟子松造林面积最大, 2.1万hm2,占全市樟子松造林总面积的28.27%,主要分布在芦河以西、无定河以北,涉及7个乡镇的雷龙湾林场、赵石畔林场、白界林场、二石克林场;其次为榆阳区,樟子松造林面积1.7万hm2,占全市樟子松造林总面积的22.58%,主要分布在北部风沙草滩区,包括小壕兔乡刀兔村万亩林、巴拉素林场、小纪汗林场、牛家梁林场;神木县樟子松造林面积为1.5万hm2,占全市樟子松造林总面积的19.79%,主要分布在尔林兔林场、公草滩林场、大保当镇红泥壕村;靖边县樟子松造林面积为0.7万hm2,占全市樟子松造林总面积的9.72%,主要分布在沙石峁林场、治沙试验站、河东万亩林、柳树湾林场;定边县樟子松造林面积为0.7万hm2,占全市樟子松造林总面积的8.94%,主要分布在城郊防护林区、乱井子林场红卫营工区、老爷庙工区、长茂滩林场、长城林场、郝滩林场、马莲滩苗圃;府谷县、佳县由于沙地面积较小,两县樟子松造林总面积为0.8万hm2,仅为全市樟子松造林总面积的10.69%,府谷县主要分布在县城山坡、松宏湾林场,佳县主要分布在打伙店林场。

3.2 陕北毛乌素沙地樟子松林生长情况

从表1中可以看出,榆林红石峡沙地不同年代的樟子松人工林生长情况良好,树高、胸径都趋于正常发展。将树高设为变量x,胸径设为变量y,根据表1可以得出相关系数rxy=0.964 319 92,说明树高与胸径极其正向线性相关。

表1 榆林红石峡沙地樟子松林生长情况

表2 陕北毛乌素沙地樟子松造林及生长情况

从表2可以看出,陕北毛乌素沙地各个造林点中,定边县马莲滩苗圃株行距2 m×2 m的林地与佳县王家砭打火店林场株行距1.5 m×2 m的林地,樟子松长势一般,其他各点樟子松生长情况都良好。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定边县马莲滩苗圃株行距2 m×2 m的林地与佳县王家砭打火店林场株行距1.5 m×2 m的林地造林密度过大,林木之间对水分、养分竞争激烈,而由于当地的地下水条件和降水条件差,土壤也贫瘠,不能满足林木对水分、养分的竞争需求,所以造成了长势一般的状况。其他各个造林点造林密度适中,林木对水分、养分的需求平缓,生长情况良好。

4 造林技术

通过对陕北毛乌素沙地樟子松造林技术的系统研究,以及多年的造林实践,提出陕北毛乌素沙地营造樟子松林的综合配套技术:大苗保湿、根系处理、合理稀植、适当深栽、适时浇水、埋土覆盖、严格管护。

4.1 大苗壮苗:即造林苗木均选用4~5年生以上的大苗壮苗,苗高80~100 cm。

4.2 根系处理:带母土移植,远距离运输苗应注意苗木根系的保护,可用草绳等缠绕护住苗木的根部,保持母土的完整无缺,避免风吹日晒及水分的散失。

4.3 在有条件的地方,可在造林地附近建立临时苗圃,为大面积造林提供优质苗木,做到随时起苗随时造林,成活率明显提高。

4.4 栽植密度:合理稀植,造林密度为3 m×4 m、4 m×5 m或5 m×6 m。

4.5 适当深栽:即栽到干沙层以下50~60 cm的湿沙层内。

4.6 适时浇水、埋土覆盖:即栽植前浇足定根水,栽植后及时浇水,用沙土覆盖栽植穴,起到防止水分蒸发的作用。

4.7 在流动沙地和半固定沙地栽植樟子松,应先搭设障蔽挡沙,然后栽植,以减少或免除沙理、沙割及风蚀对幼树的危害。

4.8 造林后的管理管护,造林以后,加强管理管护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苗木不必要的死亡,维护造林成效。

5 存在的问题

5.1 樟子松人工林混交类型少,结构单一

陕北毛乌素沙地早期的樟子松造林一般采用樟子松和灌木(紫穗槐、沙蒿、沙柳等)混交,林分为简单的双层结构,但是随着樟子松的生长,达到郁闭或半郁闭程度后,林下植被逐渐衰退,成为单一的樟子松纯林。如佳县打火店林场1982年栽植的樟子松与紫穗槐混交林,现在除林区边缘有部分紫穗槐保存外林内的紫穗槐等灌草几乎全部退化消失;红石峡樟子松林区原有的混交灌木(沙柳、沙蒿等)也都退化消失,形成单层结构的同龄纯林,而林分组成中树种的单一化影响到人工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直接表现为对外界干扰的抵抗能力差,容易导致林分生长量的下降和病虫害的发生,大面积的樟子松人工纯林也不利于森林防火,一旦发生火灾将造成毁灭性损失。

5.2 营林过程中林地、林牧矛盾

林地矛盾主要表现在一些县区农民与国有林地或集体林地在土地权属方面争议较大,造林地块落实困难,积极性不高,易造成阻工现象。林牧矛盾主要表现在一些县区的樟子松林地偷牧、夜牧现象严重,对幼林破坏较大,导致造林保存率不高。

5.3 樟子松人工林天然更新的问题

在陕北毛乌素沙地樟子松人工林中,任何林龄的林分中几乎没有天然更新的幼苗、幼树,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樟子松的自然发展,而樟子松在原产地呼伦贝尔沙地和大兴安岭山地,是一个天然更新能力非常强的树种,说明在陕北毛乌素沙地樟子松天然更新存在着某些障碍因子,还有待于研究、解决。

6 结论与建议

6.1 樟子松是适合于陕北毛乌素沙地引种治沙造林的优良树种。

6.2 樟子松在陕北毛乌素沙地引种范围广,生长状况良好,树高与胸径呈线性回归关系。

6.3 樟子松在陕北毛乌素沙地大面积造林的综合配套技术措施是:大苗保湿、根系处理、合理稀植、适当深栽、适时浇水、埋土覆盖、严格管护。

6.4 建议营造适合于陕北毛乌素沙地的以樟子松为主的混交林。

6.5 建议对樟子松人工林天然更新的问题进行研究,找出樟子松人工林在陕北毛乌素沙地不能天然更新的原因。

猜你喜欢
毛乌素佳县樟子松
佳县文化馆:非遗传递爱心 消费助力振兴
《黄河过佳县》
毛乌素花海
快乐佳县人
毛乌素
佳县找回“佳米驴”
樟子松造林成活率质量研究
毛乌素沙地砒砂岩与沙复配土壤颗粒组成动态变化特征
毛乌素沙地综合整治技术研究及示范应用
塞罕坝樟子松幼林抚育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