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在金属矿山应用分析

2018-07-24 01:32刘士龙
中国安全生产 2018年12期
关键词:矿山企业矿山人员

刘士龙

2010年7月19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规定,煤矿和非煤矿山在三年内完成“六大系统”安装。随后,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印发了《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安装使用和监督检查暂行规定》(安监总管〔2010〕168号)。由此,“六大系统”建设成为非煤地下矿山企业的重要工作。生产矿山企业根据中央和有关部门文件精神,按照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2011年7月颁布的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的六个规范,积极推进矿山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建设。

“六大系统”的建设及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矿山企业的安全保障水平,同时也暴露出了系统硬件稳定性差、系统布线复杂等多个问题。如何保持“六大系统”正常运转,充分发挥“六大系统”的作用,已成为国内矿山企业面临的一个安全新课题。建设完善矿山“六大系统”是安全发展理念在矿山企业生产上的重要体现,是坚持预防为主,有效降低事故危害程度、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的综合治理措施,是建设坚实的矿山安全技术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

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对矿山安全运行的积极作用

“六大系统”在预防与控制事故发生,保障井下人员生命安全方面具有积极促进作用,进一步提高了生产企业应急救援能力。

有利于提升指挥协调能力。在日常生产过程中,矿山企业充分利用“六大系统”中的人员定位系统、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及井下通讯联络系统,实现对人员的调度指挥信息化、可视化、实时传输化管理,减少信息不对称造成的资源浪费,提高地下矿山的调度指挥协调能力。

有利于提高监督检查能力。人员定位系统具有保留井下作业人员行动轨迹的功能。矿山企业结合日常工作需要,可实现对井下人员相关行程轨迹的检验,对产生脱岗、缺岗等现象及时发现、反馈;通过各类监测点反馈的系统数据参数,可在监控中心实时掌握生产系统运行状态,对发现的安全隐患及时采取管控措施。对监测监控系统内容进行扩展,实现微震监测、压力监测、地表沉降监测等功能对矿山地压的有效监测预测。当微震监测系统通道发现数据异常时发出报警,提高矿山自身预防事故的能力。

有利于加强特种设备管理。井下金属矿山日常生产过程中涉及到提升系统、排水系统泵、供配电系统和通风系统等,且每个系统均涉及到特种设备的管理、维护。充分利用“六大系统”的远程监控功能,可以实现对生产系统主要设备的运行状态实时监测和远程监控。

开展应急演练

有利于提升应急救援能力。地下金属矿山“六大系统”中压风自救系统以及供水施救、紧急避险系统在生产安全事故发生时,可以为受困人员及时提供氧气、水源和紧急避险场所,大大提高受困人员的生存概率,减少或避免人员伤亡;利用人员定位系统、安全监测监控等提供的实时动态信息,为应急救援人员开展救护工作提供较为可靠的决策信息,提高应急救援的效率。

安全避险“六大系统”运行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现阶段,国内主要地下金属矿山安全避险“六大系统”设计、建设等环节基本上符合国家规范及相关文件要求,但系统在建设及运行过程中存在一些共性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系统整体设计存在不足。地下矿山建设的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基本上属于矿山独立规划建设,未站在整体数字矿山建设的角度上规划,缺乏统一布局,没有结合矿山以后信息化、数字化发展需求,系统前瞻性不强,集成商杂而不专,扩展性不足,导致系统设计整体缺乏合理性、经济性、实用性及可扩充性。

系统线路布置不尽合理。安全避险“六大系统”中强电线路与信号弱电线路存在一起布线现象,不仅存在安全隐患,而且对数据传输可靠性存在影响。系统设备取电方式未充分考虑井下供电电压波动及电源设备的容差范围,导致设备电源容易损坏。系统布线时标示卡缺少或不符合要求,设备标示卡标注缺少或不清楚。造成线路故障时维护困难,设备标示卡信息不清,维护不方便。

