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社会为核心的风景园林设计专业创新课程研究与实践

2018-07-24 09:57丘燕芬��
考试周刊 2018年60期
关键词:服务社会风景园林设计高职教育

丘燕芬��

摘 要:近年高职风景园林设计专业教育一直存在教育不全面,同时过分重视职业性教育而忽略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培养等现状问题。基于高职学生的就业分析,提出了“以服务社会能力为导向,融入创新创业”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思路,构建“岗位群基础课程平台——专业能力课程平台——岗位素养课——服务社会课程平台”四位一体的课程体系。本文强调教学理论结合实践的知识体系,工学一体,将课堂与社会、行业环境相融合,形成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为一体的教学模式,对风景园林设计专业课程进行教学改革。

关键词:服务社会;风景园林设计;教学改革;高职教育

一、 风景园林设计专业与创新创业的关系

(一) 高职风景园林设计专业发展现状

风景园林是一门交叉性极强的边缘学科,涵盖广泛,包括园林植物(树、木、花卉)、园林工程、园林规划设计三大板块,是融自然科学、人文课程与工程技术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据调查,现阶段园林高职教育的课程设置往往以自己院校所擅长的专业为主。例如农业类院校开设的园林专业课程,重植物轻规划;一些艺术院校开设的园林专业课程,却过分地强调园林的美学、环境艺术;至于建筑院校开办的园林专业,则重建筑轻植物。这样教育出来的人才是不全面的。

同时,高职教育的核心内容一直围绕岗位而展开的,强调教学标准与岗位标准的对接。但由于学校与企业的不同,如企业是开放式的,而学校相对封闭;企业是市场型的,功利型的,强调利润的,而学校是教育型,呈现人人有潜能,个个可成功的教育理念等。这些正是学校无法单凭内部力量来解决高职教育职业性的原因。

近年高职院校都非常重视校企合作。但如若单靠企业来培养人才,由于市场上企业的差异性较大,对人才培养和管理的重视度不同,会存在企业培养出来的人才差异化较大、专业能力和岗位能力单一化、后续发展能力较低等问题。据调查,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一方面需要有良好的专业基础,另一方面更重视人才的自主能动性和发展潜力。

其实归根究底,人才的培养最终的目的并不是为某个企业或企业群体的,而应该是服务社会。基于此本文提出以服务社会为核心的风景园林设计专业课程改革,通过加强学生与社会、与市场的接触,缩短高职教育与市场的距离,缩短与行业岗位标准的差距,同时拓宽了人才培养的平台,使人才可持续发展得以实现。

(二) 高职风景园林教育创新创业的定位

我国园林高职教育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目的是为改革开放后的各大城市培养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优良,能从事园林规划、园林绿化、园林管理的应用型人才。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经济的加速发展,环境问题、生态问题日益呈现,传统园林行业面临挑战与转型。创新对园林行业尤显重要。创新需要人才去研究和支撑,人才的培养依赖学校的教育。因此,创新创业教育应由学校办起。

由于传统思维定式的影响和办学理念的偏差,人们在论及高职人才培养时,多强调应用技术型人才的操作层面上的能力,而忽视学生包括认知、思维乃至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素养的培养。高职教育培养人才的岗位工作场景复杂。岗位人员需要灵活处理,并具有创新意识,能够主动改进操作技术,完善工作流程。高职创新教育应着重激发学生在动手操作技能、初级技术等方面的创新创意,培养技能型创新人才。

(三) 小结

服务社会的课程,相对学生在企业固定岗位实践更有可发挥的空间,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在专业方面的创新创业能力。“服务社会+创新”解决了高职培养人才与企业岗位标准的衔接问题,为人才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平台,它是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必备人才的有效方法之一。

二、 以服务社会能力为导向,融入创新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思路

(一) 以服务社会为核心的必要性

本文所讲的“工学一体”并不是简单地训练学生的操作技能,满足岗位要求。高职教育应重视学生对工作的自主能动性的培养,即热爱工作、热爱岗位,只有喜欢才能做得更好。这需要让学生产生内生驱动力,即实现自我价值。在企业,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往往是为企业创造利润,而在学校实现自我价值应理解为服务社会,服务群众,树立正确的个人人生观和世界观。因此,培养创新技能型人才必须要以服务社会为核心。

(二) 服务社会的定义及课程体现

对于“服务社会”的理解,笔者认为首先必须通过主动了解社会发展情况,把握动向,然后根据需要为社会提供服务,见表1。本次服务社会课程改革实践项目是立足于学校所在的当地需求来开展的。

社会实践将方案进行施工并实现出来,学生参与施工过程。掌握园林建筑的构造原理;

了解施工图的作用和目标,能绘制出一套完整的施工图;

能够根据施工现场对施工图进行适时修改。60

(三) 以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风景园林设计专业服务社会课程改革为例,阐述课程建设情况

