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届园博会海口园比较研究

2018-07-25 03:57许家瑞许先升邓永锋
广东园林 2018年3期
关键词:博会设计

许家瑞 许先升 邓永锋

摘要:通过时北京、武汉、郑州、南宁四届园博会海口园的主题意向、平面布局和形式表达三方面进行时比研究,总结出海口园的设计手法和其变化方向,并从现代技术和绿色可持续两个方面对海口园今后的设计提升提出建议,以期给其他城市展园带来启示。

关健词:风景园林;海口园;园博会;城市展园

中图分类号:TU986.2

文献标志码:A

“园博会”是中国国际园林花卉博览会的简称,它是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建设部)與地方政府共同举办的园林花卉界高层次的盛会,是我国园林花卉行业层次最高、规模最大的国际性盛会[1]。如今,园博会已经举办了十一届,2018年第十二届南宁园博会也正在积极筹备建设之中。作为我国最大的园林展之一,园博会逐渐成为中国乃至国际园林园艺行业交流、发展的优质平台,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并给举办城市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不同于欧洲园林展以主题花园、家庭园艺花园、花卉展览、公共艺术展览、园林材料和设施展览等为主[2]的内容形式,城市展园是我国园博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各个展园将城市形象、地域风情、历史文化等元素组合成设计语言展示于国内外游客面前,使游客感知、了解参展城市。虽然近年的园博会上,有着宣传教育意义主题园和体悟深刻内涵的大师园也渐渐得到业内重视,受到群众的喜爱,但城市展园仍然是园博会不可或缺的内容。

1 历届园博会海口园概述

海口是海南省省会,别称“椰城”,是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支点城市,属于北部湾城市群,是海南省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中心和最大的交通枢纽[3]。

海口作为热带滨海历史文化名城,到目前为止共参加了6届园博会,基本概况见表1。

2 海口园比较研究

本文选取了北京、武汉、郑州及南宁四届园博会的海口园作为比较对象(以下简称北京海口园、武汉海口园、郑州海口园和南宁海口园),从主题意向、平面布局和形式表达三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表2)。

2.1 主题意向

继国际旅游岛建设步入正轨后,海南在2013年迎来旅游大年。作为省会城市的海口,对外推广形象成为了北京海口园的设计方向。结合“特色鲜明、文化百科”的布展要求,通过描摹海口钟楼、农用斗笠、椰树Cocos nucifera、帆船等“新形象”,运用解构主义、象征手法等“新思维”,强化海口地域文化和悠久历史的“新感知”,打造包容“老韵味、新特色”的新海口景观,孕育成“映像椰城,古钟新声”之主题。

为深入挖掘立意,武汉海口园与郑州海口园分别以“火山”和“地貌”作为主题线索,营造了序列景观。以“凤凰涅槃、活力海口”为主题的武汉海口园将“火山沉寂”“熔岩喷发”“生机重现”等一系列火山活动比拟生生不息的精神,暗喻海口的历史,在经历20世纪90年代的泡沫经济后自强发展,迎来新的活力与生机。以“山海共潮生——全景海口”为主题的郑州海口园则紧扣现状用地与海口地貌的相似之处,根植地域历史和生命延续,由北向南利用“大海”到“火山”的景观脉络寓意海口的现代与传统,营造文化探索之旅,亦是新旧景观之对话共生。

2018年是海南省建省30周年,也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建立60周年。身为北部湾城市集群的南宁和海口,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大背景下共同发展,携手并进。南宁海口园通过地形和构筑物的营造,比拟“船入海洋、迎风启航”,荟萃海口热带滨海风情,营造清新、浪漫、自然的景观氛围,引领人们了解、体验、感受海口的城市魅力,塑造“丝路花语、幸福海口”的主题意向,展现海口的新世纪城市的景观色彩。

2.2 平面布局

2.2.1 线型

平面布局的设计线型主要体现在园路、铺装、水面边缘线和地形塑造等方面。历届海口园的设计线型以曲线为主,直线为辅,试图通过变化自由的线型体现自然、热情、浪漫、奔放的海口意境。北京海口园与武汉海口园场地较大且方正,便于将园路、水面边缘线处理成曲线,优雅美观;郑州海口园因场地狭长,园路设计采用直线,曲线表达则融入铺装,意喻“海浪”,另结合曲线地形塑造,展现活泼意境;南宁海口园将地形塑造与曲线花带相结合,别有风味。

