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近东:站在“门外”谈时尚

2018-07-28 22:04王欣芳贾文佳
齐鲁周刊 2018年24期
关键词:衣舍韩都近东

王欣芳 贾文佳

本刊专访韩都衣舍电商集团副总经理

浪花飞溅,奔涌而来,国潮运动背后是文化的力量,是创新产品里的情感与信任。这种“潮”,不只是品牌的潮涌,也是消费者和品牌之间充分、频繁且深刻的互动。

这种潮真是有力量。

韩都衣舍电商集团(下称“韩都集团”)创立于2006年,是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品牌生态运营集团之一。起步淘品牌,韩都集团的十年创业史,描摹出中国时尚品牌的成长路径。

几年前,韩都集团携手《时尚芭莎》进军时装周,人们还有点隔岸观火的不适应;如今,每逢传出韩都集团与知名设计师签约的消息,人们便开始期待双方的火花。在韩都衣舍的官网上,你可以看到“每日上新100款”的slogan。其代言人是全智贤和娜扎,竞争对手是Zara和H&M;,“绯闻”对象则是香奈儿御用模特或环球设计师KUN。

这样的韩都衣舍无疑是时尚的。但站在品牌背后的人却常说,自己是时尚的门外汉。

胡近东就是品牌背后的时尚门外汉之一。

像马云的阿里在金庸江湖中寻找花名一样,韩都衣舍也选了一个挺广阔的花名基地——《本草纲目》。胡近东的花名是“文冠木”,医典上介绍是一种去肿消痛、治疗风湿的药材,春华秋实,传统又坚韧。他穿着翠绿色的POLO衫接受采访,胸口绣着一只泰迪熊。胡近东自我感觉良好,朋友却评价为“穿童装”。

作为直男系时尚从业人士,胡近东认为“时尚没有标准,但是有公式”。所谓公式即是韩都自主研发的:从多款少量的“爆旺平滞”款确认到用多品牌承载消费者切片式细分需求,从最初的购买版权到如今深挖最前沿、最纯粹的韩风时尚,从获得明星投资到签约国际巨星做品牌形象代言人、品牌形象大使,韩都集团都在传递自己的品牌理念和时尚主张。

现在,每年有3万款服装在韩都衣舍上线,韩都集团运营品牌超过100个自有品牌、合资合作及云孵化品牌。这是互联网品牌“小而美”的梦想,带着中国烙印和时代基因,在新国潮运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国潮回归的中国土壤

《齐鲁周刊》:这段时间,时尚博主们不断安利李宁的复古运动衫和国产化妆品,华为P20全球热卖,老外们争相代购中国产品,这不是简单的国货崛起,而是国潮运动了。

胡近东:从更宏观的背景看,国潮并非针对某一个品牌,而是中国人衣食住行背后,中国文化以及文化承载的生活方式的觉醒。

中国人曾经抢购过马桶盖和电饭煲,但我们意识到它们是中国造时,国潮回归所需的产业基础初露端倪。现在,中国造进步很大。这几天我儿子正跟我谈条件,说中考后要换一部华为手机,不要苹果了,因为用够了,而华为足够酷。

《齐鲁周刊》:手机的确是比较典型的国潮回归切入点。

胡近东:在世界市场上横行的不止中国手机。称霸美国的老干妈和马应龙,前者是中国妇女的家常食材,是中国味道,后者是中医药的工业成品,但都凭借中国魅力征服世界。

人们都说中国人缺少想象力和创新能力,但如果我们回过头去看,中国人一直走在世界前列。无论是宋还是汉,中国文化、经济和科技都是全球领先的,而且中国也创造了许多实用的商品,以至于英文名都叫做“China”。

当然,我们有一二百年时间是闭塞且混乱的,但这只是一个发展阶段,并非真相,我们需要重拾自信。

《齐鲁周刊》:自信的来源是文化土壤?

