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逃离了北上广的年轻人过得怎么样

2018-07-23 05:52
检察风云 2018年5期
关键词:怪胎广告公司买房

“逃离北上广”近年来被越来越多地提及,有人说这是集体抒情病,也有人说这一现象背后折射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和新动能。到底要不要逃离北上广?今天和大家分享三个年轻人的故事,看看离开北上广的他们现在都过得怎样。

“认真生活的人,在哪儿都不会太差”

@小木子:心理老师,28岁,女

在上海上了四年大学,毕业后也顺利地在上海找了一份工作,只是与自己所学专业相距甚远,也适应不了朝九晚五的办公室生活。加上本来就很恋家,我很快就当了同学中离开北上广的第一拨“逃兵”,回到了家乡小城,一个近几年才开始有电影院的地方,街边的快餐品牌只有“麦肯基”,真正从一线撤退到了十八线。

现在我在一所学校里担任心理老师,每周的排课不超过5节,其余时间用来考心理咨询师证,看杂七杂八的书,学烘焙和茶艺,周末去周边的城市短途旅游,趁着寒暑假会带上家人一起出国旅游。

在上海的时候,我时刻都觉得焦虑,反而什么事情也静不下心来做,回家以后踏实了很多,工作生活都感觉井井有条,有更多时间来安排做自己想做的事。我觉得认真生活的人,在哪儿都不会过得太差。

“北上广的小鱼,游回来就是一条鲨鱼”

@盛叔:私营企业老总,36岁,男

在北京的时候换过好几份工作,在广告公司干过文案,在翻译公司做笔译,有一阵子还去干过地产中介。刚开始的时候没钱,住在二环附近的一个地下室里,和几百个人共用一个洗衣机,一下雨晚上就睡得战战兢兢,特别害怕地下室被淹了。

30岁那年决定回家,一是因为觉得自己买房无望,在北京娶不起老婆;二是父亲生了一场大病,我觉得不能再在外面漂下去了。

回家以后,父母掏出养老钱资助我开了一家小小的广告公司,业务范围特别广:做招牌,写文案,做H5推广设计名片……几乎什么都干。我家算是三线城市,在这种地方,稍微会点不一样的大家就很佩服你,我恰好又是那种什么都尝试了一下又钻研不深的。于是就把之前在广告公司学的那些推广套路全都复制过来,又加上父母亲戚全都是自来粉,全都帮我做推广业务一下子就起来了。现在已经招了5个员工,这边人力成本也比较低,压力也不是很大。

对我来说,北京那段经历是很难忘的,而且给了我一种底气,毕竟咱当年也是有过全球500强客户的人呢!我觉得北上广很多人其实待个几年学习下先进的东西就可以回家创业,别—直在那海洋里当小鱼,换成池塘你就变成鲨鱼了!

“我离开了北上广,才知道已经回不去故乡”

@April:自媒体从业者,29岁,男

一年前,我把北京出租屋里的东西都打包寄回老家,带着我这两年做自媒体挣的80万元回了老家。正好赶上家乡省会城市放开落户限制,赶紧落户买房。因为这个事情父母在亲戚面前风光了一把,毕竟现在的年轻人买房没有几个不啃老的。

好景不长,我很快发现,我已经适应不了家里的节奏了。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老人,每个人的节奏都是慢悠悠的,下班以后就靠打牌说别人闲话打发时间。

我每天在家码字被我妈视作不务正业,她到处托人找关系希望我进一个稳定的单位,成为一个“正常”的社会人,而不是一个每天躲在小黑屋里敲键盘看动漫的“怪胎”。对,我妈觉得我是怪胎,就因为我不爱和人打交道,除了和志同道合的朋友还可以聊聊天,平常只喜欢一个人待在房间里看书、看动漫、写文章。

还有一个原因是,虽然家乡经济是发展了'但很多文化基础设施没有跟上,没有大型图书馆,没有科技馆、博物馆,想去看个演唱会还得飞去大城市。想来想去,我决定还是要回到在他们眼里“没有人情味”的大城市。那里的鄰居大妈不会关心我每个月赚多少,也没有人天天催着我成家,更不会有人把我当成怪胎。想参加个展会,骑共享单车就能到。对了,说到共享单车,还想到一件事,之前我们家乡也有一家公司推广过,后来大部分单车都被人偷走,公司直接破产了。

于是两个月前,我又来到了深圳。这里离我家近,想回去的时候随时可以回,平常又可以继续做我爱做的事情不受干扰,以后父母老了,我也会接他们过来养老。

(文/经纬君 来源:中新经纬)

猜你喜欢
怪胎广告公司买房
买房,要的就是性价比
借名买房,房子到底归谁?
借钱买房,是商业化行为,而不是啃老
孩子,我为什么不帮你买房
论互联网+时代下广告公司的转型
腋下广告
怪胎
“处长经济”? 权力寻租怪胎
拉美广告作品赏
广告公司未来的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