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亲家带娃起争斗弄散儿女姻缘

2018-07-23 16:53格子
女性天地 2018年7期
关键词:刘强亲家张敏

格子

1

张敏是北京房山区人,丈夫刘强来自北京顺义农村。结婚两年后,他们生下了一个男孩。产假一结束,张敏就回公司上班了,照顾孩子的任务自然落到了她的母亲郑桂芝身上。

带孩子一个月后,郑桂芝实在吃不消,就和女儿女婿商量给孩子请个保姆。可是,请保姆的费用很高,两人没什么积蓄,而且家里只有两居室,保姆来了也没地方住。就在一家人为照顾孩子的事情大费脑筋时,张敏的婆婆冯素花来城里看孙子。听说要找保姆,冯素花便自告奋勇留下来,和张敏的母亲一起带孩子。

为了避免发生冲突,张敏对两位母亲的工作进行分工。郑桂芝说,自己看了好多育儿的书籍,知道科学带娃的方式,由她负责带孩子,张敏的婆婆负责洗衣做饭、打扫卫生。冯素花听亲家这么一说,很不高兴,觉得亲家看不起农村人,但是碍于面子,她默许了亲家的安排。

在接下来的相处中,由于家庭背景和生活习惯不同,两位母亲之间的矛盾逐渐显现出来。

有一次,郑桂芝外出回来,看到亲家正在给孩子换尿布,她赶紧上前阻止:“现在的小孩都用尿不湿,这种旧床单、秋衣秋裤改成的尿布不卫生,以后别给孩子用了!”冯素花说:“我儿子小时候也用这种尿布,柔软舒适,还省钱呢!”

郑桂芝说:“孩子出生在城市,就要用现代的方式带孩子,你那种农村的方式早就过时了!”冯素花反驳道:“农村怎么了?你们家又不是权贵,凭什么看不起我们农村人!”就这样你一句我一句,两位老人互不相让,吵了起来……

此后,她们经常发生争执。张敏和刘强夹在两位老人中间,苦不堪言。他们从开始的劝说,到后来的和稀泥,慢慢地,两人都对对方的母亲生出不满来。张敏觉得婆婆故意和母亲做对,坏的生活习惯屡教不改。刘强觉得丈母娘仗势欺人,看不起农村出身的他和母亲。

渐渐地,张敏和刘强争吵的次数也多了起来,不再恩爱如初,原本和谐的婚姻有了裂痕。

2

很快,孩子需要取名上户口。对于取名这个问题,两家分歧很大。郑桂芝认为,女儿女婿的婚房是她付的首付,女婿相当于入赘,孩子自然要随他们老张家的姓。冯素花则认为,孩子随父姓是传统,如果随母亲姓,一旦传出去,她家在村子里就抬不起头来。张敏和刘强都不敢忤逆自己的母亲,所以孩子一直用着乳名。

眼见商量无果,郑桂芝索性让张敏瞒着婆婆偷偷地给孩子上户口。张敏起初不同意,但孩子上户口的事不能一直拖着,她便和丈夫商量给孩子上户口的事。可是刘强怕母亲生气,不敢自作主张。张敏思索再三,最后瞒着丈夫和婆婆给孩子上了户口,且孩子跟她姓张。

给孩子上完户口以后,张敏整天战战兢兢,不知道如何向婆家交代。然而,纸是包不住火的。冯素花打扫卫生时,偶然发现了张敏藏在鞋盒里的户口本。看到孙子姓张,她非常生气,强烈要求张敏把孩子的姓改回来。刘强也觉得妻子做得过分,一气之下出差半个月,既不回复张敏发来的信息,也不给张敏打电话。

张敏这才意识到,自己先斩后奏伤害了丈夫和婆婆,她原以为他们闹过之后事情就会平息下来,可让她没预料到的是,接下来发生的事情直接把她的婚姻推到了尽头。

一天,郑桂芝外出办事回来,发现亲家和孩子不在家里,她以为亲家带孩子出去遛弯,结果打电话一问,亲家说她把孩子带回老家了,还威胁道:“你们什么时候把孩子的姓改回来,我就什么时候带孩子回去,否则你们别想再见到孩子了!”郑桂芝一听,赶紧通知女儿把孩子接回来。

张敏得知婆婆的做法后,很生气,在孩子的姓氏问题上,她没有顾忌婆家的感受确实不对,但婆婆拿孩子做筹码,要挟改回姓氏的做法实在过分,她劝说母亲忍耐几天,等婆婆的气消了,她再把孩子接回来。可是郑桂芝没忍住,自己买了车票,没和女儿女婿打声招呼,就径直去农村找亲家要孩子。

郑桂芝来到亲家家里,对冯素花说:“孩子这么小,不适应农村的环境,我先把孩子带回城里,不能让他在这里受苦!”冯素花最见不得亲家矫情,没等郑桂芝把话说完,她就提高嗓门喊:“这孩子流着我们家的血,怎么就不能住在我们家里,张敏什么时候把孩子的姓改好,我就什么时候带着孩子回去!”

