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铣仕前生活考

2018-07-23 07:46宋星河
艺术科技 2018年6期
关键词:生活

宋星河

摘 要:曾铣生活于正德、嘉靖年间,是从普通百姓成长起来的一位官员。史学研究中,著名人物因史料丰富,便于研究。曾铣也因曾巡按辽东、总督三边而在学术研究中受到关注,与其相关的史料也主要集中在以上两个时期。故关于其人的研究也多與辽东和“复套”相关。本文拟避焦点而研究其出仕前的生活,通过对相关史料的搜集和梳理,还原一个官员出仕前的生活情景。

关键词:曾铣;仕前;生活

0 引言

曾铣,字子重,号石塘,生于明正德五年(1510年), 卒于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

《明史》因其国史的地位,对其传记中人物的关注多集中于出仕之后,对于其出仕前的记载极为简单。曾铣出仕前的记载只有十六字:“曾铣,字子重,江都人。自为诸生,以才自豪。”幸而《中国方志丛书》《中国地方志集成》《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 等志书有一些相关的记载,为本文研究提供了最基本的史料。

从方志的记载来看,曾铣从出生到出仕前(公元1510—1529年)主要生活于浙江黄岩和江都(江苏扬州)两个地方。以下便以地点为纲进行相关的论述。

1 黄岩岁月(公元1510—1521年)

明正德五年(公元1510年),曾铣出生于浙江黄岩。关于曾铣的籍贯,史料中有“江都”“黄岩”两种说法。通过对史料的分析,本人认可“黄岩”说。从史料记载来看,黄岩地区的风貌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1.1 尊礼重教

明万历《黄岩县志》记载:黄岩自皇祖以来,“名儒钜卿颉顽朝宁,至于变故之来,委身殉国,视死如归。道德文章,赫赫然重于天下。自是以来,士皆激昂奋励,以礼义廉耻为先,以行检名节为贵。” 从以上记载中不难发现黄岩对儒家思想的尊崇。而且自弘治五年(公元1492年)至嘉靖七年(公元1528年)的三十六年间,黄岩共出了七位进士。 在良好的人文环境下,曾铣深受熏陶,故“年十二,丰神俊异。命题,即能警对。”

1.2 重农轻商

明万历《黄岩县志》记载:“民皆质直愿悫,以耕凿刍荛为生,以安土重迁为业。非贫困无聊者必不肯自堕於商贩胥徒之役。” 说明黄岩地方重农思想盛行,而经商则是在农业不景气的情况下的一种求生选择。又清嘉庆《太平县志》记载,曾铣“父贾而贫。” 由此可知,曾铣父亲从事商业,但经济条件贫困。 在这样的条件下,曾铣不可能获得家里的经济支持。但因其父经商期间“与江都商者善”,故“商将别去,其父惫甚。遂以铣托商。” 经济条件的困窘,使得曾父不得不违背“安土重迁”的乡风而将自己的孩子托与他人。

1.3 灾害多发

传统社会靠天吃饭,自然条件对百姓的生计占有绝对影响。据万历《黄岩县志》记载:“弘治十一年,大旱;十三年,饥民掘草根食;十六年九月十八日,海溢,波涛满市,几五尺,越日不退;十八年九月十三日,夜半地震,有声,屋庐动摇,江舟击撞,民大骇。正德元年八月初六日,大风雨,坏民居;三年夏,旱,螟,大饥,民殍。”

曾铣生于正德五年(公元1510年)。出生前,黄岩已经经历过几次大的天灾。由此推测,天灾或许是导致曾父弃农从商的原因。而在之后的几年中,黄岩也还是陆续有大灾发生。“正德十三年,大水,讹言禁畜猪,屠宰几殄类;十六年,大疫。嘉靖五年大旱,饥,草根俱尽,死者相枕。”

由以上或可这样总结,曾铣出生地黄岩是一个民风淳朴、尊礼重教的地方。曾铣年少有才。但因天灾多发、家境寒微,为生计所迫,曾父不得已在其十二岁时将其托付给江都商人。此后,曾铣便开始了寓居江都的生活。

2 寓居江都(公元1521-1529年)

曾铣在江都的生活情况,史籍记载甚少。清光绪《黄岩县志》中只记载曾铣被携至江都后,“延师督课,弱冠登嘉靖己丑进士”。 而《明史》中也只有“自为诸生,以才自豪”这一简单的记录。

据史料记载,明代生员大致分为廪生、增生、附生三类。三种类别的生员在称呼上不同,待遇也有差异。廪生是“廪膳生员”的简称,乃地方儒学生员的最高级,享受“日给廪膳”的待遇,在学校有专门的屋舍供其学习。增生是“增广生员”的简称,属于中间级别生员,介于廪生和附生之间。与廪生相比,增生无廪膳,不在学校会馔;也没有固定的号舍,多在家里肄业。附生是生员中级别最低的阶层,无廪膳,无专门的学习号舍,也无定额。 所以,由“延师督课”及“以才自豪”这样的记载来看,曾铣至少属于增广生员,或者先是增广生员,后又考取为廪膳生员。

曾铣作为“占籍”人员,要入学读书须参加考试。嘉靖初期,科举考试制度经前代的发展已基本定型并趋于完备。所以,虽然缺乏关于曾铣本人的直接史料,但也约略可知,曾铣想由未入学的童生变成生员,必须参加县试、府试和院试。院试合格后,童生便成为生员。取得四民之首的身份,也有相应的特权。虽然生员待遇不错,但考核也较为严格。具体来说,有教官的日课、月考,提调官的季考,还有提学院道的考试。每次考试都有相应的奖惩措施。所以,虽然生员本身就是一种荣耀,但这种荣耀的取得来之不易,想长久保持更是艰辛。

嘉靖七年(公元1528年),曾铣中举人,名列第48名。 陈宝良先生认为,生员参加乡试中举,其间所历辛苦,非常人所能体味。中举之难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生员欲应乡试,必先通过科考,而科举生员数额又多受所在府、州、县配额限制;另一方面,各省举人额有定数,而地方生员却日益增多,增加了中举难度。一般来说,乡试中科举生员中举率为三十取一,而会试中进士的录取率为十取一。

总体来说,曾铣寓居江都时,因得到父亲商友的妥善照顾,能勤修学业,并于嘉靖八年(公元1529年)成进士。自此,曾铣获得了授官的资格,仕途开始。

参考文献:

[1] 中国方志丛书[M].成文出版社,1975.

[2] 张廷玉(清),等.明史[M].中华书局,1974.

[3] 中国地方志集成[M].上海书店出版社,1993.

[4] 陈宝良.明代学校生员的别称与种类[J].中州学刊,2003(02):92-96.

[5] 陈宝良.明代地方学校生员考试制度考述[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3(03):90-93.

[6] 陈宝良.明代生员层的仕进之途[J].安徽史学,2002 (04):3-11.

猜你喜欢
生活
漫生活
爱生活,爱思考
创意给生活带来了快乐
水煮生活乐趣十足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生活小窍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