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诗选本在明的发展与“尊唐抑宋”观

2018-07-28 07:08李雪
世界家苑 2018年7期
关键词:演变

摘 要:受盛唐之风的影响,诗歌在唐朝达到了鼎盛,而宋诗又紧跟其后,诗人们对两者在文学史上地位的高低也众说纷纭,于是有了著名的 “唐宋诗之争”。作为文学史上不可忽略的一个大事件,它发端于南宋中后期,在明代达到鼎盛。有着极深的门户之见的明人对唐宋诗的态度是非常明确的,“尊唐抑宋”一直是明代诗人群中的主流观念,但并不意味着明代诗人对宋诗就全部采取的贬低态度,这种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也有所松动,下文将通过宋诗选本在明代发展的不同阶段简要分析“尊唐抑宋”观的变化。

关键词:明宋诗选本;尊唐抑宋观;演变

古人言:“辞必汉赋,诗法盛唐”,受盛唐之风的影响,诗歌在唐朝达到了鼎盛,宋诗紧跟其后,虽然诗歌及诗歌理论在宋代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和唐代比起来又稍显逊色,于是宋诗陷入了一个尴尬境地——一方面有着自己的时代特色和独特的贡献,但另一方面,它的成就又确实很难超越唐代,所以导致不同的时代甚至至同一时代的人对宋诗的态度也不一样。要想知道明代对宋诗的态度和看法,研究这个时代的宋诗选本就显得很有必要了。

一、宋诗选本在明代的情况

据统计,宋诗选本现可考者约15家。受各种因素影响,大多选本已经散佚,存世者仅五家,其数量远比不上宋元和清代,并且如我们所知,宗唐风气在明代颇盛,再加上相比于其他朝代,明人学风较为粗疏,这些选本的诗学深度略微显得粗浅,在文献上也存在一些问题,但不可否认的是,它在诗学史上仍然具有一定的地位和意义,很多清代的学者将眀宋诗选本作为重要的文献来源,为后人研究宋诗提供了很好的條件。宋诗选本在明代的发展也为我们进一步研究“尊唐抑宋”观提供了很好的支撑条件,虽然其中可考的诗选已经不多,但如果我们我们仔细考究,将其和明代具体的时代风气联系起来,也是能挖掘出很多东西的。

二、尊唐抑宋观

兴起于南宋后期,在明代达到鼎盛的“唐宋诗之争”,经历了好几百年,乃我国文学史上的一桩大案。

从明代大量的诗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在明代,占半数及以上的诗人推崇唐诗,并且,在大力推崇唐诗的同时,很多诗话专著又对宋诗加以贬低,使得“崇唐”往往和“抑宋”相伴。

明初徐崧认为“宋无诗”,这种看法经过李梦阳、何景明等人的大力提倡后,更是成为明代许多诗人的普遍看法,他们都认为宋代人的书不用读,宋代人的诗歌也没有看的价值。

“尊唐抑宋”并非空穴来风,若仔细考究,很多因素也是有迹可循的。比如,在明代,很多崇唐诗论家都特别推崇严羽,他们在很多方面都是循着严羽的路子,以严羽的诗论为指导进行创作,从而使得他们的诗论在很多方面都带有严羽诗论的痕迹,甚至有明代诗人为学严羽而专门为其著书,比如刘世伟的《过庭诗话》等,由此,宋人严羽的诗论对明代的诗论影响之大可见一斑。

而在《沧浪诗话·诗辩》中,严羽明确提出:“夫学诗者,以识为主;入门须正,立志须高;以汉魏晋盛唐为师,不作开元天宝以下人物”,并且还说道:“近代诸公乃作奇特解会,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夫岂不工,终非古人之诗也”。他个人在明代诗人群体中的巨大影响成为促使“尊唐抑宋”成为明代诗话主流的重要因素,推动了明代诗话中“崇唐抑宋”占据主要地位的格局的形成。

三、从宋诗选本在明代的发展看尊唐抑宋观念的演变

过度忽视宋诗的倾向在整个明代一直存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诗人们观念的转变,这种倾向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对一个时代作品的态度往往反映在对那个时代作品的选本以及诗论上,于是我们就可以通过宋诗选本在明代的发展情况来具体分析其中的细微变化,由此可见宋诗选对于分析“明代诗人之于宋诗的态度”有多么大的影响。

虽然大多数的具体出版时间已经不可考证,但是根据作者所生活的时代,我们仍然可以推断出那十五种选本问世的大概时间——明初的宋诗选本只有翟佑的《鼓吹续音》、符观的《宋诗正体》、王萱的《宋诗绝句选》和《宋诗选》四种,它们大概问世于弘治、正德年间,剩余的十一种宋诗选则诞生于隆庆、万历以后。

