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网络学术场域分析
——基于CiteSpace的引文分析

2018-07-23 11:46储金龙李久林
宿州学院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图谱期刊领域

杨 诗 ,储金龙,李久林

1.安徽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合肥,230022;2.安徽省城镇化发展研究中心,合肥,230022

1 问题的提出

随着市场主导的经济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各类资源要素的跨界自由流动日益频繁,地区、经济、产业等经历了全面的结构性调整。地理空间形态逐步从静态区位空间转变为承载各种“能量流”的流动空间,而区域发展的行政界限所带来的刚性约束力将日趋弱化,区域发展步入了网络化的新阶段。在此背景下,“空间网络”逐渐成为研究开放性区域系统空间关系的重要视角。因此,厘清空间网络研究的知识结构和演进脉络,探究该研究的前沿热点,明确未来延伸趋势,对研究开放性区域系统空间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空间网络是由节点、连线及连线上流动物所共同构成的,具有三维时空性特征的网络结构,是带有地理空间数据的网络结构单元的集合[1-4]。网络研究起源于对图论和拓扑学的发展,到后来随机图理论的建立,再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将空间维度(无标度和小世界)纳入到研究中,经过多年曲折发展,社会网络分析成为了现代社会学的重要分支,避免了研究对象被割裂成单独的个体状态,随后物理学领域的复杂网络理论得到较快发展[5]。随着研究的多学科交融,空间网络的研究开始融入地理学和区域科学中,并且与计算机学交流开始日益频繁。从网络概念的提出及其发展历程来看,过去人们所关注的焦点一直是网络的拓扑结构对系统演化行为的影响,基本忽略了空间位置在网络中的重要性。近年来,许多研究者才逐渐意识到空间地理位置在研究网络结构中的重要性,并对各领域空间网络展开不断探索。

为厘清不同学科对于“空间网络”研究的内容和视角,本文通过识别该领域经典文献,借助科学的计量学和可视化图谱分析方式,描绘一定时期内空间网络学术场域中知识结构、分布情况等,旨在管窥对其研究的起源和演进脉络,探究该领域研究的前沿热点及其未来的延伸趋势,为剖析空间网络的研究现状及开拓新的研究领域提供理论参考。

2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2.1 数据来源

为了保证数据能全覆盖,且具有较高的解释度,本文以CNKI和CSSCI两个数据库中的文献为基础数据源。首先运用主题词检索在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NKI)中进行检索,以2000—2017年作为检索时间段,在文献分类目录中选择基础学科、哲学与人文学科、社会学科I辑、社会学科II辑、经济与管理学科。通过检索,共获得SCI、EI、核心期刊、CSSCI文献源共233篇。在对CNKI数据库中空间网络文献源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CSSCI)2005—2017年空间网络研究数据进行共被引分析,以此全方位分析空间网络领域的知识结构、演进脉络和前沿热点等。

2.2 研究方法

对某一研究领域经典文献、热点、前沿的识别和把握是研究人员的研究基础 ,本文立足于空间网络学术场域,利用CiteSpace软件进行计量分析,较为全面地勾勒出当前空间网络研究的知识图谱。CiteSpace软件是目前国际主流的文献可视化分析工具之一,可采用多元、分时、动态的复杂网络分析方法,绘制研究领域发展的可视化知识图谱,直观展现领域的信息全景,以便研究人员快速有效地识别学科领域的知识结构、研究热点和前沿方向[6]。借助CiteSpace软件的可视化知识图谱分析法,以机构合作、作者合作、关键词共现、文献共被引、作者共被引、期刊共被引分析为依据,绘制“空间网络”学术场域的知识图谱,以明确空间网络的研究起源、演化路径及前沿热点,厘清该领域研究的发展脉络与知识结构,为后续研究提供依据。

3 空间网络研究图谱分析

3.1 时间维度特点分析

以“空间网络”为关键词在CNKI数据库中进行检索,并根据所获的文献数据,绘制文献时间分布图、研究学科分布图、文献出版源分析图(图1、2、3),展现出空间网络研究领域的大体情况。

