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孕先兆流产患者采取不同剂量黄体酮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2018-07-25 09:26范朝霞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8期
关键词:先兆流产不同剂量黄体酮

范朝霞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黄体酮治疗早孕先兆流产患者的效果。方法:随机将150例早孕先兆流产患者分成A、B、C 3组,各50例。对3组患者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的黄体酮肌注。结果:C组患者的稽留流产率显著高于A组和B组(P<0.05)。结论:黄体酮给药剂量不会直接影响早孕先兆流产患者的保胎治疗结局,但是采用大剂量黄体酮治疗却会增加稽留流产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关键词 早孕;先兆流产;不同剂量;黄体酮

早孕先兆流产如果未进行及时和有效的治疗,则会导致流产,对孕妇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1]。肌内注射黄体酮是现阶段临床治疗早孕先兆流产的主要方法,但有关早孕先兆流产患者采用不同剂量黄体酮治疗的研究报道却还比较缺乏。本研究主要分析了早孕先兆流产患者采取不同剂量黄体酮治疗的临床效果,具体情况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4年2月-2016年6月收治早孕先兆流产患者150例;年龄20~28岁,平均(24.4±3.6)岁;孕周6~12周,平均(7.8±0.6)周。全部患者均满足早孕先兆流产的相关诊断标准[2]:宫颈口未打开,停经时间和子宫大小一致;腹部疼痛或者小腹轻微下坠,阴道存在少量流血;B超检查结果显示宫内存在妊娠囊,发育情况和孕周相符,孕酮值< 40nmol/L。排除传染病史患者、心肝肾疾病患者、宫颈息肉患者、宫颈急性炎症患者和阴道炎症患者。全部150例患者中,阴道流血78例,下腹疼痛41例,阴道流血伴腹痛31例。随机将150例患者分成A、B、C3组,各50例。3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方法:治疗前选择免疫化学发光法对患者的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和血清孕酮进行检测,结果显示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和血清孕酮均处于正常值范围。对3组患者均给予黄体酮肌注,A组患者的给药剂量20mg/d,直到症状消失;B组患者的给药剂量40mg/d,症状消失后将给药剂量调整为20mg/d,7d后停药;C组患者的给药剂量60 mg/d,症状消失后将给药剂量调整为40mg/d,7d后将给药剂量调整20mg/d,7d后停药。

临床观察指标:对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观察。不良反应包括乳房肿胀、头晕、呕吐、恶心等。

统计学方法:选择SPSS软件统计和分析本试验相关数据,计数资料选择x2检验,汁量资料则选择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在完全流产率以及妊娠结局方面,3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的稽留流产率显著高于A组、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C组最高,但是与A组、B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討论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改变,早期流产的发生率也越来越高,在全部自然流产中,早期流产的占比大约80%[3]。临床研究发现,环境、母体、胚胎等因素是导致流产的主要原因,而通过对早期妊娠流产胚胎进行检查发现,有50%~60%的胚胎存在染色体异常,在全部流产孕妇中,大约有15%的患者是因为妊娠期黄体酮分泌缺乏而导致的流产[4]。

在胚胎着床和发育的过程中,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和孕酮的作用非常重要。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的功能主要是将卵巢黄体转变成妊娠黄体,让血清孕酮含量增加;孕酮的功能则主要是促进腺体和血管增生,促进子宫内膜增厚,并让子宫收缩程度和母体排异反应降低。如果血清孕酮含量缺乏则会引起流产。

现阶段临床中在对早期先兆流产患者进行治疗时,常规采用天然黄体酮制剂给予保胎治疗[5]。天然黄体酮为孕妇血清中所提取的孕激素物质,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在对早期先兆流产患者进行天然黄体酮治疗时,是隔天或者每天给予天然黄体酮肌内注射,1次/d,给药剂量20mg/次,直到形成胎儿胎盘。在形成胎盘后,胎盘能接替卵巢黄体,分泌充足的黄体酮,保证胎儿的发育,所以在孕妇形成胎盘后应及时停药,治疗时间一般为12周。临床中针对母体疾病和不良遗传因素所引起的胎儿发育不良,黄体酮治疗的效果较差。

本研究所选择150例早孕先兆流产患者的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和血清孕酮均处于正常值范围,A、B、C 3组患者均选择黄体酮治疗,但是给药剂量方法却存在差异;结果显示,在完全流产率以及妊娠结局方面,3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的稽留流产率显著高于A组、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C组最高,但是与A组、B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果表明流产是机体排除异物的一种保护性反应,如果给予孕妇大量黄体酮,不但无法对胚胎发育进行改善,甚至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子宫,减弱子宫的收缩功能,降低子宫排除异物的能力,从而让稽留流产率增加,出现死胎综合征,最终对孕妇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影响。通过以上分析可知,黄体酮作为胚胎着床和发育的关键分子之一,其作用并非万能,在对早期先兆流产患者进行治疗时,黄体酮的应用应小心谨慎,不能偏执,治疗前应对孕妇的发病原因进行明确检查,准确诊断,防止滥用黄体酮而威胁母婴的生命安全。

总之,黄体酮给药剂量不会直接影响早孕先兆流产患者的保胎治疗结局,但是采用大剂量黄体酮治疗却会增加稽留流产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黄彬华.40例早孕先兆流产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J].中国处方药,2016,14(10):88-89.

[2]刘彦.黄体酮剂量与早孕先兆流产妊娠结局的关系探讨[J].临床医学工程.2017,24(3):393-394.

[3]俞传江.固肾安胎丸联合黄体酮对早孕先兆流产的保胎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21):190-191.

[4]韩德利.助孕汤治疗孕酮不足早孕先兆流产的临床研究[J].心理医生,2016,22(17):84-85.

[5]张春莲.不同治疗方法治疗先兆流产的疗效分析[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16,3(7): 126-127.

猜你喜欢
先兆流产不同剂量黄体酮
黄体功能不全所致先兆流产患者应用黄体酮治疗的疗效观察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口服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疗效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黄体酮调月经需连用三个月
黄体酮胶囊治疗先兆流产35例
妈富隆与安宫黄体酮治疗绝经过渡期功血的疗效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