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管飞丝品自然

2018-07-25 09:52汪晓亮作品赏析
中国设备工程 2018年13期
关键词:书法艺术

汪晓亮作品赏析

汉字集形象、声音、和辞义三者于一体,以“六书”—— 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为结字原理,是世界上最具独特魅力的文字。它来源于自然,形成于人们对自然现象和世间事物的理解和认识,自然性是汉字与生俱来的一个重要特征。于是,作为以汉字为书写对象的书法艺术,其所要表现的自然之美是不言而喻。这一点在汪晓亮的作品中体现得尤为突出,他的书法很自然地就流露出一种跳跃跌宕的感觉,这是一种以钟鼎结体、汉魏用笔、晋唐风韵、宋元情趣,把勾划基本简略,将昔时的碑帖风化、腐蚀,融入强烈的沧桑感,令人耳目一新的书法运笔,综览汪晓亮的书法会发现在变形之中含有一种本性的流露:他不是违背本性,刻意地追求形式,而是顺从自己的心境自然、笔势自然、审美追求的自然,走自己的路,所以他的东西和传统文化是相接轨的。

浴赣水新姿秀衍

1964年,汪晓亮出生在江西省玉山县,这里是赣浙闽三省的交通要冲,素有“两江锁钥、八省通衢”之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北宋有文学家、翰林学士杨亿,南宋有钦点状元、大学士汪应辰。现代有著名医学家、胸外科奠基人、原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黄家驷,著名国画艺术家、美术教育家柳子谷等。汪晓亮从小就受这里的乡风诗情所熏陶,对艺术情有独钟。

说起对艺术的感觉,汪晓亮告诉我们,七八岁的时候,上小学报名,那时候上学要自己带板凳,就在板凳的反面,父亲用毛笔写了一个大大的“亮”字,他的父亲可以说是书法的内中高手,写得一手很好的颜体字。儿时的晓亮,看到这个“亮”字,登时就眼前一亮,原来毛笔字竟然可以写得这么漂亮,那种感觉至今记忆犹新。从那时起,他便从内心深处萌发了对书法艺术的痴爱。

那个年代,在晓亮居住的地方,根本买不到字帖。小孩有小主意,买不到字帖,就找报纸来按照报纸上的标题练。也许是天意垂青,有一次偏偏晓亮就从哥哥的旧书堆里,翻到了一本唐代大书法家欧阳通的字帖,这一下让晓亮欣喜若狂,如获至宝。放学回来,写完作业就开始不停地练字,一笔一划练得有模有样。在练字过程中,让他对书法有了最初朦胧的认识。由于字写得好,他在学校时就经常参加书法比赛,名次都是在前三名。

1983年,汪晓亮从学校毕业被分配到鹰潭铁路分局鹰潭站,因为写的一手好字,他经常参加本系统的书法比赛,并次次得奖。据他的“粉丝”说,在单位,他几乎包揽了编排黑板报和抄写上墙规章制度的所有活计,还说他就是喜欢搞文字设计,显摆他的变体美术字。1987年,他第一次参加鹰潭市书法大赛,以一手古朴的钟繇体小楷获得青少年组一等奖。这次的成功,大大地激发了他练习书法的热情。从此,真、行、草、隶、篆,包括甲骨文,他全都练了个遍。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意挤,就会有的。”那段时间,由于有了稳定的生活环境,汪晓亮开始琢磨如何利用好节假日和休息的时间。接下来,所有的休息时间都可以看到他像陀螺般旋转着的身影,到亲戚家从电视里收看书法讲座;回到宿舍,就认真临帖描红,练习书法;节假日,就转新华书店……在鹰潭的日子,他跑遍了能找到的各大书店寻找自己中意的字帖,尽管工资很低,仍是省吃俭用也要买回来。

为了使自己的艺术水平得到更大的提高,汪晓亮一有机会,就向名家讨教,认真学习中国传统书法的技法、用笔、结构设计等基础知识。20世纪100年间最杰出的20位中国书法家之一陶博吾等大师,就对他的作品亲自进行过指点。大师们的言传身教,让汪晓亮受益至今。这期间,“楷书鼻祖”钟繇成了他心摹手追的对象,钟繇篆、隶、真、行、草多种书体兼工,其所处的时期,正是汉字由隶书向楷书演变并接近完成的时期。在完成汉字的这个重要的演变过程中,钟繇继往开来,起了有力的推动作用。那些日子,汪晓亮一度达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当时工作是三班倒,下夜班回来,别人睡觉,他练习书法,常常忘了午饭的开饭时间。一有机会,他就到周边研习艺术,上饶、南昌、景德镇等地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尤其是景德镇的石版画艺术,对他影响极大。

