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文本细读的思考

2018-07-28 09:46刘东亚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8年15期
关键词:吃力朱自清背影

刘东亚

摘 要 《背影》是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名作,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经典名篇。散文家林非曾这样点评过这篇文本:《背影》用朴素和流畅的文字写出了一种异常真挚与至诚的情感,这又是谈何容易的事情。只要能够达到这一点,肯定就会长久地打动读者的心弦。《背影》的深厚感情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经典名篇的授课难度远高于普通文本,其背后的意蕴也值得深挖与思考,而挖掘的方向和思维的发散需要教师的点拨指引,这也对教师对文本的理解与把握提出了较高要求。

关键词 文本细读 《背影》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孙绍振在《名作细读》自序中讲到的文本解读的现状值得每位语文教育工作者思考。他指出,不管在中学还是大学课堂上,经典文本的微观解读都是难点,也是弱点。以中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宏观层面上的把握文本是比较容易的,但是文本的细微之处背后的隐喻和内涵,学生理解起来存在困难。学生对在文本细微之处能有更多独特的领悟和发现。

潘庆玉教授执教的《背影》一课,在文本细读上给了我们很多启示,由细读文本出发,挖掘文本的空白。在正式上课前,潘老师首先介绍了两种方法“联系上下文”和“知人论世”。联系上下文强调揣摩语言中所隐含的丰富的内蕴。从词与词的关系中,句与句的关系中或是段与段的关系中揭示其含义。例如文中“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以及“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嘱托的茶房究竟是陪同“我”到何处去?是车站还是北京?经过潘老师的提问点拨,联系上下文,学生明白父亲为他想的多么周到。不是让茶房把他送到车站,而是要把他送到北京。为什么要送到北京?他已经20岁了,是大学生了。解放前,八、九十年前从浦口到北京火车要走两天时间,时间很长,而且又是冬天,所以父亲十分不放心。在此处,父亲深厚的感情不言而喻,学生的体会更为深刻。

文本细读需仔细琢磨词句所隐含的深刻含义。除了上述联系上下文细读文本,揣摩语言的丰富内蕴之外,我们还需要从对有些词语的使用仔细琢磨,体味隐含在词句中的深刻的意义。在讲解父亲去买橘子这一部分,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潘老师提问:如果我们不用“努力”,你还可以换成什么词,同样体现出父亲那时的状态。如“什么”力?学生回答“吃力”。实际上父亲肥胖的身子在攀爬的时候,“吃力”这个词更加直观。而通过引导学生比较“努力”和“吃力”的区别,明晰“努力”和“吃力”的感情色彩不一样,“努力”带有一种褒义,其实,朱自清现在看到的就是“吃力”的父亲,但是写父亲他不忍心写下“吃力”的“吃”来。因为太心痛!所以写成“努力”的样子。通过词语的细读,挖掘文本背后的空白,学生更能明白作者的心痛和不忍,感受到这背后深厚的感情。对于这部分的讲解,潘老师设计了想象和写作练习的练习的环节,对父亲抱着橘子回来的这部分进行扩写,学生充分发挥了想象力,所写内容细节到位,语言感人。结合《时间都去哪儿啦》的配乐沙画视频,造境营景,引导学生深入文本,于空白处悟深情,通过细读文本、挖掘空白、移情入境,学生感受到了文本背后的深厚情感。

知人论世简单来说,即阅读文学作品时要结合作者本人思想、经历等。在探究作者的写作动机环节。潘老师引入写作背景等知识点,使学生了解写作背后的故事,学生对《背影》中父爱的深沉与厚重有了更深刻的体会。介绍朱自清时隔八年写作《背影》,探究其写作动机。引入朱自清《冬天》一段文字,看父亲往日怎么对待他的子女。往日的家庭还是和睦与温馨的,但是后来有些家庭和经济上的原因,父子两人趋于疏离。但当朱自清到了北京之后,父亲又担心他只身一人举目无亲,又主动地给他写信:“但最近两年的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心怀宽大的父亲仍对儿子有着深厚的爱,令人动容。通过比较“只惦记着我和我的儿子”和“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体现父亲不但惦记“我”,而且还惦记着我的儿子。儿子与孙子,在老父亲看来有同样的分量。结合文本背后的写作背景,对于解读文本有所裨益。

文本,是一切教学的依据,对文本的解读必然立足于文本。关于《背影》的授课曾有过争论,韩军老师对《背影》“生命意识”的主题解读偏离了传统“父爱”的主题解读。可以称之为以教师的个人之见代替了学生的自主解读,也有些對文本的过度解读。过度和浅显的解读都不利于教学本身,过度解读可能迷失教学方向,浅显解读可能不足以深入把握文本。潘老师通过联系上下文对文本细微之处的把握,通过知人论世的方法就,结合写作背景剖析文本,是在正确的语文轨道上引导学生自主性的体验,学生的感受性和教学效果都比较明显。

对文本的细读和解读是语文教师的重要基本功,但是,许多语文教师不重视对文本的解读,在语文教学中偏应试化思维,将精力放在了传授刻板知识和训练技能上,缺乏对文本的思考和细读,偏离文本的文和质的精髓。语文教师应摆正文本细读的地位,学习研究文本细读方法,可在文本的意象处、空白处、表义隐晦处等设置细读要点,和学生一起对文本进行深挖探究,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吃力朱自清背影
匆匆
清芬正气朱自清
两个背影
你给我留下了背影
背影
吃力
老情书 朱自清致武钟谦
“心灵的感冒”:朱自清白璧微瑕的心路历程
山里的背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