通过对宋诗选本成书时间的具体分析,我们可将其分为两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明代初期——“尊唐抑宋”观念风极一时

由上文可知,这一时期,宋诗选本只有四种,数量极少,如果将唐诗选本拿来作对比就会发现简直是天壤之别,明初“尊唐抑宋”观念在这里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另外,当时诗人们汇编宋诗选本也并不意味着他们就全力推崇宋诗。比如翟佑的《鼓吹续音》,虽然他在诗选中明确指出:“举世宗唐恐未公”。并且在《归田诗话》中对宋代诗人也多有赞词,在某种程度上对“尊唐抑宋”观也提出了质疑。但不得不说的是由于时代整体氛围的影响,他自身其实还是更倾向于唐诗一些,他所提出的看法与宗唐派并无根本分歧,只是不同意“宋诗完全没有一点价值”这个偏激的说法而已。

首先,他的《鼓吹续音》是效仿元好问编选《唐诗鼓吹》的体制所编,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提出对明初诸诗派所继承倡导的重唐轻宋之论的异议,而不是为了给宋诗正名。其次,即使《鼓吹续音》是一本宋诗选,但是,我们也能轻易地发现,其选诗标准大致是持以唐存宋的的态度,所选之宋诗的风格多和唐诗风格类似,这也是编者自身的喜好所致。由此可见,在明初诗人的心里,唐诗的地位确实是要远远高于宋诗的。

(二)第二阶段:明代中后期——“尊唐抑宋”观念开始淡化

万历以后,各家选本大量出现,上述总共才十五家宋诗选本,却有七家都是出现于这个时期。选本数量的大增在某种程度上也算是宋诗地位有所提高的一个证据。

这一时期潘是仁的《宋元名家选篇》和曹学佺的《石仓宋诗选》是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宋诗选本。

这些宋诗选本凸显了宋诗的特色,彰显了宋诗独有的韵味儿,其中的一些精髓也和当时的诗论相得益彰,使得很多明代诗人相对以前比较看重宋诗。他们虽然没有否定唐诗的巅峰地位,但也是充分肯定了宋诗在中国诗歌史上开宗立派的地位了的,不再认为宋诗只是唐诗的附庸。比如潘是仁《宋元名家选篇》中对宋元诗人的选择就反映出他对与晚唐体接近的诗风的偏好。然而,受公安派影响甚多的潘是仁并未以 “宗唐 ”为论诗的基调,他特别称赞陈与义超越宋诗,有新气,方岳立意独开风气,自成一家,说明他并无复古论者那种对唐音的汲汲追求,而是看重诗人的独创风格,宋诗在这一方面肯定还是有可取的地方的。

这一时期以公安派为代表的诗人们也纷纷为宋诗做出了辨护,充分证明了宋诗在他们的心中地位正在不断上升。

另外,宋诗选本随着阅读宋诗之人的数量的增加而层出不穷。宗唐诗人自身也作出了反省,曹学佺则是很好的例子,他诗宗盛唐,但其《石仓历代诗选》也收录了宋诗一百零七卷。虽然不免有选宋仪唐的倾向,但也不得不说,宋诗在他的心目中的地位确实已经变高了。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在明代中后期,诗人们既尊崇唐代诗歌,也肯定了宋诗的地位,说明明代诗人开始认识到唐宋诗的区别,知道了唐宋诗拥有着不同的审美特质和审美效果。

综上所述,宋诗选本在明代虽然不是很全,但我们仍然可以循着它的发展脉络和大概情况了解到:在这个时期,宋诗的地位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虽然还是不能和唐诗的地位相比较,但其自身的独立价值已经彰显出来,并且在明代中后期的诗人群体中,“尊唐抑宋”观念已经逐渐淡化。

参考文献

[1] 郑婷.宋诗与明代诗坛[D].复旦大学,2012.

[2] 沙先一,叶平.明代唐宋诗高下之争的重新考察[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8(05):23-29.

[3] 李如冰.明代宗唐抑宋之风下的宋诗潜流[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06):146-147.

[4] 陆湘怀.从宋诗出版看明代和清初诗风[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7,(05):24-26.

作者简介

李雪,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 汉语言文学专业 2015级

(作者单位: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

猜你喜欢
演变
平顶山市旅游空间结构演变及优化研究
浅谈汉族姓氏文化
论日本文化的复合性特征
浅谈魏晋时期士大夫阶层服饰的演变
我国农村职业教育政策的演变
民国书籍插图艺术风格的演变研究
从神话到《诗经》中复仇意识的演变
异类女性故事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