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材诗歌中的“水意象”的情感内涵

2018-07-28 07:08唐静
世界家苑 2018年7期
关键词:友情亲情爱情

唐静

摘 要:现行中学语文教材诗歌中高频出现“水意象”。水在诗歌中形态万千,水在诗人心目中引起的联想也繁杂多样。对中学语文教材诗歌中“水意象”进行分类,可要看到一幅“水意象”系列图谱。本篇论文对中学语文教材诗歌中“水意象”的审美蕴涵从情感方面解读:一是爱情;二是友情;三是亲情。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材;诗歌;水意象;爱情;亲情;友情

水是人类生活的必需品。一部人类文明史,就是以人与水的关系开篇,又皇皇然贯穿着人对水赋予的多重审美意蕴。水,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具有深广的意蕴,在中华民族传统心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水意象”也成为一种独立意象存在于中国文学之中,写水、颂水的作品不胜枚举,特别是在诗歌当中,“水意象”大量出现于诗人的笔下,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意象群。

一、中学语文教材诗歌中的“水意象”面面观

本文有关中学语文教材中的诗歌特指的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至九年级(2007 年 3 月第 2 版)和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语文一至五册(2007 年 8 月修订版)中所收录的诗歌篇目(包括中国古代诗歌、现当代诗歌及外国诗歌)。

(一)中学语文教材诗歌中的“水意象”分类

水,是生命的源泉,文化的摇篮。水,更是中外诗人讴歌顶礼的对象。现行中学语文教材中选取了大量的诗篇,共有 72 首之多,在这些诗歌中涉及到“水意象”的多达66首,由此可见,“水意象”诗歌在中学语文教材诗歌中的重要性。

首先,作为原型母题的水,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有原生态的水、雨、潮、波、浪、涛等意象;也有次生态的冰、雪、霜、雾、露、云、雷、电、气、虹等意象。

(二)中学语文教材诗歌中的“水意象”意涵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水,以其柔弱故,几乎能表达人类的一切情感。历代诗人就这样面对着江河湖海,面对着浩渺烟波,抚今追昔,由人及己,不禁感慨万千,文思喷涌,写下多少千古绝唱!爱情、友情、亲情可以在水里找到媒介,飘泊、孤苦、失意可以在水里找到寄托,豪情、血气、奔放也可以在水里找到知音……因此,水自然而然地成了诗歌的基因,智慧的源泉。

二、“水意象”的爱情意义

有人说,诗与水情通神似,都是有情的。诗以情抒怀。水,“情深似海”。因此,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无数的诗人留下了众多似珍珠般典雅的有关“水”与“情”的诗篇。中学语文教材中“融情于水”的“水意象”诗歌就有9首。

自古以来,青青绿绿、晶莹明丽、渺渺濛濛的自然之水,就与爱情密切关联。水之悠长,好像爱情之天长地久;水之曲折,有如爱情之好事多磨;水之深广,仿佛爱情的深沉广

远;水之汹涌,似若爱情的起伏波澜。因此,水也就自然成了爱情的媒介与载体。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毛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作为我国文化源头——《诗经》的第一篇,《关雎》就是一首因水起兴的爱情诗,描写一位痴情小伙子对心上人朝思暮想的执着追求。一位纯情少年热恋中的心态在这里表露得淋漓尽致。千百年来,多少人被这朴实可爱的恋情和美丽如画的场景彻底地感动。

李清照是中国文学史上杰出的一代才女,她的词灵秀婉丽,尤其她与其夫婿赵明诚伉俪情深,她的词也常反映夫妻感情的真挚。李清照也善于用“水意象”,表现她对夫婿的思念。

宋亡后,李清照在宋高宗绍兴四年(1134 年)流亡到浙江金华,她的丈夫赵明诚此时已死了六年,但她仍然难忘,于是写下了词《武陵春》,表达她的思念与愁苦: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

上片词人通过“欲语泪先流” 的外在行为具体地表达了内心的浓重哀愁。下片一转,另辟蹊径,写道:“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听人说双溪春色不错,于是词人产生了去那里泛舟的念头。词人想去双溪泛舟并不是贪恋美景、游赏心切,而是要寻求一个消除愁苦的去处。可是又“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怕双溪上那蚱蜢般的小船载不动自己内心沉重的哀愁。这首词句句悲切,字字哀怨,极令人感朝暮深情。

水,是柔情蜜意悠悠无尽的爱情的象征,也是女子愁怨几乎不可或少的见证。“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温庭筠的这首《望江南》,写尽了一位女子等待恋人回来的那一份肝肠寸断的痴情。在这里,白帆片片、斜晖脉脉、水流悠悠、小洲朦胧,一切均是那样的美好,一切又是那样的忧伤,只因为千帆过尽皆不是,恋人始终未回来。充分地体现了女子从希望到失望的心理变化过程与内心的痛苦愁怨。

三、“水意象”中的亲情意义

“诗仙”李白的《渡荆门送别》以送别为题,而却看不出是李白送别朋友,还是父老乡亲在送别李白,抑或是情人之间的深情款款,挥泪离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这首诗别具一格地写出了故乡山水陪伴诗人、万里护送的动人情景,构思巧妙,想象瑰丽。诗人要走了,离开生他养他的山水明月,这些亲山、亲水、明月、彩云,依依难舍,万里相送啊!这份山水亲情充盈天地,熠熠生辉。

四、“水意象”中的友情意义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整个诗篇写边塞雪景寄寓别情。“雪”为全诗纽带,“情”为全诗灵魂。咏雪中蕴涵着送别,送别中着意咏雪。诗中四个“雪”字,各得其所,各有深意,精妙之至。第一个“雪”字写送别时的雪景,以雪美抒怀,表现诗人难舍之情;第二个“雪”字写饯别时的雪景,以雪之稠寄意,突出主人心情郁闷;第三个“雪”字写归京时的雪景,以雪封路作铺垫,倾吐诗人对战友艰难旅程的关切和隐忧;第四个“雪”字写征人远去留下的马蹄雪迹,以雪路漫漫为喻,寄寓诗人绵绵愁思和恋乡怀友的复杂情感。

五、总结

水作为中学语文教材中自然美的主要形态之一,它与审美教育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在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得到充分关注、全球性的生态环境问题被前所未有地重视的今天,深入探讨水的多方面的审美教育价值,准确揭示水与审美教育的内在联系,对充分发挥水的自然美的审美教育作用,无疑十分重要。因此,高度重视中学语文教材诗歌中“水意象”的自然美审美教育价值,具有重要意义。在这里分析的“水意象”的情感教育主要是从爱情、亲情、友情这三方面来分析。在教授这些诗文的时候可以给同学一些情感价值观的引导,让正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有正确的价值观。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诗歌不仅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更是世界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中学语文教材诗歌中的“水意象”,不仅丰富了诗歌教学的审美意蕴,更为当前素质教育背景下的语文审美教育,特别是作为自然美的审美教育提供了资源与启示。

参考文献

[1] 王伯恭.中国百科大辞典:第6卷[Z].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9.

[2] 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 巢宗祺,雷实,陆志平.普通高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S].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作者单位:重庆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友情亲情爱情
《甜蜜蜜》:触碰爱情的生存之歌
亲情的滋味
友情也需要及时“修补”
友情
友情
增进亲情的项目推荐
爱的内涵
爱情来了
解读爱情
假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