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医学工作小组模式在康复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2018-07-28 07:08向亚君
世界家苑 2018年7期

向亚君

摘 要:观察康复医学工作小组模式在康复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疗效。方法:我院康复科2016年5月-2018年5月28例实习生为本次研究对象,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接受的14名实习生给予常规康复教学(即为对照组),2017年5月康复科建立康复医学小组,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接受的14名实习生在临床带教过程中实施康复医学工作小组模式(即为观察组),比较两组实习生出入科成绩以及患者对实习生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实习生出科基础理论成绩、临床操作成绩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实习生康复操作对象对临床操作满意度为88.0%,明显优于对照组,P<0.O5。结论:康复临床教学过程中实施康复医学工作小组模式可有效提高实习生临床操作水平。

关键词:康复医学工作小组模式;康复临床教学;常规临床带教

康复医学工作小组模式教学是一种将大组集中”改为“小组分散”的一种教学方式,通过减少见习小组数,扩宽小组成员数量,引导实习生集体学习,从而提高自身临床操作能力[1]。本次研究通过对我院康复科2016年5月-2018年5月28例实习生分别给予传统教学以及康复医学工作小组模式,通过比较两组实习生出入科成绩以及患者对实习生满意度,从而论证康复医学工作小组模式在康复临床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观察组14例康复医学工作小组模式教学实习生:男女比例为4:3(8/6),年龄最小为19岁,年龄最大为24岁,中位年龄为(22.1±1.2)岁,有7名为本科学历,有7名为本科以下学历。对照组14例传统教学实习生:男女比例为1:1(7/7),年龄最小为19岁,年龄最大为24岁,中位年龄为(22.2±1.2)岁,有7名为本科学历,有7名为本科以下学历。两组实习生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方面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方法

(1)对照组14例实习生给予传统临床带教,选取康复科具有3年以上临床带教经验的老师,实施一对一或一对三临床带教,实习生跟随带教老师进行日常康复医疗活动,带教老师根据自身接诊病例情况以及临床教学计划,在实施康复治疗的过程中向实习生介绍相关疾病基础知识,并设置课后问题,鼓励实习生自主实施康复操作。对实习生康复操作以及课后问题进行总结,指出其有待改进的方面。

(2)实验组实施康复医学工作小组模式教学,将14名实习生采用大组集中式教学,每组7名至8名实习生,各组实习生由一名专职带教教师负责,专职带教老师再根据教学任务制定教学流程,对实习生实施统一的出入科考试、多媒体教学,并通过临床模拟的方式锻炼实习生自主接诊,实施康复操作的能力。而后将14名实习生再分成2人至3人为单位的见习小组,每个小组均由一名副高级职称的教师专职负责其临床康复诊疗的实施。

3.观察指标

(1)观察两组实习生出入科基础理论、临床实践等考试成绩。

(2)本次研究共发放100份调查问卷并进行回收,比较两组实习生临床康复诊疗对象对其满意度,调查问卷共将临床操作满意度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与不满意三个等级,其中满意度=满意率+基本满意率。

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系统分析相关数据;两组实习生出入科考试成绩其中计量资料用(`x±s)表示,并用t检验;两组实习生临床康复诊疗对象对其满意度计数资料用(n,%)表示,并用X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其一观察两组实习生出入科基础理论、临床实践等考试成绩,具体情况为,实验组实习生入科基础理论、临床实践等考试成绩分别为54.34±2.13、50.34±2.03,出科基础理论、临床实践等考试成绩分别为84.32±4.54、80.32±4.23。對照组实习生入科基础理论、临床实践等考试成绩分别为53.45±2.14、50.43±2.02,出科基础理论、临床实践等考试成绩分别为80.23±2.43、75.34±2.65。实验组出科基础理论、临床实践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检验,t值分别为1.034、1.012,P<0.05.

其二比较两组实习生临床康复诊疗对象对其满意度,具体情况(见表2),实验组共有57例患者对临床操作满意,31例患者对临床操作基本满意,有12例患者对临床操作不满意,满意度为88.0%。对照组共有26例患者对临床操作满意,36例患者对临床操作基本满意,有38例患者对临床操作不满意,满意度为62.0%。实验组患者临床操作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X2检验;X2等于5.865,P<0.05.

三、讨论

医学实习是医学生由基础理论学习走向临床实践学习的第一步,临床教学的实施对锻炼医学生临床思维、提升临床操作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近些年随着我国医学教育不断扩招,医学生数量的增加,为临床时间教学造成了一定的压力,转变临床教学模式,改善临床教学资源短缺显得十分重要[2]。传统教学为分散式教学,带教老师教学任务中,由于学生较多,可一定程度上压缩临床医疗卫生资源[3]。康复医学工作小组模式与传统分散式教学相比,可增加学生之间的了解,促使学生之间相互帮助,通过共同学习巩固康复基础知识,提升康复临床技能,对激发医学生自主性、创造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康复医学工作小组在康复临床教学中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4]。

参考文献

[1]王强.康复医学工作小组模式结合传统实习带教法在康复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2014,4(7):72,73.

[2]左京京,余宏玲,李治等.康复临床教学的视频制作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5,10(12):1-2.

[3]陈和木,李键,宋娟等.以团队为基础的教学法在康复专业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安徽医药,2017,21(4):777-780.

[4]朱琳,严会荣,张铁成等.实习生参与式小讲课在康复治疗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医学信息,2017,30(21):9-10.

(作者单位;乐山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