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花样年月》中体现的二对一“才子佳人”模式

2018-07-28 07:08李洁
世界家苑 2018年7期

李洁

摘 要:莫怀戚的很多小说都采用了“才子佳人”的小说叙事,虽然对一些传统叙事细节上作了更适合现代社会潮流的一些变动,但“无论从叙事目的、叙事动力、叙事期待和叙事无意识,乃至叙事掌控方式等构成要素来看,都基本上是依循着这类传统模式在进行演绎”。2000年,莫怀戚在《当代》第4期上发表了一部中篇小说《花样年月》,这部小说就是采用的“才子佳人”叙事模式,本文将从该小说里面主要的二男一女体现出的二对一的才子佳人关系模式进行分析。

关键词:莫怀戚;“才子佳人”;《花样年月》

张育仁老师的在他的《莫怀戚小说文化论》有提到莫怀戚作品中体现的“才子佳人”不是传统的才子佳人小说模式,“莫怀戚大胆地突破了这种量化保守的划分模式,因此,他在创造性地采用传统的‘才子佳人叙事模式的时候,刻意将恋爱问题与家庭内部的矛盾纠葛糅合在一起。由此产生的艺术质感、美学意义,特别是伦理后果等,与传统小说相比可谓大异其趣。这种以‘对读者忠诚面目出现的灵动叙事,更容易把小说人物和读者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更有利于读者去探询各自内心的人性隐秘和人性真实的伦理处境。”《花样年月》采用的就是这种现代表征下的“才子佳人”小说叙事模式,这在小说主要体现为栀子与东海和关西三个人之间的二对一的才子佳人关系模式。

一、现代才子——东海与关西

这部小说中与栀子构成对应关系的有两位“现代才子”,一位是她的丈夫南海,一位是她的情人南海。张育仁老师在《莫怀戚小说文化论》这样定义“现代才子”的特点:“其一,几乎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学者或者专家。其二,他们不是在高校供职,就是在研究机构从事科研工作,社会地位较高,而且事业有成,受人尊敬和美慕。其三,不是英俊潇酒,就是风度翩翩,颇受知识女性,特别是女学生、文艺女青年、公司女职员的仰慕和追求。其四,思想解放,心性自由,言论大胆,敢于发表离经叛道之论,而且行为出格,我行我素一总而言之,‘独持偏见,一意孤行是他们共同的特征。”东海与关西拥有的知识地位和外貌都符合“现代才子”的特点,二者的差别不是很大,但由于生活的地域不同,两人的性格迥异,作者借东海与栀子之口将南海和关西分别比作南方和北方的河流,一个内敛干净,一个豪放单纯。

东海作家的身份让他的视野开阔,思想得到解放,所以他理解栀子对成就感的向往,他知道栀子是个在乎别人评价的人,知道她的生命力是那样旺盛,知道她的内心有对劳累的需要,所以他支持栀子去北京开酒楼,可见东海的思想是开放的,并不认为女子应该束于家庭。在他后来到北京发现栀子的不对劲后他难过却不生气,而且想着不要让妻子紧张,如南方河流一般包容一切的他认为“宽待他人的人,实际上也解救了自己”,而且他认为男性应该尽可能宽待女性,包括原谅她们的全部缺失。正是由于他对婚姻的知足和知趣实际上也是对栀子婚外恋的一种纵容,所以才有了后面栀子与关西的一次又一次的出轨。

前面说到关西和东海一样,都符合“现代才子”所有特点,栀子孤身一人于北京打拼,与丈夫的两地分离,再加上心里难以忍受的寂寞,风度翩翩的官员关西的出现比东海更加吸引栀子,两人冲破道德的藩篱自然而然的在一起了。虽然他和栀子分分合合,但他对爱情是炽烈而充满激情,后面收到以为是栀子寄给他的《今冬明春》后,和妻子离婚来到重庆重新追求与栀子的爱情。后面又愧疚于东海兄弟的心胸宽阔,终究离开栀子,倒是也具有北方河流的那种“壮美”。

二、现代佳人——栀子

《花样年月》中一对二的佳人才子关系模式主要体现在栀子和丈夫东海以及情人三人之间的关系上,莫怀戚创造性地采用传统的‘才子佳人叙事模式的时候,刻意将恋爱问题与家庭内部的矛盾纠葛糅合在一起,所以在这篇文中制造了一对二的恋爱关系,更有利于读者挖掘作品中的伦理问题。