从文献时间分布图看,空间网络研究文献的发文量走势大体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在2000—2004年间,发文量较少,波动幅度小,说明该阶段空间网络研究刚刚兴起,被关注度不高,研究不活跃。第二阶段,2005—2012年期间,发文量较前一阶段有明显增加,但波动较大,说明该阶段空间网络的研究逐渐活跃,开始受到关注。第三阶段,自2013年开始发文量呈直线上升趋势,到2016年达到16年来最大发文量(图1)。这说明空间网络的被关注度和研究热度不断提升,成为学界的研究热点。从研究的学科分布看,目前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宏观经济管理与可持续发展(21.88%)、旅游(15%)、经济体制改革(12%)等领域,空间网络研究已经成为多学科共同关注的研究领域(图2)。分析文献出版来源,排名前十位的期刊依次是《经济地理》《地理研究》《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等,其中,地理研究类期刊占60%,该结果反映了空间网络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于地理学科,其他学科虽有所涉及但成果较少(图3)。

图1 空间网络发文量时间分布图

图2 空间网络研究学科分布图

图3 前10位空间网络研究文献出版源统计

3.2 空间网络研究合作图谱分析

为探究空间网络学术场域的合作关系,以下从作者合作、机构合作两方面入手,利用CiteSpace生成高频研究者和研究机构的可视化图谱,对2000年及以后的高频研究机构和研究人员进行共性分析。以此进一步分析空间网络领域研究机构和研究人员的分布关系,对领域内的主要机构和人员进行识别,并了解他们在空间网络研究领域的影响力。

对合作关系进行可视化图谱分析时,将时间跨度均设置为2000年至2017年,Years Per Slice均设置为1年一个分区,分析对象数据之间的链接强度(Strength)选择默认选项Cosine,节点类型的选择根据需要分析的图谱分别选择Author或Institution两个选项,将TopN阈值设定为N=50,图谱裁剪方式选择最小生成树算法(Minimum Spanning Tree)。运行CiteSpace软件后,分别得到空间网络研究作者合作图谱与研究机构合作图谱(图4和图5)。

图4 空间网络研究作者合作图谱

3.2.1 空间网络研究作者合作分析

通过对研究领域内的作者进行分析,能够明确该领域内最有影响力的团体及研究人员间的合作关系,从而有利于领域内的学术交流和知识传播。通常网络的实际密度在0.5以内,从图4中作者合作图谱的网络密度来看,空间网络研究领域作者合作密度较为松散,仅少数作者间存在合作关系。王成金、孙亚男、于伟、刘华军、张鹏五位研究人员是空间网络研究领域的核心科研人员,在该领域最具影响力,并且形成了以刘华军(刘华军、孙亚男、张耀)、于伟(于伟、张鹏)等为核心的作者合作网。此外,除部分作者呈独立研究状态,其余多数作者间存在一定的合作关系。其中,王成金共发表了4篇关于空间网络的文献,他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于对物流企业的空间组织、空间网络构筑问题分析上。以2008年独立发表的《中国物流企业的空间组织网络》一文被引用频次最高,共被引用71次,被下载2 083次。该文分析了物流企业网络的基础理论,对物流企业网络空间体系、职能联系与运营机制进行了重点解析,并对物流企业的组成要素、物流企业网络的形成和运营模式进行了分析[6]。

3.2.2 空间网络研究机构合作情况分析

对空间网络机构合作图谱进行分析,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明确该领域的科研力量大致分布情况。由图5可知,空间网络研究领域中贡献较大的机构主要分类两类:一类是高等院校,另一类是研究院所。其中,研究最多的是中国科学院大学,共发表了9篇文章,仅2016年就发表了5篇。目前在我国空间网络研究领域,大体形成了以中国科学院大学为核心,以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和安徽师范大学城市与资源学院等5所高校及2所科研院所为纽带的机构合作网络。

