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通长江大桥直径7 mm 2 000 MPa级钢丝试验研究

2018-07-24 09:34闫志刚薛花娟
铁道学报 2018年7期
关键词:盘条长江大桥镀层

闫志刚, 薛花娟

(1. 中国铁路总公司 工程管理中心, 北京 100038; 2. 江苏东纲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江苏 江阴 214400)

1 工程概况

沪通铁路是我国铁路网线沿海通道中重要组成部分,是鲁东、苏北与上海、苏南、浙东地区最便捷的铁路运输通道,也是长三角地区快速轨道交通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海至南通铁路长江大桥(沪通长江大桥)是新建沪通铁路的控制性工程,全长11 072 m,上层双线6车道公路,下层为4线铁路,桥位位于江阴长江公路大桥下游约45 km,苏通长江公路大桥上游约40 km[1-4]。其中主航道桥为(140+462+1 092+462+140)m 五跨双塔连续钢桁梁斜拉桥,主跨1 092 m,见图1。

主航道桥跨度大、荷载重,决定了斜拉索索力大、部分斜拉索长度大,虽然对三主桁结构斜拉索布置为3个索面,最大索力高达13 000 kN,但传统的斜拉索强度难以满足实际的工程需要,需研制2 000 MPa 以上的超高强度斜拉索。随着钢丝强度的提高,可以使用更小截面的斜拉索,使得耗钢量减少,经济效益明显。其次,超高强度钢丝的运用,可以减小斜拉索的直径,减小迎风面积,减小风对结构的影响。另外,超高强度钢丝的运用,降低了最大单索重量,也降低了运输和架设的困难。因此,2 000 MPa超高强度斜拉索使用钢丝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是桥梁缆索行业发展的趋势。

目前国内外常用的斜拉索体系有平行钢丝斜拉索和钢绞线斜拉索2 种类型[5-6],两者各有特点,主要特性比较可参考文献[7]。而直径7 mm 2 000 MPa级钢丝尚未有工程应用,如港珠澳青州航道桥采用直径7 mm的平行钢丝斜拉索,钢丝抗拉强度为1 860 MPa[8];杨泗港长江大桥为悬索桥,主缆钢丝强度达到1 960 MPa,其钢丝直径为6.2 mm[9];虎门二桥坭洲水道桥主缆采用直径5 mm抗拉强度1 960 MPa的平行钢丝[10]。沪通长江大桥斜拉索采用耐久性优异的直径7 mm平行钢丝制成,标准抗拉强度为2 000 MPa,全桥共布置拉索3×2×2×36=432 根,分别选用253-φ7、265-φ7、283-φ7、301-φ7、337-φ7、367-φ7、409-φ7、421-φ7、439-φ7、451-φ7 共10 种规格(索体断面示意见图2),单根最小制造长度为134.975 m,单根最大制造长度为576.193 m。单根最小索重114 kN,最大索重835 kN(含保护层)。

采用优质国产高碳钢盘条生产出φ7 mm-2 000 MPa超高强度钢丝后,进行200 t批量试制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钢丝在获得超高强度的同时,具有良好的塑韧性和成卷钢丝的通条稳定性,即将用于沪通长江大桥现场施工建设。

2 2 000 MPa级钢丝技术条件

综合以往的研究试验和成果[11-12],直径7 mm 2 000 MPa钢丝关键技术成果主要包括抗拉强度、扭转性能以及硫酸铜试验指标性能。抗拉强度要求达到2 000 MPa,反映了钢丝的总体承载能力;扭转性能要求达到12次,反映了钢丝的材质的均匀性和韧性;硫酸铜试验指标,反映了钢丝表面锌铝镀层的均匀性,是钢丝耐久性能的重要保证,要求达到4次。在以上重要指标突破的基础上,提出了《沪通长江大桥用2 000 MPa级平行钢丝斜拉索技术条件》[13]。

