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胃肠病患者94例焦虑、抑郁筛查研究

2018-07-25 09:26苏静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8期
关键词:抑郁焦虑筛查

苏静

摘要 目的:探讨功能性胃肠病患者焦虑、抑郁筛查情况。方法:收治功能性胃肠病患者94例,调查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查看患者焦虑、抑郁阳性检出率,分析不同人口学特点患者得分差异。结果:30.85%患者存在焦虑症状,42.55%患者存在抑郁症状,26.60%患者存在合并焦虑抑郁症状;不同学历分组患者的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小学学历及其以下的患者焦虑与抑郁的发生率最高。结论:在常规治疗效果不突出和学历水平较低功能性胃肠病患者的治疗当中要做好心理检测;对于存在焦虑与心理问题的患者在实施对症治疗及护理之外,还需要实施心理干预治疗与护理。

关键词 功能性胃肠病;焦虑;抑郁;筛查

功能性胃肠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的胃肠道症候群,主要包括功能性消化不良、便秘、胃食管反流病等。大量的临床研究发现,导致功能性胃肠病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精神心理因素,也就是说功能性胃肠病患者普遍存在心理障碍问题,尤其是焦虑和抑郁情况[1]。而在临床治疗当中往往会忽视对患者焦虑、抑郁的筛查,进而无法对症治疗,影响到患者疾病的康复。对此,临床上要加强对功能性胃肠病患者焦虑、抑郁的筛查,正确识别患者的病情,并采用对症治疗护理和心理干预治疗促进患者康复。将本次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5年6月-2016年12月收治功能性胃肠病患者94例,患者均经过临床检查确诊,符合功能性胃肠病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功能性消化不良、便秘和胃食管反流患者。在研究当中排除存在胃肠道器质性病变、严重的其他身体系统疾病以及存在精神病史和意识障碍的患者。在开始研究之前与患者签订知情同意书。其中男44例,女50例;年龄18~82岁,平均(42.1±10.3)岁。人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本院伦理委员会要求。

方法:调查方法:利用Zung's焦虑、抑郁自评量表对患者进行调查,并指导患者在无压力状况之下,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填写。在患者填写之后回收问卷,认真核对问卷是否存在漏项,并解决患者针對问卷提出的疑问,在回收现场询问患者之后对其进行补充和校正。首先完成粗分统计之后,换算为标准分,做好最后的结果统计。如果患者的焦虑标准分≥50分则证明存在焦虑症状;如果患者的抑郁标准分≥50分,则证明患者存在抑郁症状[2]。

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当中的全部数据均录入统计学软件SPSS 23.0当中完成处理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计数资料对照用x2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94例功能性胃肠病患者中,30.85%患者存在焦虑症状,42.55%患者存在抑郁症状,26.60%患者存在合并焦虑、抑郁症状;不同学历分组患者的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小学学历及其以下的患者出现焦虑与抑郁的发生率最高,见表l。

功能性胃肠病患者焦虑、抑郁评分与常模对照,见表2。

讨论

功能性胃肠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患者存在着较明显的消化道症状,但是并不存在器质性病变,会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不良影响。而且患者的临床症状往往迁延难愈,进一步加重了患者疾病治疗和痊愈的难度,也让患者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3]。按照流行病学的调查研究结果,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竞争压力逐步提升,再加上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使得功能性胃肠病的发生率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各类的功能性胃肠疾病已经占到消化科就诊患者的40%~60%。在临床研究当中发现,功能性胃肠病患者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精神障碍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表现是焦虑和抑郁症状。而在常规的临床治疗当中并没有把侧重点放在这一方面,进而忽视了胃肠病患者焦虑、抑郁的疾病筛查和有效检验,因此不能够及时发现患者存在的精神障碍问题,在治疗当中也没有针对性地在心理干预治疗方面提高重视,使得患者的病情得不到有效的治疗。针对这一情况,临床上需要明确功能性胃肠病和焦虑、抑郁之间存在的密不可分的关系,正确地筛查和检验患者焦虑与抑郁的相关情况,以针对性的治疗干预方法提高患者的临床治愈率[4]。