3.3 空间网络研究关键词共现图谱分析

学科研究主题的分布与演化是对某一研究领域在不同时序内研究重点、前沿视角、研究方法变化最直观的体现[7]。关键词作为学术论文研究主题最精炼的表达,通过对高频关键词的聚类分析,可以揭示某一研究领域知识的内在联系与研究热点。为揭示空间网络研究的研究方向和热点,利用CiteSpace软件,采取与“合作图谱”同样的分析步骤,将聚类点选项改为Keyword,生成空间网络研究关键词共现图谱(图6)。

图6 空间网络研究关键词共现图谱

通过对节点信息和关键词频次排名表(表1)进行分析,可见在CNKI核心期刊数据源中,频次排前三位的关键词依次是出现时间较早的空间网络、空间结构、社会网络分析,三者间网络联系密切,关联性较强,共同形成了聚类的三大核心,说明这三个关键词是当前空间网络研究的核心和研究热点。而近年来出现的流动空间、空间关联结构、网络效率等关键词,因出现频率均较低,仅代表将来研究的发展方向。年轮色圈的厚度揭示出在研究中期阶段,对空间网络关注较少,研究主要集中在空间结构上。在2014年以后出现了转折,空间网络研究领域关注的重点开始从空间结构转向对空间网络的研究,自此以后,空间网络的研究热度不断提升。共现图谱显示在空间网络领域,样本文献间关键词联系较为密切,社会网络分析、复杂网络、可达性、引力模型、网络结构、旅游资源、旅游流、空间网络结构等内容也是空间网络领域的研究重点,该领域其他分支研究主要以上述关键词作为研究核心展开的。其中第三大节点“社会网络分析”,早在20世纪90年代国外学者便将其用于旅游研究领域中,但在国内研究起步较晚,国内学者多将其运用于跨区域流动空间网络研究中,成为目前空间网络研究的主要方法之一。除了社会网络分析法以外,不断有学者将复杂网络、可达性、引力模型、GIS等方法运用于空间网络研究领域的其他分支中,并且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表1 空间网络研究高频关键词共排名

3.4 空间网络研究共引图谱分析

空间网络的共引图谱分析有文献共被引、作者共被引和期刊共被引三种分析路径。文献共被引分析可以揭示空间网络研究领域的知识结构,作者共被引分析可以揭示出空间网络研究领域中的学术共同体,期刊共被引则反映各类期刊及学科间的关联性。核心期刊收录了领域内最优秀的文献,其中的文献能在一定程度上及时反映该学科领域的前沿热点和发展势态。以下采用CSSCI数据样本,绘制空间网络研究领域文献共被引知识结构图谱(图7)。具体操作如下:在CiteSpace中,时间跨度选择2000年至2017年,Years Per Slice均设置为1年一个分区,分析对象分别选择Cite Rdference、Cited Auther、Cited Journal,TopN的阈值设定为N=50,用最小生成树算法(Minimum Spanning Tree)对图谱进行裁剪,运行软件后得到共被引图谱。

3.4.1 文献共被引图谱

CSSCI数据源中的被引文献共同组成了空间网络研究领域的知识基础,所引证文献代表该领域的研究前沿。识别空间网络知识基础群组聚类及演变情况,能揭示由基础知识到研究前沿间的转折点和关联性。从文献共被引图谱中聚类的整体结构看,呈现出集中性不强、重叠度不高的特点。该研究领域仅出现2组较为清晰的知识群组,分别为重力模型和网络格局两个群组。从群组间的连线看,在群组衔接处存在关键节点,二者间存在一定的关联度,且彼此间存在一定的解释性。图中mean silhouette值越接近于1,表示聚类的主题越明确,聚类中文章内容相关性越高。在文献共被引图谱中,mean silhouette值为0.650 1(图7),说明两个聚类主题较为明确且内容相关性较高。