2.2.2 结构

通常情况下其他城市展园只设置一个出入口(主办城市展园或场地特殊除外),历届海口园首先在平面布局的结构上均运用了环状结构,与单个出入口结合,将游览方式约束为“环状周游式”;另外利用部分曲线或直线支路切割主要结构,形成游览趣味。郑州海口园由于场地限制只在场地后方设计小型环路,入口处则通过折线连接,形成“曲径通幽”之感。

其次,海口园的轴线运用与环状结构相得益彰、互为补充。例如武汉海口园通过三条分散虚轴减弱了环形结构的稳定性,另增加支路游线使得人群游览更为随机,更有趣味;郑州海口园的轴线则起到了统领园区视线的作用,加强了对游览方向的导向性。

轴线和环状结构的不同搭配产生了不同的分区。武汉海口园和郑州海口园的分区形式为“三段递进式”,建立在层层变化的景观层次上;北京海口园和南宁海口园则是通过建立主体建筑与入口之间的关系,使得轴线和环状结构融洽,形成“相互耦合式”的分区形式。

2.2.3 场所

结合主题意向,历届海口园均将设计场所赋予不同的内涵、意义和精神。北京海口园与南宁海口园以“古钟新声”和“迎风启航”等意象充实主题场所,在串联入口形象区域的同时.辐射相邻自然景观、休闲游览和文化体验等区域。武汉海口园将园区场所定义为三段,通过“展示——活力——起源”探索“火山”意义;郑州海口园则浸润于“文化变迁”之中,通过描摹大海、叶子花(三角梅)Bougainvilleaspectabilis和椰树,使场所升华,拥有“大海胸襟、三角梅品格、椰树风骨”的人性精神。

2.3 形式表达

2.3.1 竖向设计

海口园的竖向设计有三种意图。第一种也是最常用的一种,是塑造了起伏多变的景观地形,后续可结合园路、铺装和植物配置,以此比拟海口自由多彩的热带风情;第二种是结合主题意向处理重要场所,郑州海口园的后部区域采用整体沉降的设计形式,对应海口的“传统火山”意向(图1),并结合小品塑造象征生命之源;第三种需要结合现有场地地形,例如南宁海口园原有场地内高差将近5m,通过象征设计手法配合形成“船入海洋”的意向(图2)。

2.3.2 园建设计

1)钟楼

钟楼是海口最重要的标志性与象征性建筑物之一,由爱国商人周成梅先生于1929年集资兴建,以便统一长堤路码头时间。1987年海口市人民政府拨款改建并改善周边环境,使得钟楼景致幽雅,风姿绰约,成为海口八景之一。北京海口园“古钟新声”景点创作源于钟楼,设计成内部中空、四面成片的构筑物,顶部用钢结构连接,配以玻璃形成强烈的光影效果,与入口广场呼应(图3)。

2)斗笠亭和渔网架

自古以来,农耕文化和海洋文化就是海口血脉中浓墨重彩的一笔,辛勤的劳作和出海的探索是海口人民骨子里的记忆。历届海口园运用斗笠、渔网等生活用具与休憩设施结合,通过搭配叠泉、园路、植物等,营造出了特色鲜明、造型独特的斗笠亭和渔网架(图4)。

3)花月雅亭和椰风童趣秋千椅

三角梅和椰子树分别为海口的市花和市树,蕴含了自由、美丽、幸福的热带风情。郑州海口园通过挖掘三角梅的内涵品格,结合园区的设计序列,在“起、承、转、折、合”的“承景”区域设置花月雅亭,营造舒适的游览氛围,并增加观赏趣味。南宁海口园则重视了参与性设计,利用经过防腐处理的椰树树干与木格栅搭配设计成为椰风童趣秋千椅,在满足家庭式休闲游览的同时充实园区的幸福文化体验。

4)船头故事亭

南宁海口园高差变化大,通过地形和构筑物的营造,比拟“船入海洋、迎风启航”,设计船头故事亭作为全园主景。船头故事亭(图5)取海上帆船的立面造型,运用木纹钢作为骨架,两侧设置镂空的铝材剪影装饰,结合海浪元素在底部采用花岗岩砌筑矮墙,并于亭前放置船舵小品,呼应主题,独特优美。