(1) 盘条要求

斜拉索使用的钢丝采用优质高碳钢盘条制作而成,盘条的化学成分见表1。

表1 高碳钢盘条化学成分(质量分数) %

(2) 锌铝合金镀层钢丝技术要求

斜拉索使用的钢丝为直径7 mm、抗拉强度2 000 MPa的低松弛锌铝合金镀层钢丝,钢丝不允许有任何形式的接头,其主要技术指标应符合表2规定。

表2 锌铝合金镀层钢丝技术要求

3 试制与试验研究

3.1 钢丝高强度高韧性机理

本项目高强度钢丝是基于共析钢冷拉强化机理对碳含量达到0.90%以上的过共析钢进行拉拔并热镀锌铝合金。其中拉拔是钢丝获得高强度、高韧性的主要环节。对于拉拔应变小于 2.0的珠光体,随着变形量的增加,大量的珠光体片层发生转动,与拉伸轴方向逐渐趋于一致,在变形的过程中被减薄变成了纤维状细条。珠光体片层间距不断减小,渗碳体片层厚度和铁素体片层厚度基本上同步减小,铁素体-渗碳体相界面是位错运动的障碍,铁素体和渗碳体相细化导致晶粒界面数量增加,增大了位错运动的阻力,宏观上表现为抗拉强度的增大。对于桥梁缆索用钢丝,盘条组织以索氏体组织(细珠光体)为主,组织含量达到90%以上。随着拉拔,钢丝的组织结构及性能发生变化,其强度提高,塑性降低。

由于索氏体是由铁素体、渗碳体片层组成的复合结构,因此索氏体强度可以采用混合律进行计算,计算过程中分别考虑铁素体、渗碳体的强度。

σ=σαVα+σθVθ

( 1 )

式中:σ为变形后钢丝的抗拉强度;σα、σθ分别为铁素体、渗碳体的抗拉强度;Vα、Vθ分别为铁素体、渗碳体的体积分数。

通常在钢丝拉拔研究中,式( 1 )可表示拉拔钢丝的抗拉强度。

随着变形应变量的增大,加工硬化使得铁素体和渗碳体强度均随之增大。但由于渗碳体不易塑性变形,其加工硬化效应可基本忽略。而铁素体的强度随片层厚度变化大致符合Hall-Petch关系式

( 2 )

式中:σα0为初始铁素体抗拉强度;K为与材料有关的常数;dαε为拉拔应变后铁素体片层厚度。

据式( 1 )、式( 2 ),拉拔后光面钢丝的抗拉强度可简化为[14]

σ=A+Bexp(ε/4)

( 3 )

式中:A为盘条的原始抗拉强度;B为钢丝的加工硬化率;ε为钢丝的拉拔应变,钢丝拉拔中的应变ε=2lnD0/D,其中,D0为盘条的直径,D为拉拔后的钢丝直径。

在试生产过程中,通过化学成分的调整和成分偏析控制技术,在现有缆索用钢化学成分的基础上提高C含量并适当添加其他合金元素如Cr、Si ,在浇铸过程中采用电磁搅拌和低过热浇铸技术,提供可靠性更高的高强度高韧性钢丝专用线材盘条;通过采用盘条索氏体化处理,也是获得高强度、高韧性的一个关键因素;在钢丝生产中,除需要控制拉拔的总压缩率和部分压缩率外,还要对拉拔速度、润滑剂等各项条件进行控制。

3.2 盘条检测试验情况

本次200 t试生产总计盘条120件,共3个炉号,约220 t。盘条入厂后按照盘条技术参数对盘条进行抽样检测,包括尺寸、力学性能、化学成分、脱碳层、非金属夹杂物及表面质量等,检测情况见表3~表6,盘条成分满足技术条件和规范[15]要求。

表3 盘条直径及不圆度 mm

表4 盘条化学成分(质量分数)

表5 盘条力学性能

表6 盘条脱碳层、非金属夹杂及表面缺陷

3.3 平行钢丝试验

3.3.1 加工硬化情况

加工硬化试验研究选取3卷盘条,分别检测盘条、光面钢丝及热镀后钢丝的力学性能,检测结果见表7。

由表7可见,3件φ14.0 mm-XC95LS盘条平均强度分别为1 514、1 554、1 501 MPa,经拉拔至6.95 mm左右,其钢丝的拉拔应变为1.40。经拉拔后,光面钢丝的平均强度分别达到2 079、2 098、2 050 MPa。基于式( 3 ),对以上试验结果进行线性曲线拟合,得到

σ=1 500+387.16exp(ε/4)

( 4 )

在200 t的试生产中,对以上拟合曲线进行了相关性检验,相关系数R大于 0.99,证明本试验拟合的曲线正确合理,精度较高。结合以往生产经验可以看出,式( 3)中的系数项B与钢丝中碳的质量分数有关,对于2 000 MP钢丝,曲线斜率比传统的钢丝有所增大,说明随盘条含碳量的提高其加工硬化程度不断提高。再经热镀后,平均强度分别降低了25、21、22 MPa,强度损失约为1.1%。

