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产褥期妇女饮食情况调查与分析

2018-07-25 09:26冯淑蓉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8期
关键词:产褥期妇女产后

冯淑蓉

摘要 目的:探讨厦门市产褥期妇女的饮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由产后访视人员于产后42 d入户进行产后访视时同时进行回顾性产褥期饮食问卷调查,共调查产褥期妇女1086例。结果:在产褥期,普遍存在饮食结构不合理的现象,产褥期饮食不合理与传统饮食观念、家庭经济收入低、饮食安排者为长辈、饮食安排者文化程度较低、饮食安排者未受过营养指导、产妇未参与安排饮食、生活背景为农村有关。结论:应于孕期、产褥期及时对孕产妇及其家庭成员尤其是产褥期饮食安排者开展营养知识指导,改善妇女及下一代的健康。关键词产褥期:饮食结构:营养知识:营养指导 产褥期是指自胎盘娩出后,产妇全身各器官(除乳腺外)恢复至正常未孕状态所需的一段时间,一般为6周[1]。产褥期是妇女产后休养和身体恢复的特殊时期,也是一个生理、心理变化非常复杂的时期,产褥期保健不当,可能造成产褥期疾病或远期后遗症,严重影响妇女的身心健康和婴幼儿的生长发育。而适当的膳食营养对促进妇女产后身体恢复、预防产褥期疾病及远期后遗症具有重要意义。对厦门市中心市区思明区2014年11月-2015年4月的1086例产褥期妇女进行产褥期饮食情况调查,以了解厦门市市区产褥期妇女的饮食情况,为制定科学、合理的产褥期饮食方案以及营养指导提供依据,保障母婴健康。

资料与方法

调查对象:以厦门市中心市区思明区2014年11月-2015年4月的产褥期妇女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1248份,回收有效问卷1086份,回收率87%。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年龄分布,所调查妇女年龄18~45岁,平均28岁。文化程度分布,即调查对象大部分分布在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其中高中或中专文化程度所占比例最高,为35.20%,大专或职大24.8%,大学本科及以上21.4%,其他依次为初中15.9%、小学2.7%。家庭经济状况,家庭月收入低于厦门社会平均工资,即<4 655元(2014年厦门社会平均工资为4 655元)10.2%,4655~8000元49.1%,≥8000元40.7%。

調查方法:自行设计调查表,由产后访视人员于孕妇产后42 d入户进行产后访视时;同时进行产褥期饮食回顾性问卷调查,现场填写并收回。调查表内容包括3部分。第1部分为一般情况,包括姓名、年龄、籍贯、家庭住址、文化程度、工作单位、家庭经济状况,孕产次、分娩情况,家庭常住人员、家庭背景即来自农村市郊或城市居民。第2部分为产褥期食物摄人情况,根据《中国食物成分表2007》,将食物分为谷类薯类及杂豆、蔬菜类、水果类、畜禽肉类、鱼虾类、蛋类、奶类及奶制品、大豆类及坚果、油等9类,加上《中国食物成分表2004》未列出的盐,共计10类食物,调查产妇产褥期吃与从不吃的食物。第3部分为产褥期饮食安排者情况,包括产妇是否参与安排饮食、产褥期饮食主要安排者。饮食安排者的文化程度,产妇及饮食主要安排者是否接受过营养知识指导等,资料由专人负责整理与统计分析。

结果

产褥期的饮食安排者:调查对象产褥期的饮食基本上不由产妇自己安排,由长辈,即公婆及父母安排者最多(85%),由月嫂安排者8%,由自己及丈夫安排者较少(5%),到月子会所坐月子由月子会所安排食物2%。

产褥期的食物摄人情况:根据《中国食物成分表2004》,加上《中国食物成分表2004》未列出的盐,共计10类食物。调查结果,100%产妇在产褥期每天均摄人畜禽肉鱼蛋等动物性食品、饮用月子茶佣红糖、桂圆干、红枣煮成,有的还加黄芪等中药),用月子酒、老姜当佐料;大部分妇女在产褥期不吃薯类及杂豆等粗粮、不吃坚果类食物,怕牙齿松动,不吃牛奶及奶制品,不吃水果;部分妇女在产褥期从不吃动物内脏,不吃虾蟹、不吃鱼、不吃蔬菜等。厦门市市区产褥期妇女普遍存在饮食结构不合理,畜禽肉、鱼、蛋、红糖等食物摄人过多,而动物内脏、薯类杂豆等粗粮、蔬菜、水果、牛奶、坚果类食物摄人不足,月子茶饮用时间过长,造成恶露持续时间长,大部分产褥期妇女食物过于精细,未做到粗细搭配,食物种类较单

一,营养不均衡,见表1。

本文问卷调查了1086例产褥期妇女的家庭经济收入、饮食安排者、饮食安排者的文化程度、饮食安排者是否接受过营养指导、生活背景对产褥期饮食的影响。调查显示,产褥期饮食结构不合理与传统饮食观念、家庭经济收入高低、饮食安排者、产褥期饮食安排者的文化程度、饮食安排者是否接受过营养指导、产妇是否参与安排饮食、生活背景——城市或农村有关。家庭经济较好、饮食安排者文化程度越高、接受过营养指导、产妇参与安排饮食、家庭背景为城市居民,其产褥期饮食安排比较合理,食物品种较多,营养较全面,营养较均衡;反之产褥期饮食安排比较不合理,食物种类单一,营养不均衡,其中传统饮食观念及产褥期饮食安排者的营养知识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产妇吃得少的食物有大豆、蔬菜、牛奶、水果、薯类及杂豆等,其摄人少主要与传统饮食观念以及营养知识缺乏有关,经济收入差的家庭无暇顾及营养,食物比较单调,营养不均衡,见表2。