胡近东:自信来源首先是文化土壤。所有品牌都应该在文化土壤中诞生。在西方文化背景中,“苹果”是宗教中的欲望之果,也是科学界的灵感,这是苹果手机畅销的文化大背景。中国的文化土壤特别丰厚,拥有众多IP,通过发现和挖掘,中国人的消费商品可以集结情感、趣味和文化情结,年轻人也愿意消费,这本来就是一种潮流。

国潮崛起是时代的力量,也是时代的选择。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人走到全新的历史节点。我们深藏的文化底蕴开始进一步显现出优势来,我们现在说的是时尚国潮,其他领域的国潮也将渐次显现。

互联网时代的工匠精神

《齐鲁周刊》:目前中国的互联网环境对于国潮回归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胡近东:互联网是高效的,一个人可以直接面对一个品牌,品牌之间有了足够的接触和比较。互联网倒逼供给侧改革,消费者主权时代则取代了品牌的强势时代。另一方面,互联网环境解决了一个公平问题。

《齐鲁周刊》:您说的是哪一领域的公平?

胡近东:二十年前的县城姑娘想买时髦的裙子,要先看看《大众影视》上的明星穿什么,然后请假去北京、上海或者香港的专卖店购买,追赶时尚的成本特别高。

在互联网环境下,人们的生活趋于模块化,生活方式基本接近。一个乡村姑娘与上海陆家嘴的姑娘,可以同步接受时尚教育,在网站上以同样价格买同样品牌。这种时尚领域的公平其实也是国潮回归的基础之一,每一个品牌所面向的受众不仅集中在省会或首都,而是面向更广阔的年轻群体。

《齐鲁周刊》:为什么突出“年轻群体”?

胡近东:时尚年轻化的趋势。数据显示,中国75%的消费是80后和90后完成的,出生在这20年的人消费极其旺盛,而且有消费决定权。品牌肯定要抓住这一部分人。

像韩都衣舍就在组织结构、运营方式和商业模式三方面创新,链接更多年轻人。我们做过“一人千面”的活动,上班是白领丽人,下班后可能是滑冰少年、酒吧舞者或者健身教练和手工艺者,活动本身就是倡导把个性和兴趣展现出来,重新诠释美和生活方式。

我有個观点,品牌正从LOGO时代走向了人格化时代。之前品牌即LOGO,是苹果或者BMW,但现在的品牌需要个性或者说是调性,要承载着丰富的情感和鲜明的价值观。

《齐鲁周刊》:就是说,韩都不止于消费者审美教育,还要输出价值观?

胡近东:算是。很多粉丝是从内心深处认可韩都衣舍,认为韩都的文化思想和个性观点符合个人偏好。我一直认为品牌也是文化的创造者,需要有文化担当和责任感。当中国人用中国语言讲述品牌故事,用中国审美扩展品牌内涵,才能获得国内乃至全球的共鸣。

我们现在谈国潮,浪花飞溅,奔涌而来的感觉,“潮”背后是文化的力量,是创新产品里的情感与信任。因此这种“潮”,不只是品牌的潮涌,也是消费者和品牌之间充分、频繁且深刻的互动。这种潮真是有力量。

《齐鲁周刊》:在您看来,这种潮涌形势下,中国品牌应该进一步探索?

胡近东:潮涌是势。在这种“势”里,我们还要守住匠心。匠心并不拘囿于手工业时代坚持把技艺传承好。互联网时代的匠心范围更广阔,除了产品本身的质量升级,还包括投入感情和时间、为满足消费者寻求所静心打造的产品和服务流程。只不过这是一种看不到、但可以在消费过程中强烈感受到的匠心。

以韩都为例,韩都诞生于线上,按理说只负责品牌和款式,生产制造不在服务范围。但后来我们发现这样是不够的,必须用数据驱动实体产业,打造产业闭环,也就是说,将掌握的消费者需求用数据化的方式传输给工厂,成为消费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的接口。在大数据的支撑下,真正高效、优质、精准地满足消费者需求,最终形成中国潮牌。

中国品牌要想走出国门,除了基本的质量和服务,还应该拥有更好的精神内核。这就回到我们刚刚讲的文化土壤。中国人会玩,将中国特色与现代形式结合,输出鲜明的中国烙印和时代基因,国潮运动才算真正展开了。

猜你喜欢
衣舍韩都近东
本期导读
苏宁教父 张近东
韩都衣舍的『小组制』
苏宁总裁张近东的创富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