郑桂芝见争论无效,抱起孩子就要走,冯素花急忙上前阻止,两个人谁也不肯撒手,孩子被吓得“哇哇”大哭。郑桂芝急了,狠狠推了冯素花一把,然后带孩子离开。冯素花摔倒在地,想爬起来追却怎么也用不上劲儿,情急之下,她从兜里掏出手机,拨打了110,说孩子被抢了。

警察赶到冯素花家里,见她倒地不起,赶忙把她送去医院。经医生诊断,冯素花骨折了。之后,警察将郑桂芝传唤到派出所,对其进行讯问。郑桂芝这下慌了,连连说道,当时场面混乱,她急于带孩子离开,并没有想到会推倒亲家,更没想到亲家会骨折,她说自己会向亲家道歉,并赔偿医疗费。

3

张敏去医院探望婆婆,并向婆婆连声道歉,希望婆婆能原谅母亲,同时拿出两万块钱让婆婆治病。冯素花对媳妇说,自己争强好胜了一辈子,处处拔尖,供出了大学生,村里人提起她都竖大拇指,如今她却丢了颜面,村里人都说她为了攀附城里的亲家,连骨气都不要了。

张敏理解婆婆的心情,床前床后伺候着婆婆,好话说盡,可婆婆就是不同意和解,刘强虽然觉得丈母娘的做法过分,但也希望母亲能原谅丈母娘,让丈母娘取保候审。谁知冯素花劈头盖脸地数落起儿子:“都是因为你软弱无能,我才受人欺负!”刘强委屈地说道:“如果你不答应和解,那我和张敏以后怎么办,难道要离婚吗?”

“离就离,有这样的丈母娘,以后也过不成!”冯素花的态度让两个家庭陷入了僵局。两个月之后,郑桂芝被检察院提起公诉。经法庭审理,郑桂芝因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活到50多岁的年纪却要坐牢,郑桂芝别提有多伤心了,她恨透了女婿和亲家母。

半年之后,郑桂芝刑满释放,她要求女儿马上离婚。张敏觉得母亲吃了一辈子苦养育自己,到头来却遭受了磨难,如果不离婚,接下来两家人也没法相处,生活只会更糟糕,于是她向丈夫提出了离婚。刘强认为他们之间的感情并没有完全破裂,死活不同意离婚,怎奈张敏态度坚决,非离不可。最后双方协商决定,孩子由张敏抚养,房子也归张敏所有,刘强每月给付一千元抚养费,直到孩子十八周岁。

张敏和刘强离婚后,郑桂芝坚决不让刘强他们看望孩子。这引起了冯素花的不满,她说看不到孩子,凭什么支付抚养费。为了阻止儿子给付抚养费,她甚至以死相逼。张敏觉得,即使不让刘强看望孩子,孩子也是他的,他就有义务支付抚养费。几次索要抚养费无果后,张敏将刘强告上法庭。

在法庭上,双方发生激烈争执。主审法官为他们析法释疑:支付抚养费和探视子女是两码事,不能混为一谈,即使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阻挠对方探视子女,也不能成为拒绝支付抚养费的理由。《婚姻法》第三十七条规定:离婚后,一方抚养的子女,另一方应负担必要的生活费或教育费的一部或全部,负担费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长短,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被告对孩子有抚养和教育的义务,即使原告拒绝被告探视孩子,被告也不能不支付抚养费。

在法官的努力下,双方最后达成调解协议,张敏配合刘强每月探视孩子两次,刘强每月按时支付孩子抚养费,直到孩子十八周岁,并将之前未支付的抚养费补齐。官司打完了,似乎日子也该恢复正常了,可是张敏和刘强都没感到轻松,心情反倒更沉重了。昔日恩爱的恋人,如今分道扬镳,实在悲哀。

点评:

生活中,像张敏的母亲和婆婆这样一起带娃的家庭并不少见,双方在相处的过程中一定要相互理解,互相包容,不要过分地干预子女的婚姻。有帮助子女的心意固然好,但要把握好尺度,不要越帮越忙。

猜你喜欢
刘强亲家张敏
新婚夫妻是这样虐狗的
刘强画廊
揭开虫虫世界的奥秘
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检测题
亲家如同自家
亲家如同自家
永远的亲家
刘强作品
刘强作品
刘强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