图7 空间网络研究文献共被引图谱

作为学科研究知识基础的被引文献,如被引频次越高,则该文在空间网络研究领域中的影响力越大,通过对图谱中被引频次排名前8位的文献进行分析(表2)可以看出,它们主要集中在地理研究和经济研究方面。在地理研究方面,《中国物流企业的空间组织网络》基于对相关研究评述的基础上,对物流企业网络的基础理论,包括企业要素属性、企业职能分化和企业的空间网络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在宏观层面揭示出了物流企业网络的空间体系构成、职能联系与运营机制[6]。《城市物流企业区位分布的空间格局及其演化——以苏州市为例》构建了苏州市1990-2007年物流企业空间属性数据库,采用GIS、样方、空间自相关分析以及热点分析方法,在中观层面上对城市物流企业空间区位分布格局及其演化路径与机理进行了探究。并从时间、空间、驱动机理三个维度,提出了一些较为典型的空间格局特征及演化规律[8]。《广州市物流企业空间布局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一文同样是在中观层面对城市物流企业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研究。该文运用GIS空间分析方法,以广州市3 771家物流企业为研究对象,对全市及典型类型的物流企业空间集聚特征进行探究,并对影响物流企业其空间布局的主要因素进行了总结[9]。《基于公司层面的物流网络组织——以南方物流公司为例》在全球生产网络兴起的时代背景下,构建了基于战略网络、空间网络和运营网络的物流网络组织的理论框架,以南方物流集团为案例,对微观层次的物流网络组织进行了研究与实证分析[10]。

表2 文献共被引频次排名

在经济研究方面,《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关联及其解释——基于网络分析方法》运用网络分析法对1978-2012年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关联关系进行了测度,对不包括海南和重庆在内的29个样本区域进行了实证分析;并运用QAP方法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关联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全新的解构,提出并描述了中国区域经济与空间网络、空间关联的新发现[11]。《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社会网络分析》是以长三角城市群中的16个中心城市为对象,借助引力模型对16个中心城市间的经济联系值进行了测算,并基于社会网络分析视角,采用Ucinet软件对长三角城市群的经济结构进行分析,对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的发展进程进行研究[12]。《基于旅游经济网络视角的长江三角洲都市圈旅游地角色》将重力模型与社会网络法相结合,基于旅游经济网络视角对长三角都市圈旅游经济的整体网络、国内游网络、入境游网络进行了分析,对各城市在旅游经济网络中的角色与功能进行了初步定位,并对影响区域旅游竞争力强弱的各项因素进行了探讨[13]。《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长三角地区人口迁移及演化》在城市网络的形成对区域一体化程度高的地区产生了深刻影响的背景下,从长三角地区人口迁移的网络空间入手,采用重力模型构建人口迁移数据,并用网络分析方法进行了实证分析,从网络密度、中心势等角度对1982-2010年该地区人口网络的演变进行研究,最后对研究结果进行了总结,并分析了人口迁移网络演化所经历的四个阶段的成因[14]。

对高共被引频次的文献内容和时间分析可以发现,“空间网络”领域研究分支较少,主要是基于对物流企业空间网络和长三角区域经济方面的研究。上述关于物流企业空间网络研究的文献均来自于国家自然基金项目支持项目,这些文献分别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对我国物流企业的空间网络和空间布局特征进行了探索。此类研究最早始于2008年王金成发表的《中国物流企业的空间组织网络》一文,该文是基于物流层面的空间网络研究的“起源”,也是空间网络研究的基础理论,在整个网络中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对区域经济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我国对外开发程度最高、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多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和重力模型两种方法,分别从区域经济一体化、旅游经济网络、人口迁移等方面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空间网络进行了研究。

《我国省域农村教育与农业现代化的耦合协调发展》《旅华美国旅游流地理分布和网络结构特征研究》《网络思维下的社区公共空间——广州市越秀区解放中路社区公共空间有效性分析》《体验式乡村旅游产品设计研究——以湖南长沙县团结乡为例》等文献,虽然共引频次不高,但由于它们在文献共被引图谱中具有较高的中心性,所以对空间网络研究具有较高价值[15-18]。

