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在降低PICC非计划拔管率中的应用

2018-07-24 09:52葛欣丽
健康大视野 2018年4期
关键词:非计划性拔管品管圈

葛欣丽

【摘 要】目的:探讨品管圈在PICC非计划拔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年9月-2016年9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一科收治的30例行PICC置管患者(品管圈活动实施前)设为对照组,2016年10月-2017年9月收治的30例行PICC置管患者(品管圈活动实施后)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非计划性拔管、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在圈员间所取得的无形成果。结果:观察组非计划性拔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沟通能力、责任心、团队凝聚力、积极性及解决问题能力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在肿瘤科行PICC置管患者中应用效果显著,能有效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率与并发症发生率,同时可提高圈员沟通能力、团队凝聚力等,以使PICC操作流程更具完善性。

【关键词】PICC;非计划性拔管;品管圈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4-00-01

PICC是指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当因各种原因致使导管功能丧失、预定治疗尚未结束而进行导管拔除时则为非计划性拔管[1]。在该种情况下进行拔管不仅会增加患者的痛苦,还将给其家庭带来沉重经济负担,同时伴有医患纠纷隐患,因此非计划性拔管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予以高度重视[2]。此外,感染、堵管等是引起非计划性拔管的主要原因,为使操作更加规范、加强临床管理、延长导管使用时间并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率,本研究对在我院肿瘤科行PICC置管患者中开展品管圈活动,且已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具体信息如下。

1 資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5年9月-2016年9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一科收治的30例行PICC置管患者设为对照组,2016年10月-2017年9月收治的30例行PICC置管患者设为观察组。观察组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24-71岁,平均(45.32±6.08)岁;穿刺血管选择:肘正中静脉4例、左侧上肢12例、右侧上肢5例、头静脉2例、贵要静脉7例。对照组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26-70岁,平均(45.29±6.11)岁;穿刺血管选择:肘正中静脉5例、左侧上肢11例、右侧上肢5例、头静脉3例、贵要静脉6例。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所有患者均知情并自愿参与。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对比性。

1.2 入选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需长期进行静脉营养或化疗者;②导管长期在我院进行维护;③所有入选患者均采用B超引导下塞丁格技术进行置管。

1.2.2 排除标准 ①在外院维护的导管;②精神异常无法积极配合治疗者;③对我院使用的导管维护用具过敏者。

1.3 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导管维护、健康教育等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肿瘤科行PICC置管患者中实施品管圈活动管理,具体内容:①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圈员包括辅导员1名、圈长1名、护士10名,所有成员需经过专业培训并获得PICC操作合格证方可上岗;②确定主题。将实际情况与活动宗旨相结合将活动主题定为“降低PICC非计划性拔管率”,通过小组成员对操作流程展开讨论,并上报到护理部审批,最终形成标准化流程;③制定培训计划。定期对圈员展开PICC置管相关知识培训,包括健康教育、PICC维护、静脉治疗新标准等,并在圈员培训结束后由外出学习人员对其进行考核;④制定健康教育标准。圈员考核合格后,针对患者及家长进行全面、系统的健康教育及指导。⑤实施个性化质量管理。对于意识不清无法配合置管患者,可为其提供PICC弹力保护套,出汗较多者可采用超薄、通透性较强的导管贴,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增加换药次数,以免发生导管滑落、皮肤过敏等。

1.4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拔管情况;②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静脉血栓形成、穿刺点出血、穿刺上肢肿胀及机械性静脉炎;③比较两组圈员无形成果,包括沟通能力、责任心、团队凝聚力、积极性及解决问题能力,评分范围在1-5分,评分越高表明成果越好。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 表示,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拔管情况 观察组非计划性拔管1例,非计划性拔管率为3.33%(1/30),低于对照组的26.67%(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06,P=0.011)。

2.2 并发症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无形成果 观察组沟通能力、责任心、团队凝聚力、积极性及解决问题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在医疗护理工作中,提高护理工作质量、确保患者安全为重点护理内容。PICC置管可为静脉输液患者提供较为简便、安全的途径,进而降低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疼痛程度,但非计划性拔管却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导管使用寿命,同时重新置管不仅可增加医疗费用及患者的痛苦,还将引发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不满,从而产生医患矛盾,因此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3]。

在预防PICC导管意外拔出中,不仅要注重对护理操作流程的改进,还应将防范意识建立在寻求科学依据及优化工作流程基础上[4]。品管圈活动以头脑风暴方式寻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实际问题展开讨论,分析出具体原因,最终制定适宜的改进措施[5]。其中品管圈活动小组的成立与活动主题的确定可在提高团队专业水平的同时,使圈员更加明确护理要点,进而使患者享受更加全面、优质的护理服务;通过组织人员积极寻找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展开分析与讨论,以制定出相应的护理对策可有效减少非计划性拔管可能性;同时针对患者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质量管理,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满足患者的生理及心理需求,降低感染发生率,进而保障其安全[6]。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非计划性拔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在所取得的无形成果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品管圈活动的开展不仅能有效避免导管滑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还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护理人员劳动强度,减少挫折感,使其获得更多的参与感、成就感等,并积累更多的护理经验,以更好的优化护理操作流程。

综上所述,在肿瘤科行PICC置管患者中通过实施品管圈活动管理可明显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率与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减少患者痛苦、确保其生命安全,同时可提高医护人员工作积极性、解决问题能力等,进而使管理效果得以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马春霞.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老年患者PICC非计划性拔管率的应用效果评价[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34(20):2769-2771.

葛晓霞,张兰风,钱玉兰.肿瘤内科PICC导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危险因素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16,16(04):284-285.

周蓓.品管圈在降低ICU中心静脉置管非计划性拔管中的应用[J].中华全科医学,2015,13(09):1537-1540.

姚莉,李保兰,刘维.运用品管圈降低病房常见管道非计划性拔管率[J].重庆医学,2015,44(10):1433-1434.

孔晔宏,赵滨,李秀轻,等.品管圈在降低中心静脉导管非计划性拔管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13):122-124,129.

李芸,张海燕,戴宁,等.军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非计划性拔管原因分析和护理对策[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20):2527-2529.

猜你喜欢
非计划性拔管品管圈
新型约束方式预防心脏术后患儿非计划性拔管的效果观察
护理干预降低ICU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效果观察
品管圈在质量文化构建中的应用
品管圈“转”起来
品管圈的魅力
医疗质量也要有“品管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