在此次的研究调查当中,主要是以医院为基础展开现状调查,严格按照罗马Ⅳ筛选标准人选此次研究的功能性胃肠病患者,同时也在调查当中分析、对照患者的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等方面的差异,以便获得更加全面的调查信息。所以此次研究在分析功能性胃肠病患者焦虑、抑郁情况方面,具备一定的代表意义。在此次研究当中,94例功能性胃肠病患者中,30.85%患者存在焦虑症状,42.55%患者存在抑郁症状,26.60%患者存在合并焦虑、抑郁症状,与国内外的相关同类报道的数据虽然有所差异,但是有着明显的一致性,这些差异可能是地域、时间、样本量、工具使用不同等造成的。以往的临床调查研究显示,女性功能性胃肠病患者发生焦虑和抑郁的可能性明显高于男性,而且最终抑郁、焦虑的阳性检出率也显示女性患者高于男性患者。以往调查研究结果还表明不同年龄患者在抑郁、焦虑的检出率方面也存在差别[5]。而在本次研究当中,发现功能性胃肠病患者在焦虑、抑郁检出率方面不存在较为明显的性别和年龄差异,而在学历分组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通过这些研究结果可以了解到,在分析功能性胃肠病患者焦虑、抑郁的相关因素时要考虑到患者的年龄、性别等的情况,但是也要尤其关注不同学历患者的发病率,以便得出更加客观、综合的检查结果[6]。

在此次研究当中发现不同学历的功能性胃肠病患者焦虑、抑郁的检出率存在明显差别,小学学历水平及其以下的患者更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症状的原因可能和患者本身受教育程度有关,因为受教育程度在很大程度上体现患者的认知水平、经济条件、社会地位等,受教育程度较低的患者很容易由于经济条件、社会地位以及自身认知能力的不足而出现焦虑、抑郁的心理障碍问题。功能性胃肠病患者到医院就诊时所凭借的主要是消化系统的症状,而医师会根据患者的消化道症状给出治疗方案,在这其中往往会忽视精神心理方面的因素,最终也难以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导致患者久病不愈和反复发作。为了有效地改变这一现状,对功能性胃肠病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当中,除了依据患者的临床症状给出治疗方案之外,还必须要注重对患者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问题的筛查,正确检出患者的心理精神疾病,以便更加有针对性地解决患者的就诊问题。对于存在焦虑抑郁的功能性胃肠病患者,除了药物对症治疗之外,还要给予患者心理干预和指导,要求患者遵循医嘱服用抗焦虑和抗抑郁的治疗药物,以便能够增强治疗效果,确保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今后的疾病治疗当中,特别是对于顽固性的功能性胃肠病患者,需要将心理检测作为前提条件确定完善的治疗方案。

综上所述,功能性胃肠病和焦虑、抑郁精神心理因素有着直接关联,患者焦虑、抑郁的阳性率处在较高水平。提示在常规治疗效果不突出和学历水平较低功能性胃肠病患者的治疗当中要做好心理检测;对于存在焦虑与心理问题的患者在对患者实施对症治疗及护理之外,还需要对患者实施心理干预治疗与护理。

参考文献

[1]王铁武,高瑞平.联合应用抗抑郁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观察[J].宁夏医学杂志.2011.33(5):435-436.

[2]柯美云.功能性胃肠病并非单纯功能病[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6,36(10):721-722.

[3]王长虹.消化科门诊患者抑郁和焦虑障碍的现状调查[J].中华内科杂志,2014,53(23):65-66.

[4]尚妍妍,徐峰,功能性胃肠病伴焦虑、抑郁状态及其与胃肠道症状积分的相关性[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6,24(19):3051-3055.

[5]陈维清.中国大城市肠易激综合征和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抑郁焦虑现况研究[J].中华消化杂志,2016,36(3):151-154.

[6]张玲,张岚.何燕玲.综合医院消化科门诊抑郁焦虑障碍患者的主诉特点[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2,21(5):414-416.

猜你喜欢
抑郁焦虑筛查
点赞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体检
预防宫颈癌,筛查怎么做
NRS2002和MNA-SF在COPD合并营养不良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比较
智力筛查,靠不靠谱?
产前个性化心理护理对初产妇焦虑、抑郁心理及分娩方式的影响
西方女性摄影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恐慌与愤怒,焦虑与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