5)景墙、小品及铺装

历届海口园的景墙、小品及铺装的设计灵感都来源于海口的自然风景和地域材质。例如麻绳与椰子、椰子杆的结合形式就在北京海口园与武汉海口园中独特闪光(图6),令人对入口景墙印象深刻;地域材质火山岩的运用也是多种多样,涵盖面广,既可与锈蚀钢板结合形成武汉海口园的渔网架,也可与海南黑蜂窝石结合成为北京海口园“福字铺地”,还可作贴面单独形成郑州海口园的斜折面景墙,更可作为简洁有力的各類花池收边。

多源头的历史文化对海口园的小品铺装也产生了影响。颜色鲜亮、线条流畅的碎碟、贝壳、海星、章鱼和海蟹等小品结合冷色系洗米石可以营造广阔现代的海洋文化氛围,船帆和舵盘等小品的出现体现了海口人民用于闯荡的精神;古老的根雕、石鼓和彩绘石头则拉近了时间的距离,将遥远的火山文化氛围带入了园区,传承延续了生生不息的活力。

2.3.3 植物设计

海口的植物特色主要体现于具有丰富层次、浪漫色彩氛围、独特的棕榈科Palmaceae植物。但是由于历届主办城市的气候、土质和温度状况等不一定与海口相近,热带树种可能存在无法适应的情况,因此历届海口园的植物设计基本都是以主办城市的乡土植物为主,选取耐受性强且长势良好的海口地域植物作为特色辅助树种。在北京海口园中,变叶木Codiaeum variegatum、苏铁Cycas revoluta、水竹芋(再力花)Thalia dealbata与水岸、木桥搭配形成的景观平易近人,野趣十足;武汉海口园和郑州海口园对于丝葵Washingtonia filifera与棕榈Trachycarpus fortunei的应用也使得场地具有了挺拔的气势,增加了仰视的观景方向,拉近了主办城市与热带风情的距离。

3 海口园设计手法和其变化方向

3.1 设计手法

为了突出各个城市的优势与特色,一些地方形象、风物名胜、典故雕塑不断以微缩、复制等设计手法出现于多年园博会的城市展园之中,使得历届展园差异性不高,味同嚼蜡。而历届海口园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此类现象,主要通过模拟、解构、象征、序列和隐喻这五种设计手法,结合自然和人文元素提炼升华。其中,自然元素多为陆地、海洋、火山、地形、市花市树等意象;人文元素则集中为南洋建筑、园林建筑、农耕、市井文化方面,主要体现于平面设计、场所设计、竖向设计和构筑物设计四大块(表3)。

3.2 变化方向

海口是一个既古老又年轻的城市,多源头的文化交汇使之沧桑满面却又活力动人,在有别于以微缩、复制等手法体现城市风貌的基础上,海口园经过不断地提炼升华,多年创作使得自身形成了一定的变化方向。

1)主题立意不断深入。从北京到南宁历经了一个由“映像—生命—共生—启航”的过程,体现的内容却始终根植于海口地域特有的元素和文化特征,一步步地塑造了生动形象的海口城市性格雏形。

2)构筑物的风格探索。提炼简化始终贯穿于海口园的构筑物之中,设计源头虽然多种多样,但是坚持乡土材料例如防腐的树干、椰子、麻绳等和现代材料钢材、玻璃等的配合使用,让其风格别致,韵味十足。

3)文化感知由明到暗。象征和模拟的手法在北京海口园中运用较多,但随着武汉、郑州等城市的实践,到南宁海口园时,序列和隐喻所占的比重却更大,使得游人在游园时的感知由直观获取到思考体悟,更加贴近设计者的创作意图。

4 海口园设计提升的建议

园博会的初衷在于提升风景园林行业的社会影响力,推广普及园林艺术。作为园博会中占主体位置的城市展园,除了展示城市形象、挖掘地域风情、提炼历史文化元素之外,更应该不断从现代技术方面进行创新,同时保证园区的绿色可持续,肩负起时代的重任。