机遇总是垂青那些不断努力的有心人,江西省书法家协会荣誉常务理事钱永瑞在一次铁路文化宫活动时,发现他是个人才,就对他额外进行指导,对他帮助极大。渐渐地他在铁路系统有了自己的名气,当选了上海铁路局书画协会副主席,在艺术领域的接触面越来越广。

读水杉创意新体

艺术家的成功源于开放性的变革与创新,1988年,汪晓亮调到铁路衢州车务段,在靠近江山市的一个四等小站—— 上铺火车站做了100天的实习调车长。在此期间,正当春回大地,铁路两边的水杉枝头吐绿,望着那层层叠叠的嫩芽,他总是若有所思……他告诉我们说,水杉叶子这种穿插错落,有一种像音符一样的诗律,天真自然,使他印象特别深。那时,他常常想,能不能把水杉叶子的这种错落有致,运用到书法创作中来。艺术来源于生活,不仅是水杉,包括对现代城市建筑造型的感悟,都让他把身边熟悉的事物,当做了灵感的“孵化器”。然后,他把这些灵感都融入到书法中,体现在字里行间,一撇一捺都突出了这种意境。

这时的汪晓亮,已经走过了初级临帖阶段,逐步开始借古师心,创造自我,转入对汉简帛书、敦煌写经、魏晋残纸、汉魏墓志造像题记等所谓民间书风中一些比较率性的书体进行研习。同时喜欢上了16世纪中叶至17世纪中国书法风格突显时期的徐渭、张瑞图、黄道周、倪元璐、八大山人、王宠、傅山等先辈前贤的夸张书写手法。对沈增植、金农的作品也多有偏爱。钟繇体、汉隶、魏碑、金农的漆书等都成了他的最爱。

在研习书法的过程中,他特别崇拜国画大师黄宾虹,受其勇于创新探索,坚信自己的作品100年后终会被世人全新解读的艺术探索和自信影响极深。难怪有位已故的荣宝斋老鉴定家曾经被他的字打动得流泪,说一看见他的作品就会想起秦始皇兵马俑里的“用兵布阵”。

这种烂熟于心的风格,真正形成,还要追源于书写心经。魏晋时期,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国,写经、抄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写经者除了僧侣,还有普通民众、居士、文人、商人、手工业者,更有王公大臣及社会各个阶层的人士。陈寅恪先生指出:“艺术的发展多受宗教之影响。”敦煌写经书法更是囊括了书法发展的重要历程。有论者将其划分为这样三个演变过程:隶意楷书,汉简余续;魏碑楷书,尽脱隶意;成熟楷书,唐楷先河。其风格或气息高古,肃穆静谧;或朴素自然,率意天真;或规整端凝,法度谨严。其“笔法”技巧五花八门,不一而足。什么绞笔、顺笔、切笔、摆笔、衄笔、翻笔、抢笔、蹲笔、掠笔、趯笔、驻笔、顿笔、提笔、按笔、逆笔、转笔、折笔、衅扭、中锋、侧锋等等,名目繁杂,更何况每写一笔,都存在多种写法。汪晓亮书法风格的形成,就是以古人为师,在书写心经的过程中,融合时代的审美意识,不断推陈出新,在中国书法界打出自己的一片新天地。

他的“破体字”(现在被书法界称为“现代写经字体”),无论在什么大展上,都是受到“宠幸”的。其风格别出新意,出神入化,自成一家,甚至蒙着一袭不可言喻的密码符号般的神秘面纱。

为了不断提升自己,2011年11月6日,汪晓亮正式拜在海派领军人物书画篆刻大师韩天衡门下。韩天衡为人大气,正直豪爽,在上海,韩天衡针对他的隶书作品做了执笔示范,并做了总结指导:1、字要写得很秀气;2、笔法上起笔回锋后要有提按,捺画重按后要略转笔锋,不要一滑而过,不要有描的感觉;3、临摹《礼器碑》要多看多写碑阴,自然天成,字的结构不因排列而受拘束,可以放开情怀;4、要多拜老师(一本好的理论书、一本好帖、好印谱都是老师),发挥老师的作用,把他们好的东西学过来。这些都让汪晓亮受益匪浅。拜师后,汪晓亮不仅向韩天衡学习书法,还开始了篆刻生涯。他的鸟虫篆刻作品,一经出世,就在中国铁路总公司首届篆刻大赛上拿了大奖。

