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鲁迅先生怎会过时

2018-07-28 07:08郝亚萍
世界家苑 2018年7期

郝亚萍

摘 要:对于鲁迅,在新时代的提及率久居高榜。但所言鲁迅是否过时,把这当成一种问题,有些荒唐。问起这个问题,大部分人的反应肯定是否定的,至于为什么,不仅仅只是因为他极高的文学成就,还有一种人们对他本能的崇敬。

关键词:鲁迅先生;近代文学;青年成长

个人而讲,我并不是很爱看鲁迅的文章。不是写作技巧差,而是鲁迅的笔墨太浓重,像是大块大块原汁原味的肉,甚至连调料都很少,所以说,看鲁迅的书,需要有一副好肠胃。

但所言鲁迅是否过时,把这当成一种问题,有些荒唐。问起这个问题,大部分人的反应肯定是否定的,至于为什么,不仅仅只是因为他极高的文学成就,还有一种人们对他本能的崇敬。

我消化的不是甚好,所以简单聊聊。

人血馒头这个词最近尤为活跃,从二更食堂解散到19岁少女自杀,在关注时事热点的同时,不少人也提到:先生的话,现在越看越深刻。

思想家、政治家、革命家。独独没有文学家。批判现实,因为从不避讳因为最真实的把历史照应在一个个鲜活的人物身上。他的故事,大多是历史车轮下的小人物,却又是最夸张最饱满的人物,他们大多敢爱敢恨有血有肉,所以哪怕平白直叙也看让人看的酣畅淋漓。赤裸裸血淋淋,华丽斑斓,浓郁而又饱满,他用他的文字把你生生的拉近现场,感同身受,他运用一切可以碰触你心灵的文字调动你全身的感官,让你触碰那些活生生的文字和想象。所以说文学家,未免太低估了他,他更像是历史的镜子,漩涡的轮眼,带你回到过去,吹开尘埃,揭开那一层层被过去淹没的伤疤。他用独特的语言和一针见血,让人能够感受,愿意去感受,一个人对后人最大的贡献无非留下这些宝贵的经验,且用一种最易被接受的方式。而对于这样一个有崇高成就,更是高瞻远瞩的人来说,讨论他是否过时,其实不免有些无礼。

除了文學方面的成就,其实最有趣的是人们对鲁迅好像有一种本能的崇敬。这种敬意好比对高商者的瞻仰,对尘世外人的崇敬,比如毛主席,在比如孔夫子。之前知乎上有这么一个问题:鲁迅是三流作家么。回答非常的有意思:我不知道鲁迅是不是一个三流的作家,我只知道这是一个下流的问题。有这种问题的出现一点儿也不奇怪,这种晦涩又磅礴的文章很多人难以理解,但是我们可以看到他的东西突破了时代的限制,且在某种程度上突破了体制的限制。鲁迅语言的深邃他的内在语,他想表达的东西。当越来越多的人从看热闹到想去尝试着理解其中的苦涩,回首往事,去接近真相,当越来越多的人去反思这些,去尝试挖掘这些,去思考整个民族的问题和未来,用他的文字去缅怀警示那些逝去的和当权。扭曲的语言,把他想表达的黑暗真实的抽离出来,大量白描描写和对事物的抽象描写,写出来奇怪诡异却深入人心。他轻而易举的用文学刺破哪些所谓的价值泡沫,揭示哪些所谓的真相和崇高伟大背后的虚弱。这样的文字却确确实实的被大众接受了,他站在大部分文人的角度上写出了他们想表达却没敢的东西,不是嘲讽不是挖苦,就是那么平铺直叙的表达了出来。在那个年代,他触碰了底线,但是却被接受,他接近真相,原汁原味,就是那样自然的把想说的东西把内心的世界把真相写出来,告诉我们,可能这就是原因吧。这样一个不吐不快,心直口快,深邃又正直的人那怕再历史长河中也会熠熠生辉。

不少人会拿莫言和鲁迅说事,我也挺想提一提。小时候课文注释写的,我们也能脱口而出的,鲁迅,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而对于莫言,我只想叫他作家。鲁迅更像是历史的记录者的身份,一个记者,不仅仅是执着的记述真相,更有一种社会责任感以及对人性的关怀,用更简单直白的语言,简简单单几笔就有意味深长的讽刺风,从言语中透露那些难堪。坚持来源于现实的艺术生命力,用最原始的动作和场景还原人物的内心或者历史的痕迹,能用最精准的语言溢出人性的鄙陋社会的阴暗,总而言之,先生笔下作品的前瞻性也是不可比拟的。

其实,他的文学地位和人格魅力已经决定了他的永垂不朽,这种生命力是跨越历史超脱时间的,而对于未来,除了这些,还有更重要的群体,他们叫做青少年。

所以,关于未来先生存在的意义,我想很有必要从青年人的角度谈谈他。我一直觉得青年人不适合读太多鲁迅的东西,很长时间,很长时间我一直这么想。我们可以感叹也可以追寻,但是生活还是得生活下去。学生群体是最容易受到鼓动的群体,反思也好深究也好,这么看着看着下去,会不会觉得世界都越来越灰暗了呢?现在觉得不然,只是因为这些东西它得消化很久,需要拿出大量的时间去理解然后释怀然后用另一种方法弥足民族的缺陷。现在,看鲁迅的年轻人不多,大家更倾向于感悟哪些生活的细节,吐露青春的心声,看另一个自己,站在青春期的路口感受那些细腻。许是语言太过原始描述太过现实,其真实原因不知,个人而言看的少是因为太难消化,不愿意再去回首那些被隐藏被掩盖的现实,但至少我也是知道有这么一段残忍的过去。上一辈他们的理想曾经整齐划一,目标简单明确,但是现在,他们的时代就要落幕了,我们这一代的出路又在哪里。

如果只活在看似光明且文明的时代也是有点可怕,所以说鲁迅的书还是要看,得去看看那段前辈们破冰的日子,看看哪些被隐藏的真相,做点什么,做点到我们老了可以缅怀且说出来不那么难堪的事情。很多非主流的文化符号变成了主流的东西就是因为时代变了,当时那群关注非主流的孩子们长大了,随着他们长大的还有他们关注的事情。而主流的文化符号其实就掌握在这之间,无关褒贬,时代群体的品味又在哪里呢,在这之间。

鲁迅是那个时代的叙述者,揭露者。他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他成功了,所以发挥了最大效益。成功的作品是不可抗拒的,但我还是那句话,得练就一副好肠胃,看完之后有所番悟是首先,更重要的是做点什么,先生怎么会过时,它让我们知道我们得做点什么,做点不一样的东西,属于这一代的东西,我想这就是先生不曾过时的最大的意义吧。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