共被引文献是研究领域知识的基础,这些引证文献则代表了研究的前沿。从对共被引文献的引证文献进行分析的结果看,上述高频次、高中心性共被引文献的引证文献主要有《湖南旅游经济空间网络结构特征研究》《城市工业经济空间网络格局分析——以浙江省为例》《国际物流企业进入中国的路径及空间网络》《全球化下地方综合服务型物流企业的空间网络组织——以腾邦物流为案例》《我国农业现代化的空间网络结构及其驱动机制》(表4)。通过对引证文献的分析可以看出,当前空间网络领域研究的前沿开始转向旅游经济空间网络、旅游流、国际物流等方面的空间分布特征、空间网络结构的研究上。对物流企业的研究开始从国内物流企业空间分布格局及物流网络组织微观、中观、宏观层面的研究,转向对国际物流企业在中国的进入路径与空间网络构筑规律,以及全球化背景下参与到全球性生产网络中的综合服务型物流企业的空间网络组织研究上[19-23]。

表3 空间网络研究文献共被引中心性排名表

表4 空间网络研究高频次共被引文献的引证文献

3.4.2 作者共被引图谱

图8 空间网络研究作者共被引图谱

作者共被引图谱如图8所示,从图谱中可以看出,网络整体结构较为紧密。为了进一步明确研究者的影响力,分别采用被引频次和中心度两种度量方法对作者的影响力进行分析(表5),被引频次较高的前5位作者分别是刘军(5)、王成金(5)、顾朝林(3)、王珏(3)和李敬(3),被引作者中心度排名前5位见表6。高被引频次作者和高中心度作者的文献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他们共同形成了空间网络研究领域的核心作者群。图谱中的连线表示作者之间的共被引情况,两个节点在图谱中的位置与其共被引程度呈正相关关系。位置越接近,表示二者间学科背景、研究内容越接近,从而二者的合作关系也越紧密。空间网络研究领域的作者间存在较为明显的合作情况,以学科背景和研究内容进行划分,可以得到4个主要的合作团队:以刘军为中心建立的合作团队、以侯赟慧为核心的合作团队、以李敬为中心的合作团队和以顾朝林为主要核心人员的合作团队。

表5 空间网络研究领域高被引作者频次排序表

表6 空间网络研究领域高被引作者中心度排序表

3.4.3 期刊共被引

对研究领域学术核心期刊的分析,能反映该领域学术影响力分布的基本规律和该领域的重要刊物分布,可以提高研究者对该领域发展状况及趋势的了解程度。采用与“文献共被引”和“作者共被引”同样的步骤,将分析对象改为Cited Journal,运行软件分析后得到空间网络研究领域期刊共被引图谱(图9)。

图9 空间网络研究期刊共被引图谱

从整体结构看,期刊共被引图谱整体结构较为紧密。图谱中节点的大小与该期刊被引频次呈正相关,被引频次越高的期刊在领域内影响力越大。在分析过程中将被引频次和中心度相结合,对期刊共被引图谱进行分析得到的结果更加全面客观,表7和表8列出了被引频次和中心度排名前十的期刊。从表中可以看出,空间网络研究期刊主要分为三类:一类是地理研究类期刊,主要包括《地理研究》《地理学报》《经济地理》《地理科学》《地理科学进展》《Economic Geography》。其中影响因子最高的是《地理学报》,该刊主要刊登地理学科最高学术水平的最新研究成果,包括地理学及其相邻学科的最新研究进展、各分支学科研究最新的前沿理论等。二类是经济研究类期刊,主要包括《城市发展研究》《经济研究》《Journal of Urban Economics》,这些期刊均属于经济学科核心刊物,全方位地呈现经济研究领域的最近研究进展。三类是城市规划研究类期刊,主要包括《Urban Studies》《城市规划汇刊》《European Urban and Regional Studies》,这类期刊是城市规划领域的核心刊物,以《Urban Studies》影响最高,该期刊主要刊载国内外城市科学研究成果,代表城市规划学科最新的研究动态。