在课程建设期间,课程对每一届学生研究的地方性范围是有规定的,学生研究内容及最终实践成果见表2。

表2 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每年服务社会课程建设情况

年度研究地域范围学生选择研究的课题情况最终实施情况

2014年丹灶镇仙湖度假村度假村旅游景点设计、度假村文化元素提升、度假村内小区管理与建设等阳光假日花园建设方案真正施工出来,并投入使用。

2015年丹灶镇翰林湖生态农业公园翰林湖生态与文化元素提升、翰林湖休息避雨设施建设、翰林湖服务设施提升、翰林湖綠道节点建设等。翰林湖绿道节点建设真正施工,并投入使用。

2016年丹灶镇古村落罗行圩非物质文化遗产——竹编在户外景观中的应用、棋盘村村落布局研究、仙岗村文化节点设计等。仙岗村方案也受到各个村落一致好评。

2017年仙湖养生园公园公园的开发改造、公园服务设施建设、公园入口改造等。公园入口改造方案最终施工,投入使用。

2018年丹灶镇周边流动摊贩学生正在选题计划2018年年底实施

(四) 服务社会课程创新能力培养

创新能力分为三个层次,其中第一个层次是运用已有知识创造性地去分析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该层次符合高职教育的特点,所以该课程改革在原来的课程模块基础上加入了选修模块,并以此成立了不同的教师工作室。学生自选加入多个不同的工作室进行研修,但最多不能超过2个,选修模块见表3。

三、 构建“岗位群基础课程平台——专业能力课程平台——服务社会课程平台”课程体系

培养服务社会的创新型技能型人才是不能只靠一门课程完成的。本课题以专业能力、岗位能力、服务社会能力培养为导向,构建了“岗位群基础课程平台——专业能力课程平台——服务社会课程平台”课程体系,并将创新能力培养融入课程内容中。三个课程平台依据逐步深入、循序渐进的培养模式展开,从专业入门、基础知识学习到专业能力培训,最后服务社会来构建。本课程体系的特点主要如下:

第一,依据岗位来设置课程。根据已毕业学生就业岗位调查数据统计,学生主要从事的岗位分别有园林植物设计師、园林设计师助理、施工图设计师、园林施工员、资料员、造价员、花艺设计师等。因此每个课程平台内的课程是依据园林行业岗位群来设置的。“岗位群基础课程平台”主要包含了这些岗位的基础知识课程;“专业能力课程平台”是针对每个岗位的知识和能力来开展;“服务社会课程平台”是根据学生的职业规划,对其展开有针对性的培养。

第二,课程课时相对短期集中。每一门课程基本都是集中在几周内完成的,例如《园林植物设计师入门》这门课周课时18,在第二学期1~9周完成,学生在完成该课程学习后才可继续下一门课程。这种设置使学生的学习精力更集中,教学质量效果更明显。另外,三个课程平台都分别独立设置了职业素养课程,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素养,引导学生在意识上往职业人士、社会人士转变。

第三,“专业能力课程平台”与“服务社会课程平台”的课程看似相近,但培养目标是截然不同的。“专业能力课程”全部都是必修课,学生需要对园林行业各个岗位进行学习。这部分的课程一方面需要教授学生认识和理解各岗位的专业知识,掌握基本要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以便在今后的职业道路上持续发展;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找到其适合的发展方向,以便在“服务社会课程平台”中进行课程选择。“服务社会课程”是有针对性的岗位能力加强化培养,并不是学生需要全部学习。学生需要根据个人发展规划分别选择一门上半学期和下半学期开设的课程即可。此平台课程内容主要以实际项目实践为主,在实践中提高岗位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素养,具体内容见表4。

四、 服务社会,提升创新能力的多方共赢

以服务社会为核心风景园林设计专业创新课程改革一方面解决了各高校以自身优势进行人才培养的问题,使教学呈更全面化展开,另一方面成功地将教学推向社会、行业、企业,与行业发展需要、岗位标准相衔接。同时该课程改革不单只是培养技术操作人员,它更重要职业素养、创新能力及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培养,是集高等性、职业性、教育性为一体的课程改革模式。该改革模式的重点在于服务社会课程建设的思路和课程体系的构建,它不单只适合于风景园林设计专业,对于其他专业同样适用,有较高的普及性和推广性,能够引领高职教育与社会、与时代相衔接,逐步提升高职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

参考文献:

[1] 谢志华.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思考[J].北京教育,2016(11).

[2] 童丽丽.园林高职教育改革之我见[J].金陵职业大学学报,2003(6):62-65.

[3] 杭国英,平若媛,龙阳.论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教育研究,2008(10):82-86.

[4] 黄兆信,曾尔雷等.以岗位创业为导向:高校创业教育转型发展的战略选择[J].教育研究,2012(12):46-52.

作者简介:丘燕芬,广东省广州市,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服务社会风景园林设计高职教育
我国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思考
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可信性研究
植物造景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基于景观都市主义设计思想的风景园林教学研究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