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部飞播造林成苗对比调查研究

2018-07-28 15:21左华萍齐延巧
农家科技下旬刊 2018年6期
关键词:南部县

左华萍 齐延巧

摘 要:以延安市飞播林地为对象,通过调查、分析2016、2017、2018三个年度南部县(富县、洛川、宜川、黄龙)和北部县区(吴起、志丹、子长、安塞)飞播造林区成苗情况。结果表明,延安市南北部飞播成苗面积比例有着显著性差异,南部县区飞播造林成苗效果较好,北部县区飞播造林成苗效果一般。

关键词:南部县;北部县区;成苗对比

播种造林是人工模拟天然下种,利用飞机播撒林木种子的营造林技术措施。70年代陕西省在陕北高原飞播沙打旺又获成功。到1983年,全国保存下来的飞播林约7000万亩,占全国造林保存面积的16%。

延安市飞播造林是从1960年开始的,分为两个大的阶段,第一阶段从1960年到80年代末为延安北部黃土高塬区,以草灌为主的试飞阶段;第二阶段是90年代,特别是国家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以来,为延安南部天然次生林缘区,开展针阔混交,以针叶林为主的大规模生产阶段。第一阶段北部黄土高塬区,主要播种是柠条等灌木为主,为延安北部畜牧业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善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第二阶段南部重点天然林林缘区,以针叶林为主的针阔混交林飞播,为增加后备森林资源,扩大森林植被,建成一大批公益商品林基地打下了坚实基础。飞播造林对我市调节气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防沙治沙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也保障农林业稳产高产,发挥出了显著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

一、调查地概况与方法

1.调查地概况

延安市位于陕西北部,地貌类型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残原沟壑立地区和黄龙山土石山区;气候属于大陆半湿润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7.8~9.9℃,年平均降雨量483.4~407.2㎜,多集中于夏季,无霜期142~175天;土壤为黄绵土、碳酸盐褐土、黄墡土和少量黑垆土,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0.85%,pH值7.5~8.5,土层厚度15~25㎝。自然植被乔木以山杨、杏子、杜梨、栎类、白桦、刺槐、油松、侧柏和白皮松等为主,灌木类以狼牙刺、酸枣、柠条、沙棘、连翘、虎榛子、荀子等为主。

2.调查对象

2016、2017、2018三个年度南部县(富县、洛川、宜川、黄龙)和北部县区(吴起、志丹、子长、安塞)飞播造林区,飞播树种为油松和侧柏,油松和侧柏混播0.385~0.40㎏/亩,其中油松0.15~0.20㎏/亩,落种6~8粒/㎡;侧柏0.25~0.20㎏/亩,落种6~8粒/㎡。种子质量国标Ⅱ级。飞播前24小时,用鸟鼠忌避剂拌种,减轻鸟鼠危害。播后封山育林,结合飞播成效调查,次年对各个播区不同立地类型的成苗效果进行分类调查研究。

3.调查方法

依据各年度飞播造林作业设计文件,严格按照《陕西省飞机播种造林技术规程》(GB/T15162-2005),采用成数抽样调查方法。采用成数抽样调查法的播区估测了宜播面积内有苗面积的成数,有苗面积成数估测精度为80%,可靠性为95%(t=1.96),计算样地数量,并按调查线和样地间距的布设样地,进行实地调查。

二、数据处理

采用Excel进行数据处理及数据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由表1可知 ,南部县和北部县区有苗面积和有苗样地频度存在着显著差异,南部播区的有苗样地频度为35.1%、31.5%、32.3%、32.0%、31.0%,飞播等级评定为“可”北部县区播区的有苗样地频度为15.0%、17.7%、10.9%、17.0%,飞播等级评定为“差”。且南部县间有苗面积和有苗样地频度差异性较小,北部县区差异性较小。

由表2可知,南部县和北部县区有苗面积和有苗样地频度存在着显著差异,且南北各县区之间差异性也较大。南部县播区的有苗样地频度为39.2%、31.7%、32.1%、26.4%、25.3%、28.0%,北部县区播区的有苗样地频度为24.6%、14.0%、14.1%、24.0%,仅有富县和洛川县飞播等级评为“可”,其他县区均为“差”。

由表3可知 ,南部县和北部县区有苗面积和有苗样地频度存在着显著差异,南部富县、洛川县、黄龙县播区的有苗样地频度分别为35.9%、32.8%、30.9%,飞播等级评定为“可”;其他县区有苗样地频度均小于30%,飞播等级评定为“差”。

4结论与讨论

飞播造林是大面积、快速造(营)林,尤其是在交通不便、栽植作业困难地域造(营)林的最有效技术之一。由地形气候、地貌、土壤、植被等复杂多变环境因子相互作用直接或者间接影响着飞播造林的成苗效果。本研究是在陕北黄土丘陵区飞播造林,由于所处的区域位置和自然条件的限制,气候条件对飞播造林成苗成效产生很大影响,特别是延安北部降雨量小,蒸发量大,易发生干旱而影响飞播造林成苗,成功几率相对延安南部其他县较小,而且黄土丘陵区荒山粱峁地撩荒时间长,土壤表面易形成板结层,影响种子触土和发芽,从而影响飞播造林成苗成效。

综上述可知:(1)延安市飞播造林成苗效果受到南北部区域影响,在飞播成苗面积比例中南部县明显高于北部县区,且富县、洛川县播区成苗效果较好。(2)飞播造林山区立地类型复杂,在规划设计中全面踏查,选择适宜飞播成苗的立地条件,对南部县区植被盖度过大的地块,可通过整地处理,降低盖度,清除枯枝落叶,为种子触土发芽和幼苗生长创造适宜条件;北部县区为减轻不利立地条件对飞播成苗的负面影响,可根据当地降水时间分布,选择适宜播种时期,争取播后及时降水,满足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需要,提高飞播造林成效。

参考文献

[1] 陕西县情[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2] 飞播造林和封山(沙)育林技术规程[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3] 段永斌,窦美英,黄海英.不同立地条件对飞播成苗的影响[J].陕西林业科技,2012(03):34-36.

[4] 赵晓彬.我国飞播造林技术研究概述[J].陕西林业科技,2017(05):90-94.

[5] 李建春.陕西飞播造林生产中的有关技术问题探讨[J].陕西林业科技,2004(04):45-48.

[6] 高利霞.播期飞播造林成效的影响因素分析[J].现代园艺,2014(10):33-34.

作者简介: 左华萍(1975-),女,陕西洛川人,主要从事飞机播种造林方面工作。

猜你喜欢
南部县
南部县:优化营商环境 护航企业发展
专卖制视域下近现代中国乡村手工业研究
南部县蚕桑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发展现状与对策
南部县蚕桑多业态发展探索
南部县:机器轰鸣 瓜果飘香
南部县环境空气质量状况与变化趋势研究
清末南部县警政经费来源研究
重要更正
清代州县审断的灵活性
南部县油菜菌核病重发原因及防治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