表7 空间网络研究领域期刊被引频次排名表

表8 空间网络研究领域期刊中心度排名表

4 结论与展望

本文通过知识科学图谱的分析方法,利用CNKI和CSSCI数据源,对空间网络研究的知识主体、研究前沿等进行了全面分析。结果显示:空间网络研究主要集中在地理研究、经济研究两个学科上。地理学主要基于对物流网络组织的“空间网络”的研究,以企业在不同地域形成的各分支机构为“节点”,以物流活动发生时需遵循的一定路线为“线”,以企业组分网络构成为“面”,构筑了由点、线、面组成的物流空间网络。在经济学研究中,主要以空间网络分析法和社会网络分析法为基础,通过“节点”“连线”“面域”绘制关系网络。基于此,地理学和经济学在研究空间网络过程中形成了一些潜移默化的共性特征,即以点、线、面等要素去解构研究对象的构成,并以此构建空间网络,继而展开后续研究。目前,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空间网络的研究前沿开始转向旅游经济空间网络、旅游 “流”、国际物流等方面的空间分布特征的研究上,已经迈入了“流”的空间,“流”空间逐渐成为主导性空间组织形式。总体看来,空间网络研究领域分支较少,研究主要集中在全国或者区域尺度内的城市单元之间,对乡村的研究则较为鲜见。

2014年,财政部首次提出计划在3年内投入百亿资金集中用于对传统村落的保护,说明作为承载着中华民族历史和地域独特文化载体的传统村落,对其保护与利用已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传统村落通常根植于一定的区域环境中,并非孤立存在的个体。分析其构成要素可以发现,由于过去自然地理条件阻隔了文化交流,一定环境内部的村落呈现出较强的封闭性,但同时也呈现出鲜明的特色,所以同一地域环境内的村落通常具有显著的相似性。这些村落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由独特地域文化和地形地貌所形成的不同“面状”基底。由于村落选址受风水观念、军事防御、经济发展等因素影响,往往选择沿河网水系、交通要道而建村,村落之间主要通过水系航道、驿道等交通线路形成的“轴线”相互联系。这些“线性要素”承担着非常重要的沟通联系功能,关系着村落的兴衰。地域内传统村落群,除了由地形地貌和相同文化呈现出来的“面状”基底和由交通线路构成的“线状”轴线外,还有由其独特微观环境所形成的村落、构筑物等“节点”共同组成。可见,传统村落是由“节点”“线路”和“基底面”三者共同构成的“点—线—面”聚合体,即网络状的村落空间结构。并且,网络中各个部分间呈现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关系,它们共同影响着网络整体的发展,共同维持网络的生命活力,是传统村落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因此它的整体价值要远远高于单个的“点”或者某条单独的“线”。

长期以来,我国在对传统村落的保护上注重对其物质空间的保护,而忽视了对历史文化资源所处的空间环境以及它们之间的关联性、系统性和整体性的保护。对传统村落的研究主要着重于分析单个聚落的空间形态,而较少关注庞大的空间聚落之间的有机联系。随着国家对传统村落保护的日益重视以及对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工作认识的提高,过去自上而下的单体式“点”状保护模式不断暴露出种种弊端。历史遗产的重复管理、地域文化流失、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被割裂,甚至脱离原本的文化脉络的现象日益严重。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投入到传统村落的研究中,并以传统村落空间为视角,从不同角度对聚落空间展开研究,相关研究成果逐渐增多,但对区域视角下传统村落空间网络的研究却十分鲜见,大多还是停留在对单体聚落空间格局的研究上,因此对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利用迫切需要转变研究视角。应该结合空间网络的思维,把研究视角从个体思维转向区域分析,研究内容从对个体的空间研究延伸到对区域整体空间环境的研究。

综上所述,结合传统村落空间网络特征,可将空间网络的研究方法引入到传统村落研究中,从区域整体层面研究传统村落空间网络特征,有助于识别传统村落之间及其与所在环境之间的关联性,进一步明确对传统村落的保护方式,从而改进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的方法和模式。避免传统个体保护模式的静态割裂性,实现传统村落整体性、系统性的保护,更可以为乡村规划方法的探索与创新提供重要启示。

猜你喜欢
图谱期刊领域
期刊更名启事
期刊简介
绘一张成长图谱
2020 IT领域大事记
期刊问答
领域·对峙
补肾强身片UPLC指纹图谱
主动对接你思维的知识图谱
新常态下推动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初探
肯定与质疑:“慕课”在基础教育领域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