张育仁老师在《莫怀戚小说文化论》中将莫怀戚的“才子佳人”系列里“现代佳人”主要概括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她们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女性;二是她们大多数在公司或者文化单位供职,工作条件优裕,社会地位也较高;三是她们有的年轻漂亮,有的非常有女人味,颇受政府官员、公司白领、文教职员追捧和爱恋;四是思想奔放,厌恶循规蹈矩,心性酒脱,喜欢我行我素,对世俗的眼光报以不屑一顾的神情总而言之,和“现代才子”趣味相投,一拍即合。栀子就是这样的一个“现代佳人”,小说中写东海第一次注意到栀子时就是因为她的才情,“八年前第一次注意到这位小老乡,是联欢会将散之时。会开得太好,大家都不舍。栀子拿起话筒即兴诵诗首,歌颂友谊。那是一串美丽的比喻:船帆虽然远去,但大海永存;白云虽然远去,但蓝天永存....东海很惊讶,目不转睛地盯着她。他惊讶一个美人也有超群的才华。”文中后面还写栀子跟着南海去了报社,策划了一个叫“人人在海中”的星期天经济生活专版,意谓市场经济之中,不可能有旁观者。得到老总大加赞赏,说这策划既大气,又实际。而且她还将已经编好待发的连载中篇小说撤下,换上自己根据自己的经历写的《今冬明春》,文学不景气的现在引起了广泛地赞扬之声,说明栀子是一个拥有才气的高级知识分子。

文中还写栀子大学毕业后先在饮食技校当教师,又到卫生局当干部,后来又从酒店女老板到副刊部主任,她的职业多变,但都是一些条件优越,社会地位比较高的工作。她的思想开放又独立,尽情燃烧着自己,所以她北上去北京开酒楼也注定她不会安于分于两地的爱情,书中写道,“她开始婚外恋整个程序中真正的催化剂只有一种,即是寂寞。动物能耐寂寞,人不能;古代人能耐寂寞,现代人不能;头脑简单的能耐寂寞,头脑复杂的不能 ”。更何况栀子是一个敢于“燃烧”自己的人,显然栀子是最不能的奈住寂寞的。她认为“要游戏只有去游戏同自己一样复杂的人,当然同时也将自己游戏进去。”所以当第一次关西打电话说出来喝喝茶吧,栀子久旱逢雨似的客气话都忘了说就答应了,就这样拉开了婚外恋的序幕。虽然他们爱得很热烈。但此时的栀子还比较理智,因为她知道一旦当事情败露,考虑到家庭和温和善良宽容的丈夫以及逐渐生疏的女儿,她最终下定决心斩断情丝,放弃独自打拼的酒楼,回到了丈夫身边。但后来阴差阳错,与关西的婚外恋情又死灰复燃起来,并且燃得比以前更猛烈,不但烧伤了自己,也最终分别破坏了关西和自己的家庭。

社会总是在不断地对男女婚恋和两性关系作必要的法律约束和道德规范,却仍有很多男女人群又都顽强地冲破约束和道德的藩篱。所以男女婚恋和两性关系总是会反映到一些文艺创作上,二對一的“才子佳人”模式就是反映的那些冲破道德束缚的男女人群。关于他们三人,小说结局并没有写栀子和谁在一起,是和东海复合,还是去寻找关西,留给了读者想象空间,这种以二对一的“才子佳人”关系模式来表现婚姻伦理关系,更有利于读者去探询各自内心的人性隐秘和人性真实的伦理处境。反映揭示了人情世态,显示出了伦理探寻和追问在小说叙事中的重要性,同时也道出了它所面临的处境,以及它所期待的伦理愿景。

参考文献

[1] 莫怀戚.莫怀戚小说·散文.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16.6.

[2] 张育仁.莫怀戚小说文化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9.

[3] 何云贵.欲望与骚动——莫怀戚都市小说创作片论[J].当代文坛,2004(03):7-10.

[4] 李敬敏.读莫怀戚[J].涪陵师专学报,2000(04):30-34.

[5] 郝明工.从都市言情到都市情色的叙事嬗变——莫怀戚中篇小说片论[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09,25(02):106-110.

(作者单位:重庆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