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一体下赫哲族与那乃族造型艺术比较及开发

2018-07-23 08:13闫雪
艺术科技 2018年8期

摘 要:赫哲族与那乃族是中国与俄罗斯的跨界民族,其鱼皮工艺、桦树皮工艺、渔猎文化等造型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极具特色。本文主要研究了赫哲族与那乃族造型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异同,并从社会与高校两个方面,探讨了赫哲族与那乃族造型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应用研究。

关键词:产教一体战略;赫哲族与那乃族;造型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黑龙江省境内的赫哲族与俄罗斯境内的那乃族原本同宗同源,近代以来,由于《中俄瑷珲条约》和《中俄北京条约》的签订,将黑龙江(阿尔穆河)以北、乌苏里江以东1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及居民划归沙皇俄国,使这个同一族体、同一文化、使用同一语言的通古斯—满语族系分属于中俄两国,成为黑龙江两岸的跨界民族。赫哲族与那乃族的造型艺术,由于我国与俄罗斯社会环境的不同,经过百余年的变迁发生了变化。本文主要研究在产教一体战略下,赫哲族与那乃族造型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不同及开发应用研究。

1 赫哲族与那乃族造型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比较

赫哲族与那乃族造型艺术在分开的160余年间,在宗教、建筑、渔猎、服饰、图案、衣食住行(衣鱼兽皮、马架子、地窨子、桦皮船、雪橇、驯鹿、生产生活器具等)产生了较大的变化。例如宗教,我国境内的赫哲族信奉萨满教,长期的原始宗教崇拜形成了“熊崇拜”“鹰崇拜”“鹿崇拜”“蛇崇拜”等图腾崇拜。各部落由于地理环境的闭塞与生存环境的不同,其萨满教神服、神帽等在造型上都有不同。而在俄罗斯境内生活的那乃族由于受到俄罗斯社会的文化影响,后代已经部分改信天主教,只有在重大节日里才会出现萨满祭祀。赫哲族与那乃族长期使用鱼皮、兽皮等制作服饰,制作工艺独特,裁剪立体,符合现代审美,更有的会用特殊植物进行染色,独具特色。那乃族由于受到俄罗斯社会的影响,偏爱丝绸,也喜欢黄色、红色等艳丽的色彩。这种审美逐渐展现在了那乃族的服饰上,日常生活已经很少穿戴传统服饰。同时,桦树皮制作工艺也是赫哲族与那乃族极具特色的民族传统工艺,其桦树皮器皿上的图案纹样极具特色,主要为动物纹、几何纹、植物纹等。赫哲族由于受到汉族的影响,汉族传统的喜字纹、云纹等已经出现在了赫哲族的生活器皿之中,而那乃族受到俄罗斯民族的影响,出现了欧式纹饰,如“△”纹、“⌒”纹、“○”纹、“⊥”字纹、漩涡纹等具有俄罗斯风情的装饰纹样。

2 产教一体战略下赫哲族与那乃族造型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应用研究

在产教一体战略下,从造型艺术原理、设计符号学视角出发梳理与分析赫哲族和那乃族的造型艺术文脉,比较二者的异同点,搜集和整理两族造型艺术文化的原真性图像资料,进行横向对比研究,形成赫哲族与那乃族造型艺术数字化档案库。在此基础上进行赫哲族与那乃族造型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应用研究。深入探究赫哲族、那乃族跨界民族造型艺术的本源和成因、原理和特征、形式规律,解读其文化内涵及承载故事,此为纵向研究路线。开阔新视野,借鉴新理念、引用新方法,对两族造型艺术进行横向比较,开拓新领域(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等),开发新市场(旅游市场、节会市场、礼品市场、收藏市场),建构动态保护模式,使民族造型艺术在日常生活和更广阔、更高端中传播和使用,此为横向研究路线。从动态保护与开发角度进行传统与现代、平面与立体、日常使用与市场开发等众多领域的设计研发,小到钥匙链装饰,大到民俗体验区景观设计。在理清赫哲族、那乃族造型艺术独有特征和可变异性的基础上,进行可拓展示范性设计,运用当代造型创新理念和方法,以缩放、挪移、嫁接等变形、组形方式进行衍生设计,使之成为符合大众接受心理和市场需求的产品、用品、装饰品、纪念品、礼品以及环境艺术设计。

在高校中,邀请非物质文化传承人进校园,建立“大师工作室”,引入“非遗”传承人,针对学生、教师开展培训和讲座,可在此收徒、带徒共同工作。大师工作室以活态传承,口传身授,以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共同培育非遺传承人。通过学校课程培育学生制作设计赫哲族与那乃族艺术工艺品,培养学生爱好,进行非遗美术类教学模式构建与改革,融合具有黑龙江特色的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行赫哲族鱼皮画、桦树皮画、鱼皮工艺品的制作与展卖,为赫哲族与那乃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注入新生力量。如《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中的赫哲族鱼皮画作品,极具地域艺术特色,学生兴趣盎然,在课程结束后,可进行学生作品展卖,同时也可融入其他少数民族艺术作计,如朝鲜族工艺品等。在社会上,整合资源,与企业专家、中俄设计师一起开展技艺创新、设计开发等相关工作,建立新型合作关系,共同探讨赫哲族与那乃族造型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与应用,拓展性设计赫哲族、那乃族造型艺术,形成具有经济价值的现代艺术作品,创造更大的中俄经济效益,最终探究赫哲族与那乃族造型艺术在现代市场中的扩展应用及发展策略。

3 结语

在“一带一路”背景下,赫哲族与那乃族造型艺术的开发与应用,对于宣传中国文化,发挥跨界民族造型艺术在邻国间的有力纽带具有积极作用,在社会与高校中进行赫哲族与那乃族造型艺术作品设计研发,形成具有经济价值的现代艺术作品,将创造更大的中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凌纯声.松花江下游的赫哲族[M].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

[2] 闫雪,苏明哲.赫哲与那乃跨界民族造型艺术档案的数字化[J].山西档案,2017(04).

[3] 郝庆云.赫哲族社会文化变迁研究[M].学日出版社,2014.

[4] 黄任远.赫哲族与阿伊努文化比较研究[M].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1.

[5] B.л.拉林.那乃人的历史与文化[M].圣彼得堡:科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