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理学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应用

2018-07-28 07:08吴鹏
世界家苑 2018年7期
关键词:班主任农村教学

吴鹏

摘 要:随着社会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市场竞争环境日益激烈,人们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但这对于农村区域的学生来说,由于缺乏较好的教学设施与资源,使其很难快速追上城市的教育水平,致使城乡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作为一门探索人类心理变化的学科,发展心理学与教育的结合在实际的工作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本文以发展心理学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心理学对初中班主任在教学中的应用,并针对性的提出相应的完善对策,期望为我国的初中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发展心理学;班主任;农村;教学

引言

随着社会教育事业不断的发展,国内教育体制的改革进程也在不断的推进,打破过去传统的应试教育,更加重视学生德智体的发展,从文化、心理、思想品德等多个方面入手提升学生们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在初中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们正处于青春期,拥有各种新颖的想法,如果能有效利用学生们的心理变化,对于教育质量水平的提升将会有较大的帮助。因此,下文将会结合发展心理学的现状以及学生的学习状态,来探讨班主任在日常教学工作中需要优化的内容。

一、发展心理学在教育改革中的应用现状

就发展心理学目前在国内的发展现状来看,还存在较多的不足,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研究不够全面

心理学最早起源于西方国家,并以西方国家的社会发展背景为基托而形成的。而针对国内的教育发展现状而言,由于文化、行为、思想等多方面要素的差异,使得心理学在国内教育的推广存在较大的限制,且无法完全适应国内发展的现状。国内的心理学应用虽然有改善,并且与国内的教育现状有了一定的融合,但是现在的心理学领域无论是在实践中还是理论研究方面大多停留在理论表面而无法深入的建立联系,导致心理学的研究与应用还缺乏深刻全面的认知,没有形成成熟的理论体系,使得教师在实践中无法做好完整有效的规划,不利于对学生实施发展。

(二)理论与实践结合困难

目前,国内的心理学发展经过多年的探索虽然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理论框架,且学校也有做一定的普及,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但不可否认的是,真正形成实践活动的还相对较少,并且很多都流于形式,学生们有一定的知识理论体系,但是很少能够真正理解心理学的概念与用处,尤其是对于农村学校来说,由于更多的集中于基础文化课的教育,很少将多余的时间分配在心理沟通与交流上,使得学生的心理教育容易被忽略,导致班主任在具体的班级管理实践中效果大打折扣。

(三)教学方式较为落后

相比于国外的教学氛围来说,国内的教育相对强硬,对于学生的管理严格,以致于在教育模式上也处于僵化状态,更多的是停留在照本宣科的阶段,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容易导致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种心理状态无疑是当下普遍存在的现状。如果教师尤其是班主任不对学生的心理进行有效的疏导,并帮助其建立良好的行为,则很难使其在

二、当前初中学生心理状态概述

在初中教学过程中,班主任是学生们思想行为引导的重要主体,也是学生们成长阶段中的精神导师。作为一个班集体的核心人员,班主任必须对学生当下的心理状态有所掌握,才能在学习上更好的帮助学生完成学业。然而,根据笔者目前的工作中所了解到的学生的状态,主要有以下几种状态:第一,初中学生的年龄普遍在13-16岁左右,还属于未成年人,尚未形成成熟的心理状态,且由于处于青春期还具有较大的情绪波动,这当下学生们普遍存在的心理状态。第二,从心理社会的角度来讲,学生们当下应当形成一些基本的社会责任能力,且能够由自我意识来进行调控,虽然其自律水平还无法进行规范,但这也是衡量学生心理意识的一项标尺。第三,在学校教育中,会需要对学生的独立自我意识进行判断,确保其能够参与正常的日常交流活动,并且能够具有尊重与理解意识,才能更好的完成相应的学习行为。总的来说,学生进入初中阶段,自我意识在不断的加强,这个过程中如果班主任能够积极的引导与规范,对学生的成长有着较大的帮助。

三、发展心理学在班主任管理中的应用

在过去传统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学校大多将主要的精力集中在对学生的文化教育,常常会忽视思想教育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农村教育中,由于教学条件简陋,学校很少会注重学生们的心理健康,导致很多学生很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而无法建立健康的行为,因此,通过结合心理学来实现对学生行为的引导并在教育过程中进行应用势在必行。

(一)紧密结合教育学与发展心理学的内容

虽然教育与心理在定义上来看,分属于不同的教学领域,但是通过两者的相互融合,对于学生以及学校都是一项有意义的选择。对于班主任来说,为了更好的规范学生的心理并将其应用于日常教学中达到提升学习质量的目的,应当在日常教学中融入发展心理学的内容,以学生的心理状态作为发展依据,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心理学的相关知识。首先,班主任和需要对各个科目的教學目的有所掌握,并让学生们能够更加清晰各个课程的内容,认清自我的定位,与教师、同学保持良好的沟通习惯,这样才能更好的融入到日常的学习中。当然,在这期间,各科的教师也要尽可能的避免僵硬的传授知识,而是需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紧密的联系,这样才能更好的帮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进行举一反三,更好的理解与掌握。其次,班主任在了解班集体学生的基本心理状态的基础上,还需要不断的加强与学生们的定期沟通,在后续的调整与优化中才更具针对性。

(二)有效融合思想教育与心理学内容

将发展心理学与学生的日常思想教育结合在一起,不仅能够降低对学生日常时间的占用,也能更好的达到规范学生心理学的目的。初中阶段的学生由于有着较强的课业压力,因此,学生思想教育成了他们日常学习中相对轻松的一门。而心理学应用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调整期心理状态,更好的投入到学习中,这使得两者在目标上达成了一致。因此,通过思想教育课程的融合,可以让教师在更好的了解学生心理状态的情况下对其进行教育,并传授专业知识,促进学生的思想更加的完善与健全。

(三)注重学生身体与心理的平衡对于初中学生来说,由于生理上还处于不断发育状态,学生的心理情绪往往会受到较大的波动,如果一旦身体出了问题,则很容易会引发学生焦虑的情绪,从而使其无法有效完成课业目标。因此,班主任在日常的管理活动中,还要紧密关注学生的日常学习状态,了解其身体情况,一旦发现学生身体上存在问题,应当及时给予关怀,积极引导,确保其能够较好的适应学习生活,并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完成各科课程的学习。

四、结束语

发展心理学经过几年的探索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框架,但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尤其是初中教学中的应用还相对较少,教师很难有相对稳妥的模式来进行管理。尤其是农村的学生,在经济以及身体等各方面不足的情况下,心理状态的辅导更加重要。因此,上文在阐述当下初中学生的状态以及发展心理学的现状的基础上,为班主任的日常工作管理提供了相关的参考方向,虽然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但是期望能够为中学教育质量的提升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华锦霞.浅谈心理学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妙用[J].才智,2012(24):235+115.

[2]李雪凤.论发展心理学在教育改革中的作用[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34(S3):214+216.

[3]李明燕.试论积极心理学在中职学校班主任工作中的渗透[J].才智,2016(04):66.

[4]王道阳,殷欣,曹果果.近30年发展心理学研究取向的文献计量学分析[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38(04):1-7.

[5]刘国雄.关于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教学的理论思考[J].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9(03):153+155-157.

[6]樊晓薇.不忘初心,幸福前行——谈“积极心理学”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应用[J].华夏教师,2015(02):30-31.

(作者单位:西山中学)

猜你喜欢
班主任农村教学
我的班主任①
当一名轻松的班主任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教育教学
新农村 新一辈
我们的班主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