表7 加工硬化试验研究力学性能

3.3.2 不同工艺后的力学性能对比试验

对比试验选取5组钢丝,分别对光面钢丝、镀锌铝后钢丝及稳定化处理后钢丝进行力学性能检测试验,5组钢丝的力学性能检测平均结果见表8。

表8 不同工况下的力学性能均值统计结果

由以上数据分析可知,光面钢丝经过热镀锌铝合金后,强度损失约1.1%,再经过稳定化处理后,强度基本保持不变;通过对比拉丝、热镀及稳定化处理后的钢丝扭转次数均未发生较大变化。

3.3.3 钢丝疲劳性能试验

选取3组(3根试件为1组)钢丝进行单丝轴向动载性能试验研究,检测方法基于文献[16]附录A,疲劳试验要求及试验结果见表9。

表9 钢丝疲劳试验要求及试验结果

3.3.4 首尾端力学性能及镀层性能检测

试生产总计投入φ14.0 mm-XC95LS 盘条120 件,最终制作成品钢丝总计132 件。

(1) 主要性能统计分析

钢丝的抗拉强度、弹性模量、抗扭转性能、镀层均匀性以及镀层质量的指标分布统计情况见表10、图3。

表10 钢丝主要检测指标统计

(2) 通过对132 件成品钢丝进行直径、不圆度、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延伸率、弹性模量、扭转、反复弯曲、缠绕、镀层质量、镀层附着性、镀层均匀性、镀层铝含量和自由翘高首尾检测,单项指标合格率统计为:① 扭转性能合格率为98.9%;②镀层均匀性合格率为98.9%;③其他指标合格率均为100%。钢丝抗拉试验、扭转试验后断面效果见图4。

汇总132件成品钢丝试验结果,对于每一批试件中出现不合格单项指标,即认为该试件不合格,则计算得其综合合格率为95.5%,能够满足工程应用需要。在工程应用中,通过采取生产厂家自检、工程应用单位抽检和第三方检测等质量控制措施,不允许不合格钢丝出厂,保证工程建设应用合格产品。

4 结论

针对沪通长江大桥的结构形式和受力特点,进行了2 000 MPa高强度平行钢丝试验研究。对采用国产盘条生产的钢丝关键性能指标及技术条件进行研究,试制成品钢丝进行抗拉强度、扭转及疲劳性能等检测试验分析,得到如下结论:

(1) 根据试制试验结果,拟合出2 000 MPa钢丝抗拉强度的加工硬化率参数,可用于指导后续钢丝生产。

(2) 研制出的桥梁缆索用直径7 mm钢丝抗拉强度达到2 000 MPa,扭转次数平均值达到25.5次,松弛率小于2.5%,使大直径钢丝既有较高的强度,又具有良好的韧塑性和松弛稳定性,提高了产品的综合性能。

(3) 试制的2 000 MPa 钢丝抗疲劳性能较好,不仅在应力上限为45%抗拉强度、应力幅值360 MPa 的条件下经过200 万次循环加载未发生断裂,而且在应力上限为50%抗拉强度、应力幅值分别为410、460 MPa 的条件下经过200 万次循环加载也未发生断裂。

(4) 钢丝镀层质量≥300 g/m2,镀层均匀性试验合格率达到98.9%;镀层附着性好,经过5D×8 圈的缠绕试验,不起层、不剥落,使钢丝的耐腐蚀性能在镀锌钢丝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

直径7 mm 2 000 MPa平行钢丝为依托沪通长江大桥项目首次研发成功并得到工程应用,实现了钢丝用盘条的国产化,既推动了我国钢铁冶炼技术的进步,又提升了我国桥梁建设水平。

猜你喜欢
盘条长江大桥镀层
创六项“世界之最”主跨2300m的江苏张靖皋长江大桥开建
不同镀层重量的铝硅镀层加热时的镀层结构转变规律
SWRH82B热轧盘条心部异常网状渗碳体组织分析及改善措施
一图看懂沪苏通长江大桥
800 MPa高强实心焊丝用盘条退火工艺的研究
龙潭长江大桥主桥方案研究
枝城长江大桥钢梁锈蚀调查及防护措施研究
40Cr冷镦钢盘条锭型偏析原因分析
高强度集装箱自攻螺钉用钢研究开发
如何解决高锡青铜镀层发黄或发灰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