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递推数列在高考中的应用

2018-07-28 07:08陈培
世界家苑 2018年7期
关键词:数列高中数学

陈培

摘 要:递推数列是一类广泛而复杂的数列问题,具有逻辑推理性强,求解方法开放灵活,是近几年高考考查的主要内容之一,并且占有一定的分数比例。

本文就高考中经常出现的一些递推数列问题进行探讨研究。

关键词:高中数学;数列;递推关系;通项公式

虽然由数列递推公式求数列的通项式的题目,题型多样,解答方法灵活多变,但我们一般在求解递推数列问题的时候,通常采用一下两种策略:

1.探索化归:主要是运用转化思想将其化归为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这两类基

本数列的问题。

2.列式建模:如果所涉及的问题不能转化为特殊数列,一般通过细心观察、

寻找规律,对递推关系式的拼、拆、凑等的变形,从而构建出新的数列,从

而使问题得以解决。

通过整理归纳,常见的几种类型递推式可归纳如下:

1.形如: = +f(n)

处理方法:迭加法或迭代法,即取 n =1,2,3,…,n - 1.得 n - 1 个式子:

= +f(1)

= +f(2)

… … …

= +f(n-2)

= +f(n-1)

将以上式子迭加得到: = +f(1)+f(2)+ +f(n-1)

例1:已知数列{ }中, =1, - =2(n-1),求通项 .

解:由 - =2(n-1)知,

- =2

- =4

… … …

- =2n-4

- =2n-2

将以上式子迭加得到: = +[2+4+ +(2n-2)]=1+n(n-1)= -n+1

引申: =p +f(n)型该如何求解?(若p=1,即为类型1的问题),下面研究一下p 1的情况。

思考:若数列{ }满足 =1, = +2n-1(n ),求通项 .

解:设 = +An+B,

则 = -An-B, = -A(n-1)-B,

所以 -An-B= = [ - A(n-1)-B]+2n-1,

即 = +( A+2)n+( A+ B-1)

令 A+2=0, A+ B-1=0,得A=-4,B=6,

所以{ }是以3为首项, 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所以 =3 .

故3 = -4n+6

=3 +4n-6.

2.形如: = f(n)

处理方法:迭乘法或迭代法,即取 n =1,2,3,…,n - 1.得 n - 1 个式

= f(n-1)= f(n-2) f(n-1)= f(n-3) f(n-2) f(n-1)= = f(1) f(2) f(n-2) f(n-1)

例2:已知数列{ }中, =1, = ,求通项 .

解:由 = 知:

= =( ) =( ) = = = =

3.形如: = +p

处理方法:换元法。即等式两边同时除以 ,得到 - =p

则{ }是以 为首项,p为公差的等差数列。

例3:已知数列{ }中, =1,3 + =3 ,求通项 .

解:等式两边同时除以 得:3 +1=3

即 - =

所以{ }是以 =1为首项, 为公差的等差数列。

=1+ (n-1)= n+

故 =

4.形如: =p +q(其中p,q为常数,p 1)

处理方法:换元法(辅助数列法)

方法一:令 + =p( + ),展开整理,再对比 =p +q知: =

即 + =p( + )

所以{ + }是以 + 为首项,p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方法二:由 =p +q(1)

=p +q(2)

(1)-(2)得: - =p( - )

则{ - }是等比数列,,求出 - ,此时就变为类型1形如: = +f(n)

的递推公式,再利用迭代法即可求出。

例4:已知数列{ }中, =1, =3 +2,求通项 .

解:设 + =3( + ),得设 =3 +2

又 =3 +2

=1

+1=3( +1)

{ +1}是以2为首项,3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1=2

=2 -1

5.形如: =p + (其中p,q为常数,p 0)

处理方法:换元转化法

即将上式转化为: = +

令 = ,则 = + ,以下就转化为类型4的问题了。

例5:已知数列{ }中, =1, =3 + ,求通项 .

解:把 =3 + 两边同时除以 ,

= +

令 = ,则 = + (下面的做法如同类型4里的例题)

设 + = ( + ),则 = +

所以, =1,即 +1= ( +1)

{ +1}是以 +1= +1= 为首项, 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1= , = -1

= [ -1]= -

6.形如: =p +q (pq 0)

处理方法:换元转化法

令 + =k( + ),展开得 =(k- ) +k

对比 =p +q 知,k- =p,k =q,求出, 的值,

则{ + }是以k为公比的等比数列,从而可以求出 + 的表达式,下面的问题就转化为以上其他类型的问题了。

例6:已知数列{ }中, =1, =2, = + ,求通项 .

解:令 + =k( + ),整理比較得,k=- , =-1.

所以 - =- ( - ),故{ - }是以 - =1为首项,- 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所以, - =

下面就转化为类型1的问题了,

易得, = +1+(- )+ + + + =1+ .

思考与练习:

1.已知数列{ }中, =2, ,求通项 .( = )

2.已知数列{ }中, =2, ,求通项 .( = )

3.在数列{ }中, , =2,求通项 .

解:由 可得出: ,即 ,

令 = ,则 - = ,(转化为类型1的题目)

- = , - = , - = , , = ,

将以上(n-1)个式子相加,得 - = + + + + ,

= + + + + + =1-

所以 = .

通过以上的几种类型的求解,我们可以看出此类问题有广度和创新度,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解决这类题目方法是由已知递推式向特殊数列(比如等差、等比数列)转化,先求出转化后的特殊数列的通项公式,再求出原数列的通项公式。

参考文献

[1] 熊卫 递推数列求通项公式 科学教研杂志 2009年11月

[2] 栗继鹏 由数列递推式求数列通项式的方法归类解析 科学时代 2009年第一期

[3] 马文渊 如何由数列的递推式求通项公式 学周刊 学术研究 2013年第10期

[4] 王建莉 关于递推数列的研究 阴山学刊 2015年3月

(作者单位:安徽省淮南市第三中学)

猜你喜欢
数列高中数学
高中数列的几种解题思路分析
高中数学数列试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分析
数列求和与数列极限
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列的教学方法
新课标下数列概念教学探究
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情景—问题”教学模式研究
分层教学在高中数学中的研究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