系统设备兼容存在盲区。在系统建设过程中,各矿山独立采购设备。市场上集成商及设备供应商多而复杂,全而不专,系统设备兼容性有待提高,质量及售后维护不能完全得到保障。

系统操作维护有待加强。部分矿山企业未严格按照建设之初设计进行管理运营,“重建设、轻维护”现象存在,建成之后成为摆设,系统操作及日常维护亟待加强。

部分矿山企业认识问题。一些矿山企业对“六大系统”建设认识较高,但也有个别矿山企业认为“六大系统”意义不大,是政府“要我建”而不是“我要建”,操作和维护人员不到位,日常维护工作流于形式,造成系统运行问题不断。

安全避险“六大系统”运行维护建议

提高认识,健全制度。建议政府主管部门从顶层设计出发,对“六大系统”运行维护列支专项经费,以确保系统正常运行。矿山企业从领导层至基层干部,要正确认识建设“六大系统”的必要性和对提升矿山本质安全的重要性,避免“重建设、轻维护”。矿山企业应制定切实可行、落实到人的“六大系统”维护制度;根据矿山生产计划,制定“六大系统”延伸计划及方案,划拨“六大系统”专项资金;建立、健全“六大系统”管理制度、岗位职责、操作规程,并严格执行;矿山分管安全的领导需将“六大系统”运行维护情况作为周工作例会的必检工作之一;安排专人负责“六大系统”的维护,加强日常维护与定期巡检;“六大系统”运营应纳入有关部门的月度考核任务之中,从人力、物力、财力以及制度四个方面确保“六大系统”的正常运营。

健全台账,加强演练。日常维护时,应建立详细设备台账,做好巡检工作;建立井下关键基站标示卡,做好信息备注;系统维护人员应做好设计文件的学习,尤其对系统所设定的报警值进行确认,做好系统报警的应急处理工作;需结合“六大系统”的使用,开展相关的防灾、减灾演练。

深化培训,落实要求。矿山企业应加强矿山安环部门与系统集成方联系,切实要求系统集成商做好系统使用和维护的培训工作。加强矿山技术人员培训的深度和力度,培训内容包括软件系统使用、软硬件系统维护、系统构架、系统硬件组成、系统原理等方面;将人员定位系统和矿山考勤工作结合起来,杜绝不带定位卡的现象;深化“六大系统”使用培训工作,结合“六大系统”开展相关的防灾、减灾演练,按照初设计进行管理运营。

压风自救系统日常维护

注重维护,聚焦关键。针对“六大系统”设备方面,应定期调校和维护传感器,取消不必要的在线传感器点位,备足传感器备件;井下长期未启用设备,应及时拆卸到地表进行保存,避免因环境变化导致设备损坏;系统投入使用后,应严格按规范要求备足备品备件;结合矿山井下供电情况和设备对电压波动的适应情况,研究在井下敷设“六大系统”专用电源及回路,或者在技术可行的情况下要求系统集成商完善设备电源;鼓励社会第三方服务机构参与“六大系统”日常维护,确保系统高水平运行。

重视变更,完善资料。“六大系统”资料的完整对系统的维护非常重要。在设计方面,矿山企业应随着生产系统的延伸和扩展,专门组织“六大系统”的延伸设计和调整,并保存相关设计和变更资料;系统实施时,不仅要重视设计资料的完整性,还需重视竣工验收资料能切实反映系统实际实施情况。

矿山企业应充分利用目前“六大系统”的平台,充分发挥其平台优势,搭建矿山综合数字信息网,可与矿山安全管理、自动控制、智能调度等系统融合,进一步促进数字矿山建设。

猜你喜欢
矿山企业矿山人员
探索高原矿山企业党建工作“六有+N”模式
矿山企业基层党建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
四大“矿山修复”方法
在矿山里耕耘(国画)
智能化矿山建设在中小型矿山的应用探讨
我国矿企海外十大矿山简介
矿山企业安全员量化考核体系建设
让刑满释放人员找到家的感觉
基于矿山企业的资金管理探析
不得与工会组织任职期内人员解除劳动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