成大器德艺双馨

2012年5月12日,当汪晓亮的两幅“现代写经字体”书法《心经》,出现在南昌第三届高校书画创作艺术节开幕式上时,立即引起了来自南昌30多所高校前来参加书画创作、交流的同学们的浓厚兴趣,他们簇拥在作品前欣赏、品头论足,甚至指指点点……纷纷提出要拜他为师。

由于因为工作的关系,时间和地点不能固定,他就专门在微信上建立了“中国书法修行群”,每周三场讲座,免费教学生。三年多,从未间断,至今已授课一百多课时。

此外,他还多次参加捐资助学和社会福利活动。把义卖的收入,现场捐赠给贫困学生,圆贫困学生的上学梦;为福利中心老人书写扇面,给老人带去真切的艺术感受;为失学儿童捧出爱心,送上温暖,让人深切地感受到文化的力量,是民族精神的重要象征,是维系社会和谐的精神纽带。

艺术为他带来了无尽快乐的同时,还给他带来了美誉和赞赏。北京是一个艺术人才云集的地方,也是各类艺术展示的大舞台,更是艺术家打拼的殿堂。汪晓亮虽然没有在北京打拼过,但是,在这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市场却占有一席之地。2013年4月15日,当回浙江探亲归来的西苑中海(北京)书画院资深院士沙二海先生在与朋友交流时,向大家展示他的“现代写经体”—— “破体书法”时,众多书法收藏家眼睛为之一亮。李徐英女士是位资深的文化产业人士,对文化产品见多识广,可还是在作品徐徐打开的时候,发出疑问:是藏文?韩文?好像都有点像,一经仔细看完之后,连声说:“见过怪的,没有见过这样怪的,可以说绝无仅有,物以稀为贵,我收藏了。”而另外一幅则被先下手为强的西苑中海书画院前任执行副院长苟君厉抢了去。她们的举动引起了在场人的效仿,纷纷向沙先生索要,当被告知这次只是带来2幅作品时,大家都很感到失望,只好央求沙先生下次再多带几幅作品给大家收藏。

2016年,国家汉办孔子学院特意邀请他在塞尔维亚举办了一带一路个人作品展,塞尔维亚共和国诺维萨德大学特聘他为荣誉教授,其山水画作品被塞尔维亚总统收藏,篆刻作品被塞尔维亚议长收藏。

从汪晓亮的书法可以看出,他是一位很有思想的书法家,他对书法有着更为深入而独到的思考。对于书法艺术,汪晓亮向我们谈了他的“符号”感悟:书法相当于数学中的加减乘除,“+”号是不断积累的过程;“-”号是积累要有针对性的吸取,去伪存真;“×”号是要把吸取的东西全部融合在一起,有机结合;“÷”号是把这些继承来的东西加以提炼,为己所用。一句话概括,加减是继承,乘除是创新发展……

看尽满眼繁华,历经潮起潮落,时光荏苒,品书家之作往往是可以一窥作者心境之美的。经典的书法作品通常是融合着精湛技艺和丰沛思绪的情感之作,时而遒劲坚韧,时而潇洒逸美,时而夹带着寒冬的风刀霜剑,时而糅合着着初春的煦日暖阳。笔法、情感和气节的相互交融方能赋予作品独特的品格与灵魂,这一点从汪晓亮的作品中更是可见一斑。他那充满禅意书风的心经和金刚经,先后得到了雍和宫、少林寺、灵隐寺、大昭寺、清泉观、宝相寺、智者寺等寺观住持的签名加持并永久收藏。

采访中,我们聆听着汪晓亮从他的艺术岁月中流淌出来的话语,耳边不禁响起了启功先生的那首《论书绝句》,“用笔何如结字难,纵横聚散最相关。一从证得黄金律,顿觉全牛骨隙宽。”于此,我们也衷心希望中国书法之博大和精粹在汪晓亮等天下有志之士的努力之下,得以更加深远的发扬与传承,并走向国际去传播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猜你喜欢
书法艺术
书法篇
书法
书法欣赏
书法
纸的艺术
书法欣赏
书法类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