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背景下材料成型及控制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2018-07-28 09:46黄扬风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8年15期
关键词:新工科培养模式

黄扬风

摘 要 在“新工科”理念下,传统材料成型及控制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着诸多瓶颈,不能适应产业发展和技术进步的需求。推进高等院校材料成型及控制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应贯彻“新工科”理念并开展行动实践。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对人才培养模式提出新的要求,为将来的缺口专业输送更高质量的“新工科”人才。

关键词 新工科 材料成型及控制专业 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工程改变世界,行动创造未来,改革呼唤创新,新工科建设在行动。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为特征的新经济呼唤新工科建设,国家一系列重大战略深入实施呼唤新工科建设,产业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呼唤新工科建设,提升国际竞争力和国家硬实力呼唤新工科建设。当前世界范围内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进行,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高等教育步入新阶段。2017年4月和6月,教育部分别在天津大学、北京大学和复旦大学召开了新工科建设相关会议,全面启动、系统部署新工科建设。这也就预示着培养造就一大批多样化、创新型卓越工程科技人才,为我国产业发展和国际竞争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撑,既是当务之急,也是长远之策。材料成型及控制专业也应该顺应潮流,对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新的要求。

1材料成型及控制专业专业的现状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在我国发展时间比较长,学科建设也比较成熟。作为机械系的一个方向,主要侧重于机械加工方面。近年来随着材料科学的发展,材料成型及控制已经远远超出机械加工范畴,逐渐形成一个完整体系。包括材料加工的基础理论知识,对材料成型的形状控制、组织结构控制、性能控制和生产过程控制,模具计算机设计及制造,材料成型计算机仿真与控制,以及新材料、新产品工艺的开发等等。我们可以说该专业是一个接口,一头联系着材料科学,一头联系着实际工业应用。

目前,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已经成为材料到部件的一个重要过程,现代工业发展对部件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某种材料的应用不仅取决于材料本身的各种性能,还取决于它的可加工成型性能。因此,材料成型行业一直伴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不断前进。新世纪以来,我国建成了一大批现代材料成型企业,使我国的材料深加工水平得到了提高,一些出口产品的附加值不断提高。

2材料成型及控制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现实瓶颈

目前,高等院校材料成型及控制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遇到了不少现实困境,需要进行反思。一方面是人才供不应求,另一方面是离职率高居不下。除了数量不足以外,由于受软硬件限制,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实际技能不够,管理能力也不强,人才供给与产业需求不匹配。如《广东省普通高校本专科毕业生就业和重点产业人才供应报告(2015年度)》指出,材料成型及控制专业位列就业现状满意度最低的前20位高职高专专业,就业满意率只有48%,工作与专业相关率只有52%。“新工科”要求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形成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工程教育模式。“新工科”的“新”首先是指“理念新:应对变化,塑造未来”。

但目前材料成型及控制专业教育理念仍未适应上述新要求。当今材料加工产业发展日新月异,新的技术层出不穷。但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知识陈旧,与实践和社会需求脱节,知识体系呈纵向层级式结构,整合性不够,不能对接实际的机械设计与加工的工作过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的一个重要方向模具技术为例,如今模具技术突飞猛进,主要表现为:模具集成制造单元与技术的普及;商业互联网向模具及其产业链延伸;3D打印在模具制造中的广泛应用;模具的智能化;轻量化新材料与大型塑料模具的出现与优化;大型级进冲模技术的成熟;模具标准件精细化等。

可是,当前本专业学生的培养模式,使其毕业后难以适应社会,主要表现在:理论知识不够,对于企业的各项业务不熟悉,动手实践能力较差。“招来的学生,很多实际业务能力不理想,很难直接上手使用。有的时候我们甚至不得不采取这样的形式,提前半年让学生来实习,熟悉企业业务,毕业了再正式招进来。”某工业企业的人力资源的主要负责人说,“最重要的是,企业规定,新进两年的大学生要下厂锻炼,很多人听到这个,就不来了。”

“互联网+”时代,学习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但目前高等院校培养方式还是“课堂+实训”的简单组合。与此同时,经济发展和企业的需求变化要求模具专业教育要致力于回应和解决生产实践过程中的问题,但目前的教学方式、教学条件、教师素质等都不能充分适应。

3“新工科”理念的材料成型及控制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时期,机械类产业不断转型升级,推动着高等院校教育教学不断改革创新。要满足机械产业对应用型人才的相关需求,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推进改革。

3.1要明确本专业的社会需求 (下转第44页)(上接第40页)

总体上讲,新工科建设,要以培养满足社会特定需求的毕业生为目标,要“问产业需求建专业”,“问技术发展改内容”,要加大产学合作的力度。任何一个专业,其毕业生都有自己的问题子空间,这个问题子空间体现了该专业点所培养学生的主要服务面向,体现自己的优势。所以,问题空间子空间既不是整个问题空间,通常也不是其他学校相同专业的问题子空间。这就要求专业点申办者必须真正弄清楚、并瞄准自己培养的学生将来服务面向的具体的社会需求,而不是泛泛的社会需求,更不是网上下载的、人云亦云的“需求”。而且要明确我真的是要,而且能够培养出面向这个问题子空间的合格人才。

3.2加强产学合作,提升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

进一步强化教育为产业发展培养人才的认识。除了“问产业需求建专业,构建工科专业新结构”外,更要积极推进产学合作育人,紧跟技术的发展,培养学生关注社会需求,积极引导探索,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就是为了引导学生通过产學合作,面向社会需求选题,激发自己的聪明才智,锻炼综合运用所学,创造以服务社会。

3.3创新工程教育方式方法,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加大学生选择空间,方便学生跨专业学习,增强师生互动,改革教学方法和考评方式,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工程教育思维。推进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建设和推广应用在线开放课程,充分利用虚拟仿真等技术创新工程实践教学方式。完善新工科人才“创意-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广泛搭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鼓励学生参加科技创新创业赛事活动,建设创业孵化基地和专业化创客空间,推动产学研用紧密结合和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3.4紧盯技术发展改内容,更新工程人才培养体系

将产业和技术的最新发展、行业对人才培养的最新要求引入教学过程,更新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建成满足行业发展需要的课程和教材资源。推动教师将研究成果及时转化为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专业发展新进展、实践发展新经验,积极探索综合性课程、问题导向课程、交叉专业研讨课程,提高课程兴趣度、学业挑战度。

4结论

新工科背景下的高水平专业建设是一个长期探索和实践的过程,是未来中国高等教育“双一流”“高水平”建设发展的风向标,我们应结合国家发展大战略,主动联系行业、企业,抓住新时代发展机遇,因时而行,以动态的、发展的思维深入探索,在实践中推进和落实,一步步将建设工程教育深入专业骨髓,打造高水平专业建设内涵,扩大工程教育的办学影响力。

参考文献

[1] 李华,胡娜,游振声.新工科:形态,内涵与方向[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04):16-19.

猜你喜欢
新工科培养模式
“新工科”建设的五个突破与初步探索
面向新工科的Python程序设计交叉融合案例教学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