讨论

产褥期是产后身体恢复的关键时期,产褥期营养除了要补充母体妊娠和分娩时的体力消耗,恢复健康和体力外,还要保证分泌乳汁以满足婴儿的需要。因此产褥期进行科学、合理的膳食调养以及适度的活动锻炼,有利于促进产妇的身心健康和婴幼儿的生长发育;不科学的膳食营养及行为习惯可造成产褥期疾病甚至远期后遗症。有调查表明,20%的产妇体重增长过度,62%的产妇存在膳食搭配不合理的现象[2],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产褥期膳食高脂肪、高蛋白、高糖而低维生素、低钙及过于精细的饮食。

本文调查厦门市市区产褥期妇女1086例,调查显示,厦门市产褥期妇女摄人鸡蛋、畜禽肉类、鱼类、红糖偏多,而蔬菜、薯类杂豆、水果、牛奶、坚果等食品摄人不足,食物种类较单一,营养不均衡,这些不合理的饮食行为与传统观念有关。传统习俗认为,产后妇女气血亏虚,应多进食蛋类、肉类、鱼类等动物性食品。同时认为要吃热性食物,如小米、糯米、鸡肉,麻油、桂圆、老姜,黄酒,红糖等,不能吃凉性食物,如牛奶、蔬菜、水果及生、冷、硬和酸的食物;不能喝白开水,只能喝桂圆+红枣+红糖+老姜煮的月子茶。因此产褥期妇女吃的多半是鸡、鸭、鱼、肉蛋、大米、小米、面条和甜食,而富含矿物质、膳食纤维和维生素的蔬菜、水果、牛奶、坚果、薯类杂豆等很少或根本不摄入,造成食物品种较单一,营养不均衡,这些不合理的饮食行为习惯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产妇康复,还可能导致一些肛肠类疾病(便秘、痔疮等)、腰腿痛、乳腺疾病、牙龈出血、口腔炎症(包括口腔溃疡、口角炎、舌炎)、子宫复旧不良和产后过度肥胖等疾病的发生,甚至影响婴儿的健康,应引起足够的重视[3]。产褥期饮食每餐应尽量做到清淡为主、干稀搭配、粗细搭配和荤素搭配,避免食物品种单一,食物品种应多样化,平衡膳食,遵循少量多餐、每日6顿的原则按时供应膳食,保证每天摄入主食450~500g,蔬菜、水果500~600g,鱼、畜禽肉类150~200g,牛奶250g,豆制品100~150g,鸡蛋75~100g,动物肝脏或动物血每1-2d 1次,50g/次。动物内脏尤其是动物肝脏中含有丰富的血红素铁、维生素A[4],可以预防贫血以及维生素A缺乏,主食中添加桂圆、红枣、赤小豆、红糖等传统补品,适度强化了营养素铁及部分维生素的摄入[5]。可适当添加增加泌乳中药及食物,起到补气养血、通乳下奶功效的中药及食物,如通草、壬不留行、猪蹄、鲫鱼等,和具备补气养血作用的中药,如党参、太子参、黄芪、当归、山药、枸杞、百合、银耳、大枣等[6]。红糖是补充热量的佳品,可消除子宫瘀血,具有行血、活血,散寒的作用,因此产妇可在产后适量服用红糖水,大约20 g/d[7],7~10 d为宜[8]。水与乳汁的分泌量有关,哺乳期的妇女每日应通过饮食和饮水获得足够量的水分,才能保证乳汁分泌充足。同时,产妇还应适当饮用蜂蜜水,以确保大便通畅。

产褥期不合理的饮食行为还受饮食安排者的文化程度、饮食安排者是否接受过营养指导、家庭收入、产妇是否参与安排饮食以及生活背景——城市或农村的影响。对产褥期饮食安排者进行营养教育是很重要的,医院营养宣教对产褥期妇女提高营养知识水平是非常有效的[9],应对孕产妇及其家属、产褥期饮食安排者进行营养教育,提高相关人员的营养知识水平,从而安排科学、合理的产褥期膳食,维护产妇及婴儿的健康。产褥期如果能根据产妇自身的身体状况及营养状况进行食物摄人种类及数量的调整,制定个体化的食谱,即个体化营养和锻炼则更为理想。

参考文献

[1]谢幸.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20.

[2]郝素芳.产妇在产褥期营养情况的调查及护理指导[J].中国医学创新,2011.8(15):72-73.

[3]黄少明,毛丽梅,焦昌娅,等.城郊妇女产褥期营养保健知识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2,28(3):266-267.

[4]姜雪芹,梁惠,周晓彬,等.孕妇膳食调查结果分析[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08,44(5):424-429.

[5]徐柏生.产妇营养面条[J].食品科技,1995,5(6):20.

[6]李希民.食疗营养配餐对产妇泌乳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09,24(20):2874-2875.

[7]崔艳杰,毛丽梅,刘兆强,等.湖北农村妇女产褥期饮食习惯与健康关系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1):43-44.

[8]刘季华,王荣霞.产褥期的营养与康复指导[J].中外医疗,2010,9(24): 182.

[9]陈恒娇,程德敏.营养宣教对产褥期知识水平、态度与行为的影响调查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33(12):1655-1657.

猜你喜欢
产褥期妇女产后
产后出血并发症的输血治疗及预后
产前宜凉,产后宜温
如何避免产后大出血
产褥期妇女保健知识与行为的现状分析及应对措施
35例产褥期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护理
产后护理延伸在产褥期产妇中的应用效果
《妇女法》也要治未病等9则
针对产褥期湿疹患者的护理观察与分析
强奸罪立法和执法中对妇女的性别歧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