4.1 现代技术

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参数化设计和新型材质的运用带来了许多超乎前人想象的效果,例如武汉深圳园中以参数化设计实现的流线起伏的雕塑与廊架(图7),以钢材与木质相结合,极具深圳的创造和包容精神,而历届海口园在构筑物及雕塑小品的造型和用材方面专注于提炼原型和根植地域,并没有将城市精神、抽象思想与前沿设计手段结合,因此这方面需要提升进步。

涉及屋顶、墙面的立体绿化是民众们喜闻乐见的城市新景观之一,也是园林技术的未来探索。海口园的植物设计也需要从这方面进行提升,例如适当结合园艺新品种展现,种植土科普,新型容器推广等来打造平易近人的花园、花境或可食性景观,让民众在体验园林科技的同时增长自身的绿化知识,关心身边的绿化环境,参与周边的绿化建设。

对于民众的互动、体验和学习,海口园一直以来都以场所的氛围营造和精神感知为主要方法。然而现今与编程、建立算法等机器控制,以及与触摸、踩踏、声音等人体感知多方面结合的园林设计已经越来越引人注目,如张唐景观的“海浪”(图8-a)与耐克公园的交互电子屏(图8-b)便是例子。倘若能够将现代技术与海口园的交互设计相结合,在白天可以营造传统“五感”之外的趣味和氛围,在夜晚也可以通过智能的灯光让园林景观更加奇异梦幻、美丽非凡。

4.2 绿色可持续

从第四届深圳园博会开始,主办单位和地方政府就已经开始重视场地的后续利用。重庆园博会之后的展览均是重新开辟场地,集合全新的规划设计,并且在会后大规模地保留[4],这使得城市展园的后期质量显得非常重要。

历届海口园在材质的探寻方向上较为喜爱体现乡土气息和时代特色。例如火山岩是海口独特的地域材质,若其散置作为石笼景观或围合树池会野趣十足,但其作为贴面、铺装等的施工工艺不被外地工人所熟悉,导致在武汉海口园的施工过程中出现了高耗材且后期效果差强人意的情况,这使得材质在绿色可持续、低能耗以及精神内涵方面的体现显得更有发掘意义。例如北京上海园对于碎瓦、锈蚀钢板、不锈钢、废弃瓶盖、酒瓶等的运用,不仅增加了新鲜感,也创新了景墙的美感,展现了上海摩登的特点。

历届海口园的植物设计策略均以主办城市的乡土植物为主,选取耐受性强且长势良好的海口地域植物作为特色辅助树种。但通过总结建设经验,发现了丝葵、棕榈等在展会结束后长势还是会变差,加上养护难以为继,导致效果不佳。而在武汉上海园的特色植物设计中,上木主要体现上海的植栽特色,下木展现新优的園艺花卉品种,而核心展示空间展现超前的植物品种[5],其所形成的上海栽植特色并不拘泥于使用上海的地域植物,而在于营造氛围和养护处理,这一点值得海口园在今后的植物设计中有所借鉴。

5 结语

城市展园是中国园博会乃至中国园林展的特色,至今为止已经走过了二十个年头,关于其营造的试验、意义的探索和成果的研究始终没有停止。历届海口园的比较研究也只是希望能够促进园林规划设计思想的交流,促进园林科技的推广,以期给今后的城市展园兴建带来启示,将我国的园林展特色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黎革.古城印记·真理摇篮[D].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4:2.

[2]田夏梦.园博会中城市展园设计探析[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12:10.

[3]百度百科.海口[EB/OL].(2018-02-01)[2018-02-28].https://baike.baidu.com/item/%E6% B5%B7%E5%8F%A3/5775.

[4]彭希茜.中国博览型园林城市展园景观规划设计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5.

[5]周蝉跃,庄伟.园林展城市展园的创新——以武汉园博会上海园为例[J].中国园林,2016,32(3):24.

猜你喜欢
博会设计
BUBA台灯设计
数字化将开启东博会里程碑式的新征程
充分放大进博会延伸效应
“我对东博会说句话”
东博会让我爱上国际问题报道
有种设计叫而专
2016武汉光博会
陈国兴设计作品
2016CFB餐博会精彩瞬间
匠心独运的场地设计画上完美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